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八年三次大變身 Z-Obee回台掛牌 中國山寨王王世仁 下山當正規軍

2010-7-12 今周





在中國嚴打違規山寨機,山寨手機 業遍地哀號之際,卻有一家白牌手機廠,從深圳梁山下山來,以國際手機廠之姿,回台掛牌。它將是TDR市場新兵,更將是少數同時在新加坡、香港、台灣三地掛 牌的公司,它是誰?為何能八年三次大變身?

撰文.賴筱凡

正當靠著山寨手機創造股王奇蹟的聯發科,因為下半年營 運展望浮現雜音,股價頻頻破底之際,卻有一位山寨大王,靠著山寨手機掙來第一桶金,從山寨機變身新品牌,成功打入中國電信手機市場,他揭開的不只是後山寨 年代來臨,更是新一代中國白牌手機的崛起故事。這位山寨大王不是大陸人,他是來自台灣的Z-Obee行政總裁王世仁,他如何在山寨時期大口吃肉,又能毅然 轉型下梁山,參與正規軍的競爭?

王世仁長年住在香港,說話帶點香港口音,他驕傲地秀著自家的智慧手機,擠進中國電信供應鏈的合作標誌,就清 楚地打在產品右上角,這是Z-Obee從二○○二年創立至今,交出的成績單,更是王世仁要將自家手機,從山寨手機正名為品牌機的重要關鍵,因為在中國能夠 獲得三大電信商認可,要不是擁有國家色彩的手機品牌,就是在當地已積累一定實力的白牌機。

但誰會想到,這個今日能夠擠進中國電信合作供應鏈 的品牌「VIM(偉恩)」,在短短八年內,從一家山寨手機廠,到方案供應商、組裝代工的系統商,直至今日的新品牌商,八年三次大變身,「VIM」是王世仁 成功下梁山,從山寨王轉型品牌商的最佳見證。

國際大廠磨得經驗

靠山寨商機賺取第一桶金

做 手機對王世仁來說,並非一蹴可幾的事情,早期在國際大廠易利信(Ericsson)、摩托羅拉(Motorola)當工程師,讓他見識到中國消費者對手機 的需求有多大,即使當年手機還是傳統「黑金剛」的年代,價格也比現在貴好幾倍,號碼一釋出,同樣搶光光。「人到了四十歲,都會想想究竟未來十年,你希望自 己走什麼路。」就是這樣的念頭,讓王世仁拿出港幣九百萬元,從不到二十個人的小公司出發。

一開始創業,王世仁跟多數靠山寨機崛起的創業家一 樣,從賣MP3隨身聽開始,做了兩年,成績平平,倒是因緣際會下,遇到Z-Obee的創辦人邀他一起合夥做手機,他才又走回老本行。

但王世 仁的企圖心並不以代理零組件商為自滿,「既然我們手握零組件供應商的主要來源,為什麼我們不自己做方案設計,也順便替客戶提供零組件?」就是這樣一個簡單 的念頭,王世仁認為一家公司不能只有銷售能力,也要有自我研發、設計的能力。於是,他開始著手替Z-Obee找來第一批研發團隊,負責設計各式各樣的手機 款式,提供手機方案給客戶,成功將Z-Obee從一家零組件代理商轉型,成為山寨手機的方案商。

但這還不夠!○七年、○八年,中國手機全面 開放的世代,「一站式採購(One Stop Shopping)」商業模式的蓬勃發展,讓深圳成為手機製造之都,更讓深圳成為山寨手機的淘金天堂。不可諱言地,Z-Obee也是在這波淘金潮中,成功 攢下第一桶金的公司,只是光做一個手機方案商已經不夠,「我們能給客戶最關鍵的零組件,多樣化的設計方案,但還能不能更多?」於是,Z-Obee又要再進 化。

後山寨時代

「你必須走在前面才能贏」這次Z-Obee要做的是系統商,不僅要有自己製造的能力,還要自創 品牌。因為,一場金融海嘯打來,當所有山寨手機廠都還抓不定方向時,Z-Obee卻已清楚地知道,做山寨手機不會長久。金融海嘯沖垮的不只是全世界的金融 秩序,也毀損了半個深圳的大小山寨商,有些人開始想把山寨手機的成功模式複製到山寨NB,但能下定決心從山寨轉型品牌的人,卻沒幾個,王世仁想得很遠, 「你必須走在前面才能贏。」簡單的幾個筆畫,Z-Obee的品牌「VIM」就這樣應運而生。

過去,山寨手機廠商靠著廉價與聯發科公板,在深 圳大發利市,盲目追求量而不顧品質,讓山寨手機屢屢被貼上「黑手機」的標籤,Z-Obee要轉型品牌,第一件事就得提高產品品質,而且還得洗刷消費者對山 寨手機品質較差的刻板印象。因此,王世仁讓Z-Obee到新加坡掛牌上市,「中國消費者的認知很簡單,只要你是國外公司、在交易所掛牌、是中國電信認可的 品牌,消費者對Z-Obee品牌的信賴度就會瞬間增加許多。」Z-Obee之所以能成功地在數以萬計的山寨手機廠勝出,關鍵很簡單,靠著過去代理零組件的 通路管理經驗,加上轉型品牌,讓Z-Obee從昔日的山寨王下了梁山,今年還要全力衝出高達二十萬支品牌手機的出貨量。

Z-Obee代表的 是三年前山寨手機的品牌化,王世仁就像是深圳多數的山寨王一樣,只是在這後山寨時期,他將顛覆過去粗糙的山寨手機經營模式,走出新一片天的中國新白牌手 機。

Z-Obee

成立:2002年

市值:1.7億美元

行 政總裁:王世仁

近三年稅後純益:

2010會計年度:520萬美元2009會計年度:391萬美元2008會計 年度:1012萬美元註:市值以今年3月香港掛牌時計算,會計年度截至當年3月為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31

改寫「中國製造」印象 更新比蘋果、hTC、三星快四倍 小米機靠軟實力凝聚百萬粉絲打正規戰

2012-02-13  TWM




「小米手機」比二○一二世界末日逃難用的船票還難買到。這是春節期間,在中國各大網站廣為流傳的一句話。雖然是一句玩笑話,卻不難看出才踏進手機產業短短 兩年的小米科技推出的手機,在三個月內狂銷百萬支,讓小米手機成為全中國最夯的手機。

撰文‧翁書婷

剛過完農曆年,北京小米科技創辦人雷軍又有新動作。二月初雷軍在自己的微博上公開宣布,中國電信CDMA版的小米手機已開發完成,三月底上市後,將正式攻 入中國電信三六○○萬的3G用戶市場!令人意外的是,研發CDMA版手機不是雷軍的決定,而是小米粉絲公投的結果,究竟這是噱頭?還是另一種創新模式?

