📖 ZKIZ Archives


草根調研18:週期類民企貸款損失率超8% 陳瑞明

http://xueqiu.com/2650893361/28356144
摘要:
銀行1%不良率與直觀不符,調研國企「二銀行」發現,週期類民企的貸款損失率超8%,關注+不良率達20%,且有擴散趨勢。透視宏觀共性是經濟回落、價格下跌、企業短借長投、高槓桿。信用風險具有普遍性,差異只是誰不受金融保護,誰先暴露而已。不應低估銀行股、信用債的長期潛藏風險。

1、立題:銀行1%不良率與直觀不符,從「二銀行」探真。

信用風險是今年我關注的若干重要問題之一。目前披露的銀行不良貸款率1%,嚴重與直觀不符。中國上一次「政府運動式放貸款」是98年為國有企業破產兼併投放信貸,至2002年底上市前夕,銀行業不良率達25%。目前商業銀行的「還舊借新」操作,很容易隱藏真實的不良率。

國有貿易企業,從銀行借入低廉資金,再貿易融資給民營企業,充當「二銀行」角色。由於其不具備「還舊借新」功能,可據此洞察實體經濟真實的不良率。


2、「二銀行」介紹:國企為民企提供貿易融資。

「二銀行」模式:民企A向民企B採購一批原料,商定價格1億元,現金付款。A為緩解資金壓力,尋找貿易國企「代採購」。貿易國企先支付1億元給B,原料入倉。隨後A根據生產安排,分批向貿易國企現金提貨,3個月後累計支付1.02億元。這樣銷售形式變為「B—貿易國企--A」。而本質是金融服務,即:國企提供貿易融資,收取2%的毛收益(也稱代理費)。民企A間接獲得銀行信貸支持。

「二銀行」的毛利率:一般一個貿易融資項目週期3個月。如果貿易國企以自身授信開具銀行承兌匯票,收費1.2%-1.5%(三個月)。如果自身墊資,收費1.2%/月,年化14.4%,扣除銀行貸款成本,毛利約7%。可見,無論是承諾匯票還是墊資,毛利都在6%-7%之間。形式差異不大,本質是借體制內金融資源、和國企信用來創造利潤。

貿易融資客戶群體:貿易融資和常見的「影子銀行」不同。它需要真實的貿易背景,即需要有真實的進項、銷項發票,並繳納增值稅。所以房地產項目不做,政府基建項目不做。主要客戶群體是工業原料的經銷商、製造商。由於近年銀行對「兩高一剩」行業限貸,這些行業自然成為貿易融資的重點客戶(但不限於此)。貿易融資由來已久,但2009-2011年是大發展年份,這與國內信貸政策調整直接相關。


3、調研:週期類民企貸款損失率超8%,關注+不良率20%,且有擴散趨勢。

樣本具代表性:調研某貿易國企,年貿易融資總額60億元,存量墊資規模20億元左右(一個採購融資項目週期3-4個月,所以資金周轉率3-3.5倍)。涉及客戶數約200家,基本為民企。涉及主要行業包括:有色、化工、鋼材、石材、木材等。該樣本能典型反映週期性行業的民間經濟真實狀態。

經營性逾期率40%:在20億元貿易墊資中,約8億元出現逾期,逾期率40%。涉及客戶近20家,逾期客戶比例約10%。但這種逾期以往多屬於「安全範疇」。因為貿易融資期限短,3個月後,經銷商發現原料價格下跌,往往會延遲提貨,延遲銷售,造成賬目上逾期。一旦行情回暖,經銷商很快就會現金提貨,平倉融資。此類經營性逾期由短期價格波動造成,由於貿易融資有足額貨物抵押,並有20%保證金,整體風險可控。但前提是貨物價格不要出現持續、大幅下跌。

「關注+不良」率20%:上述逾期中,約4億元超過90天,進入訴訟程序。參照銀行口徑,可認為是「關注+不良」率達20%。該比率從去年至今上升很快,主要原因是:一、價格持續下跌。如材料價格下跌超過保證金20%的幅度,再加上罰息因素,經銷商可能乾脆就不要貨了。二、短借長投。部分客戶從周轉快的製造、經銷主業轉投到房地產、礦產等長週期項目,資金沉澱,造成短期經營資金周轉不開。

損失率超8%:上述訴訟中,公司評估約有1.6億元的標的拿不回本金。按照銀行口徑,可認為是貸款損失率8%。本息損失與極端風險有關,例如倉單重複抵押,或客戶存在其他隱性負債被要求清償。考慮到該數據不包括去年的鋼貿損失,以及訴訟中其他標的不可能足額清償,實際損失率超過8%。

風險呈擴散趨勢:回顧歷程,2009-2011年是國企貿易融資的爆發年,行業內賺的盆滿缽滿。2012年開始出現風險,風險點集中在鋼貿領域(其實民間高利貸2011下半年就出現風險了)。但2013年至今,反饋是各行各業的風險點增加,如化工、木材、石材,甚至食用油,呈現「由點到面」擴散。目前公司策略回歸謹慎。


4、分析:信用風險具有宏觀共性,差異只是誰暴露而已。不應低估銀行股、信用債的長期潛藏風險。

透視貸款違約的共性:1、經濟不好,產品價格持續下跌;2、企業短借長投,影響經營性資金周轉。3、資金等各方面成本壓力大,企業抗風險能力不如從前,尤其是資本金少,高槓桿企業。

信用風險的廣泛性:雖然8%的貸款損失率指向的是週期類民營企業,但其成因有宏觀共性。我相信,地方政府、高槓桿國企、房地產、銀行一樣存在同量級信用風險。例如我們在2013年初的《城鎮化透支與變局》調研中揭示,部分地方政府的債務規模達一年可支配財政收入的8-10倍。信用風險的宏觀根源相同,差異只是表現形式,誰暴露,誰沒暴露而已。

哪類企業最容易風險暴露:1、民企。沒有金融資源保護,沒有「還舊借新」渠道,金融機構一收縮,首先砍民企。2、強週期企業。價格波動大,資產價格下跌直接衝擊抵押物價值。3、高槓桿企業。同一行業中,經銷商比製造商槓桿更高。所以看到鋼貿比鋼廠倒的更堅決。

對資產價格的影響:目前看:1、銀行股的資產質量風險遠未暴露。2、信用債風險剛剛暴露,不受金融保護的民企債首先撕開缺口。事情還未結束,不應低估長期潛藏風險。

未來變數:1、經濟再強拉高增長。2、宏觀層面的債務重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8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