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散戶必懂!股票面額十元成過去式

2013-11-25  TCW
 
 

 

十一月中旬,櫃買中心一口氣通過日商Auto Server與太景生技等兩家外國註冊公司上櫃申請,特別的是,它們還將成為首兩家以「彈性面額」在台灣掛牌的企業。

與此同時,金管會也預告修改規定,明年起本國公司也能不受十元面額限制,能以彈性面額上市上櫃。什麼是彈性面額?要小心,投資人若沒搞清楚,可能會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哦!

目前所有國內公開發行、興櫃、上市櫃公司,股票面額一律是每股十元。彈性面額就是讓這些公司再也不用受十元限制,能自行訂出最適合自家發展策略的面額。

事實上,歐、美、日、港等國際主要資本市場早就開始實施彈性面額制度,台灣已在去年取消對外國企業面額的限制,讓外國企業來台掛牌時,不用再為了創造出十元股本,層層疊疊另設控股公司,降低掛牌成本。這次金管會將適用範圍擴大到本土企業,可協助投資市場與國際接軌,但對習慣所有公司票面價都是十元的投資人而言,卻有三大觀念需要翻轉。

觀念一:面額無路用蘋果谷歌,面額僅零點幾

「大家最常問的問題是,為什麼你們的面額這麼小?」太景生技財務長詹孟恭說。他還記得,八月底太景剛在興櫃掛牌後,整整一個月之內,公司不斷的接到投資人打電話來詢問,為什麼太景的面額只有○.○○一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元)。

總是堅持親自為投資人解答的詹孟恭,最常用來解說的例子,就是臉書(facebook)。臉書每股面額為○.○○○○○六美元,你沒看錯,小數點後有五個零。但臉書股價目前約在五十美元,市值已超過一千二百億美元。

其他知名大公司也一樣,Google的面額○.○○一美元、蘋果○.○○○○一美元,連雞蛋水餃都買不起,但兩家公司股價分別達一千、五百美元,市值分別達三千億、四千億美元以上。

股價、市值與面額將脫鉤

換句話說,「對美國許多大公司而言,股價、市值早就跟面額脫鉤。」詹孟恭說。

實務上,為了避免在公司草創、虧損時期,必須面對技術股、認股的稅務與會計麻煩手續,大多數外國企業寧可在公司設立時,把面額訂為極小金額。創業過程經歷數輪溢價增資後,面額早已跟公司價值沒太大關聯,就如同人類演化到一定階段後,盲腸的功能就變得沒那麼重要了。甫通過上櫃審查的日商Auto Server甚至是一家無面額公司,連面額都懶得訂了!

新制上路後,最開心的就是國內新創產業。一直積極推動彈性面額的之初創投合夥人林之晨指出,過去在面額限制下,新創公司還沒賺錢就要以十元增資,低於十元增資必須認列虧損,而且發放技術股時,還有依十元實價課稅問題,沒賺到錢就得先繳稅,現在終於獲得解決。

沒有面額不打緊,新制度對台灣投資人最大的腦筋急轉彎考驗,是對股本(實收資本額)的概念。

觀念二:股本不重要小股本公司也能有大股數

由於過去全台灣企業一律面額十元,只要把股本除以十,就能得到股數,導致台灣投資界長久以來把股本當成股數來看待。台灣投資界常常說,某某公司股本大所以是大型公司,現在觀念必須翻轉。

在彈性面額年代,一家小股本公司卻可能擁有大股數。以太景為例,由於面額低,以股數六億七千四百萬股換算,股本竟只有新台幣一千九百五十六萬元。雖然股本不到兩千萬元,但掛牌前原始股東出資總額超過四十億元、擁有六億多股的太景,早已與台灣規模最大的生技股神隆相當。

股數是判斷大小型股指標

腦袋還轉不過來?看看臉書這個經典例子,以股數二十四億五千萬股換算,臉書股本竟只有一萬四千七百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十四萬元),比太景更低。「過去投資人問股本大不大,其實真正想問的是:股數大不大。」詹孟恭強調,股數才是判斷大、小型股的標準。

由於將股本等同股數的觀念太根深蒂固,大多數證券公司的看盤系統甚至連「股數」這個欄位都沒有,讓投資人自己用股本推算股數。這也是彈性面額上路後,最可能造成誤解的陷阱,官方的股票資訊揭露系統「公開資訊觀測站」還因此鬧了個大烏龍。

今年九月,公開資訊觀測站上將太景每股淨值一百八十三.六一元,更正為○.五三元。原來,公開資訊觀測站的財務報表資料裡並未列出股數欄位,而直接將太景股本除以十元推算股數,導致股數從六億多股變成一百九十五萬股,讓太景淨值暴增三百多倍!

