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拒絕舒適創業 B座12樓
http://xueqiu.com/3495536609/25015117
B座12樓公開舉辦「無界沙龍「已經是第12期了,本週將是第13期,算算日子,從5月30日起,已經是3個月了。
當初之所以取名為「無界」,就是希望沙龍打破行業的界限。如果把每個行業比喻為一股洋流,而我們都是在某股洋流中生活的魚類,那麼最有營養的地方在哪裡?就在洋流交匯之處。水層攪動之下,更多的養分被推向海面,而這些養分,很多是我們從未吸取的。
這種跨界的思維,是我們所極力推崇的,不論是對於創業者、產品經理、小職員乃至學生,在這個信息爆炸、競爭激烈的時代,都應該走出去,多聊一聊,多看一看,多聽一聽,尤其是對於創業者而言,顯得更為重要。
只是道理誰都懂,真的跨起界來,很多人感到無比的痛苦。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舒適區,程序員的舒適區是待在電腦前面寫代碼,餐廳小老闆的舒適區是在他的小店裡敲打著收銀機收錢,作家的舒適區是躲在顯示器後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然而對於創業者,卻要逼著自己成為一個看起來全能的存在。要懂得為公司制定發展戰略,要看得懂財務報表,要學會人員激勵,要與各種各樣的人談判,甚至還要硬著頭皮狠下心腸遣退不合適的員工……各種決策,幾乎都是在與舒適區做鬥爭。
有一個多年的創業老兵對我侃侃而談,他說他之前一直做技術,典型的不善言辭,最怕的就是一天到晚與人打交道。創業之後,就感覺很痛苦,要不停地與人溝通,有時是員工,有時是客戶,甚至有時是物業。但為了事業一直與自己死磕,十年後的今天,與人打交道早已成為習慣,隨時可以滔滔不絕。
逼著自己打破舒適區,是事業上升之路的必然經歷。
今天之所以說起這個話題,是因為主持「無界沙龍」以來,經常看到一些參加沙龍的創業者,有時候像個大姑娘一般,不敢與周圍的人交換名片,不敢與他人交談,看得出他們內心也在天人交戰,然後就這麼窘迫地直到沙龍結束。有時我刻意地在幫他們互相介紹,這樣才看得到他們放下了什麼心事一般地彼此暢談起來。
在一個陌生的場合結交陌生的人,是創業者打破自身舒適區、開始跨界的第一步,這裡的跨界,如果廣義地說,即使是與同行業的人交流,也應該是跨界的一部分,你跨了自己的界。
很多創業者都會碰到這樣的一個現實,心裡邊拚命督促自己擴大社交圈子,各種活動都參加,然後每次活動都僅僅變成一個聽眾,乾貨收穫得並不多,人則幾乎沒認識多少,這是對精力的很大浪費。
怎麼辦?沒別的辦法,就是跟自己死磕到底,逼著自己跟其他人打交道。
肌肉需要不斷地鍛鍊才能強壯,人需要不斷地打破舒適區才能成長,此至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