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審查委員會如同橡皮圖章 美國船開了 台灣緊急放行 一顆黃豆 揭開基改食品恐怖真相

2015-05-11  TWM
 

這顆黃豆,它的父母,是國際基改公司,它的親戚,是你從未見過的細菌,它不怕害蟲,甚至不怕農藥,像是黃豆中的「鋼鐵人」,它就是基因改造黃豆;去年,台灣進口243萬噸,99%,它都進了你的肚子,它的基因,會提高你過敏的風險,台灣過敏兒越來越多,是環境的錯,還是它在作怪?

醫師認為,有過敏體質的人吃下基改食品,會間接提高致癌風險,基改黃豆也是台灣和美國,政治博弈的籌碼,在政治舞台上,推過來,推過去,卻沒人能對你保證,吃下基改黃豆,絕不會有任何問題!

撰文.林宏達 研究員.吳沛璇你吃了多少基改產品?

玉米和黃豆,是台灣常見的基改作物,即使你不吃豆腐、不吃玉米片,只要你吃冰淇淋、醬油、沙拉油,甚至糖果,還是會接觸到基改食品,要控制基因改造食品的風險,並不容易。

玉米 基改99.77%(426萬噸) 非基改0.23%(低於1萬噸)黃豆 基改98.99%(243萬噸) 非基改1.01%(2.5萬噸)註:數據為2014年進口數字

資料來源:農委會、糧商

基因改造技術

小辭典

基因改造,就是將某些生物的基因截斷,移植到另一種生物的基因上,改變其特性。全世界第一個上市的基改作物,是美國1994年上市的基改番茄。

目前已可以將來自細菌、病毒、昆蟲甚至人類的基因移植到植物體內,製造出基改作物或藥劑。利用同樣的技術,人類可以將基因植入酵母菌內,製造人類黃體素,用來生產避孕藥。

運用基改技術,以黃豆為例,就會衍生出多種不同特殊用途的黃豆,有些產油量特別高,有些能對抗害蟲,現在台灣許可多重基因改造作物,同一作物上,有多段基因被改造,同時提供多種不同功能,現在已有多達8段基因被改造的基改作物出現。

6/1起,豆漿、豆腐都須標示是否為基改食品

——台灣基改大事紀

1987 台灣第一個指標性的基因改造作物——基改木瓜,開始進行研究1994 孟山都的抗農藥基改黃豆,通過美國政府許可之後,開始輸台1996台灣廠商開始以契作方式進口非基改黃豆2003台灣實施基因改造食品強制標示制度,但並未落實基改木瓜流出實驗室,造成汙染,台中衛生局抽查發現基改木瓜流入市面2014/1/28食安問題頻傳,促成食管法修正案在立法院過關,新法通過包括基因改造的新條款2015/6/1基改食品標示新制上路,第一階段針對黃豆穀粒、黃豆粉,自2016年1月開始,攤商、早餐店賣的豆漿、豆腐等產品都必須標明是否為基因改造產品你知道嗎?台灣去年進口二四三萬噸黃豆,糧商估計只有二萬五千噸是非基改黃豆,約九十九%是基因改造,市面上卻充斥標榜「非基因改造」的黃豆製品,二百多萬噸基改黃豆,進了誰的肚子?

台灣的過敏兒越來越多,是環境的錯?還是我們食物中的基改黃豆或玉米在作怪?專家沒告訴你的是,基改食品裡可能含有誘發過敏的因子。

你以為吃素食健康?許多台北市的小學,固定推行「蔬食日」,鼓勵小朋友多吃蔬菜豆腐,他們卻不知道,吃進口裡的,是不是基因改造的產物?

台灣進口基改黃豆的農藥殘留標準,比本土生產直接食用的同類產品高出五十倍!誰又能保證,這些黃豆,不會變成食物,出現在你家桌上?

