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日本也推出QE後,成熟經濟體的多國量寬似乎已走到盡頭。物極必反,美國聯儲會進一步談退市,資金開始流出新興市場。
環球主要股市第二季上半季平穩上升,但5月下旬開始進入下跌浪。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全球指數在第二季跌0.07%,已經輕鬆跑贏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9.14%跌幅,及跌6.56%的MSCI中國指數,反映資金自新興市場流出的情況嚴重。
各環球主要市場指數在2013年第二季表現兩極,成熟市場成為資金流出新興市場後的目的地。在我們追蹤的二十四個指數中,有十個股市錄得升幅,升跌比例接近4:6。值得留意的是,下跌的十四個股市中,季度計跌超過雙位數百分比的,全部是金磚四國指數;而上升超過雙位數百分比的指數則僅有日本,請參考以下圖表:
「商品拆倉潮」
第二季可以說是商品重傷。受到歐豬國塞浦路斯債務問題困擾,政府要挪用外資巨額存款還債,更傳出要出售黃金套現,令商品出現拆倉潮,金價在短短兩日內暴挫一成半,更創三十三年來最大單日跌幅,最低見1,321美元的兩年最低。商品貨幣等匯市亦出現明顯波動,市場不安情緒升溫。
「日股暴瀉」
日股在5月23日出現自2011年311大地震後最大跌幅。日經指數最終暴瀉7.3%或1143點,指數內所有成分公司均下跌,是2005年4月以來首次。市場事後解讀,因為日本政府債券孳息上升、日圓滙價上揚,兌美元升穿102日圓水平,促使投資者拋售日股。其中,日債孳息冉冉上升,難免使持有大量國債的地方金融機構財務惡化,甚至需要以收緊信貸方式進行資產管理,是日本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最大隱蔽破壞力。
「退市時間表」
美聯儲提早退市之聲愈演愈烈,美國十年期債息急升至2厘以上,見十四個月高位,資金流出新興市場,包括主要受惠日本QE放水的東南亞股市。6月中,美聯儲首次透露最快年底削減買債,「退市時間表」一出,環球股匯債市再一次大幅波動。金銀油等商品價格急跌,息口敏感的地產股、REITs亦出現頹勢。
「內地鬧錢荒」
內地資金告急,人行拒絕放水,隔夜拆息一度飆至30厘的新高,市場等待內地出招救市,惟人行僅強調「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加上由於內地正面對一系列經濟改革,由外向出口型經濟,轉為內需主導的過程,需時已經較市場預期為長;同時又要防範影子銀行及地方債的問題,市場恐慌情緒加劇。直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下限論」,才穩定市場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