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昨天宣佈鮑爾默將在1年內退休,儘管微軟股價大漲7%表明市場對此歡迎。但是微軟卻面臨著大佬走後無人可用的窘境。
鮑爾默是那種個性張揚,激情充沛,又活力四射的CEO。他能從會場後一直跳到台前,口中高呼 「Come On」 ,然後氣喘吁吁地一字一頓指著微軟的招牌高呼: I Love This Company。
但誰都無法否認鮑爾默2000年正式接管公司後,微軟變得越來越保守遲滯。和10年前一樣這家軟件巨頭仍然在依靠Windows,Office等桌面軟件賺錢,錯失了社交媒體,云存儲等一個個互聯網新趨勢。
但面對困境微軟董事會並沒能做表現出商學院案例中那種「快刀斬亂麻」的換人決定。
NYT援引消息人士報導稱,在轉型問題上微軟董事會已經討論了近10年,辯論激烈程度在2010年到達頂峰。
巨大壓力下幾個月前鮑爾默本人建議董事會應該正式考慮CEO繼任人選問題。
鮑爾默和董事會討論了下任CEO應該具有的品質,並在微軟內部和外部評估適合的候選人。
在週五宣佈離職決定前的18-24個月時間裡,鮑爾默本人曾親自會晤了數名外部企業高管,而這些人都有著變革大公司的經驗.
但是恰恰是因為鮑爾默對微軟太重要,以及他強烈希望張揚自我的個性,導致微軟沒能培養出合適的CEO候選人。
比如此前負責Windows部門的Steven Sinofsky由於與鮑爾默的摩擦,去年宣佈離開微軟。本週Sinofsky宣佈加入風險資本投資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
哈佛商學院教授Joseph L. Bower說:
「尤其是對鮑爾默這樣實際上的微軟創始人而言,離開幾乎就是死亡。」
「微軟的CEO和董事會必須要要有一個非常成熟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