很少人知道,台灣是依賴美國孟山都等公司的實驗報告,審查基改食物的安全性。有誰敢擔保,這些基改食品,未來不會有任何風險?

在美國基改黃豆、玉米,是主要做榨油和飼料用的作物,到了台灣變身為豆花、珍珠奶茶等國民美食,一顆小小的基改種子,背後是台灣、美國和巨型跨國生技公司之間,錢與權的博弈。

台灣進口的基改黃豆,大多數是孟山都生產的抗蟲品種,經過基因改造,即使噴上除草劑,雜草死光了,黃豆仍生長茂盛,美國農夫開小飛機噴農藥,黃豆長得又大又漂亮,科學家告訴你的,是農夫生產力上升,獲利增加,卻沒告訴你,農藥殘留風險上升,要消費者承擔。

故事,要從今年六月一日,台灣將實施新的基因改造(簡稱基改)食品標示制度開始說起。

六月一日之後,只要基改作物製成的食品原料,如黃豆、玉米粉,都必須標示,第二階段自十月一日開始,食品業者賣的基改加工品,如豆腐、豆花都須標示,第三階段是明年一月一日,到時候,連攤商、豆漿店都要標示自己賣的是基改還是非基改產品。標示不實,可依︽食安法︾處四萬到四百萬元罰鍰。

台灣想改變基改食品的管理規則,卻牽動跨國公司的利益網,甚至影響台美經貿關係,一顆基改黃豆,揭露了一個說不出口的真相,本刊深入調查發現,光標註基因改造食品無法解決問題,台灣基改食品的把關過程,疑點重重。

關鍵1.基改食品安全大辯論基改食品能吃嗎? 專家:恐致過敏場景:二○○五年十二月三日基改食品安全性的研討會,一場可能引起過敏風險的大辯論。

這一天,台灣研究塵蟎過敏的專家──台中榮總免疫風溼科主任蔡肇基、台大毒理學研究所教授、現任行政院食安辦公室主任康照洲,和台大生化科技學系教授潘子明等人齊聚一堂,他們都是台灣最頂尖的專家,這場關鍵會議裡,引起最多討論的,是基改食品可能引起的過敏風險。

蔡肇基先拋出敏感問題,他直指,基因改造食物可能導致過敏,他說,「舉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是有肝炎病毒感染的帶原者,不管B型肝炎或是C型肝炎病毒,在體內過久就有可能嵌入肝細胞而導致肝癌(編按:指病毒基因可能進入人體肝細胞)。第二個例子就是植物經病毒感染之後,也會產生致病蛋白,這些蛋白對有些過敏體質的病人來講,就有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這意味著基改食物中,人工植入的基因,可能會產生消費者預料不到的風險。一九九六年︽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曾報導,植入巴西核果基因的基改黃豆,在人體實驗中,會讓對巴西核果過敏的患者,產生過敏反應。這種大豆最後取消上市。

基改食品有塵蟎過敏原 只能靠美國公司檢驗蔡肇基更進一步說,台灣審查基改作物的過程有漏洞,審查美國基改玉米時,「發現該轉殖基因中有與歐洲塵蟎一樣的過敏原,因此我們提出,必須在國內檢驗是否會造成塵蟎過敏病人的反應。」結果,台灣的作法,是把過敏病人的血清及塵蟎過敏原寄到美國,由美國基改公司提出檢測報告。

最後,美國公司報告認定,基改作物不會引起過敏,但蔡肇基認為「我覺得台灣應有能力,且有必要自行來做這種檢驗工作,而不需要由美國來執行此檢驗。」他更直言「每個人種的過敏病罹患率都不一樣,絕不能用歐美的標準當作台灣的標準。」在歐美花粉是主要過敏原,在台灣塵蟎才是主要過敏原。

這一次,本刊採訪榮總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主任楊振昌,和台大醫學院副教授、中華民國毒物學學會祕書長姜至剛,他們都同意蔡肇基的看法。

弔詭的是,「塵蟎事件」後第二年,美國農業部、環保署和FDA(食品暨藥物管理局),前所未有地派最高層官員拜訪台灣,「討論」台灣基因改造食品安全評估政策。

關鍵2.基改食品把關很嚴?

