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改革到底有沒有牛市? 價值信徒

http://xueqiu.com/4047351923/26441383
針對明年市場的牛熊,有人提出「改革無牛市」的觀點,筆者認為該觀點誇大了改革帶來的陣痛,而忽略了市場化改革給市場的信心、效率的提升。我們回顧國外兩次、國內一次影響比較大的改革下的股市,來預期下「習李新政」對市場的影響。

「習李新政」如果用幾個簡短的詞來概括的話,我想應是「收權與放權」。收權,收的是地方大員和壟斷國企的權;放權,放的是貨幣、財政、司法約束與民間資本的權,一收一方之間,頗見當年里根與撒切爾之風範。從貨幣政策看,先緊是重要的共同特徵。

先看20世紀80年代美國的里根改革。里根改革的背景是70年代的滯漲,在1980年經濟增長率為負的同時,通脹出現兩位數。中國當下情形可謂形似,增長率下降,貨幣超發,而之前的凱恩斯的70年代,與國內過去10年投資大躍進又何曾相似。里根競選勝出結果於1980年11月4日晚發出,道瓊斯第二天從937點飆升至983點。而在此之前的7個月裡,道瓊斯已由730點升至900點附近。李總理的記者見面會全面闡釋執政思路的3月份前後,創業板指走出了大行情。而上證指數在2012年底至2013年4月也走出了1949至2444的行情。

1981年2月,里根向國會提出的經濟復興計劃,是兩個學派(供給和貨幣學派)經濟理論觀點相結合的產物,它集中體現了里根經濟學的主要內容。這個計劃的要點是:(1)削減財政開支(不包括軍費),特別是社會福利開支,減少財政赤字,至1984年實現預算收支平衡。(2)大規模減稅,對企業實施加快成本回收制度等,給企業以稅收優惠。(3)放鬆政府對企業規章制度的限制,減少國家對企業的干預。(4)嚴格控制貨幣供應量的增長,實行穩定的貨幣政策以抑制通貨膨脹。這些政策,與習李的緊貨幣,減賦稅,市場化改革同出一處。

正是控制貨幣供應量增長的政策,1981年7月至1982年11月出現急劇衰退,道瓊斯也從7月的1000點下跌至第二年8月的770點,時間跨度1年。而習李新政後的上證指數因貨幣從緊引發的錢荒也使上證指數從2月的2444點下跌至6月的1849點,時間跨度4個月。三中全會的決議,內容更多的傾向於減稅、國企改革、市場化改革等內容,市場預期也相應從1849至2078的區間上移至2250區間。回看道瓊斯指數,1982年8月的770點是美國長達17年、指數從三位數跨越五位數的起點。那麼上證指數的1849點,由改革導致的緊貨幣引發的市場下跌,會否成為中國大牛市的起點?我判斷大概率會是。至於有觀點認為的牛市前的最後一跌,1849是否已經跌完?

再看同時期的撒切爾改革,第一,在貨幣政策上,撒切爾夫人奉行芝加哥學派的弗裡德曼教授為首的貨幣主義政策,緊縮公共開支、控制貨幣供應量、大幅度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貨膨脹。第二,國有企業私有化政策。撒切爾夫人把國有企業的股份大量出售給個人,鼓勵私人資本進入原屬國家投資經營的禁區;同時把原屬地方政府的公房大量出售給私人,使擁有私房的家庭數目顯著增加。還取消物價管制委員會,縮小國家企業局的權力,廢除了一百八十多項限制經濟活動的規定,特別是廢除了實施四十年之久的外匯管制條例,聽任英鎊匯率自由浮動,以此來更多地發揮市場和競爭的調節作用。第三,改革稅制,降低稅率,削減教育、醫療和社會福利等公共開支,擴大公共產品提供領域的市場經濟成分。而習李改革中最大的相似點莫過於國企改革。雖然富時100指數編制於1984年,我們無法看到類似於道瓊斯當年宣佈改革下的詳細行情,但從1984年後的走勢看,同樣是開啟了1000點附近至7000點的大牛行情。

回到國內,有股市歷史以來,國內經濟改革與本次習李改革可類比的是上個世紀90年代的朱鎔基改革。這個過程較為複雜,改革的時間可以從1991年朱鎔基任副總理至2003年3年卸任總理的這12年。從大的行情看,上證指數從上市的100點至2003年的1500點附近,總體上保持上升勢頭。朱鎔基的改革政策內容頗多,分稅制、匯改與國企改革是其中三大項,其中國企改革對股市的影響最直接。1995年9月28日,中共十四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國有企業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宣佈實行「抓大放小」的改革戰略。所謂放小,就是將那些經營業績不好、非關支柱的地方中小型國有企業以「關停並轉」為名,向民間出售,若無人要,則予以破產。98年金融危機使抓大放小戰略轉變為國退民進戰略。2003年國企改革以郎顧之爭為標誌性事件停滯。從時間點看,1995年至1998年是國企改革最為關鍵的三年,同期上證指數1995年10月份從800點高點跌至1996年1月份500點低點,期間受政府整頓市場影響。之後則是開啟了1996年2月至2001年6月指數的近5倍行情。

再回到當下,習李新政中,我最看重的是市場化改革和國企改革,這直接提升中國經濟的生產效率。股市在改革中既是手段,也是受益方。創業板隨民企的發展環境變好和去行政化的進展,真成長定會繼續走牛。藍籌股隨主動去產能、治理結構改善、分紅率繼續提升、優先股及企業年金等進一步深化試點,或是剛剛開始。

大牛市或已然啟幕。做好準備迎接一個新的改革時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9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