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紫金矿业屡打环评“限期整改”时间差 两年绿色证券成效不佳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20/2NMDAwMDE4NzY2Ng.html


针对“7·3污染事件”,环保部和证监会正兵分两路,分别对紫金矿业进行调查。

“待到调查组向环保部递交调查报告后,环保部将正式公开调查结果,”环保部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尚未有报告从一线调查组传回。”

从2008年“绿色证券”机制推出起,环保部每次公布上市公司环境黑名单,人们总能找到紫金矿业的名字。从“未通过上市环保核查”、“未完成限期整改”,再到如今的“7·3污染事件”,紫金矿业犹如一面棱镜,折射出我国“绿色证券”机制中存在的诸多尴尬。

“‘绿色证券’的设想很好,但目前由于机制上的欠缺、法律规范的空白以及部委之间的配合不力,都使得实施效果不甚理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环境管理研究者直言。

“上市环保核查”存漏洞

“绿色证券”是环保部力推的环境经济政策之一。它是一系列环境监管措施的统称,专门针对高污染行业的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经济总量大、对环境的影响也大,”环保部一名官员解释,“除了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需要环保部门采取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举措。”

2008年年初,“绿色证券”正式启动。环保总局(现环保部)出台《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表示将对上市公司陆续树立三道环境门槛——“上市公司环保核查”、“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

其中,“上市公司环保核查”推出时间最早、运行机制最为完善。

事 实上,从2001年起,“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就已被环保总局作为监管武器长期使用。2007年8月,环保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重污染行业生产经营公司 申请上市或再融资环境保护核查工作的通知》。作为支持,2008年1月证监会出台《关于重污染行业生产经营公司IPO申请申报文件的通知》。

依照上述两份文件,冶金、钢铁等13个重污染行业的公司在上市融资和再融资过程中,必须经过相应环保部门的环保审核。企业若没有拿到环保部核查后的“绿色门票”,证监会将不受理其上市申请。

至此,“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被赋予“一票否决”的权力。对企业来说,威慑力巨大。

当年2月,第一批未通过核查的企业名单也出炉了,紫金矿业第一次名列“绿色证券”黑名单。

但紫金矿业的上市之路并未因此停滞。在作出“限期整改”的承诺后,紫金矿业拿到了环保部门给出的上市环保审核批文,并于同年4月在A股上市。

“限期整改”类似折中方案。急于上市的企业在作出此类承诺后,可以在所涉问题解决之前就拿到环保批文。依照证监会文件,企业只要拿到环保批文,就算满足条件,上市申请就会被批准。

2010年5月,环保部公布上市环保核查后督查结果,紫金矿业再次黑榜有名,理由便是“未按承诺完成限期整改”。但此时,紫金矿业早已上市。“限期整改”带来的时间差,让“上市环保核查”制度中最有力武器失效。

无形中,“限期整改”成为“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中的软肋。

“企业未完成整改,环保部门就给出了环保核查通过的批文,”上述环保部官员坦言,“这种做法究竟合适不合适,我们也在思考。”

今年7月8日,紫金矿业7·3污染事件发生后,环保部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上市环保核查管理制度加强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后督查工作的通知》,指出部分地方环保部门上市环保核查、后督查工作不力,存在“违反分级核查管理规定,越权为企业出具上市环保核查意见”等问题。

同时,该通知明确规定,对于存在重大环保问题的企业,应在其完成整改之后方可出具意见。地方环保部门每两年组织一次后督查工作,重点检查“限期整改”的落实情况。

“环境信息披露制度”跛脚

早在2008年,环保总局便致力于“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希望通过环境信息的定期披露,给已上市的企业带来持续的压力。但两年过去了,被寄予厚望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办法》仍“只打雷不下雨”。

上述环保部官员透露,这跟环保部与证监会的合作停滞有关。

记者向中国证监会求证此事,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由于尚未有记者就“绿色证券”机制进行过采访,证监会目前还无法直接回复。究竟由哪个职能部门回答问题,还需要开会研究后决定。

“无论是机构、人员,还是操作流程,证监会都缺乏‘绿色证券’的实施基础。”上述环境管理研究学者称。

记者还就紫金矿业此前两次被列入环保部“绿色证券”黑名单一事向福建省证监局提出采访申请,希望了解该局是否督促紫金矿业整改其环境违规行为。

“你的问题我无法回答。”福建省证监局如是回复。

配套政策亟待出台

环保部门单方推动的绿色证券,显然不够约束力,提升到法律层面的可能性有多大?