小米手機推出後一機難求,成為中國去年最紅火的手機,連中國第二大電信商中國聯通最少訂購一百萬支。相較年銷量超過五千萬支的蘋果、三星、宏達電等大廠來 說,二百萬支還構不成大威脅,但小米科技僅是一家一○年才成立,員工五百人的小公司。創辦人雷軍軟體出身,沒有手機硬體製造經驗,卻在短短三個月內暴紅, 除了主打高硬體規格、中價位的「物有所值」策略成功外,小米手機大賣,其實背後另有原因。

中國製造,通常代表硬體便宜,售後沒有服務,更沒有加值的功能,但是小米科技大膽推翻這個傳統。

精耕市場 周周更新系統對於用戶改善手機使用不順、電話簿功能再精進、增加新功能等要求,其他手機公司改進回應的速度通常很慢,蘋果iPhone、宏達電、三星可能 要一個月或一季才會回應,但是小米科技從谷歌、微軟、摩托羅拉網羅的六十位工程師團隊,只要一周就能公布最新的版本,這才是小米手機的「軟實力」!

當大家把眼光放在小米機仿蘋果iPhone,硬體如何先進之際,小米卻悄悄把重兵放在售後服務上。每周五下午,大批小米手機用戶盯著手機或電腦,時間一 到,小米科技就會公布最新版本操作系統,只要在手機上按幾個鍵,就有上百項功能更新。周周更新從不間斷,相較其他國際手機巨人速度快上四、五倍。

而將小米機的競爭力從硬體轉向軟體的,正是創辦人雷軍,當宏達電、三星採用機海戰術,約四個月就推一次旗艦機種,並且都在硬體規格大車拚,推出3D、4G 等螢幕解析度更高更大、上網速度更快、機身更輕薄的產品時,雷軍卻採用「軟體機海」,無微不至的服務小米手機用戶,精耕大陸市場,讓死忠用戶成為小米手機 的最佳推銷員。

手機熱銷後,戰爭進入第二階段,雷軍成立論壇與用戶直接溝通,吸納用戶的各種建議作為改進系統的參考。去年底,雷軍高興地宣布小米手機操作系統 (MIUI)的捷報,「已有上百萬名使用者,支持二十三國語言,在十六國有粉絲站。」「不像其他公司都是關起門來自己做,我們會真的採用網友意見。」小米 科技財務長喻銘鐸說。手機不只是小米科技的商品,用戶及網友也可以參與改進及轉型,而當自己的意見被採用時,更是異常的興奮,努力尋找更多待解決的問題。

除了主動反映意見,小米論壇會不定期舉行「你最希望小米系統改進或增加的功能?」投票,諸如改進相機成像效果、增加隱私信箱等,都有機會成為下一次更新的 目標,「辛苦了,加油!」網友還會在論壇裡給開發工程師打氣。這樣特別的開發方式,讓小米手機的使用族群不只是撿便宜的學生和科技狂,「普通的上班族中年 人也占了很大部分。」喻銘鐸強調。

資策會MIC行動通訊資深產業分析師林伯齊認為,小米手機採用OTA模式(over the air,指可不用再以纜線連接電腦,而直接以無線上網方式更新系統),廣受普通上班族歡迎。小米手機不只在價格、規格上很親民,和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一 樣,從創辦小米的第一天起,雷軍就和網友「搏感情」,塑造群眾魅力。「網友的疑問只要雷總自己能解答,都會親自回應,非常注重網友的意見。」喻銘鐸說。

小米科技網站中的論壇,更是雷軍常駐足的地方,不像其他手機廠創辦人高高在上難以接近,相反地他放下身段,就像賈伯斯號召蘋果迷一樣,雷軍也培養出百萬名 「米粉」,把網友牢牢「黏」住。

申請軟體專利補硬體不足

不斷更新系統,對手機系統的穩定度是一大挑戰,微軟營運暨行銷事業群副總經理葉怡君就說:「密集更新操作系統,穩定度就是重要考量,資料如果沒有備份完全 就糟了。」手機代工廠華冠副總經理洪一峰更說,「手機系統更新若有問題,輕微的照相機不能用、音樂不能聽,嚴重的整支手機當機不能用,整批手機都會被退 貨,很可怕!」但正因為小米科技還是小公司,彈性十足,雷軍才敢挑戰蘋果、三星宏達電等大巨人不敢做的事。

當外界批評小米機是山寨機、沒有任何專利時,雷軍及小米團隊選擇沉默以對,在「軟實力」建構完整後,小米科技悄悄在作業系統布局,建立軟體防護網,「現有 五十項關於MIUI和系統軟體專利申請中。」喻銘鐸透露。小米科技仍在不斷進化中,值得外界關注。

北京小米科技

成立時間:2010年

創辦人:雷軍

資本額:1億4千萬美元

主要業務:智慧型手機品牌廠

財務狀況:尚未轉虧為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20

電商全線缺人 從游擊隊到正規軍靠培訓

http://www.21cbh.com/HTML/2012-9-28/xNNDE5XzUzMTYxNA.html

某紅酒電商的CEO最近在微博上多次受到顧客的質疑,原因是其在北京的客戶訂購了紅酒後,居然等了近一週,商品卻還沒有從當地的倉儲中心送達。

這位CEO趕緊親自督辦此單,問題很快解決,但是他也無奈地發現,業務快速發展,越來越凸顯相關倉儲物流人才缺失的瓶頸問題。

這 樣的困境在行業急速擴張、人才缺口巨大的電商行業普遍存在。「在行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人才與誠信、物流一起成為影響電商產業發展的三大瓶頸。」中國電子 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其中心參與編制的《2012中國電子商務人才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在所有調查的企業中,81.82%的企業 存在招聘壓力,45.45%的企業招聘壓力源自企業快速成長,59.09%的企業預計在一年內會有大規模招聘需求。

畢業生僅滿足行業半月需求

根 據對技術和商務要求的側重點不同,電子商務崗位分為以技術為主的,如網站設計和數據庫維護人員等;以及以商務為主的,如網絡營銷、網絡市場調查等崗位。如 果對商務和技術的要求都比較高則是更高級別的電子商務崗位,如電子商務項目經理、電子商務系統設計師等。那麼怎樣的人才是電商企業或者傳統企業的電商業務 最缺的呢?

