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彼得林奇----生活中調研牛股 定位理論做投資
http://xueqiu.com/1604871976/25517743很多人都看過華爾街傳奇基金經理「彼得林奇」的書。很多人喜歡林奇是因為其不僅做到13年時間高達29%的投資收益率(在操作大額資金且受一些規則限制的情況下),且其投資理念和風格非常的親民。
在彼得林奇為了享受家庭樂趣而退休以後寫了基本投資界的暢銷書一、《學以致富》(大陸版為《彼得林奇教你理財》)二、《戰勝華爾街》三、《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彼得林奇還親自到學校和中小學生教育投資理念並一起做模擬投資的實驗(事實表明學生們的回報率很優秀)。
彼得·林奇做股票不靠市場預測,不迷信技術分析,不做期貨期權交易,不做空頭買賣,除了勤於拜訪上市公司和閱讀財報,
他成功的奧妙之一在於從生活中去研究和發現優秀的公司。這是其最顯著區別於其它基金經理的地方。 在他從朋友羅期那裡聽到某玩具公司時,便決定親自到某玩具商店看看。他詢問顧客是否喜歡某玩具商店,幾乎所有人都說他們是回頭客。這使林奇確信這家公司的生意做得不錯,於是才果敢地買了該公司的股票。在他買進拉昆塔公司(汽車旅館公司)的股票之前,他在這家公司辦的汽車旅館裡住了三夜。他為了調研一個開理髮連鎖店的公司而去親自體驗理髮的服務。彼得林奇從太太經常光顧的絲襪品牌公司股票上賺了大錢,在太太喜歡的化妝品公司股票上也賺了大錢,在孩子喜歡的玩具反斗城公司上也賺了數倍……
同時在林奇寫作的幾本書中都明確的建議投資者們多在生活中發現好的上市公司來投資。例如《彼得林奇教你理財》的章節:
即使你不在上市公司工作,你同樣可以以顧客的角度來觀察一家公司。當你每次在店裡購物、品嚐漢堡包或購買新眼鏡時,你都可以得到該公司第一手的信息。順便在店裡逛逛,你還可以知道有什麼暢銷,有什麼不暢銷。拜訪你的朋友時,你可以知道他們使用什麼牌子的電腦,喝什麼牌子的飲料,看什麼電影,瞭解銳步跑鞋是否還在流行,這些都是引導你尋找並購買好股票的最佳線索。
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沒有循著這條線索探索下去。很多人每天工作在一些產業的第一線,卻沒有想到利用這個優勢從中發現投資機會。醫生們明明知道哪個製藥廠好,但卻不常投資醫藥股;銀行家們完全知道哪家銀行最強,但卻不買銀行股;店舖老闆和商場工作人員可以接觸到第一手的銷售數據,清楚地知道哪家零售商的貨品賣得最好,但又有多少商場經理會去投資零售行業的股票呢?
一旦投資者開始以選股的眼光觀察世界,潛在的投資機會無處不在,但是,你應該首先關注那些與你熟悉的公司有業務往來的上市公司。如果你在醫院工作,那你就有機會充分瞭解提供醫療用品(例如縫合線、醫生袍、注射器、醫療床、X光機器等)的上市公司、協助醫院低成本運作的上市公司、提供健康保險的上市公司、負責寄送醫療賬單的上市公司。小雜貨舖是另一個典型的案例,透過貨架上的各種商品就能瞭解各類上市公司。
感覺自己還是很幸運的,在20歲不到就讀了彼得林奇的《學以致富》從此對股票投資有了濃厚的興趣。而這本書也是我最早讀到的啟蒙書之一。
難怪股神巴菲特也欣然的作序:「要是我送生日禮物給孫子,就買只本書!」
在這裡也拋磚引玉談談自己實踐彼得林奇的這種選股調研方式的一些經歷。
