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9 工作記錄 Romney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nsba.html在做導師的東西,預計明天可以做完。然後開始繼續做GDP增速和股市回報率的東西。
這幾天讀了一些新的材料,覺得對這一問題的認識稍微深入了一些了。經濟史的好處是讓我們對於現實有了更清楚的認識。
偶爾有一些小想法,隨手記一下。
1、大宗商品價格與工業化
從歷史上看,石油危機的發生雖然與國際政治尤其是中東戰爭密切相關,但是似乎與德日的迅猛工業化也關係頗大。如果不是德日的迅猛工業化帶來的巨大的石油需求,那麼石油危機的影響也不會如此之大。
而大宗商品在這最近十年的超級牛市,其原因也與中國的迅速工業化有關係。
歷史上看,大宗商品原材料的價格的迅猛上漲似乎與迅速工業化密切相關聯。
這種迅猛上漲無疑對於企業的ROE會產生相應的影響。
2、GDP增速、人工成本和企業盈利
從歷史上看,無論是日本、美國還是德國,其人工成本上漲幅度都與GDP增速正相關。在GDP快速增長之初期,由於農業部門還有大量的剩餘勞動力,所以GDP增速雖然很快,但是勞動力成本卻不怎麼上漲。這個時候是經濟最美好的時期,淨利潤迅速增長,ROE也不錯,淨利潤率也在提高,投資在加速,勞動生產率也在提高。
這也正是我們過去的黃金十年裡發生的事情。
但是隨著GDP的增長,勞動力的緊缺開始凸顯,人工成本的迅猛上漲會擠壓企業的淨利潤率,企業淨利潤率的下滑會使得部分企業關門,企業投資也隨著淨利潤率的下滑而下滑了。而隨著投資的下滑,GDP的增速也開始下降了。但是在這一時期,人工工資的上漲也擴大了內需,促進了經濟從外需推動轉向內需推動。但是這對於企業的淨利潤率而言,是一個重大的考驗。
而在這一時期中倖存下來的企業,如果其成功的進行了產品的升級或者其所處行業不必面對更激烈的國際競爭(比如服務業),則其可能維持其產品的毛利率不下滑甚至上漲,那麼漲幅偏慢的人工成本,將對企業的淨利潤率形成正向作用。而未能實現產品升級的企業,其毛利率則會趨於下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或許可以觀察到總的投資增速的放慢,和總淨利潤率和ROE的回升,但是這種回升是建立在產業結構的調整之上的。
3、GDP增速和收入分配
美國的GDP增速,在1973年之後,基本就要靠著政府的刺激拉著,1982年,沃爾克上台搞緊縮,把一大堆落後產能淘汰了。然後美國企業的淨利潤率開始回升了,但是美國的就業,卻在其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就業崗位是由服務業創造的。而服務業的崗位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麥當勞這種工作,其收入低,保障差。
在這個過程中,美國公司淨利潤在GDP的比重不斷增高,而美國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斷拉大,而股市卻在這個過程中創了新高。
財富分佈的變化,與股市的估值變化或許不無關係吧。當然,美國財富分佈的變化的數據,我也正好找到了一本相關的書,有空翻一翻了。
雜七雜八的東西看了不少,後天還是開始幹正事,把GDP增速和股市回報率的這篇小東西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