別讓美國不高興,審查還配合糧商時間場景:台灣的審查還沒過,美國的玉米已裝船啟程,專家必須帶著塵蟎過敏患者的血清,到美國的實驗室做檢驗,趕在貨船進口前完成檢驗。

台灣究竟如何審查基因改造食物?本刊記者採訪了衛福部基改食品審議小組召集人潘子明。他透露,台灣審查基改食品的過程裡,還要小心不要成為國際貿易之間的障礙。

潘子明說,有一次,台灣的審查還沒過,美國的玉米已經裝船開往台灣,「我們很緊張!」潘子明說。如果船到台灣,審查還沒有過,作物只能放在倉庫,多出的成本就要廠商負擔,而美國糧商就會透過美國政府對台灣施壓。

最後的決定竟是,由台灣政府出錢,派專家帶著塵蟎過敏患者的血清,到美國的實驗室做檢驗,最後審查委員還加開臨時會,趕在貨船抵達台灣之前,發出許可證。後來,台灣的基改審查委員會還會事先調查美國糧商基改食品預定上市的時程,排定審查時間,以免耽誤進口的商機。

「我們不想造成貿易障礙,」潘子明說,這些作法,是要「避免造成國與國之間的緊張。」「為什麼這些實驗不在台灣做?」本刊記者問,潘子明表示,「沒有必要」,因為接受委託的都是通過GLP(Good Laboratory Practice)認證的優良實驗室,但,這就代表實驗結果不會受到人為影響嗎?潘子明說,只要實驗室通過認證,就算這些實驗室是廠商投資的,實驗結果也會被接受,「變成(就看)他們自己的良心啦」。潘子明表示,十幾年來都是用同樣方法審查。台灣生物技術早已大幅進步,卻仍然不能用自己的實驗室檢驗基改食品安全性。

廠商沒把台灣放眼裡,要二年資料只給九十天現在的評估方式夠完整嗎?連潘子明也不滿意。他坦承曾建議政府,用抽檢的方式,讓學術界抽樣評估基改食品的安全性,「但沒有被接受」。他還曾向孟山都的代表提出,「要提供二年的動物實驗資料」,但孟山都只提供九十天的實驗資料,說服力仍然不足。

現在,孟山都把重心放在中國市場,向台灣申請基改許可的資料,甚至是由簡體直接轉為繁體,他向對方抱怨,「錯字太多,有損食藥署的門面」,他也認為,政府應更詳細地公開基因改造食品的審議過程。

只用廠商提供的資料做審查,適合嗎?「當然不妥」,義美食品總經理高志明認為,力量夠的國家一定會自主審查,「這是歷史共業」,台灣審查經常都找立場和官方接近的學者擔任,缺乏反對聲音,會讓外界懷疑審查的公正性。

一顆黃豆和政治有什麼關係?穀物商陳國慶解釋,美國會種這麼多黃豆,是因為二次大戰時發現,黃豆做的沙拉油可做生質燃料,能替代汽油,是重要的戰略物資。平時,黃豆是可以賺外匯的產品;戰時,就是可用的生質能源。

過去台灣人慣用花生油、豬油炒菜,但戰後物資缺乏,隨著美援進入台灣,黃豆做的沙拉油才開始普及,「韓國、日本,也是一樣。」陳國慶說,戰後台灣曾經和美國簽訂協定,買賣麵粉、黃豆等大宗物資,都必須以美國為第一優先。

