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登月陰謀論

近期愛上聽雲海的舊節目,這系列是於2000年的電台節目,講述很多世界古怪事件。很多事後聽來已經過氣,例如馬雅預言2012年12月是世界未日始終沒有發生。然而,到16年後的今天,科技資訊發達非常,有不少事件聽起來仍是感到很神秘。




最令止凡感到有興趣的是每個事件,雲海總對不同奇怪個案去尋根問底,又會以科學角度研究分析一番,不是如一些電視怪談節目一般,說說傳聞故事算數。

今次聽到美國登月造假,其實這個事件早有聽聞,但以科學邏輯逐點分析,總結起來頗有趣。而雲海當時更有相片在手作出仔細研究,又借了影帶不停細看,更與太空人交談過,所提出的問題實在十分細膩。

不少人都質疑美國當年的登月事實,更串連很多陰謀論一起討論。例如登月前大量太空人意外死亡,如果一個組織三兩年間突然有15%的員工意外死亡,很難說這是正常情況。同期又有記者或作家要上聽證會指證登月造假之前突然死亡,而證據報告總在意外後失蹤。另外,公眾又見登月首二人的情緒異常古怪,不想提起或慶祝登月事件等。

為何美國要迫切登月,甚至有機會造假呢?誘因是當時蘇聯拿了很多第一,包括發射火箭與人造衛星等,而蘇聯當時提出登月計劃,美國非常希望能比蘇聯更早登月,不久就表示成功登月了。先不談一些陰謀論,我較有興趣的反而是科學上的質疑。

當年登月的年份為1969年,以當年的技術能拍出一條蒙騙世人的影片實在不容易,但今天回看,不容易找到漏洞。例如影片拍攝著登月第一人岩士唐的大空船降落月球,但為何鏡頭在太空船外呢?提出質疑的是來自歐洲的科學家,美國太空總署指這只是marketing,登月第一人是gimmick,其實已經有人更早著陸月球再拍攝影片。但科學家再質疑,那影片不是全球直播的嗎?無言。

不只降落,影片更拍下太空船升起離開月球的一刻。據理解,回程升空的能量只足夠一次彈升,亦需要計算精準,那麼誰把留下的影片帶回來呢?太空船離開時的一刻,雲海細心看到鏡頭跟著太空船升時向上動了一動,到底誰留在月球拿著那部攝影機呢?

還有很多物理學的問題,在影片中看到旗幟被風吹起,又起著波浪,明明沒有月球表面是真空的,怎會有風吹的現象呢?

全場直播時,太空人與地面的對話是非常清晰的,背景雜音不多。根據雲海跟一些太空人討論過,在太空的真空環境,聲音不能傳出太空船,如果沒有開儀器就很靜,但一開動儀器,太空船內就嘈吵非常,他以站在飛機引擎附近來形容,連自己的說話也聽不到,為何對話會如此清晰呢?

在眾多的相片中,每一張都很清楚看到太空人與周圍環境,但每一張相片的背景都沒有地球,這可能是故意吧,怕人認出地球作比對。而另一個奇怪的地方是每一張相片背景都沒有星星,背景都是漆黑一片。月球上沒有大氣層的阻隔,理應能看到繁星,沒有星星基本上是無可能。

不少影片與相片都展示了太空人留下的腳印,那些腳印實在太細緻,這是不可能的。如果我們走過火山灰之類的地方,走過時一些翻起很多灰塵,要留下細緻的腳印,唯有要有水把泥土弄濕,但月球是沒有水份的。而太空人與機械車在月球表面走過時,沒有太多灰塵被翻起,這不似一個只有地球六份之一地心吸力的地方應有的現象。

