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付鵬專欄】十年大宗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八)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6843

最近半年的QE退出鬧得紛紛揚揚,對於新興經濟體的外溢效應表現的也越發的明顯,事實上我們都清楚之所以產生這樣那樣的負面效應的根本是來自於全球儲備貨幣的『霸權』對所帶來的結果,正如社科院李楊先生講的那樣:

『在現在的國際貨幣制度下,少數國家的本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這必然造成少數國家國內貨幣政策會對他國產生不利的外因性影響。有效的、好看的措施就是資本項目設一道防火牆,也許不死了,僥倖活下來,人民幣國際化了,到時候讓別人去死。』

雖然李楊先生最後這句話講的非常的幽默詼諧,事實上可以說國與國之間的經濟競爭說到根本就是儲備貨幣權的競爭,如果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儲備貨幣權的問題的話,單純的還是靠自己的資本項目防火牆或者大量的被動的外匯儲備的話,是改變不了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情況的。只有從根本上推高人民幣對其他貨幣的替代性,從根本上改變儲備貨幣的分配格局及其相關的鑄幣稅利益,才能對構建於美元基礎上的全球貨幣體系產生深遠的影響,也就自然而然從『我為魚肉』變為了『我為刀俎』。

所以在過去的這十年裡,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無時無刻的不在進行著,而我們不僅僅是希望人民幣能夠跨越國界在境外流通,而是希望人民幣能夠成為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事實上一國貨幣從流通到計價到結算再到儲備的過程,是該貨幣最終走向全球範圍成為世界貨幣的一個必然之路:

所謂的流通,就是指在國際貿易中以本國貨幣結算的交易要達到一定的比重。這是衡量貨幣包括貨幣國際化的通用標準,中國與俄羅斯就加快兩國在貿易中改用本國貨幣結算進行了磋商,和韓國、馬來西亞、白俄羅斯、印度尼西亞、阿根廷、南非簽署了雙邊貨幣互換協議,而貨幣互換協議已經成為中國國家領導人每次對外出訪必須討論的一個合作方向,例如最近習近平總書記出訪了墨西哥,那麼很有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我們有可能會看到中墨的雙邊貨幣互換以及雙邊貿易及投資中人民幣和比索之間的直接兌換結算。也同蒙古、越南、緬甸等周邊國家都簽署了自主選擇的雙邊貨幣結算協議。而在國內從2010年六部門發佈《關於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地區範圍將擴大至沿海到內地20個省區市,境外結算地擴至所有國家和地區。而河北、山西等11個省的企業可以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至此,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境內地域範圍也擴大至全國。

這些都為貿易項目下的人民幣雙向流通和交易結算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而事實上在全球貿易結算中人民幣的比重也在過去的幾年裡大規模的增加,人民幣在境外的流通度也擴大到了更為廣泛的地區。

    現在人民幣境外的流通範圍在不停的擴大,並且在貿易項下的計價和結算也已經初具了一定的規模,但是一國貨幣的流通和結算不僅僅是看在貿易項目下的規模,更為廣泛的是看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的可流通和兌換以及以該國貨幣計價的金融產品佔國際各主要金融機構包括中央銀行的投資比重。這實際上就構成了人民幣國際化中最為關鍵的一步:一方面資本項目下何時開放開放多少的問題;一方面人民幣計價交易結算的金融市場如何擴大規模的問題。如果沒有資本項下的開放和更為廣泛的資本項目下的金融產品和交易結算的使用,可以說並不等於人民幣已經國際化能夠成為世界貨幣了。

人民幣國際化一定是是市場選擇的結果,但其本身卻牽扯到了方方面面的內容,例如利率市場化問題、人民幣匯率機制完善問題、資本項目可自由兌換問題、健康的金融體系、有效的金融監管、有利的國際環境等條件。很顯然雖然最近這些問題的金融改革思路已經開始加快速度落地,從利率逐步的市場化到資本項目下的人民幣可自由兌換的問題,隨著目前存貸款利率水平的放開到自貿區的推出,可以說加快配套環境,加速人民幣國際化已經是非常明確的戰略了。

而從另一個更為廣泛的資本項目下的金融產品的交易結算的使用層面如何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這或許就是國家暗中支持港交所收購LME,以及LME未來要為國家承擔的重要的核心戰略部分了。