上述調查顯示,18.18%的企業急需電商運營人才,20.45%的企業急需技術性人才(IT、美工),13.64%的企業急需推廣銷售人才,4.55%的企業急需供應鏈管理人才4.55%,而各類人才都很缺的企業佔43.18%。

不過曹磊認為,現在企業處在開疆拓土的階段,運營、技術、推廣是最迫切的工具性人才。隨著企業向縱深發展,競爭不斷加劇,決定商業本質的供應鏈人才會越來越熱門。

儘 管2000年以來,教育部已經批准了339所本科高校和650多所高職高專設置電子商務專業,每年大約有8萬多畢業生,然而「淘工作」數據顯示,僅從 2012年4月份半個多月的時間裡,電商職位需求數達到88870條。每年只有8萬多電商專業畢業生,也就是說高校每年培養的電商人才,只能滿足這個產業 半個月的人才需求。

更何況一些高校教育體制和陳舊的理論知識根本不能適應電商發展需要,「高學歷低能力者」不在少數。 微利

與高人才成本的糾結

「過去幾個月,我幾乎將行業內可以蒐羅的人全部挖了一遍」,然而從傳統行業進入電商行業不久的易迅網人力資源總監陳忠華也發現,「行業內人才的價值不斷地趨升,所以人員工資都不低。雖然易迅網背靠騰訊這個大東家,但先發者已經建立起買家賣家網絡效應和人才優勢。」

數據顯示電商人員需求旺盛,大部分企業在持續招聘,其中人才流失是一重要原因。

「電子商務企業發展迅速,但仍處於粗放競爭的階段。」曹磊認為,這也導致富有經驗或者能快速上手的電子商務人才稀缺和搶手,各電商企業對人才的競爭逐漸白熱化是必然的趨勢。

「砸 錢、搶客戶和建物流是2011年電商主旋律」,陳忠華也發現繁榮背後的行業之惑:高營銷費用、高物流成本以及高人力資源成本。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去年的團 購市場非常火熱時,一個在團購行業工作半年的人月收入5000元左右,2~3個月後跳槽工資就可能漲到10000元,再過半年跳槽,工資可能就上漲到 20000元。

問題是相對於員工工資的上漲速度,其工作能力並沒有相應地提升,企業的投資收益率極低。

培訓趕不上發展速度

在前期快速發展階段,用挖人的方式或許能盡快找到人才,只是一個捷徑,但「當電商企業做大之後,就不能再用『游擊隊』的心態,而是要用『正規軍』的打法和操練方式」。

這就要求電商企業要建立起一整套培訓體系,讓員工和企業不斷在學習中成長。同時也不能按照傳統行業的企業大學那樣按部就班的培養方式,而是要與企業的戰略相結合,能夠預判到企業半年後的人才需求,並且前期涉入培訓。

與此同時,80後、90後已經成為電商企業員工的主流。在上述調查中,80後、90後員工佔半數及以下的企業只有4.55%,佔六成左右的約為11.36%,佔七成左右的企業有25.00%,佔八成及以上的企業佔59.09%。

80後、90後員工的激情和創造力正在推動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但同時鮮明的個性和超現實的價值觀同樣給企業管理帶來挑戰。因此,針對這些員工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另一方面,不僅是技術和業務的培訓,曹磊認為,企業人才戰略也需要將價值體系的建立作為重要的內容。比如阿里曾查處包括其旗下團購網站聚划算的原總經理閻 利玟在內的違規員工28人,部分淘寶員工以及外部店家之間涉嫌不正當利益輸送的空間受到顯著遏制,這也是對原先價值體系進一步修正與強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109

正規醫院被曝買賣出生證 廣東河源清繳1185份舊證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7479

(cfp/圖)

1月21日,央視曝光全國多地倒賣出生醫學證明黑幕。據稱,這張神秘黑市網絡涉及廣東、河南、河北等多個省市和地區。

新快報》報道,利用職務之便出具虛假出生證明的廣東省惠東縣鐵湧衛生院4名人員已被停職,而冒用廣州市番禺區婦幼保健院名義開出的3份出生證,已被查明來自原廣東河源龍川縣衛生局防保股股長鄔某。

據廣東省衛計委1月26日通報,決定從本月起在全省範圍內開展為期10個月的《出生醫學證明》管理專項整治行動。

據《南方都市報》1月27日報道,近日,在廣東河源龍川縣,發現了舊版空白《出生醫學證明》流出,中介網上售賣稱可幫黑戶兒童上戶口。對於媒體報道“部分偽造出生證來自河源龍川”等情況,河源龍川縣開展《出生醫學證明》管理專項整治,重新對各醫療衛生單位空白證、廢證進行徹底清繳,共清出舊證1185份,統一上交河源市衛計局進行銷毀。

目前,龍川縣對原縣衛生局防保股股長鄔欣陽工作嚴重失職等問題由縣紀委按有關黨紀政紀對其作出嚴肅處理,衛計局黨組建議老幹支部撤銷其支部委員職務,縣紀檢、公安部門將對其進一步調查。

央視1月21日報道,2014年11月,央視曝光福建省長汀縣買子成風,福建省長汀縣警方通過DNA檢測確認,該縣童坊鎮上一戶童姓人家買來的“兒子”以童家親生兒子的名義上了戶口。

經警方調查,為了給孩子上戶口,童家通過中介花了1000元在廣東買了張出生醫學證明。正是拿著這份證明,童家通過了福建當地派出所的檢驗,順利給孩子上了戶口。

福建警方曾專門到廣東惠東縣鐵湧鎮衛生院調查這個孩子的出生檔案,結果發現醫院保留著從產婦入院到孩子分娩的全套住院記錄,意味著這是一張“真證”。

這份買來的出生醫學證明上蓋著“鐵湧鎮衛生院”的公章,並寫著一名梁姓醫生的名字。

1月9日,央視記者前往該醫院,並找到了出生證上的梁醫生。記者以謊稱重新補辦出生證的名義,和梁醫生敲定以7500元的價格辦理一張河源某醫院出具的2011年的出生證。