關鍵3.一顆黃豆掀起糧食戰爭農產品採購案,成台美關係敏感議題場景:二○○七年為促簽台美自由貿易協定,台灣承諾兩年買下一千五百萬噸的黃豆、玉米和小麥。

後來,黃豆採購變成台灣和美國協商時的「籌碼」,台灣曾多次派採購團到美國採購農產品,最近一次,是○七年時,台灣為了促簽台美自由貿易協定(FTA),還曾派代表團到美國,承諾兩年買下一千五百萬噸的黃豆、玉米和小麥。每年,台灣的公會還會組團,表面上是參訪農業設施,到了當地,重點是參加參眾議員出席的酒會,在觥籌交錯之間,由台灣廠商當場以高於市價的價格,下單大量買進農產品,替美國民意代表做業績,台灣進口美國基改作物背後,還有濃濃的政治盤算。

陳國慶估計,進口黃豆以每噸四五○美元的價格計算,一年市場規模就高達三一三億元台幣。

三百億元的黃豆交易,為什麼這麼敏感?高志明觀察,這與美國的政治結構有關,他解釋,再小的州,也有兩個參議員席位,美國農業人口對政治有重要影響力,美國窮的州也能外銷的產品,就是農產品。「美國政府官員也要績效」,高志明觀察,農產品採購,就成了台美關係的敏感議題。

但這幾年台灣進口黃豆市場出現了新的競爭。

非基改食品需求增加,加拿大等國糧商積極搶攻市場,看準美國玉米、黃豆超過九成為基改作物,無法提供溯源系統,也難確保不受基改汙染;他們努力宣傳加拿大擁有黃豆非基改專區,可明確追溯黃豆來源。台灣新上路的標示制度,就將採行溯源系統。

但是美國在台協會也向本刊澄清,美國有提供溯源(IP)服務的黃豆商,雖然沒有區分基改和非基改作物,仍有自願加入的有機農業計畫,農業部不提供非基改認證,但州政府和私人團體仍會提供相關認證。

四月二十一日食品GMP協會邀各方代表開會討論基改食品的標示規範,與會的主婦聯盟祕書長賴曉芬回憶,會議一開始,GMP協會人員就表示,美國在台協會來函「如果基改的高層次加工品,像沙拉油、醬油,要標的話,會違反TPP協定。」意思是,如果台灣要求沙拉油標示是否為基改成分,就會影響台灣加入自由貿易協定的機會。

關鍵在沙拉油市場,根據農委會一三年的公告,台灣進口的黃豆中,絕大部分是基改黃豆。一三%用於飼料,一二%供食品用,七五%用來榨油,榨油剩下的副產品又變成醬油的原料。陳國慶觀察,路邊的豆漿店、做豆腐的小工廠,都是基改黃豆主要用戶。

強制標示上路,專家憂會造成貿易障礙美方頻頻關切台灣基改食品規範的原因,因為黃豆用量最大的沙拉油市場,幾乎都是基改黃豆,強制標示將嚴重衝擊美國的黃豆市場。

潘子明也認為,標誌是否為基改食品「這會造成貿易障礙,很麻煩……,這也是鼓勵造假。」他認為,沙拉油裡殘留的基因蛋白,根本就驗不出來。

基改食品標示受阻,生產基因改造作物的大型公司,轉向要求台灣開放種植實驗用基改作物,這是因為,為了避免基改作物汙染,美國過去將基因改造作物實驗田設在夏威夷,去年,夏威夷立法,不再允許在當地種植基改作物,大公司急尋實驗場地。

高志明觀察,在行政院領軍下,台灣差點就要開放,「這個條例差點就過了,」他生氣地說,「反對政府讓國際基改商業霸權,把台灣當試驗場。」成功了,商機是別人的,基因作物汙染,對台灣農業的負面影響,卻是要台灣農民承擔。

十幾年來,台灣核准八十一項基因改造食品上市,只有近年有二項產品被退件,退件率只有二%。

台灣市面上最常見的基改黃豆,是孟山都的抗除草劑基改黃豆RRS(Roundup ready soybean),連法國科學家一度認定有致癌風險的孟山都基改玉米品種NK603,在法國公布報告後,台灣還發給五年許可,雖然這份報告被認定實驗設計不夠完備,但在台灣,事關民眾的健康風險,在網路上,卻看不到衛福部公布相關的評估細節。

