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手機大廠蘋果限制台灣電信服務商綁約價格,日前被公平會開罰新台幣兩千萬元,理由是蘋果剝奪電信服務商的定價自由。這種開罰理由顯示公平會缺乏經濟學常識。 任何生產者都不可能隨心所欲的定價,他必須考量買者支付意願。若他的定價太高,買者的購買意願下降,他能賣出的數量就減少。若不想和自己財富過不去,他的定價就須考量買者的需求。 蘋果手機由電信服務商銷售,通信資費與綁約手機價格須經蘋果同意,這也不意味著蘋果就能隨心所欲的定價。因為一來蘋果不能強迫消費者非買不可;二來市場並非只有蘋果一家在賣手機,假如蘋果核准的價格高得離譜,消費者大可去買別家。 對電信服務商來說,若蘋果只准他們賣高價,他們將發現蘋果的手機很難賣掉,他們銷售蘋果手機的意願就會下降。若蘋果只准他們賣低價,這些電信服務商會發現蘋果手機隨時被搶購一空,導致仍有大批消費者買不到,最後使蘋果也賺不到錢。因此,蘋果若想透過電信服務商賣手機,它就不可能定一個讓電信服務商很難賣掉的高價,也不可能定一個隨時被搶購一空的低價。 所以,表面上綁約價是蘋果單方面決定,事實上這個價格仍是市場供需決定,因為蘋果核准的定價,一定要考量消費者從電信服務商購買蘋果手機的支付意願。如果蘋果昧於現實,無端拉高或降低電信服務商呈報上來的價格,結果不是蘋果手機很難賣掉,就是被搶購一空,最後受害的仍是蘋果自己。 公平會認為蘋果限制綁約價,剝奪電信服務商的定價自由。但不管是蘋果或電信服務商,本來就沒有隨心所欲定價的自由,因為消費者不會不管廠商定價多少都乖乖照買,無視消費者需求而亂定價的廠商最後必遭淘汰,即使像蘋果這種大企業也不例外。 何況,蘋果和電信服務商是合則兩利,分則兩害。蘋果限制電信服務商的綁約價,如果讓電信服務商因此賺不到錢,電信服務商就不願銷售蘋果手機,這對蘋果一點好處也沒有,蘋果的利益將因此縮水。不用等到公平會開罰,市場就會立刻懲罰蘋果這種行為。 蘋果並沒有拿槍逼電信服務商非賣其手機不可,事實上在公平會介入前,這些電信服務商全都自願接受蘋果限制其綁約價,這證明即使在蘋果限制下,電信服務商賣蘋果手機仍是有利可圖的。自願交易對買賣雙方是互利的,至於局外人覺得這個交易有多不合理、多不公平,都完全不相干。身為局外人的公平會強制介入自願交易,最後只會使蘋果和電信服務商雙方,要付出更大代價才能完成這些自願交易,這只是在幫倒忙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