據梁醫生透露,由於近幾個月警方多次來調查出生醫學證明的事,所以只能給熟人辦,要價也更高。,梁醫生說:“賬是交給醫院的,都是按醫院繳費程序來的,我一毛錢沒收,我不怕。”

據《新快報》報道,據打拐支援者仔仔向媒體透露,網絡上還有大量買賣出生醫學證明的信息,其中不少中介都在醫院工作。

他表示,這些中介十分謹慎,每一個辦證人的信息都需要提前核實,要求上傳身份證、結婚證等私人信息。一般情況下,全部交易通過網絡及快遞完成。中介圈子里流傳著的故事是,“去年河北有個哥們出來見了,被釣魚執法的逮進去了。”

據調查,他們開出的價格差距較大,從4500元/張至30000元/張不等,價格集中在8000元至13000元之間。有時他們也會根據“客戶”的身份地位來決定價格的高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025

野雞大學招搖撞騙 教育部發布正規大學名單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9619

 (新華社 李文明/圖)

野雞大學與正規高校傻傻分不清?教育部5月19日給出了正式回應。

5月19日,教育部新聞辦官方微博“微言教育”公布了全國正規高校名單。

名單顯示,截至2014年7月9日,全國共有2542所高等學校(不含獨立學院),其中,普通高等學校2246所(包括444所民辦普通高校)。對此,教育部表示,通過教育部網站(www.moe.edu.cn)和“陽光高考”信息平臺(gaokao.chsi.cn),查詢年度具有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院校名單,“這個名單之外的各類辦學機構均不具備相關資格。”

教育部還提醒,對於違規招生的單位,其所招學生的學籍、發放的畢業證書,國家均不予承認。

此次風波起源於民辦機構“上大學網”近年來發布的3期“中國虛假大學警示榜”。該榜單稱國內有210所不具招生資格、沒有辦學資質、涉嫌非法招生和網絡詐騙的虛假大學。

上大學網稱,警示榜里的虛假大學,主要存在以下幾大方面的問題:一、無民辦高校辦學資質,不具備招生資格;二、北京地區為高發地帶,多達80余所;三、和正規高校名稱極為相似,混淆視聽;四、招生和廣告不備案,評估和年檢不參加;五、都建有虛假網站,多有被曝光不良前科;六、批量抄襲正規高校往年簡介、盜用圖片文字等,涉嫌團夥作案。

此前據南方周末網報道,2014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2246所,比2013年增加48所,增長率為2.18%,其中,2014年民辦普通高校444所,占全國普通高等學校19.77%,自2010年以來,民辦高校呈逐年增加趨勢。

以各省擁有的高校數為指標,江蘇有134所排在第一,占2246所普通高校總數的5.97%,山東和廣東分列第二第三,分別有130所和125所。全國各省市擁有高校超過100所的共有8個,江蘇、山東、廣東、河南、湖南、安徽、遼寧和河北。最少的是西藏,僅有6所學校,占比0.27%。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隨著民辦高校的增加和各省高校資源分布的不平衡,野雞大學很有可能逐漸地滲入到人們的生活中。

另據微信公眾號“南方周末民生23度”分析稱,從“上大學網”發布的三份榜單來看,虛假高校問題在北京最為嚴重,在210所被曝光的虛假高校里占83所,占比44%;上海次之,有15所,占比8%;山東12所緊隨其後,占6%;天津、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江蘇、浙江、山西、陜西、甘肅、安徽等地均有分布。

除了大多虛假大學故意取與正規高校相似的名字以混淆視聽外,虛假高校往往也建有自己的官網,但多數已無法登入。而能登入的網站與普通高校網站並無二異,抄襲嚴重,網站內容往往不更新。國家的高等教育機構官方網站的域名後綴都為“.edu.cn”,但虛假大學這種網站都是用工商、金融企業的那種“.com”或者“oip”或者“.cn”。

教育部曾在2011年高招第2號預警中透露,已會同公安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查處了所謂“華北科技大學”網站,發現其假冒並竊取華北科技學院網站信息, “天津文理大學”網站則竊取南開大學等高校網站信息,並宣稱交納三千元,即可獲得該校畢業證書等。

雖然這些上榜假大學目前已基本被屏蔽,但這樣的騙局很難斬草除根。高考季即將來臨,該如何識破野雞大學?

新京報消息,識破野雞大學需要各方合力。首先,教育部門應該對上榜的“大學”逐個核查,並依法進行清理。各地教育部門對本地的高校情況加以鑒定並協力揪出“野雞大學”。

同時,工商、公安等部門也要加強對招生廣告及其他招生運作行為的監管,遏制虛假宣傳、網絡詐騙等行為進一步擠壓甚至屏蔽“野雞大學”市場運作的空間。

此外,高考生尤其是低分考生及其家長更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不要輕信一些“高校”的自我宣傳和“錄取通知書”,而是在教育部門提供的正規高校目錄中進行選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531

央視曝京東銷售蘋果翻新機 京東回應稱供貨渠道正規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21673.html

央視曝京東銷售蘋果翻新機 京東回應稱供貨渠道正規

第一財經日報 趙陳婷 2015-05-24 21:29:00

蘋果公司客服表示,只有主板序列號、手機卡托以及手機包裝外的序列號三號一致,才能證明是完好的蘋果手機。這臺機器的三個碼都不一樣的話,是有可能有改裝過的情況的。

層出不窮的電商平臺涉嫌出售翻新手機的報道再度成為當下輿論關註的熱點。而這一次,被卷入其中的是國內主流電商平臺京東商城。

5月24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報道稱在京東商城上出現了翻新蘋果機。

在上述報道中,吳女士自稱在京東自營上買了一部價值3千多元的蘋果5C手機,用了一個多月後,手機頻繁死機,直至後來完全不能開機。當時吳女士希望在京東退貨,而京東方面回應稱只能提供換貨手續。考慮到換貨需要把手機和發票這些購物憑證先行寄還京東,經過權衡的吳女士自己在蘋果官網上找到了一家蘋果特約維修站——神州數碼科捷(王府井)新東安店。

許多翻新蘋果手機流入香港拍賣行(本報資料圖)

2014年2月16日,吳女士來到這家維修站進行了檢測,而工作人員在把其手機殼打開看到屏幕背面後,告訴吳女士說這個背面有燒過的痕跡,可能以前有進過水,燒過修過。接著維修站的工作人員用蘋果特有的維修設備打開的手機主板,並發現吳女士的手機主板對應的是一部16G的藍色5C手機,而且早在2013年的10月,就在英國註冊過。

