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萬科海爾交流實錄:均衡就是死亡 萬科週刊

http://xueqiu.com/5235937171/27474230
1984年萬科、海爾、聯想分別在深圳,青島和北京創立。今年,萬科和海爾都30歲了。2013年的銷售收入分別約為1700億和1600億。在行前,無論是代表團團長郁亮,還是萬科管理學院院長楊彥,在談到為什麼要去海爾學習時,都提到了張瑞敏的一句話:「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如果說行前還有人不理解,一家生產白家電的傳統企業有什麼可以學習的地方時,幾個小時的學習和參觀之後,最苛刻的觀眾,恐怕都要感嘆一下「不明覺厲」。

海爾人口中有個「凱凱教授」,無論是張瑞敏還是周云傑,都掛在嘴邊不時提起。「昨天是我們集團年會,我們把凱凱教授請來了,就是《失控》的作者。他說,所有企業都難逃一死,不會死的是生態系統。」 原來,這位被海爾人掛在嘴邊的「凱凱教授」,就是近兩年在中國互聯網界紅透半邊天的Kevin Kelly。中國互聯網界一般親切的將他稱呼為KK。除了凱凱教授以外,海爾還有兩大類的詞彙讓外人摸不著頭腦。一類是互聯網和管理學前沿熱詞,「虛網平台」,「開放生態圈」,「粉絲經濟」,「長尾理論」,「創客經濟」,「云體驗」,「云物流」,「云服務」。65歲的張瑞敏,在一半的時間裡,表現地像北京車庫咖啡裡一位互聯網創業的IT極客,正在忽悠投資人。

查看原圖
另一半時間裡,張瑞敏和周云傑更熟稔地使用的語言,是除了海爾以外所有人都聽不懂的內部術語。「人單合一雙贏模式」,這是上了《哈佛商業評論》的著名案例,「二維點陣超利分享損益表」,這更讓人聽不懂,似乎是吸取了管理學上的「損益表」和「360評價」體系之後建立的一套海爾獨創的考核體系。「按單聚散,官兵互選」,「並聯平台的生態圈」,等等等等。

張瑞敏堅稱傳統的科層體制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經濟的需求,而在海爾內部建立了2000多個「利益共同體」,簡稱「利共體」,領導被稱為「體長」。

未來7年,海爾對自己的網絡化戰略,定位為「企業平台化」,「員工創客化」,「用戶個性化」。在張瑞敏的PPT裡,三個大標題之下,分別是三本書,羅蘭貝格諮詢公司出的《輕足跡管理》,經濟學家菲爾普斯的《大繁榮》,和《體驗經濟》。

打破科層體制的官僚習氣,放手發動群眾,使得人人都成為「創客」。發揮最大的主觀能動性。任何管理學理論似乎在這些方式下都顯得不適用了。這是多少年來中國的各類管理者都不懈追求的目標。

查看原圖
周云傑所負責的日日順業務,是海爾目前最自豪的增長點。「大件物流,只有海爾能做」。說到這裡,周云傑一字一頓。這位從銷售體系的基層成長起來的海爾高管,在海爾的服務、安裝和配送體繫上傾注了一輩子的心血。據說,除了順豐、四通一達的小件物流之外,全中國的小件物流只有「兩張網」。一張是蘇寧,另一張是海爾。而蘇寧只覆蓋一二線城市,海爾則一直覆蓋到三四線城市甚至農村。在這個服務體系之上,海爾準備建立「開放平台」,不僅配送海爾的產品,甚至配送家具、裝修材料,甚至其他家電企業的產品。正是因為日日順,海爾引來了包括KKR和阿里巴巴在內的戰略投資。「平台網絡建起來,得到認可以後,就不會有人再做第二張網,就好像現在不會有人投資幾百億,花10年時間重現建立一個淘寶一樣」。在大件物流上,海爾已經獲得了先發優勢,未來幾年將持續投入60億。

這是海爾?那家賣冰箱和空調的,依靠服務熱情到位而在三四線城市甚至農村打開市場的本土企業?

查看原圖
海爾的神秘之處在於,與很多用佛學和毛學管理企業的企業家相比,這家企業在理念上一直很「洋氣」。無論是1980年代學習德國品質,1990年代學習日本管理,2000年以後擁抱互聯網。海爾永遠為中國的企業帶來全新的管理體系和戰略理念。張瑞敏在1個小時的演講中,就向萬科的管理人員們推薦了7本書。全是外國人寫的。而另一方面,海爾卻一直是中國最接地氣的企業:他們服務熱誠,管理嚴苛。在三四線城市深耕細作,甚至從一開始就不依賴蘇寧國美,而堅持自建銷售網絡。在海爾的歷史文化館,以張瑞敏為原型的電視電影被反覆播放,你能想像張瑞敏這位充滿魅力的領導人,在1980年代末期橫空出世時,他所代表的渙然一新,他所贏得的粉絲,他的個人魅力,和現在小米的雷軍多麼相似。無論從生產、銷售、研發 ,還是對產品技術、質量和做工的痴迷,對生態圈,對用戶體驗的強調,對管理扁平化和「極致」的追求,雷軍的小米和30年來的海爾,幾乎沒有區別。

查看原圖
海爾也承認,他們的互聯網轉型還在路上:德魯克說了,只要路走對了,路長一點沒關係。最後,周云傑用一句話的PPT結束了本次訪問「均衡就是死亡」。剛剛還處在震撼教育之中的萬科經理人們紛紛發出「倒吸一口涼氣」的聲音:剛剛結束的萬科年會上,集團第N次強調了「均好中提效」的戰略。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7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