一顆基改黃豆,背後其實是國家利益、商業盤算和科學論述的層層布局,科學不只是客觀理論的討論,更是國家實力的展現。

要真正保護民眾的消費權益,除了標示,台灣應該要建立獨立的審查系統,針對台灣人的體質特性做檢驗,並公開審查的討論內容,否則,台灣民眾永遠不會知道,自己吃的基改食品,風險究竟有多大。

台灣偷種基改作物

最高罰500萬元!

——各國管理制度比較

國家 台灣* 歐盟 日本 美國管理原則 標示基因改造作物成分,讓民眾自己選擇 基改食物從農地到餐桌的所有程序,都須嚴格管理 和台灣接近 認為基因改造作物和傳統作物性質接近即可上市,無須標示

基改成分

占比標準 3% 0.9% 5% 未規定

哪些食品

要標示 初級加工品(例如豆漿)、高層次加工品、食品添加物、散裝食品 初級加工品、高層次加工品、食品添加物、散裝食品 初級加工品 全部免標

違法種植

罰則 若查到違法偷種基改作物,將課罰金新台幣100萬至500萬元 德國規定基改食品如果造成損害,最高罰款8500萬歐元,約29億元新台幣 無相關罰則 在知情的情況下進口

違反植物保護法的基

改產品最高判刑5年

註:*指台灣今年6月1日上路的新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411

【粗口諧音】八十後專雕口語圖章 篆刻撐廣東話

1 : GS(14)@2016-07-06 08:01:24

經常以小唐裝外套示人的Thomas,選擇了用傳統的媒介但破格的方式撐廣東話。



看着眼前的江凱勤(Thomas),27歲年輕人,穿唐裝、玩篆刻,違和感十足。不過睇埋他雕的圖章會更驚訝,篆刻本來好正經,但他刀下的卻是廣東話單字或詞語,「頹」、「柒」、「廢」、「穩陣」,還有借代了粗口的諧音字等。專雕廣東口語字,為的是用自己的方式撐廣東話:「熱愛廣東話因為這是我們的本土語言,而且演譯可以很複雜又有趣。」


於浸大視覺藝術系畢業後,正職做藝術行政的Thomas,放假就擺市集雕圖章,還在facebook開了個專頁叫「賣藝求榮」,有空就分享作品。篆刻一玩就逾三年,除了擺市集,終於有機會擺過兩次展覽,主題當然也離不開他心愛的廣東話字,目的就是為自己熱愛的文化出點力。Thomas強調「廣東話的文字變化很多」,例如個「正」字,本來解作正確、適宜等,但我們在廣東話中讀成「鄭」音時就會多了很多意思。他說:「廣東話賦予了『正』字很多不同的意思,一個字已包含了很好、很完美等,又可以用作『正一乜乜』,又是形容詞又是副詞。」不過Thomas指,對於將廣東話字統稱為口語字很反感,「其實是不知甚麼人將口語和書面語二元分化,從而將口語妖魔化」。他指有些所謂口語其實很有歷史,「《楚辭》中有一句『既含睇兮又宜笑』,『睇』字在戰國時代已出現,你會說楚辭是口語嗎?」
Thomas苦笑,「我現在預想到,廣東話會像不同地方的中國方言般被邊緣化,由教育開始說你不行」。說到痛處他特別激動,「其實普教中真的幫助不了學中文,反而我覺得用廣東話學中文更精警。」例如「穩陣」這個詞語,他解釋:「穩陣即是你佈個陣,陣勢很穩、很堅固,借喻你做事很穩定」。有畫面、有想像,這大概就是廣東話最正之處吧。記者:陳穎欣攝影:黃子偉



