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閱讀】再富,也不可富孩子(12)

http://www.infzm.com/content/95497

為孩子置業要三思

父母愛孩子的心與生俱來。他們為讓孩子擁有美好的將來,所以拚命賺錢,自小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環境和學習條件,直到他們學有所成,踏入社會工作。別以為父母的責任就此完結,不少父母仍會為成年子女的需要繼續張羅,幫助他們理財。我認識一些父母甚至動用大筆資金,為子女置業,讓他們能擁有自己的小天地。

近年有關「地產霸權」的輿論不絕,本港樓價反覆上升,已超過一般打工一族的負擔能力範圍,這群初入職場的新鮮人更是首當其衝,他們不少也為未能「上車」而煩惱。曾經有家長問我,在目前資產泡沫湧現的經濟環境下,父母是否應該資助子女置業呢?

先說說我的經驗,我在工作多年後,存下一定積蓄才下決定首次置業。當時我沒有動用家人的資金,只計算自己能夠承擔的樓價。當然,每個人都期望能入住寬敞舒適兼設有豪華會所設施的房屋,但大家也要量力而為,時刻保持清醒,認清購買房產並不只是付出一筆首期和相關雜費,數以十年計的月供將緊隨其後。閣下能否承擔因利率上調導致月供增加的後果也絕對是考慮之列。

作為人父,我完全理解父母愛護子女之心,不過我不認同父母動用積蓄多年的退休儲備金為孩子置業或代付首期,這絕非一個明智的決定。當孩子進入社會工作時,父母一般距離退休之年已不遠,也許他們已經成功存下退休金或者將會獲得一筆可觀的退休金,假如他們貿然把大部分(甚至全部)老本拿出來為孩子置業,將會嚴重影響他們退休生活的質量。

舉例來說,即使一套價值200萬港幣的小房子,付三成首期也要60萬元,再加上其他的雜費,如律師費、佣金、印花稅,甚至一些簡單裝修和家具添置,總額便不是小數目了。

隨時變成爛攤子

當然,孩子長大後應有他們自己的發展空間,也要有責任感。倘若父母連孩子的住房需要也照顧周到,難免加重子女對父母的依賴性。日後若父母不在身邊,孩子是否有足夠的能力來自行管理和使用財富呢?

購買住房往往是不少人一生中最重要和最昂貴的決定之一,必須從長計議,不能純粹為擔心孩子日後「上車」困難而貿然入市;我建議父母在送出這份「大禮」前應考慮以下因素:

個人經濟狀況曾幾何時,「養兒防老」被不少人視為退休後最大的生活保障。然而,時移世易,這一代的家庭文化觀念已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據我所見,這一代年輕人對「回饋父母」的觀念薄弱,他們對照顧父母的需要並不特別在意,有些人甚至沒有定期給家用的習慣,因此為人父母者須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好準備。

上文提及,當孩子踏入社會工作時,父母一般已接近退休之年,倘若他們積蓄有限,絕不宜把自己的退休儲備金完全押在新購置的房產上。首先,房產買賣屬投資一種,樓價可升可跌,投資者不宜單憑主觀意願看漲,一旦他們把所有積蓄在高位入市,而樓價突然調頭向下,家庭的財務狀況即會面臨嚴峻考驗。1998年樓市大瀉,隨後湧現大量「負資產」業主,當中小業主所面對的難處,相信不少人仍記憶猶新,也實在值得引以為鑑。

子女的還款能力即使父母有足夠的財力能為孩子買下房產,我也建議父母應與孩子制定詳細的條約,要求他們每月按其能力付租,承擔相關開支,避免他們養成不勞而獲的心態。

假若父母因資金所限,只能為孩子暫付房產首期,在入市前也要確定孩子是否有能力在未來繼續還款或分擔部分月供。換言之,父母必須讓子女明白,他們要有承擔債務的心理準備。而對於一些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來說,他們是否有財政能力和意願去承擔債務,我對此持保留意見。一旦子女在供款期內出現拖欠的情況,最終還是要為人父母者去收拾爛攤子,這也會對他們的財務狀況帶來壓力。

總而言之,我建議年輕人應存下首期款再考慮置業,若衝動入市,對家庭狀況甚至家人關係將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至於如何踏出第一步,要開始並非困難,只要努力並持之以恆地去儲蓄,賺取「第一桶金」,然後投入投資市場,逐步把財富滾大便可。

不過,若遇上資金不足,又認為是買樓時機時,就要在住房質量或居住地區上做出犧牲,如考慮「居屋」、樓齡較高的房子或較偏遠地區的房子,但必須注意,這類房子的升值空間往往有限,交投並不十分活躍,部分樓齡較高的房產更要面對較多的維修問題,所以在選擇時,儘可能考慮港鐵沿線的房產。

對絕大多數人而言,普遍視買樓為長期投資,切勿只著眼短期供款能力而忽略房產的長遠投資價值。不管怎麼說,置業都是人生中的重要決定,因此不能掉以輕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9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