“困 难在于对于上市公司环境信息的强制性披露涉及到相关法律的修改。”环境法专家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曹明德对本报记者分析,比如说公司法中对于上 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条文,刑法中对违反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责任人的刑罚,这些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全国人大制定的,要想对其进行修改,程序比较复杂。

“现 在的上市公司环保核查报告中看不到公司排放了哪些污染物、排放时间、排放强度、在哪排放等具体信息,我每次看报告觉得像是看公司广告。”国家环境保护部环 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对本报记者表示,现在对上市公司环境的监管主要还是在IPO之前募集资金,融资的阶段,现在我们有环保核查制度,但是其在具体实施上 还是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如要求公司必须具体写上这些内容的话,它的环保表现会影响其股价涨跌,这对其就有约束力了。

王金南进一步分析称,现在对上市公司也有信息公开的规定,但是信息怎么公开,公开什么信息规定不明晰。

例如,其年度季度报告里,其环保不合格受处罚的信息是不是应该公开,但是因为现在没有明确要求,很多就会选择不公开,而这块虽然企业不公开,监管部门可以去统一披露的,但是现在也没有做到。

“我们在研究同行业上市公司环保信息公开,这个可比性很大,还有对重污染地区比如太湖流域周围的上市公司要求信息公开。”王金南表示,但是这些工作都需要地方政府、证监会的配合。

王金南表示,应该尽快制定出台具体的可操作的实施政策。包括《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与方法》、《上市公司环保准入实施意见》、《上市公司绿色增发和配股实施意见》、《上市公司环境绩效披露制度》、《中国证券市场环境绩效指数的发布办法》等。






鞍鋼系列 - 銷售成本定價時間差 會計仔筆記

 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806479

解第二個原因之前,必須先解釋一個概念,我不清楚會否有一個正式的學名,我們先叫它做Sales - purchase pricing lead time(銷售成本定價時間差),即是買料先還是接單先。正數的就是銷售價格比成本價格遲定價。一個誇張的例子是房地產,先要買地,付利息,大概完成建築結構這些大成本的價格都定了,才能預售 (定下銷售價格),再完成其餘小部份成本。在通漲期中,這類生意會比較有利。

 

大部份輕工業的 SP lead time 都是接近零,因為它們是先收Purchase order (定下銷售價格),然後立即買料(定下成本價格),而PO quotation 都是按即時外間價格而定,所以雖然purchase pricing time  sales pricing time 遲一點,但基本上如果不是quote 錯價的話,那少量的時間差應對價格無分別的。

SP lead time 的例子,就是一些雖要很長時間才可交貨的行業,或一些已經收了幾年後訂單的行業。訂單已收到幾年後,銷售價格已定,但總不能一次過買下之後幾年所用的原料。當原料升價便要硬食,減少當初預定的利潤。由於這些行業通常都較旺,如果可以準確估計之後的成本升幅,預先獅子開大口quote高價便可解決問題,但這樣難度較高。

大部份鋼鐵股的Sales Purchase lead time 都是接近零或輕微正數。因為它們會在一兩個月前買下鐵礦石,留一點存貨,運到時再加工運出,而收到PO都是在一個月或更短時間以後交貨,所以會有少於一個月的lead time. 鐵礦石一年漲一次,由談判決定;現在計及海運費,基本上價格月月不同,所以假設成本和售價同以相同速度上升,便會有少許得益。

鞍鋼和全國的鋼企都不同,它的鐵礦石來自母公司,定價是以半年來的全國到岸平均價加陸運費再減10%折扣再加品位調整。即是說,如果鋼企A所買的礦在41日到岸,它會以41日的到岸價格結賬;鞍鋼在41日向母公司取礦的話,是按1月1日(假設漲幅平均)結賬的,它比其他鋼企的purchasing pricing time 早了3個月,但當其他鋼企成本上升加價時,佢當然是加埋一份(它是每月出新價單的)。所以說,原材料上升對鞍鋼來說是比同業有利的,亦可幫助提高毛利率。3個月的SP pricing lead time advantage,亦是它的原材料佔總成本比其他鋼企低的原因之一。

拉遠一點,也講一下品位調整。礦石品位(純度)越高,收費也會貴一點,但它也不是按實際品位的,也是按之前半年的平均品位來收費。在母公司的網頁可見鞍山鐵礦的品位只有28%-32%,但經過十年的技改,交到鞍鋼手中的礦石平均品位已有67%,在不斷的品位提升之下,價格上其實是「隻眼開隻眼閉」益上市公司的,當然這個金額不會多,但較高品位的礦石可以節省平均成本,這筆賬還沒有計算在內。

 

講回成功控制成本的第三個原因,就是折舊及其他。這是很容易明白的,因為當一件固定資產買下之後,折舊不會上漲,這是最容易控制的成本。所以在通漲期高折舊行業、高固定成本行業會比較有利。