更有趣的是雲海把影片調較到兩倍速再播放,看到太空人的動作與在地球活動完全無異,這表示,要拍出這個在月球漫步的效果,只要拍下之後再把影片較慢兩倍即可。

除物理學問題之外,還有不少光學問題。太空人所帶上太空的拍攝相機的公司負責沖晒相片,但當收到菲林時,負責人也不相信這些相片是真的。最令他懷疑的是相機對焦問題,當年的那部相機是需要人眼對準相機再對焦的,但太空人穿著太空衣,把相機放在身前互相拍照,但每一張相的對焦都非常準確,完全沒有out of focus,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另一個可疑點是相片中的陰影錯亂,被質疑是多光源。明明月球上的光源只有太陽一個,背光所影的相片應該完全黑的,但看到有相片的人影展示背光的位置,但人樣與一些機件的標誌仍是非常清楚的,奇怪。

在相片中也有一個有趣的發現,就是當年的相機所影出來的相片,每一張的對焦正中間都會有一個十字,這是相機本身的一個記號,但有一些相片中,那個十字記號竟然被一些相片中的物件影像阻擋了,這是1969年的photoshop嗎?

其實除了美國,至今40多年來也沒有其他國家能成功派人登月,當時有登月計劃的蘇聯也不成功。蘇聯科學家解釋了一些他們至今也解決不了的問題,其中一個是降落問題,他們不能完成穩定的降落,更在之前的一些試驗時降落失敗,有3名太空人在試驗太空倉內活活被燒死了。

另一個蘇聯指解決不了的問題是溫差,月球表面面向著太陽的一面溫度達120度,但背向太陽的一面溫度卻是負120度,太空人身穿的太空衣需要應對近500度的溫差,加上沒有大氣層的環境,太陽直照的幅射也是一大難題,至今俄羅斯也解決不了,太空人的太空衣只能適合在地球附近還有大氣層的地方。話說回頭,有專家也質疑為何美國太空人帶上月球的相機,當中的菲林可以在120度高溫也沒有溶掉呢?

有人提出,當年蘇聯與美國鬥得厲害,蘇聯定必監控其登月過程,若知道美國造假,一定會揭發它的。然而,在事後蘇聯解體後,俄國竟然找不到任何當年蘇聯對美國這次登月的監測記錄。

另一個可疑的地方,美國在1969年至1972年總共登月6次,之後就沒有再登月了,為何突然全部登月活動停止了呢?為何之後40多年也不再上月球呢?其中一個最合理的原因是美國知道當年各國的技術水平,根本不可能監控確認美國太空人是否真的登月,但如果今時今日美國再登月,不少國家絕對有足夠水平作出監控,再要造假可謂不可能。

單看以上的物理問題、光學問題、邏輯問題,今天看來是低技術錯誤,這都是荷里活也不會犯的錯,何況是美國太空總署呢?但請別忘記那是40多年前的技術,就算是當年的美國太空總署,所擁有的技術也可能不比今天的民間技術高,所以犯這些錯誤不太出奇。

如果這樣的登月事件也可以造假,我們日常生活所接受的資訊又如何呢?常識與獨立思考很重要,否則有很多東西也看不通。男人的浪漫,多喜歡討論這些怪聞異事,哈哈。大家有興趣不妨聽聽雲海那節目,還可以上youtube找找,很多影片也有解構這事件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6QZ-WMImG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975

阿波羅登月發射臺升起SpaceX火箭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2月19日在佛羅里達州肯尼迪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獵鷹9號”,並將“龍”飛船送往國際空間站(ISS),還在卡納維拉爾角實現了“獵鷹9號”一級火箭的陸地回收。這是該歷史性的發射平臺首次進行私人航天發射任務。

充滿故事的發射平臺

美國羅切斯特理工大學在讀博士張淵皞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美國第一次登月任務和哥倫比亞號事故都是在那里發射的,SpaceX在該平臺上進行發射任務可能起到了傳承的意義,NASA應該有其戰略考慮。”