此外,上述蘋果維修站給吳女士出具了一份檢測報告,檢測結果為:“機內主板掃碼序列號與機身外的序列號不符。”而按照這個序列號,蘋果官方客服在進行查詢後也確認是這個序列號註冊的是一臺蘋果5C手機,藍色,容量為16G的。但如果按照吳女士從京東購買的蘋果手機上背面的IMEI進行查詢,結果卻顯示這個手機應該是一部32G粉紅色的蘋果5C。

對此,蘋果公司客服表示,只有主板序列號、手機卡托以及手機包裝外的序列號三號一致,才能證明是完好的蘋果手機。這臺機器的三個碼都不一樣的話,是有可能有改裝過的情況的。

而這背後,蘋果翻新機的市場一直不可小覷,特別是在蘋果系列產品越來越多的情況下。據不完全統計,全球每天有5萬到6萬部舊iPhone通過正當途徑被回收,其中20%會被美國10家左右的保險公司買走,而剩下的80%都會流入香港進入手機拍賣行,再通過拍賣競價的形式流入內地和其他東南亞國家。

按照上述蘋果公司客服的表述,雖然電商可以銷售他們的產品,但是不能確保電商的進貨渠道是否正規。

對於來自央視方面的質疑,京東方面第一時間回應稱,目前京東具有國內三大運營商及蘋果公司的蘋果手機銷售授權,對於報道中提及的用戶情況,公司正在內部核實中。

隨後,京東方面向《第一財經日報》公布了更多的細節。

按照京東調查的結果,5月24日媒體報道中提及的iPhone5c(聯通3G版32GB)產品,於2013年9月20日在中國上市,京東采購日期是2013年12月3日,銷售時間為2013年12月21日。根據售後服務溝通記錄獲知,用戶使用該產品後出現故障,自行前往蘋果特約維修站——神州數碼科捷(王府井)新東安店進行鑒定,被判斷為“非行貨”需要付費維修,於是用戶在2014年2月向京東售後服務部門提出索賠要求。

“當時該產品的供應商是中國聯通全資子公司聯通華盛,是蘋果授權國代經銷商,且采購時間距離上市僅兩個多月時間,供貨來源正規可靠。我們願意與相關部門配合,徹底調查此事,找出真正的問題環節。”京東方面補充道。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601

陸金所正規劃上市 “震蕩市”無礙平安業績大增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5336.html

陸金所正規劃上市 “震蕩市”無礙平安業績大增

一財網 楊倩雯 2015-08-21 21:38:00

姚波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目前平安集團正在規劃陸金所上市事宜。

中國平安(601318.SH;02318.HK)半年報一出,在關心業績的同時,市場也普遍關註與半年報同時發布的另一則公告:即普惠有限與陸金所的整合。除了背後的戰略意義外,業界推測這是為陸金所上市鋪路的一大動作。

今日(8月21日),中國平安首席財務官姚波在中國平安半年報發布會上表示,兩者整合後,將發揮巨大的協同效應,並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目前平安集團正在規劃陸金所上市事宜。

同時,就中國平安對資本市場發展趨勢的看法這一熱門話題,中國平安首席投資執行官陳德賢回應《第一財經日報》稱,將拉長固定收益資產久期並關註符合防禦性增長的行業和個股。

陸金所上市正在規劃

昨日晚間,中國平安發布關聯交易公告,旗下控股子公司平安海外控股擬將其所持的普惠有限100%股權轉讓給陸金所控股,該股權轉讓完成後,普惠有限100%的股權將由陸金所控股持有。交易完成後,中國平安通過旗下公司持有陸金所控股約47.4905%的股權。

在今年3月,中國平安對外宣布成立普惠金融業務集群,包含平安直通貸、陸金所旗下的P2P業務,以及平安信用保證保險事業部三大業務模塊。

這兩大“組合拳”,讓陸金所上市的話題再次成為關註熱點。“平安集團對於陸金所上市事宜正在規劃。”姚波在今日的業績發布會上回應《第一財經日報》稱。相對於之前“在合適時候會考慮”這樣的回應,可以預計陸金所上市加速可期。

這兩次緊挨著的整合,其背後的戰略意義是什麽?姚波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3月的那次整合主要是考慮在陸金所將風控體系建立成熟後,最終是要將其做成一個開放式的平臺,“這個戰略很清晰”。

在這一次整合之後,未來陸金所將控股兩個平臺。一個是陸金所開放平臺,另一個是普惠。姚波表示,普惠業務模式主要是個人無抵押、有抵押,SME(小微企業貸款),相對而言較傳統,重資本,也會有大量線下門店的擴張。而陸金所則具有強大的線上優勢。兩者整合後將產生線上線下協同效應,打造出O2O的互聯網金融生態圈。一方面可以解決普惠未來的資本需求,另外,和P2P結合,解決了其未來在物理網點和人力發展上的瓶頸。對陸金所來說,普惠在過去幾年積累的數據、客戶,以及風險管控能力都可以幫助陸金所做好平臺。“這樣,陸金所的平臺定位將更加清晰,而普惠未來也會是陸金所P2P平臺的一個重要參與者。兩者在未來可以產生很大的協同效應,而這樣的協同效應對平安集團來說可以在互聯網金融板塊產生巨大的收益和價值。”姚波表示。

“震蕩市”對平安業績影響不大

“我們這次的業績不是炒股票炒出來的。即便下半年資本市場繼續波動,管理層也對下半年集團業績繼續保持增長勢頭充滿信心。”在被屢次問及下半年資本市場波動是否會對平安業績產生影響時,中國平安總經理任匯川反複強調。

中國平安2015年半年報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平安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46.49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62.2%。時,保險資金組合總投資收益由2014年上半年的233.29億元增加235.6%至2015年同期的782.99億元,總投資收益率由4.3%大幅上升至7.7%,創下近年來的新高。

任匯川表示,今年上半年集團凈利潤強勁增長,主要依靠的是核心主營業務持續健康增長,這是其長期以來建立的競爭力。而投資收益也主要來自於固定收益創造的回報。

陳德賢稱,上半年中國平安凈投資收益由2014年上半年的318.94億元增加27.4%至2015年同期的406.22億元,這部分都是由股息收入、利息收入及租金收入等構成的,而下半年預計也會收到相似水平的利息收益。同時,構成投資收益的另一塊已實現收益達到378億元左右,這是“已經到手的收益”。這兩部分再加下半年的利息收入已經遠超去年全年的總投資收益數字。“所以預計總投資收益到年底會比較平穩。”根據中國平安2014年年報,其2014年總投資收益為637.29億元。

