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去他的「工程師邏輯」! B座12樓

http://xueqiu.com/3495536609/25446793
引言

  「顧客不是要買鑽頭,顧客要買的是洞。」

  李開復闡述產品經理如何贏得顧客的秘訣:顧客要買的其實不是某個產品,而是他們需要運用一個產品來完成某件任務或解決某個問題。

  我們在設計產品時,抱著一顆什麼樣的心?我個人喜歡強調「 場景 」,模擬用戶在「 場景 」下的「原始」行為。很多產品經理都是工程師出身或兼任,工程師思維非常強調「邏輯」。今天給大家推薦一篇文章,聽聽金山網絡CEO傅盛吐槽「工程師邏輯」。

  ==========

  作者:金山網絡CEO 傅盛

  以前我當產品經理的時候,經常因為「邏輯」跟工程師吵得一塌糊塗。

  那個時候的工程師們都喜歡樹型結構。雖然今天已經銷聲匿跡了,但他們仍然喜歡把「邏輯」掛在嘴邊。他們會在產品上花很多心血,很多功能都舍不得扔掉,卻不知道用戶能接受的其實只是最簡單的點。

  我講個例子。有一天,太太跟我說家裡電腦太暗了,我一看是因為出差前我調成了最暗,回來後忘記設置了。遇到這種情況你的第一反應會是什麼?我首先想到的是找設置,於是點到控面板,打開有很多分類,在硬件裡沒找到,再去顯示器設置裡面找還是不行。最後誰知道在哪?在個性化裡面!我找了三天才找到,那兩天忍著眼要瞎的感覺,屏幕非常暗,文字基本看不清。

  當時我就想:微軟看著我那麼暗地用電腦,為什麼不提示我一次呢?一個屏幕亮度設置需要這麼複雜嗎?

  我想說,簡單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能力了。這個世界經濟體系很複雜,馬克思寫了一千多頁《資本論》,裡面用了一個最簡單的詞——「剩餘價值」囊括了所有;市場變化很複雜,包括各種各樣的機構,最後亞當斯密用了一句話說明——「看不見的手」;相對論很複雜,最後就是一個公式,雖然我們都不知道什麼意思。這些無一例外地都使用了一種極簡的表達,你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真正能走下去的東西都是「大道至簡」,而不是靠複雜取勝。

  到今天,過去那種繁複的計算機思維仍在隱秘地發揮作用,雖未被人們覺察,但它已經成為「讓產品變輕」的最大絆腳石。

  問題究竟出在哪兒?

  大家都知道,一些IT行業巨頭如微軟和谷歌都是工程師文化。工程師文化的本質特點是什麼?就是特別喜歡強調邏輯性。

  我記得,以前學校開設類似圖書管理和信息分類的專業課,大部分的內容都是關於「邏輯分類」。例如大家要學習windows的分類方式,一定要在開始菜單放程序,我的電腦裡放文件,桌面上放快捷方式,全部分好類後,裡面還有各種各樣的分類。

  但是,本質上用戶的腦海裡沒有任何邏輯,用戶腦海裡有什麼?只有用還是不用,常用還是不常用。所以你看蘋果的整個邏輯就是這樣,沒有回收站,沒有很深的目錄。從來不會說這一排應該是打電話的,不該放音樂。換作一般工程師肯定抓狂,這不合邏輯啊,怎麼能這樣呢?程序、文檔、視頻不是應該歸類嗎?後來發現蘋果的第一頁既有日曆,也有短信,還有攝像。用工程師的觀點看,整個都是雜亂無章,毫無美感。

  當然,如果你受過專業訓練,沒問題,可以按照邏輯分類,但老百姓沒這個概念,他只知道他要用什麼,把常用的放在第一頁,不常用的就拖過去。需要去分類嗎?根本不需要!所以,「邏輯分類」是我們腦海裡一個根深蒂固的東西。

  後來為了跟身邊的同事說明這個問題,我還一直給他們講百度首頁的例子。百度是一個搜索網站,但是搜索欄上面放的是什麼?新聞、網頁、貼吧、音樂、圖片等等。你想進貼吧的時候根本不必使用搜索功能,你只需在搜索框裡輸入想要看的貼吧內容,一點貼吧就直接進去了。

  如果按照「工程師邏輯」,網頁旁邊怎麼可能是貼吧呢?應該是垂直搜索才對。如果垂直再分類的話,又是什麼衣食住行,琴棋書畫,生老病死,基本上就是這些「邏輯分類」。我推測百度是把用戶最需要的放出來,用戶上來想找什麼,就把誰放上去,沒有「邏輯分類」。

  關鍵在於:最早接觸計算機的這一群人都是我們這種所謂學過程序的人,「邏輯分類」的思維根深蒂固,大家從接觸這一行開始就覺得,一定要顯得有邏輯,但事實上它並不重要。

  我們要知道,互聯網的整個邏輯在今天已經變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5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