觀念三:EPS不失準計算本益比,仍有參考價值

「一旦公司股票面額不同,EPS(每股稅後淨利)就不能進行同業間水平比較?」這是目前台灣投資界對彈性面額最大的誤解,甚至大多數專業分析師、會計師也搞不清楚,多認為EPS從此以後只能做為公司自己成長與否的垂直觀察指標。

這其實大錯特錯!坊間的錯誤觀念來自看似合理的推論:A公司股本一百萬元、股票面額十元,B公司股本也是一百萬元、面額只有五元;當兩家公司的盈餘都是一百萬元,這時A公司EPS為十元,B公司的EPS卻只有五元,所以水平比較失準。

此推論犯了把股本當股數來看的慣性錯誤。請注意,當兩家公司的盈餘總金額相同,股數大的公司,換算EPS本來就會較小,所以影響EPS的是股數,而非面額或股本。真正讓A、B公司EPS出現差異的原因,是因為換算A公司有十萬股,B公司股數為二十萬股。

EPS所代表的是每股所賺得盈餘,只要有股數、盈餘數字就能計算得出。對股東而言,只要知道自己手上的股票每股賺了多少錢(EPS)、每股在市場上的交易價格,就能得出本益比,依然能與同類股票的本益比做比較,估算自己到底是買貴了還是賺到便宜。

EPS會出現失準的情況,反而是當同一家公司將股票一分為二,分割後使面額由十元變為五元,這時候股數變為兩倍、EPS變成原來的二分之一,才會在公司做自家成長性比較時基準不同。

非關股本面額的指標仍有效

那到底哪些投資指標失效、哪些依然有效?「只要指標的計算不涉及股本或面額,應用方式就跟以前一樣。」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沈碧琴提供簡單的分辨方法,她舉例,包括本益比、每股淨值以及每股營收等等,絕大多數指標的判讀與應用方式,都與過去沒有差異。

在統一國際金融投資部副總經理廖繼弘眼中,彈性面額這個新工具引進台灣後,將對台股市場造成什麼新效應,更值得觀察。

新制新效應高價股光環失效?還待觀察

他分析,有兩個觀察重點,當國內企業因開放彈性面額,可將股票一分為二、一分為十後,這時若股價一千元的大立光,將面額由十元分割為一元,把股價降為一百元,雖然能讓更多投資人買得起,但少了高價股光環,還能不能大漲特漲,是未知數。

另外一方面,由於台灣投資人常有價格錯覺,導致台股的十元低價股要漲為二十元,比一百元股票漲為兩百元更容易,一旦有許多公司將股票分割為低價股時,是不是依然能夠享有這種價格錯覺優勢,也是新變數。

對於投資人,廖繼弘建議,與其擔心面額、股本是否已經失準,其實總市值反而是用於判斷公司價值、公司規模更好的指標,「畢竟台塑四寶等大市值公司。大的還是大,想起來就沒那麼困難啦!」

【延伸閱讀】頂尖企業股票面額,連雞蛋都買不起——3大股票面額小於1美元的公司股價與市值

公司:臉書面額(美元):0.000006股本(萬美元):1.47股價(美元):49.01市值(億美元):1,203

公司:蘋果面額(美元):0.00001股本(萬美元):0.9股價(美元):524.99市值(億美元):4,723

公司:Google面額(美元):0.001股本(萬美元):33.4股價(美元):1,033.56市值(億美元):3,453

資料來源:Yahoo Finance

【延伸閱讀】3個問題,快速搞懂彈性面額制

Q1:一家公司股本小,所以是小規模公司?

A:錯!比較公司規模時,再也不是看股本,而是看市值。比較籌碼多寡,看的是在外流通股數。

Q2:一家公司EPS為10元,就等於賺了1個股本?

A:錯!只有面額10元的公司可說是賺了1個股本。但對於面額5元的公司,是賺了2個股本。

Q3:不同面額股票的EPS、本益比、股價淨值比統統可以放在一起比較?

A:正確!只要計算時不涉及股本或是面額,這些投資指標使用方式都跟過去沒有差別。

整理:蔡靚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3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