盡管投資收益只是中國平安利潤組成的一部分,但作為市場一大買家,中國平安對後市的看法仍然被市場所關心。

對此,陳德賢回應《第一財經日報》稱,對宏觀經濟的走勢持謹慎觀點。“其實不只是中國,全球都在經歷結構性和周期性調整同時發生的情況。預計未來宏觀經濟增長會出現‘三低’,即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

在保險資金投資組合中,陳德賢表示,未來還將是偏向固定收益類,力求在經濟下滑的周期里提供穩定的收入。“特別在中國,實際利率還是比較高,未來降準等政策預計還是會陸續出現,我們要在利率走低前拉長資產久期,投資一些較長期限的債券。”

在權益類資產方面,陳德賢稱在目前經濟環境下也並非沒有機會。“權益投資是逆周期投資,我們是長期投資者,只要符合防禦性增長這個特點的行業和公司,我們均會考慮。”

編輯:李瀟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597

北銀消費“欺詐門”發酵,消費金融正規軍緣何遭遇信任危機?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08/157274.shtml

北銀消費“欺詐門”發酵,消費金融正規軍緣何遭遇信任危機?
FinWise FinWise

北銀消費“欺詐門”發酵,消費金融正規軍緣何遭遇信任危機?

消費金融持牌公司的光環正在逐漸褪去。

文| 楊舒芳 袁殿城 

近日,四家第一批試點公司之一的北銀消費金融公司正深陷風波。多家媒體的報道稱,目前已有多名用戶向法院提起訴訟,起訴北銀消費。隨後,北京銀監局公布了罰款150萬的行政處罰決定。

原因是,北銀的業務模式之一,是和擔保公司或資產管理公司等中介合作去拓展客戶,其中有部分中介有從套取資金,實際的資金去向不明。也就是說,不少用戶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在北銀消費有了20萬元的貸款。

作為一家銀行背景的持牌機構,北銀消費的風控能力和業務模式都遭遇了信任危機。而常規印象中,正規軍一直自持著可靠的形象。

套現池

幾天前,FinWise做了花唄等互聯網信貸背後的套現產業鏈起底。北銀消費事件的發酵,卻炸出了另一個天坑,就是持牌消費金融公司背後的套現池。

據最早爆出此事的《中國經營報》報道,北銀消費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淪為中介的套現池。涉及客戶約200人,基本每人名下都在北銀消費有20萬貸款,總金額在4000萬左右。很多人拒絕還款,又為自己的征信檔案上的逾期記錄所憤怒。

這些用戶就是被拉的“人頭”。所謂的“拉人頭”,是與北銀消費合作的擔保公司或資產管理公司的慣用說法,指的是中介借個人用戶的名義,從北銀消費申請貸款。這些款項最終並沒有進入借款人的賬戶,不少借款人甚至壓根不知道自己名下還有這筆貸款。拉人頭的方式大概有三種。

一是套取用戶資料。大概方式是,擔保公司號稱推出某款理財或者貸款產品,拉客戶去填資料,用他們的資料去北銀消費貸款,然後告訴客戶貸款沒有批下來。有的客戶是在接到催收電話後,才知道這筆貸款的存在。

二是貸款後審批錢被轉走。有客戶在北銀消費的貸款代辦點提交申請後,得到了20萬元貸款發放的通知,錢卻被第三方轉走了。

三是花錢拉人頭。部分中介會直接明碼標價,以每單800~1000元的回報,要求客戶以“協助貸款”的方式,簽訂貸款協議。由於擔保公司會提供房產等抵押物,並和客戶簽訂免責協議書,不少客戶以為沒有風險。

謎之風控

盡管北銀消費的事情是最近才真正爆出,但事實上,從網上的相關問答、律師咨詢紀錄來看,起碼從一年前開始,就有用戶陸續發現自己“被貸款”了。

000

在媒體報道中,有人甚至不知道自己“貸款”的事情,卻接到了北銀消費的催收電話。

在北銀消費的案例中,至少暴露出了三個比較大的風控漏洞。

一是貸前審核。按照規定,消費金融的個人最高額度是20萬,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個人申請往往由於各種限制條件而額度較低,通過中介則可以輕松拿到最高額度。

在《中國經營報》的采訪中,有用戶提到中介曾幫他進行資料“包裝”,包括假的工作收入證明、住址信息,並辦理了北京的電話卡和銀行卡。

二是重複擔保。在中介給出“人頭”的合作方案里,中介給提供一套房產作為擔保。在操作中,一套100萬的房子,可以用於做5個人的抵押申請,換到近100萬元的貸款,比例接近100%。

此前FinWise曾經采訪一位做房產抵押貸款的互聯網金融公司CEO。他們對於房產抵押價值的處理是,先按照銀行評估值的70%定價,同時走訪房源所在附近的房產中介,與他們的快賣價(保證3天內能賣出的價格)進行比較,保證抵押價格還要低於快賣價。

三是繞過監管。20萬的貸款限額,本身是為了控制消費金融的風險而設定。但中介通過“拉人頭”,事實上繞過了這一監管。最終中介拿到了多少貸款,取決於拉了多少人頭,所謂的上限形同虛設。

北京銀監局公布的處罰信息,也基本證實了這幾點。

001

風口上的危機

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在於,這種結構複雜、可控度低的中介模式,似乎不單只存在於中銀消費。從網友的詢問、求助信息來看,捷信、中銀消費等都有類似的機制。

002

似乎,偏重線下的消費金融公司,由於缺乏高效入口,就會格外倚重渠道,或多或少都存在依賴中介的問題。但如何在規模和風險中尋求平衡,卻是個必須重視的問題。

金融可能是最獨特的一個行業。其他行業做的都是以物易幣的生意,出賣的是商品或者服務,金融卻是以幣易幣,出賣和賺取的都是金錢。

這也是為什麽金融機構有一個必談的話題,就是規模和風險。尤其是互聯網金融上線以後,這個課題變的更加重要。因為對金融和信貸來說,規模意味的不僅是利潤,更是巨大的風險。