1.徐福記國際:這是我幾年前春節時突然想到每年吃的新年糖果都是「徐福記」這個品牌的,它的糕點(沙琪瑪等)也賣的還不錯。於是就嘗試這搜索這個公司是否是上市公司。結果發現徐福記在新加坡上市的。然後就積極的聯繫總部在東莞的徐福記,最終上門去調研了,看了工廠裡糖果和沙琪瑪的製作流程(對其食品安全問題放心了很多),最重要的是和CFO和投資者關係負責人聊了很多公司狀況和行業動態。當然,雀巢準備收購它們公司的內幕消息它們還是沒有告訴我的……。雖然在一片冷清的新加坡股市,徐福記的股票還是從08年的0.8元新加坡幣漲到2011年被雀巢收購時的約4元新加坡幣。而且這公司分紅很大方,其09年把所有的利潤100%全部分紅。關注這個公司完全源自我過年的時候嘴裡含著徐福記糖果的一瞬間。
2.南玻和信義玻璃:記得在2010年的時候,有個一起炒股的朋友說他有個親戚在深圳寶安區福永的南玻工廠上班,天天都加班,生意好的很,而且其玻璃產品的價格還上漲了。於是去和這個在基層上班的小兄弟聊天。回來又看了南玻B股的財務數據,發現估值很低啊,市淨率1倍,市盈率好像才8倍,派息率還有4%-5%。於是果斷買入了一點點,幾個月後就翻倍了,從5元港幣漲到11元港幣賣出。這公司做的功課不太足,只是打了電話給投資者關係的負責人,問了一些問題。當年還關注過港股的信義玻璃,漲的比南玻還多,也是跑了深圳很多汽車4S修理店,還和一個修理廠的經理成了朋友一起吃飯聊天,發現維修玻璃基本都用信義玻璃(和福耀玻璃有一定差異化競爭),國產車也很多用信義玻璃。信義玻璃的股價那年好像是漲了3倍。整個玻璃行業的幾個龍頭都業績大增。
3.敏華控股:2012年關注港股做休閒沙發的敏華控股,我和
@八戒炒股 幾乎跑遍了深圳的傢俬賣場(有好百年,紅星美凱龍等等),看了數十家店,還親自體驗了其沙發。發現其品牌芝華仕沙發確實是很有差異化的休閒沙發,有一些技術上的專利保護,顧客口碑也好。床墊品牌愛蒙則很一般。另外因為其國外的營業收入還大於國內的營業收入,所以還去看了一些進出口的數據,包括國外的網站我還查了其集裝箱的數據,確定沒有財務作假。另外其老闆拚命的增持股票。這公司股價也很威猛,一年也有3倍的漲幅。
4.廣汽集團:2013年,因為有個朋友推薦而關注。2012年釣魚島事件對豐田和本田等品牌車的銷售和業績有重大打擊。但因為在生活中觀察滿街的日本車,特別是對廣汽集團旗下的幾款經典車型品牌「凱美瑞」「漢蘭達」和奧德賽等有信心。財務上估值也不貴,1倍左右市淨率,按事件前的盈利計算,10倍不到的市盈率。不久就傳出日系車銷量回升的消息,5元左右買入,幾個月後10元左右清倉。
其實還有很多很多,包括今年我關注較多的A股的涪陵榨菜,三全食品,姚記撲克,中炬高新(廚邦醬油)等等公司其實都是日常生活中就能接觸和調研的企業。我也曾經聽說有人在騰訊上賺了50倍,起源僅僅因為他女兒告訴他這個聊天軟件很好。
其實投資是一項藝術+科學的工作。科學的角度可能閱讀財報和數據等可以幫助到投資,但是也別忘了投資也是很藝術的,就如林奇和巴菲特都喜歡重倉投資於自己生活中接觸到的公司,掌握對公司和其產品品牌的認知就是投資的藝術。
總結我的投資經歷,生活中發現的公司幾乎都是賺錢的,而生活中無法瞭解的公司很多是損失慘重的地雷股。
說到巴菲特,重倉的股票中大多數是每一個美國人甚至中國人都經常接觸到的公司名單:可口可樂、強生、寶潔、沃爾瑪、麥當勞、迪士尼……這些連孩子都知道的公司。可口可樂是巴菲特喝了幾十年的飲料,華盛頓郵報是巴菲特小時候做報童送過的報紙……大師的大道至簡是很難達到的境界,但我們至少在仰望星空的時候別忘了腳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