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麼投資新興產業的?——互聯網公司的五要素分析框架 釋老毛
http://xueqiu.com/6146070786/26995293@蘋果小子:
這個台階老毛自己走上去的,沒人給他搬梯子要他下來,更多的人都逼他往上爬,老毛被綁架必須站在藍籌隊伍裡。只怕自己早開始買創業板了。
-------------------------------------------------------------
@釋老毛:理性的投資者沒有什麼台階不台階的,有價值就投,沒價值就不投,尋找物美價廉的好企業,沒有什麼板的條條框框的限制。在股票的世界,每個人都是自己賬戶的主宰,這是一個真正的自由王國。我在A股買大藍籌,不是偏愛大藍籌,而是這些大藍籌目前具備足夠的安全邊際,如果像07年那樣大藍籌都漲到10倍PB、60倍PE,我也會棄之如敝履,事實上我已經幹過這事兒了!現在不買小盤股,不是討厭創業板,而是創業板的股票大多數不符合價值投資的標準,A股的創業板質地太爛,價格太高,要符合我的買入標準,
估計要跌到300點左右,才可能有系統性的淘到便宜貨的機會。
我並不排斥新興產業,更不排斥互聯網企業,事實上我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欲,我愛好科學,追求進步,喜歡讀推理小說和科幻小說,這樣的人能拒絕新事物的誘惑嗎?只不過我買的新興產業,不是在A股,而是在美股的中概股裡淘金而已,因為那裡有更優質的公司,更便宜的價格,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網遊公司:我買過網易、盛大、完美、暢遊,網遊四大豪門;試問,創業板的中青寶能比嗎?
視頻公司:我買過搜狐,搜狐視頻的客戶流量比樂視網高吧,此外還有暢遊、門戶、焦點地產、搜狗,市值才30億美金、180億人民幣;試問,創業板的樂視網360億市值,能比嗎?
互聯網公司,我還看好YY、500彩票網、奇虎360,悲劇的是,這三隻股票與我無緣,像我這樣正統的正人君子,從來就沒上過YY、草榴之類的網站,一輩子也沒買過幾張彩票,對周鴻禕的印象開始基本上當成個流氓……。當我搞明白這三家公司的商業模式和投資邏輯之後,股價已經一路瘋漲上去了,市場沒有給我買入機會,我抱怨了嗎?沒有,我只是在靜靜等待機會降臨而已。
科技股:我買過藍汛,CDN佈局佔有率不亞於網宿,寡頭競爭,市值才不到3億美金、18億人民幣;試問,創業板的網宿科技140億市值,能比嗎?
我還買過女性健康,真正顛覆性的新科技,女性安全套,能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偉大產品,我認為這個產品比把汽車從機動變成電動要牛逼多了。至於另一隻大牛股Tesla,老實說我搞不懂,我至今也搞不清楚Tesla和比亞迪哪家的技術路線更代表未來的方向,Tesla粉兒和比亞迪粉兒在雪球論戰過不知道多少次,他們即不能說服對方,也不能說服我這個第三方,因此,我的選擇就是兩個都不買。
我實在不明白,為什麼同樣的企業,在不同的市場,價格能相差十倍?有中概股這個錨,創業板明擺著是在裝傻嘛!我更不明白的是,那些向A股散戶鼓吹創業板的黑嘴們到底居心何在呢?
投資最難的是估值,沒有估值這個錨,就沒法定價。有人說閉著眼買,有人說看靈感,例如昨晚看到某大神的觀點,「我對一家上市公司的業務看幾秒鐘,我就能斷定有沒有前景,該不該投資。幾秒鐘可能誇張了一點,最多1分鐘考慮該不該繼續調研下去。一般從我開始認真調研一家公司,到我買入的時間平均不會超過3天。掌趣花了1天,網宿花了2天,藍汛花了2天,SCTY花了1天,特斯拉花了1天,樂視網花了半天,奇景光電花了幾週,比特幣花了3天……」我只能說,抱歉你這不叫投資,你買彩票也只需用幾秒鐘或1分鐘考慮就足夠了,或者在一堆強勢股中靠擲硬幣決定,也許更節省時間,收益率更高!
