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擔心美聯儲重演1994年錯誤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326
(1994年美聯儲在格林斯潘領導下開始加息,但債券市場並沒有意料到。)
華爾街正越發擔心美國勞動力市場真實狀況可能沒有美聯儲“感知”的那麽疲軟,這可能最終導致在通脹回歸後美國央行發現目前退出創紀錄寬松的行動落後於“數據曲線”的大趨勢。
“2014年美聯儲是否可能加息?”法興銀行Aneta Markowska說投資者現在亟需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
過去5年來美聯儲把基準利率聯邦基金利率保持在0-0.25%的水平,以幫助實現最大化貨幣寬松政策效果。
而美聯儲12月18日的FOMC會議聲明稱:
資產購買項目結束之後,仍會在很長時間內(a considerable time)保持寬松的貨幣政策立場。委員會同時重申其預期,即只要失業率保持在6.5%上方,就會一直維持0-0.25%的超低利率水平。預計未來1-2年內的通脹水平不會比2%的目標高0.5個百分點以上。
按照美聯儲自己的預期,意味著首次加息不會發生在2015年年底之前。
但是最近美國一系列向好的經濟數據,特別是最新的失業率數據降至6.7%,令市場疑問美聯儲此前的展望是否過於悲觀,這是否意味刺激政策將加速撤出?
Markowska說:
“盡管已經過去了20年,市場仍然銘記1994年發生的事情,擔心2014年會重演1994年的歷史。”
為遏制泡沫格林斯潘領導的美聯儲在1994年大幅提高了利率,這一加息過程一直持續到2000年。然而當時債券市場並沒有意識到美聯儲進入了加息周期。
這一次市場辯論的焦點是勞動力參與率持續下滑的真正原因。因為美國勞動參與率下滑是導致失業率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投資者想知道是周期性原因(比如反映了經濟疲軟),還是結構性原因(比如人口等長期趨勢)造成了這個現象。
如果勞動參與率下降很大程度上是周期性的,那麽通脹將不是威脅。如果勞動參與率是結構性的,那麽意味著當經濟複蘇時只有較少的工人能填補增加的崗位,這意味著工資和通脹面臨上行風險。
BI說美聯儲官員擔心勞動參與率大幅下降更可能是周期性的因素,這就是他們多次向市場溝通淡化6.5%失業率門檻的原因,從而推遲市場對加息預期的時間表。
Markowska說:
“我們認為參與率下跌部分是結構性的,部分是周期性的。”
“假如最終證明是結構性的(與我們的基線預測相反),那麽意味著勞動力市場後備能力已經顯著減少,這可能迫使美聯儲更早行動遏制通脹。”
數據顯示美聯儲提前加息應對通脹的風險依然存在。亞特蘭大聯儲的一項研究發現,過去4年大多數退出勞動力隊伍的人年齡在60歲以上。
瑞銀美國經濟學家Drew Matus認為,老年工人人數(無論是絕對數量還是相對數量)顯著上漲的同時,該年齡組的參與率卻在下降,這表明最近美國勞動率的下降可能不是暫時的。
“盡管我們認為經濟複蘇時參與率會周期性上漲,但是這個幅度並不會改變一個根本問題:每月非農就業增長20萬人左右將繼續拉低失業率,而這並不能反映勞動力市場正在強勁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