在消費金融逐步被鼓勵後,成了公認的風口。目前市場的參與者大致包括15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商業銀行、小貸公司、分期購平臺,和電商系金融公司。在這個戰場里,曾經被羨慕的持牌機構如今顯得有點尷尬。

一方面,牌照並沒有帶來額外的利益傾斜。通常而言,牌照的作用是解決準入問題和控制政策風險。但就目前的情況而言,要從事消費業務,小貸牌照就足夠了。

但持牌機構卻要面臨更為嚴格的監管。一位在第二批試點機構任職的同學說,就現階段而言,我反而覺得小貸牌照更方便,在一些業務和場景上比消費金融牌照要更好用。

另外,消費金融公司的數據庫和征信體系大多沒有建立起來,央行征信的覆蓋和消費金融的客群又不能完全匹配,在對借款人的信用評估上,容易出現盲點。

北銀消費給持牌機構們提了醒。或許是時候向曾經認為不夠高大上的P2P取取經了,畢竟這已經不是可以只靠政策吃飯的時代。

北銀消費 消費金融 套現池 風控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786

基因行業不能坐等風來:正規產品更要“自賣自誇”

如果說,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是基因檢測商業化應用的開始,行業發展也不過5年。在五年內,華大基因、貝瑞和康等公司快速增長,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的市場也達到10億級。各家基因檢測公司接下來布局的是臨床應用中的腫瘤癌癥市場。

隨著基因檢測在醫療領域的應用鋪開,基因行業內的公司已經開始裂變,創業和投資的火熱是否意味著基因產業的風口真正到來了?

整個行業還處於非常早期

君聯資本副總裁周珺在NGS創新開發者大會上展示了一張圖,顯示資本對於基因產業的投入遠高於基因產業本身的發展水平,而基因產業的發展還將經歷爬坡向上的過程,資本的泡沫也會被擠壓而有所回落。

圖中藍色區域代表基因產業,黃色區域代表資本投資,紅色虛線表示當下資本熱市場冷的狀況

周珺當時表示,基因檢測主要服務於科研和臨床,二者都是嚴謹且有其內在規律的領域,註定了基因檢測的發展將很漫長;資本對新鮮事物非常敏感,但總會經歷一個價值再認識、再發現的過程;整個行業還處於非常早期,然而對創業者來說眼下又是個融資的好時機,應該充分儲備糧草。

正如之前所說,目前市場上主要有兩類玩家,一類面向科技服務和臨床服務,一類則直接面向消費者市場。這兩種玩家因目標客戶差異,風格也有所不同,但共同的是兩類玩家的市場占有率都有待提高。

以科技服務和臨床服務的龍頭華大基因為例,雖然近幾年基因行業創業熱潮湧現,華大股份上市後估值或直奔千億,但其招股書顯示,公司凈利潤並不高。2015年上半年,華大基因歸屬於母公司的凈利潤為7565萬元,2014年度,2013年度的凈利潤分別為2456萬元、13588萬元。

消費者市場對基因檢測產品也處於“冷淡”狀態。淘寶上各大基因公司的檢測產品銷售幾乎都為零或個位數。

一家做消費級基因檢測的公司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說,一般消費級公司每年做幾千個樣本就不錯了,對於價格上萬的全基因組測序產品,一年可能只有幾百個樣本。

現階段,多數基因檢測公司都沒能通過銷售檢測產品實現盈利,更多靠融資燒錢,記者了解到,一些檢測位點較多,成本較高的基因檢測產品,每賣出一個就要虧一半。

“並不是基因檢測技術沒有達到,而是市場普及度太低了。”上述負責人說,現在基本是兩類人在主動做基因檢測,一類是高凈值人群,想通過基因檢測指導健康,另一類是樂於嘗試新事物的高學歷人群。

第一財經記者在朋友圈里100個大學學歷以上,年薪在20萬--100萬的人群中做了一個小調查,幾乎所有人都聽過基因檢測,除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外,只有5人做過基因檢測,未來願意了解並買單的人有56個人,但對於基因檢測到底有何用處都不了解。

基因數據的處理和解讀是關鍵

霍永鵬是深圳精準拓普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兩年前,合夥人找到他想進軍精準醫療。在對多家基因檢測公司做了大量調研之後,他發現,這個行業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科技成果和市場之間有很長的距離。但市面上對基因檢測的銷售都以電話營銷、體檢機構代銷等比較低端的方式進行。於是,他和合夥人投資了幾千萬元成立公司,其中建了一座近千平方米的生命科學館,用來專門用聲光電等技術形象科普精準醫療的應用。

事實上,基因檢測只是一種檢測的工具,如果沒有後續新藥研發、治療、幹預做支持的話,基因檢測只作為入口的價值存在。一脈基因CEO郝向穩對第一財經說,基因檢測是獲取自身信息的手段,但是用戶最終想要的是一種針對健康的服務或者解決方案。僅僅提供信息是不夠的,有的人覺得檢測了不能改變也是徒增煩惱。如果沒有後續配套服務,這個產業做不起來。

提供或許服務的公司需要和基因檢測公司結合,所以市面上基因檢測公司出現了分化,有些僅僅在提供檢測,提供生命數據,有些則在對接檢測後的服務,如檢測後的精準體檢,海外醫療,以及靶向藥研發等。

高特佳投資集團合夥人王海蛟對第一財經表示,很多人都想通過基因檢測早點預知可能的疾病,現在很多企業投入大量精力在腫瘤檢測上,各個企業研究方向基本一致,也就是病種量大,適用範圍更廣的疾病檢測。從基因科技的角度來看,各家公司目前都站在起點上,跑得快的最多跑了半步,市場太廣闊了,現在就是看誰能跑到終點。

或許整個行業都在尋找一種能夠打動更多人的應用,有人說是在腫瘤和癌癥領域,有人說是在遺傳病領域,有人說在基因大數據開啟的新藥研發領域,但這些都是今後幾年的賽道而已。

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在《對話》中說,我們希望十年之內全中國人民都能做基因檢測,個人全基因組並不神秘,就跟現在人手一個手機一樣,未來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全基因組數據。基因組測序技術會從每個人自身開始,影響並改變你的生老病死。這種“知過去、明未來”的個人全基因組測序,可以被稱為閱讀生命的天書技術。但是,對於這本天書,全基因組測序只是做到了閱讀,而不是解讀。全基因組檢測最高的門檻不在於測序本身,而是對基因數據的處理和解讀。