這是SpaceX第三次成功在陸地上回收火箭。現在,SpaceX回收的一級火箭總量達到8枚。“龍”飛船的太陽能電池板部署完畢,將在未來兩天繞著地球飛行,直到進一步靠近國際空間站。“龍”飛船為目前在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運送了5500磅(約合2495公斤)的物資。目前國際空間站一共有六名宇航員,兩個美國人、三個俄羅斯人和一個法國人。太空艙停靠在發射站兩天後,宇航員將使用一個57英尺(約17米)的機械臂將其固定。

太空艙中的物品包括實驗航天器自主導航系統;研究免疫系統疾病的醫學實驗裝置;測量臭氧、大氣中懸浮物和其他氣體的儀器和一個測量雷擊強度的雷電感應裝置。宇航員之後將為太空艙加載,並讓其返回地球,等待科學家在其著陸後修複。

SpaceX原本計劃在2月18日執行此次發射任務,但是在倒計時發現了兩個問題,其中一個影響了二級火箭的轉向。這迫使SpaceX在倒計時還有13秒時放棄了發射計劃,轉而在周日實施發射。SpaceX創始人Elon Musk在推特上稱:“如果僅僅是因為這個問題,飛行是沒有問題的,但需要確保它不是問題根源。拿1%的幾率去擲骰子是不值得的,再等一天是最好的。”

這次發射中最引人註意的,並不是火箭再次成功實現陸地回收,而是SpaceX全新的發射平臺LC39A。這是一個極具歷史意義的發射平臺——阿波羅11號在1969年首次將人類送上月球時使用的發射場。2011年7月9日,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從這里起飛後,也完成了該平臺的最後一次發射任務。此後,39A暫停運營,一直到2013年,NASA尋求民間合作,與SpaceX簽署了為期20年的租賃合同。此次發射也是自2011年航天飛機發射以來,LC39A首次被使用,昭示著一個新的時代的來臨。

服務數十年,肯尼迪航天中心曾擔任美國聯邦政府最重要的一個航天發射平臺。在上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宇航員就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執行航天任務。在20世紀80年代,它已經成為NASA可重複使用航天飛機的主要基地。NASA目前主要使用的是39B發射臺。

獲得39A發射臺20年租期,SpaceX打敗了另一家私人航天公司,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的藍色起源(BlueOrigin)。SpaceX公司總裁GwynneShotwell表示:“SpaceX將最大化利用39A發射臺,從而讓商業太空發射和美國納稅人都受益。”SpaceX在肯尼迪航天中心還租賃了40號發射臺。

在2016年9月,SpaceX的火箭在卡納維拉爾角40號發射臺爆炸,致使私人航空公司受到了重挫。當時火箭爆炸的原因也已經明確,是因為其過冷氧燃料變得太冷、太堅固,並與其他化學物質反應點燃。那次爆炸不僅摧毀了昂貴的火箭,也摧毀了艙內的物品,其中包括一個Facebook資助的衛星項目。

馬斯克最初用它自己的1億美元投資了SpaceX。在與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進行了激烈的競爭之後,SpaceX累計獲得了NASA超過65億美元的貨物運輸合同,並且最終將承擔把美國的宇航員運往國際空間站的任務。SpaceX還與一些私人公司簽署協議,幫助其將衛星發送至軌道。此外,SpaceX還有望在2020年前得到美國國防部數十億美元的合同。

私企擁有更多話語權

在39A平臺上發射對於SpaceX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此次發射成功,將會讓SpaceX的獵鷹任務更加頻繁地使用39A發射平臺。SpaceX公司總裁Gwynne Shotwell(肖特韋爾)表示,2017年的發射頻率將會是兩三周一次,而且從下個月起,會重複使用回收的一級火箭。

2012年7月8日,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從39A發射塔架發射升空,13天後順利返回地球。這是美國航天飛機的最後一次航天飛行,標誌著航天飛機時代的終結。此後,美國暫時失去了載人航天的發射的能力,轉而依靠俄羅斯聯盟飛船將本國宇航員送入太空。未來,SpaceX將擔負起載人航天的使命。