繼續講sales purchase pricing lead time,跟據這個概念,先付成本再賣出的商業模式(先苦後甜)會最有利,及早固定成本的模式(買固定資產)也可為。有一樣先極苦後極甜的行為是不可不提的,就是R&D研發。基本上研發就是在有成果之前只有支出沒有收入,在有成果(如有)之後賺個較好的毛利率。這是一個先極苦後極甜的行為,基本上成功之前有支出無收入,成功後增加收入沒有增加支出,而且lead time 往往有幾年。鞍鋼是全國R&D最出色的鋼企,R&D投入相信也不會小。跟據這個觀察,本來也應留意藥業股,但R&D首重成效、能力,國家藥監局原局長鄭筱萸今年因嚴重貪污被判死刑,各藥股之前的R&D成果究竟是真的還是花錢得來,非行內人實難分辨,還是作罷。


小米財技:先拋低價聚需求 再用時間差解決資金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11/10/235034.html

谷歌最新的Nexus4手機在10月30日發佈,這是由谷歌公司與LG公司合作製造的手機,採用了谷歌最新的Android4.2系統。

就在同一天,小米2代剛剛完成第一輪銷售,5萬台手機在不到3分鐘的時間被一搶而空,對於有意購買小米的用戶來說,他們只能等到11月中旬的第二輪25萬台發售,再加上1周左右的配送期,這意味著要到12月初才能真正拿到手機,小米的這一做法也除了被外界指責「飢餓營銷」外,更是被稱為「期貨手機」。

小米手機歷來以「高性價比」為賣點,1999元的四核手機在今年8月份宣佈發佈時極具吸引力,按當時的市場價格,主流四核手機至少在3000元以上的售價,而小米公司CEO雷軍也坦言,小米2代在當時的製作成本高達2350元。如此一來,小米如果在同期發售,虧損將達到上千萬。

在這一點上,谷歌的定價給予了回應:與小米2幾乎同配置的手機在10月底就可以將成本壓縮在1999元之下,而且尚有利潤空間可圖。谷歌Nexus4的8G版本售價為299美元(約為1890元),16G版本售價為349美元(約為2180元)。

實際上,硬件生產中一個重要的規律是,生產數量越多,攤薄到每一部手機的成本也就越低。而對小米手機來說,策略在於手機發佈前的幾個月要控制銷量,因為那正是利潤極薄時。此後小米要持續不斷擠牙膏式地預訂造勢,不斷提醒用戶來搶購產品。等到幾個月後,硬件的成本真正降下來,才進行批量交付,這也是每部手機利潤率最高的時候。小米1發佈4個月後銷量剛剛破10萬部,但其累計銷售量早已突破320萬部,而在進入今年5月份後,他們不但不會控制銷量,更是在一些特殊階段打出促銷活動來清理庫存。

這是小米「財技」的核心所在:先拋出低價聚合購買需求,然後利用時間差,解決資金流。待到幾個月後交付時,生產成本已經迅速下降,讓小米達到豐厚的利潤。因此,其在制定生產計劃時,大多是小批量生產,然後再視銷售情況來選擇是否繼續加碼生產。這種在網絡進行預售的方式,能讓手機廠商在第一時間掌控整體銷售量以及迅速回籠資金,相比傳統手機廠商的模式,雷軍顯然少了庫存的煩惱。

不過,這種玩法並非是雷軍首創,另一家國產手機品牌——魅族才是這種玩法的鼻祖。不同的是,魅族通過實體店預訂聚合購買需求,預估出整體銷量,然後通過限量發售的方式,在新品發佈幾個月後待成本下降再交付到消費者手上。

此類「玩法」在業內畢竟為少數,但對於一直急迫切入手機行業的互聯網企業而言是一大福音。低庫存、充足資金鏈等現象完全切合互聯網企業的「快公司」需求,而隨著互聯網大軍的紛紛殺入,勢必會影響到傳統手機廠商固有的遊戲規則。

但谷歌的「殺價」卻打亂了小米此類公司的「期貨」操盤計劃。谷歌推自有品牌手機是為了定義安卓手機的用戶體驗和產品標準,儘管谷歌Nexus4在短時間內不會在國內市場銷售,但由此也發出信號:高配置的智能手機並不需要蘋果那樣高高在上的價格,而且也不用像小米手機那樣遲遲等不來。

如今,三星、摩托羅拉、HTC等安卓陣營主力品牌也將迅速進入降價通道,隨著主流4核安卓手機紛紛進入2000元價位時,小米的性價比優勢將不復存在,而同期發佈的手機也在追隨著谷歌的產品定義標準,例如華為發佈的某款四核智能手機,價格僅1888元。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