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南都前主管:不服李嘉誠的笑話


2013-12-05  NM  
 

 

李嘉誠接受南方報業集團訪問,這家被誠哥睇中、被喻為大陸最敢言開明的媒體,再次受到香港人關注。現居德國的《南都周刊》前主筆長平,讀畢報導並分析各界反應後,有感而發,給本刊傳來他的感受:

「作為一個新聞人,我當然知道採訪大人物的重要性。但是,港媒對李嘉誠這篇專訪的重視,還是超過我的想像。因為他分量極重、一言九鼎嗎?還是因為媒體有很多話,想通過他的嘴巴說一點,然後再進行聯想和詮釋?我在中國內地幾家媒體尤其是南方媒體主管新聞的時候,對這兩點都是深為警惕的。其一,媒體資源太多地給了大人物,小人物失去了話語上的平等權。其二,大人物說話往往八面玲瓏,媒體人的過度詮釋沒有必要。李嘉誠先生極其聰明,懂得媒體需要。南方媒體能採訪到這位重要人物當然很值得驕傲,但是行文中那種對商業英雄的過度仰視,假如我還在主管新聞,是不會允許的。他(李嘉誠)反駁兩個『笑話』都不能令人信服。撤資固然是誇大的傳言,但是也並非全無事實根據,而且輿論借機表達對內地市場的擔心,李假裝不知,媒體不能信以為真。地產霸王更不是笑話,李對香港的商業文化缺乏反思,媒體更不能沒有。李嘉誠想表達的,已經有那麼多版面報導了。基於上述理念,我不是很想去研究大人物的言外之意。我想其重點是兩點,一是對撤資的澄清,不想充當人們借以表達對內地市場焦慮的媒介吧,那樣會破壞自己經營多年的政經關係。二是對香港法治的期待。這當然是正面的東西,也是除成龍等少數人之外,大部分香港人的正常訴求。

今次訪問對南方的意義,應該是認為採訪到大人物的專業成就感吧。負面影響,也有人說是大軟文。說實話,我自己主管新聞時,印象最深刻的基本上不是名人採訪,而是底層百姓的生存處境,或者良知者的抗爭。名人大多搞平衡,什麼都想要,不會說出什麼深刻的話。有些人以為深刻的東西,不過是輿論的過度詮釋而已。南方傳媒採訪名人很多,但並沒有固定的程式。有些是對方表達意願,比如奧巴馬專訪;但大多數是記者千方百計聯繫。一般來說,如果不是政治人物,並不需要特別上報審批。報導包裝上,不放過任何細節,比如辦公室情況,基本上是南方的傳統,或者說受西方媒體深度報導的影響吧。由於新媒體環境,更由於媒體整頓,南方的影響力是在減弱,但很多編輯和記者的努力仍然值得敬佩。」

長平本名張平,曾任《南都周刊》主筆及副總編輯。 ○八年他在《金融時報》中文網發表《西藏:真相與民族主義情緒》文章,批評中共對西藏政策後,被撤去副總編輯職位,後調至後勤南都傳播研究院任研究員。二○一○年起,南方報業集團在壓力下,不再刊登長平的文章,翌年他被正式解僱。一一年底他到德國定居至今,現為《德國之聲》「北京觀察」欄目特約作者。

改革派背後撐

今次替李嘉誠做獨家專訪的南方「三報一刊」,包括:《南方日報》、《南方周末》、《南方都市報》、《南方人物周刊》,均隸屬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其前身是成立於九八年的南方日報報業集團,○五年改名,總部設於廣州,由廣東省委宣傳部主管。

今年四月,南方集團易帥,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董事長三合一職務,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楊健,空降「南方系」。但一個多月後,楊健被調派任香港中聯辦副主任,南方集團則由另一名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莫高義接替。

雖然阿爺把刀架在頸邊,但是南方集團旗下報刊向來以敢言見稱,不時揭露官場腐敗、關注底層民生、批評社會不公,「南方系」更被譽為中國社會良心。《南都》前總編輯、亞視前高級副總裁程益中就曾經講過:「世無南方系,中國如燈滅。」

例如○三年兩會期間,《南都》打破中宣部禁令,頭版報導沙士疫情未得到控制,令時任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京城震怒,聲言要整肅「南方系」。《南都》話事人唯有即刻上交檢討書,又將程益中降職及開除涉事記者,不過有關記者改個筆名後仍繼續寫稿。

而○九年獲美國總統奧巴馬點名做獨家專訪的《南方周末》,今年初就因為原題為《中國夢,憲政夢》的新年獻辭事件,內文提及「一句真話能比整個世界還重,一個夢想能讓生命迸射光芒!」遭省委宣傳部整頓,引發網民關注中共打壓原本已經卑微的新聞自由。

南方集團點解咁有膽識?坊間有不同說法,有指它有一班開明派廣東退休高官做後台,例如有報導指,二○○四年沙士後《南都》高層被指控貪污,曾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的任仲夷和省委書記吳南生,曾經寫信給張德江,指「貪污案子引起群眾很大的異議,值得思考。」也有評論指,南方得中共改革派力捧,包括國務院副總理、前廣東省委書記汪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0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