有樂觀者認為,雖然基因測序行業正經歷市場檢驗,大浪淘沙終現金,能經受市場檢驗,遵循基因檢測的科學規律,不浮誇,不媚俗的企業會走的越來越遠,待到基因檢測的價格進一步降低,市場接受度更大的時代來臨,科學對於基因組數據能夠真正解讀的時刻,這些企業會成為市場引領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538

專訪中國老齡科研中心副主任黨俊武:規範老年消費市場需扶持正規軍

近日,第一財經的專題報道《老人的天空:消費陷阱與破局之路》引發讀者熱烈的關註和評論。

記者為此就老齡消費市場的規範和管理專訪了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他認為,對於老齡產業的潛力認識不足阻礙了很多大企業、名企業進入老齡產業。通過政府加強頂層設計,制定老齡產業中長期規劃,扶持更多優秀企業進入老齡產業,將是改變目前老年消費市場混亂狀況的根本之道。

第一財經:對於目前老年消費市場的混亂情況,你怎麽看?什麽原因導致這種亂象?

黨俊武:老年消費市場的混亂現象確實比較普遍,而且存在時間也很長了。目前,我國老齡產業尚處於起步階段,面臨的諸多問題歸根結底是供給側和需求側的對接錯位造成的。從市場需求側來看,現階段老年人的需求結構十分複雜,低端需求雖低效但富於剛性,中端需求是典型的有效需求,高端需求有效但彈性較大。而從市場供給側來看,還比較混亂,缺乏整體規劃,無法滿足老年人的需求。

我認為,之所以老年消費市場會出現這種情況,跟正規軍沒有成長起來有關系。整個市場現在主要被地下力量、非正規軍給占領了。這些非正規軍對老年人需求更敏感,更貼近,反映更迅速。但是它唯利是圖,在市場監管不夠的情況下就侵害了老年人利益。

第一財經:你說的正規軍指的是什麽呢?

黨俊武:正規軍指的是,許多生產能力強、口碑較好的品牌,包括生產商和供應商,還沒有關註到老年群體這個巨大的市場;已經關註到並且生產了適老產品和服務的,對老年消費者的調查研究不夠,沒有走進老年人的心里,沒有針對老年人的營銷措施,其產品和服務還有待於進一步提升,而且總體看,供應不足。

我一直強調,現在老齡產業面對的一個問題是,有些部門有些企業認為老齡產業不賺錢,所以沒有積極性去做。其實這是個很大的誤區。老齡產業是一個成長型產業,發展潛力相當大。

有人總覺得老人沒有錢,消費能力有限。盡管有部分老年人確實面臨貧困的問題,但是總體上,從財富的擁有狀況看,四五十歲以上的人群是財富擁有量最高的群體。去年我們的總儲蓄額達到50多萬億元,其中個人家庭儲蓄這一塊,四五十歲以上的群體占到一半以上。老齡用品、老齡服務、老齡金融等領域,不包括房地產,實際消費潛力已經占到GDP的12分之一。我們預測到2030年,這個比例會提高到五分之一。2050年,老齡化達到高峰時期,這個比例會達到三分之一。

所以我說,老齡產業是未來體量最大的新經濟,現在全社會對這一點的認識遠遠不夠。事實上,所有的行業都跟老齡產業有關系,所有行業都應該考慮老齡社會到來自己在老齡產業上有哪些發展機遇。

當有更多優秀的企業、優秀的人才進入到老齡產業的時候,自然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就會更豐富,更優質,更能滿足老年人各方面的需求。

就老齡產業來說,正規軍沒有成長起來還有一個原因,現在生產適老用品的民企由於稅負較重,往往實力不足,而國有企業的體制機制不靈活,做不到對市場需要作出快速反應。這就給那些不良廠家、商家鉆了空子。

相比之下,那些不良廠家商家,他們就非常靈活,他們可以跟老人打情感牌,他們會偷稅漏稅,跟正規廠家商家相比,投入和成本就不一樣。

第一財經:應該如何規範市場,避免老年消費者利益受損害呢?

黨俊武:我認為,當前對於老年消費市場的亂象,整治打假固然是很重要的,更根本的是,要采取措施讓正規軍迅速成長起來,為老年人提供更加豐富、質量可靠的產品和服務。也就是說,要對老齡產業進行徹底的供給側改革。這樣的話,供給增加了,提升了,消費者有一個對比,有更多選擇的余地,受騙上當的可能性就降低了。

對於政府來說,要加大對老齡產業的扶持力度。政府要實施一系列措施,降低民企生存壓力,搞活國有企業的機制,調整減輕稅負,增加老齡產業的活力。

比如政府可以制定老齡用品和服務購買目錄,擬定相應標準,不管國企民企,只要是符合產品和服務標準,就可以被列入購買目錄,成為政府購買的客戶。這樣既可以滿足老年群眾的基本需求,又可以通過大單采購扶持老齡用品企業和老齡服務企業,引導中端市場購買老齡用品和老齡服務,逐步形成多元化、規模化的老齡產業市場。

從長遠看,要規範老年消費市場,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做,就是制定老齡產業專項的中長期規劃,比如做到2030年,要引導投資,明確鼓勵政策。中國的老年市場是世界上體量最大的,要做好這個產業,需要從頂層設計上想辦法,明確開發領域,做好中高端老年科技的聯合攻關、老齡產業科技園建設等等。這個工作做好了,不光是有利於正規軍起來,也會使中國潛力巨大的老齡產業能夠變現。

第一財經:這樣的老齡產業中長期規劃,現在已經在著手做了嗎?

黨俊武:據我所知,還沒有。我想在這方面,我們應該有一個緊迫感,再不動手我們就會失去機會,因為中國老齡化的速度是很快的,老年人的數量越來越多,需求也越來越大。

今年5月27日,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體學習中強調,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發展空間十分廣闊,要培育老齡產業新的增長點,完善相關規劃和扶持政策。

確實,老齡產業的健康發展是需要頂層設計的,不然靠各個地區各個企業散兵作戰,效果會很有限。

另外我還想特別提醒一下,老齡產業不光跟政府、社會、全行業有關系,全民都應該重視起來,做好“全生命周期養老準備”,年輕的時候既要做好健康準備又要做好財富準備,努力爭取人人健康而老,富足而老。只有這樣,我國老齡產業發展的根基才能不斷雄厚強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4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