Thomas刀下粗口諧音篆刻很受歡迎,擺市集一定有人要求。

Thomas的作品除了單字,還有一些搞怪詞語、字句,例如「別衰壹格」、「無哩喇廢」等。

Thomas說用廣東話學中文更精妙,例如「穩陣」:「即是你佈個陣,陣勢很穩、很堅固,借喻你做事很穩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705/1968135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611

【香港遺產】作品印銀紙渣打無通知? 拜見街頭圖章大師

1 : GS(14)@2016-08-21 08:11:42

Jason帶同見面禮拜見大師,他用橡皮雕出師傅雕刻時的專注。



舊=廢,是很多思歪官員的想法。香港除了經濟發展,還是經濟發展,很多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寶藏,例如文物、古蹟都要讓路。大大座有歷史的建築話拆就拆,沒實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例如表演藝術、風俗、節慶、手工藝,更容易式微,甚至無聲無色地消失。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多達480項,很多都與我們的生活很貼近,例如鹹魚製作、蛋撻製作等、粵語、跌打、貼揮春、盆菜等等。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的黃凱欣(Hedy)今次帶大家認識其中一個「非遺」項目──印章雕刻技藝。她帶同雕刻懷舊橡皮圖章的年輕人郭宇諄(Jason)到上環被稱為圖章街的文華里,找「半閒山館」的吳錦泉師傅交流。其實你可能每天都帶着吳師傅的作品出街,事關渣打銀行2010年版的100元紙幣,上面有個十五疊篆書印章,就是師傅所雕。驟眼望只看到一些線條,完全根本不知在雕甚麼,原來此乃源自宋代的官印字體,通常填滿印面。經過師傅解說,才知是渣打銀行四個字。慧根欠奉的記者看上半天終看出端倪。原來作品被用在銀紙上,師傅跟其他市民一樣,從電視知道。「電視睇到有新銀紙出,心諗點解張100蚊紙上面個印咁熟面口,睇真先發現係自己的作品,好有滿足感。」銀行沒告訴師傅會印在紙幣,他當作一般印章去做,當然也沒很多人知道這出自師傅之手。「做一個圖章出來,唔係講求回報,不需要人人記得你。這是緣份,唔使咁計較。」



「非遺」圖章經過師傅敲鑿(圖右),印邊的崩缺顯出更古雅的味道。

你有留意100蚊紙上的這個複雜的十五疊篆書印章嗎?蓋出來才會看到字的正面。

大方的師傅,笑瞇瞇地向Jason示範雕刻技藝。師傅雕「非遺」兩字,選擇半陰半陽,也即是半凹半凸,很有古樸味。Jason非常認真在旁觀察及提問。「師傅响個腦度已諗好要點做,可以就咁在石上起稿,好犀利。」他也曾經膽粗粗雕石,卻不斷滑刀,甚為佩服師傅用時間練成的身手。完成雕字後,師傅更特意在印邊敲鑿出崩缺,製造缺憾美。「嗰種缺憾美,機械做唔到,做到都係霎眼嬌,唔耐看。」微妙的分別,手藝人總是執着,仍舊堅持。拜見大師,Jason當然不會兩手空空,他事先把師傅雕刻的神態雕了出來,還用相框把橡皮圖章鑲起,神髓捕捉得很好。師傅開心地說:「個樣比例畫得好靚,髮型各方面都好好。」他還說要長放店中當招牌。他還給予Jason意見,希望他更進一步。客氣的師傅突然攞鎖匙開櫃,我們已嘩聲四起,然後他從中拿出一塊瑞獸美石,送給Jason鼓勵他試試雕石。



Jason成立品牌「手作J-橡皮印章」,希望用輕鬆方法,讓更多人認識昔日的香港,把東西留存下去。

《賭神》海報雕得太好了吧!