關於互聯網公司,雪球上高手很多,i美股以30%資金3個月創造出30%回報,這個業績更是神操作。我也是到了雪球之後逐步學習的,投資心得有一些,方三文童鞋現在四處為他的新書作宣講,我也拋磚引玉,談談我的互聯網投資思路,主要受
@梁劍 @不明真相的群眾 @巴菲林奇小厄姆 @AkusaMikasa @毛老闆 等雪友的啟發,那就是不看PB、PE,輕資產沒法看PB,現金流是未來的,更沒法看PE,定性分析方面互聯網公司也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那怎麼估值呢?化繁為簡,就看五條:
第一,看用戶流量燒錢是為了賺錢。互聯網公司初期沒有利潤,只能看未來利潤的源頭,即用戶流量(UV),特別是活躍用戶數(Active Uers)的變化。奇虎360為什麼估值高,高就高在他的用戶數量太龐大了!我的理解是,
用戶數量才是互聯網公司的真實資產,這個模式其實很好理解,非常像中國平安的壽險業務,保單表面上看是費用,實際上是未來的利潤,中國平安賣出的保單越多,賬面虧損越大,但內涵價值越高,就是這個道理。哈哈,傳統行業和互聯網行業能融會貫通的,雪球也就是釋老毛一人吧,我正是悟出了這個訣竅,才敢在13年A股大舉進軍平安,美股大舉進軍互聯網。
總之,互聯網公司的用戶流相當於傳統行業的現金流;傳統行業看淨利潤的增長率,互聯網公司看用戶數量的增長率;傳統行業看PE、PB,互聯網公司看市值和用戶流量之比(P/U)。這個估值模型分析騰訊、奇虎、YY,是目前市場通行的方法。
第二,看貨幣化能力
免費的才是最貴的,有了用戶流才有現金流,有了U才能分析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能讓用戶甘心情願從口袋掏錢,
互聯網最賺錢的業務就是3G:Game、Gamble、Girl。因此,把用戶轉到這些能賺錢且有黏性的業務才是出路,騰訊的Game、500彩票的Gamble、YY的Girl,看好的邏輯就在於此。當然,用戶流能否未來轉化為現金流,是互聯網公司的風險一躍,不成功則成仁,要麼上天堂,要麼下地獄。騰訊帝國的崛起,就是通過免費的QQ、微信吸引到海量用戶,再通過網遊、增值服務、渠道分成、廣告把用戶流源源不斷的轉化為現金流。反面的例子就是新浪,新浪微博也擁有海量用戶數,但始終沒有辦法把用戶流量貨幣化,在微博最火的時候投資新浪,注定了腰斬的悲劇。貌似雪球和新浪微博很相似啊,呵呵。
第三,看用戶體驗
互聯網行業用戶就是上帝,能吸引用戶、留住用戶,唯一能靠的就是偉大的產品。騰訊、奇虎、淘寶的興起,不是依賴政府保護和推廣,而是依賴產品極致的用戶體驗,方能殺出一條血路。同理,央企也搞過人民搜索,結果一塌糊塗,互聯網行業千萬不要投國企或者有官方背景的企業,互聯網是屌絲的天下,官僚永遠搞不好互聯網,因為根本沒有為屌絲服務的互聯網基因。
第四,看企業家精神
互聯網行業沒有任何門檻,VC的錢比好主意多,幾個大學生在地下室就能創業,只要注意好就不愁融到資,因此互聯網的競爭極為殘酷,全行業野蠻成長,能僥倖勝出,全靠領導人和團隊的狼性!狼性!狼性!不玩命,就滅亡!關於企業家精神我對360有一些思考
http://xueqiu.com/6146070786/26796120第五,看行業龍頭
因為老方說過,「老二非死不可」嘛!任何互聯網的細分市場,要投就投No.1,老二便宜的話可以投,老三老四基本就是垃圾,不投蘇寧云商就是這個道理(不是蘇寧不好,而是它做不到No1No2),所以,真想投互聯網公司就去中概股吧,創業板別說是老二,老三老四都排不上,還被市場炒得群魔亂舞。
投資互聯網公司難在哪兒呢?第一條和第五條有客觀的數據可供分析,但這兩條只是結果而不是原因,
而最重要的中間三條(用戶體驗、企業家精神、貨幣化能力)是純粹主觀的,這也許就是投資互聯網公司的難度所在吧!對於美股新興產業的投資,
@許志宏 @國老 等大V都有豐富的經驗,我也是試水,在摸索中前進,沒有成熟的經驗,甚至連有價值的教訓都沒有一個,自從2012年在美股開戶以來,正好趕上中概股狂飆,無論哪只股票,基本都是買了就漲,一路上漲,漲得令人瞠目結舌,說實話,漲得我都暈了,因為我搞不清到底是在賺公司的錢,還是在賺市場的錢?這種感覺和06、07年的A股市場非常相似。
2013年美股賬戶收益33%,主要是因為後續的新增資金量較多,建倉成本較高,大幅拉低了年度收益率,如果按照年初的資金計算可能收益率要高一倍,60、70%甚至翻番。面對動輒30%以上的回報,很多雪友還嫌不過癮,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試問,這正常嗎?我的經驗告訴我,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市場可能持續提供年化100%的回報,這一點我不太同意
@不明真相的群眾 「100%不是夢」的預期。我可能和大多數的美股投資者都不同,我認為其實我們都是池塘裡隨著水位上漲而上浮的鴨子,更需要的不是得意而應該是警覺,巴菲特早說過,
只有退潮之後,才能知道誰在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