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7日,日本東京贏得2020年奧運會舉辦權,不少人預計這會提振日本經濟,刺激其從長達20年的滯脹局面中復甦,並幫助其從2011年地震和海嘯中振作起來。據東京申奧委員會估計,申奧成功對經濟的帶動效應將超過3萬億日元(約合300億美元),並創造15萬個就業機會。
日本曾經歷了長達20年的經濟滑坡,兩年前還曾發生毀滅性的自然災害,此外,近年來日本經濟總量被中國趕超,在電子產品和技術領域的優勢受到韓國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希望奧運會能再次帶來一段時間的經濟奇蹟。東京在1964年成為舉辦奧運會的首個亞洲城市,而這場盛會也成為日本邁向經濟強國之路的起點。
雖然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對申奧成功表示很滿意,但高盛的研究表明,奧運舉辦國的貨幣往往傾向於升值,這是安倍政府極不希望看到的,因為日元貶值正是安倍經濟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因此,日本東京申辦2020年夏季奧運會成功,雖然預計短期內將會提振日本經濟,但是難以改變日本經濟中長期前景不明朗和債務泡沫破裂可能性增大的現狀。
債務問題惡化
日本債務水平一直居高不下。目前,日本的公共債務規模是經濟總量的兩倍以上,在所有發達國家中最高。日本未來會因奧運會而興建眾多建築、購買更多設備,這將增加日本的債務負擔,其債務率突破230%指日可待,也將加大發生黑天鵝事件的風險。
日本政府的預算中有24%用來償還債務,隨著債務增加,該比例未來還可能繼續上升。截至2013年6月30日,日本流通公共債務(包括借款)達到1008.6萬億日元,與此前的3個月相比上漲1.7%。這個債務量超過了德國、法國和英國經濟規模之和。
如果僅從數據來看,日本比負債第二高的希臘157%的負債率還要高近100個百分點,債務危機遲遲沒有爆發簡直是個「奇蹟」。這是由於日本絕大多數國債由本國人持有,這也使得日本政府借貸成本較低,10年期債券收益率僅為0.86%。
通貨緊縮預期和較為保守的投資文化是日本人大量購買國債的主要原因。但大眾的投資心理是容易改變的。如果未來幾年美國經濟走強、全球經濟增長前景樂觀,日本人投資的風險偏好也可能隨之上升。日本投資者可能尋找國債之外的其他投資機會,一旦這樣的情況發生,日本政府需要提供更高的利息吸引投資者購買國債,這將大大增加日本政府的債務負擔。
債台高築的日本政府正是因為借貸成本較低才維持正常運營,如果利息支出出現快速上升,那麼日本債務泡沫就存在突然破裂的可能性。
老齡化社會的改革障礙
在日本,社會人口結構老齡化與少子化問題已經成為了一個近幾十年來的「老大難」。上世紀70年代初,日本65歲以上的老人佔整體人口比例達到7.1%,開始正式步入老齡化社會。
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0月,日本的總人口數量再度減少28.4萬至1.275億人。2011年的地震和海嘯以及嚴苛的移民法更是加重了人口下降的趨勢。在1.275億人中,65歲以上的老人突破3000萬,佔到總人口的24%,而14歲以下兒童所佔比例則跌至歷史新低的13%,這表明日本已經成為全世界老齡化程度最嚴重的國家。
在日本,老年人口擁有很大的政治權力,這使得社保改革異常艱難。老齡化不斷加深令日本政府在社保支出上的財政負擔連年加大,也對日本的社會與經濟發展構成了障礙。以2013年為例,在70.4萬億日元的預算開支中,此部分開支約佔29.1萬億日元,即大約41%。
推動作用不宜估計過高
東京奧運會的預算是74億美元,將是近年來最省錢的奧運會之一,不及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和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
以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為例,籌辦奧運會有力推動了北京的經濟社會發展,但由於北京的經濟總量只佔全國的很小部分,因此奧運會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不大。作為發達國家的日本籌辦奧運會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更加不宜估計過高。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奧運會給舉辦國帶來的「經濟紅利」就像百米賽跑一樣短暫。■
騰訊財經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