馬斯克曾多次表示,他希望發射載人任務,2016年還宣布了一項雄心勃勃的火星計劃,成為第一家將無人航天器運往火星的私人公司,早於美國宇航局。但2月17日SpaceX公司總裁GwynneShotwell表示,公司已經將火星計劃推遲到2020年啟動。“我們原本打算2018年能夠實現火星計劃,但現在我們覺得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在我們的載人航天項目和重型獵鷹計劃上。”

美國宇航局目前依賴俄羅斯的太空站將宇航員運送至國際空間站。此前SpaceX計劃在2018年實現載人火箭和太空艙任務,但美國政府問責辦公室報告建議稱,該計劃過於樂觀。美國宇航局計劃在2020年將著陸器送往火星。

目前雖然特朗普還沒有公布他的航天計劃,但是彼得·蒂爾(PeterThiel)等人主導的美國過渡政府更加倡導讓私人公司領導者加入美國宇航局NASA的PPP(私營公共合作)項目,以提升民營資本在航天項目中的話語權。2016年特朗普與矽谷科技公司領導者會晤時,馬斯克也單獨向特朗普表達了在航空領域、民營資本和公共資本合作對於載人航天的重要性,並得到了特朗普的肯定。

目前已經有三名私人企業領導人加入NASA團隊,其中前NASA官員CharlesMiller成為“NASA著陸隊”(NASALandingTeam)的負責人。另外兩名分別是來自於航天貿易集團CommercialSpaceflightFederation的AlanStern以及前NASA太空出租車商業項目的負責人AlanLindenmoyer。事實上,Stern和Lindenmoyer都與NASA有顧問合同關系,目前NASA過渡委員會的倫理事務官員正在評估他們的加入是否存在潛在的利益關系。

以SpaceX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為代表,美國航天局在PPP(私營公共合作)方面的步子邁得很大。與彼得·蒂爾一起倡導私營企業進入NASA的還有美國前眾議院議長NewtGingrich和前共和黨議員RobertWalker。他們認為此前命名的NASA領導團隊過於偏向NASA的傳統合作夥伴波音和洛克希德·馬丁。

以波音為代表的NASA傳統合同商和以SpaceX為代表的“新航空”兩大陣營的沖突將會是震動未來美國航天界最根本的不定因素。雖然目前在特朗普過渡政府中的沖突還僅僅是象征性的,因為新任命的團隊並不能決定NASA的運營,但是特朗普過渡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施加的影響卻令人擔憂。

比如彼得·蒂爾和馬斯克是長期的朋友和商業夥伴,這將涉及經濟利益。彼得·蒂爾的公司FoundersFund是馬斯克SpaceX最早和最重要的投資方。通過加強SpaceX和NASA的商業合作,彼得·蒂爾能獲得很多好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082

SpaceX宣布啟動2018年載人登月計劃

在啟用了阿波羅登月發射平臺後一周,SpaceX公司正式宣布將於2018年啟動載人登月計劃,公司將會發射一個載有兩名私人旅客的飛行器。這將是45年來人類首次重返深太空,但這一次,將比人類以前任何時候都去得“更快、更遠”。

“已經有私人旅行者和我們接觸了。”SpaceX的CEO伊隆·馬斯克表示,“這是一個完全私人的任務,旅客將會支付費用,他們首先需要支付高昂的訂金。”不過目前這些預訂登月旅行的客戶都未授權公司公開自己的姓名信息。

就在上周,SpaceX在充滿歷史的佛羅里達肯尼迪發射中心39號發射臺,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龍飛船2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到國際空間站,還在卡納維拉爾角實現了“獵鷹9號”一級火箭的陸地回收。這是該歷史性的發射平臺首次進行私人航天發射任務。