Jason喜歡雕刻老香港事物,《賭神》海報、舊式婚宴廣告、小學生功課簿後的九因歌,非常精細。他把印章拿出,連師傅都拍手讚好。Hedy:「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很重要的特徵就是世代相傳,同埋不斷再創造。看到兩代雕刻師傅的作品,發現呢門手工藝可以好生活化,仲可以好有趣!」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將跟吳師傅開辦工作坊,讓更多人落手試雕,因為實踐,就係保育。賽馬會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眾教育計劃-印章雕刻口述歷史工作坊日期:22/10查詢:非遺通勝Facebook專頁記者:葉青霞攝影:劉永發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821/197443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776

劉小麗:恐議會淪橡皮圖章

1 : GS(14)@2016-12-30 08:11:42

傘運期間成立「小麗民主教室」的、在街頭講授民主理念的劉小麗,至今屆立法會選舉以38,183票九西當選。甫入議會即因「慢讀」誓詞被司法覆核議員資格。


憂出現逆我者亡專權政治

她冀港人明白這場「戰爭」的重要性,不在於個別議員的議席,而是要保護立法會的尊嚴及自主,尤其民主派在立法會分組點票或失否決權,「到時議會變成橡皮圖章,特首或中央講乜嘢都會通過,修改埋《議事規則》連拉布嘅機會都冇。」劉小麗指,雖然梁振英不爭取連任,但並非立刻離任,「未來呢半年佢點搞風搞雨,垂死掙扎我哋唔知道,佢再做乜遺禍無窮嘅嘢去討中央歡心,為自己謀後路,我哋都唔知道,所以立法會嘅自主性,為民發聲嘅資本好重要。」她指宣誓風波只是當權者以言入罪、借題發揮的無聊把戲,若港人不守住,將會出現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專權政治,「遲啲可能講結束一黨專政又或者為民發聲,只要唔符合管治者期望,佢就可以話你唔效忠」,籲市民元旦上街凝聚民間力量。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230/1988119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587

山東男藉假圖章騙銀行114億

1 : GS(14)@2017-07-02 14:19:19

山東一名男子使用偽造圖章及安排同黨冒充北京大型石油化工公司職員,於短短7個月內,成功向內地多間銀行借貸共99億元人民幣(下同,約114億港元),其後炒期貨買跑車出國旅行,生活奢華,兩年內揮霍9億元(約10.4億港元),最終被法庭判處終身監禁。


兩年揮霍十億囚終身

案件去年5月在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終審,由於涉案金額為山東濟南市史上最高,上周四被列入公安部精品銀獎案例。警方指主犯姓任男子(46歲)為高材生,在國內知名大學畢業後從商,經營塑料原料銷售及塑料產品加工銷售生意,一共開了三家公司。為了賺錢炒期貨,任男開始鑽研金融業的漏洞,盯上內地銀行專門為企業提供貸款的「保兌倉」,於2014年1月至7月夥同姓閆女子(40歲)策劃騙局,跟濟南巿及泰安巿多間銀行簽訂「保兌倉」協議,騙取銀行開出承兌滙票,總值99億元,兌現後揮霍及炒賣期貨,令多家銀行損失9億元。「保兌倉」其實為了方便企業周轉資金,企業向銀行交出保證金後,由銀行開出承兌滙票,而收款人為該企業的生產商,所以簽署保兌倉協議,必須蓋有雙方公司及銀行共三方面的印章。由於任男曾與北京一間大型石油化工公司做生意,熟悉該公司運作及認識兩名員工,所以每次簽約前,請兩名內應在該公司預訂會議室,然後讓閆女假扮該公司職員與銀行簽約。一旦成功簽約,閆女便會聲稱把協議拿到財務部蓋章,但其實躲進廁所,蓋上偽造圖章。2014年7月有銀行發現受騙報警,警方追查一年,任男及閆女最終在2015年8月落網。警方指涉案共有7人,查封23個物業及4幅土地,並凍結17個涉案賬戶,任被判囚終身。山東《齊魯晚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02/2007593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6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