收購LME的目的很顯然是為了獲取相應的大宗商品的定價能力,而對應的交易結算貨幣就是把商品和貨幣掛鉤的一種粘合,獲得了LME就意味著獲得了基本金屬重要的商品定價權,而如果在適時推出人民幣交易結算清算的話,那麼這就意味著依託著大宗商品構建的金融產品將從某種程度避開美元的『特權』掛鉤人民幣,毫無疑問這將為將來的人民幣國際化戰略提供一個非常關鍵的核心,所以從港交所收購LME之後快速的表態將研究以人民幣結算倫敦金屬交易所(LME) 合約的可行性,並會探討在港交所旗下平台發展人民幣計價商品產品。李小加先生的LME『舞龍』一定會搞人民幣計價的商品LME合約,而最先會從基礎金屬開始,並且以交易結算掛鉤人民幣也就沒有什麼秘密了。

2009年3月9日央行行長助理郭慶平表示國務院已經確認,人民幣跨境結算中心將在香港進行試點,這毫無疑問已經為未來推出人民幣交易結算清算的金融產品做好了最為充分的準備。而隨後港交所入主LME後立刻做出一項重大的投資就是迅速的組建了LME結算系統,並且宣佈從2014年9月起將不再通過原有的LCH. Clear net進行結算交收。李小加先生說組建自己的結算系統是為了更好掌控發展步伐,特別是新產品推出的速度,而我想大家也都更加的清楚,擁有自己的結算系統的根本目的還是為了獲得人民幣清算和結算的主動權,而這一點對於逐步走向國際化的人民幣來說毫無疑問是一步關鍵的一步。

    海外人民幣不僅僅將來只靠QFII投資中國了,那點額度還不夠塞牙縫的,嘗試性的自貿區意味著資本項目下的嘗試性有條件開放,當然也是需要資本項目下的金融產品相對應的有所支持,而這些境外大量的人民幣歡迎你們來LME交易人民幣計價的商品合約,這樣也就不用擔心說換來的那麼多人民幣在貿易項目下花不出去那些頭疼的事情了,歡迎來中國的LME裡耍兩把。先推計價合約,則就意味著目前LME的產品除了允許現行的四種貨幣進行結算,包括歐元、英鎊、日元及美元以外,又增加了人民幣一條線,但是隨著人民幣和LME自己的清算結算系統建立起來,那就意味著你來LME賺了賠了都是人民幣,進來出去的籌碼都是自己家的貨幣的話,那就形成了一種無形的人民幣的權力之路。而大宗商品定價涉及生產商、貿易商和國際大型金融機構三方,目前中國生產商和貿易商的力量日益顯現,但仍需要金融機構在貿易融資和清算結算方面提供支持,一旦人民幣清算結算系統建立起來,我們的冶煉企業國有企業,貿易加工生產大家以後肯定是要都同時走人民幣這條線的,那麼這可就對人民幣挑戰貨幣體繫起到了很大的支持。

    英國為啥FSA這幾年這麼爽快,對於中國的很多審批媽的一改以往磨磨嘰嘰的形象,如此的高效率,敢情希望將來人民幣離岸市場這塊大蛋糕能夠留在倫敦,這裡面貨幣的生意的利潤那可是比商品的利潤要豐厚的很多呀,美元和人民幣掐架,管我什麼事情,能賺錢就行,否則債務危機鬧得政府沒錢那才是最慘的呢。

    而交割作為完善的清算結算體系中重要的一環,以前中國證監會禁止境外期貨交易所及其他機構在境內指定或設立商品期貨交割倉庫,姓資本主義的LME一直未能在內地認可交割倉。而現在姓中國的LME當然也必須會配合中國的人民幣大戰略,隨著自貿區的穩步的推進,港交所有信心能解決LME在內地開設交割倉庫一事,而這份信心一定是來自與國家背後的支持。

     國內的上海期貨交易所我覺得應該表示亞歷山大,都是一個祖國母親養育的,一個是親生的一個是領養的,這難道真的是外來的和尚會唸經?李小加要是真的背後實力這麼強悍,那人家可是背負著國家的命運的大事情呀,這個時候咱上期所在扭扭捏捏的算計這點蠅頭小利難免到了上峰那邊顯得太丟人了,但這可是關係到上期所諸位同人們的工資花紅和獎金的問題呀,一旦港交所後面基於LME架構的香港商品交易平台也落地的時候,在亞洲時段發展的新的產品也上來了(從現在透露出來的情況來看,香港交易平台將超越金屬期貨交易平台,上市的產品將有別於LME現有的每日滾動合約,而是現金結算的月度合約),勢必就會對發展慢的交易所造成擠壓。

    因此上期所一定要加速快跑,先盤活存量,最近鉛的大合約先改成小合約就是很好的嘗試,後面要加快推出新的品種,例如能源類的,同時要積極地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例如該搞24小時連續交易的就搞,該上期權的就應該上期權,該推一些指數衍生產品的也要加緊步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3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