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經濟學得名於去年12月就任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是安倍發起的一項激進政策實驗,旨在擺脫國內持續二十年的通縮、推動經濟增長。
這個詞從去年底興起。今年年初,索羅斯為首的對沖基金利用它產生的日元下跌影響做空日元,狂賺數億美元,安倍經濟學名揚海內。
頂部安倍化身為超人的插圖是今年5月印刷版《經濟學人》的封面。
轉眼安倍經濟學問世將近一年,它效果怎樣?有哪些風險?前景如何?
丹麥盛寶銀行(Saxo Bank)指出,安倍經濟學以未經考驗的QE、財政刺激和結構改革三大措施為依託,最關鍵的策略便是結構改革。
除了短期的QE和財政支出,安倍政府維持經濟增長還需要整頓關鍵的產業,這類舉措包括整改醫療保健、能源和IT業。
加入多邊自由貿易協定「泛太平洋夥伴關係」(TPP)也可能對大幅提升日本的國際貿易比重至關重要。
安倍經濟學要取得成功,就需要鼓勵消費者增加開支,要轉變日本家庭目前過度存款的習慣,因為它形成了通縮的趨勢。
盛寶銀行認為,安倍經濟學面臨的風險不小。
比如國內農業可能面對更激烈的市場競爭,因為加入TPP意味著撤銷進口關稅,日本農場主將更加依賴政府支持,國家財政負擔會進一步加重。
下面請看盛寶銀行的圖表解讀安倍經濟學(點擊看大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