私人太空載人旅行將成為SpaceX收入的重要驅動力。馬斯克表示:“只要每年發起1~2次登月旅行,這項任務就將貢獻總收入的10%~20%。”

他還表示,如果NASA表示有興趣讓自己的宇航員率先登月,他願意將自己的計劃延期。“NASA永遠是首要任務。”馬斯克表示,“如果NASA決定要第一個做這樣的任務,我們當然應該把優先權讓給它。”

“鋼鐵俠”馬斯克最初用他自己的1億美元投資了這家公司,但是八年後,SpaceX獲得了NASA超過65億美元的貨物運輸合同,並且最終將承擔把美國的宇航員運往國際空間站的任務。SpaceX還有望在2020年前得到美國國防部數十億美元的合同。

2019年迎來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雖然登月任務使用的土星五號火箭與阿波羅飛船都已作古,但NASA已研制數年的另一款重型火箭“太空發射系統”(SLS)將於2018年進行首次不載人飛行任務,將一艘獵戶座飛船送往月球軌道,開創人類奔向深太空飛行的新時代。

隨著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上任,NASA的太空任務在未來幾年也將發生巨大變化。特朗普太空顧問曾表示,希望航天私企能夠在三年內將人類送往月球軌道。據美國《政客》雜誌報道,這一充滿抱負的計劃在政府內部文件中被披露,這將轉變NASA數年來載人太空任務的工作中心。

報道稱,NASA未來的工作中心則是增強人類在地球與月球之間的活動能力,而不是冒險前往更遙遠的太陽系深處。NASA的主要目標應該是“大規模發展空間經濟”。

這份文件也指明了NASA下一步的工作內容:相比較以往深奧的太空探索活動,NASA的新戰略將優先考慮如何促進經濟增長與開創新興產業、並為航天私企提供就業崗位。如果執行得當,每年將產生由美國主導的價值1萬億美元的太空經濟。前歐洲宇航局局長讓·雅克·多爾丹(Jean-Jacques Dordain)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航天科學的發展對於各國都十分重要。太空不再是政府和太空粉絲的專屬。它已經完全融入經濟中。”

馬斯克說這項載人任務的成本幾乎與國際空間站的任務相當。此次任務是“長繞月球”並且大約需要一周。馬斯克預計這樣一段旅程的長度大約是30萬~40萬英里。“這個旅程將會脫離月球表面,飛得更遠進入外空間,然後返回地球。”馬斯克表示。

該任務將使用SpaceX的龍飛船2號航天艙,屆時該航天艙將會進行改進,以方便更好在深太空的通訊。龍飛船2號將由SpaceX的獵鷹重型火箭承載發射,新的發射艙將於今年夏季進行首次發射。

不過太空旅行的風險是沒有人能忽視的,包括馬斯克本人。SpaceX公司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對健康和身體狀況進行測試。“我們將盡可能降低風險,但是不能降到零風險,所以乘客必須要睜大眼睛走進艙門。”馬斯克說。

盡管龍飛船2號在整個飛行過程中都采取自主操作的模式,但是乘客還是會接受緊急程序培訓。SpaceX公司設計龍飛船2號最初的目的就是用來載人,雖然目前還只針對貨物。SpaceX計劃於今年四季度發送一個無人的龍飛船2號到國際空間站,隨後在2018年春天發送一個載人的龍飛船2號。其實是龍飛船2號載人飛船將於2018年春天飛往國際空間站。而真正意義上的登月計劃將會於此後的幾個月開始執行。

馬斯克表示:“在執行月球任務之前,我們已經收集了很多關於獵鷹9號和龍飛船2號的經驗。”事實上,重型獵鷹本質上是一個獵鷹9號加上兩個額外的助推器,而重型獵鷹火箭也定於未來幾個月發射。

登月計劃是實現火星計劃的第一步。馬斯克一直將登上火星這個人類的“殖民地”視為夢想。為了完成使命,SpaceX公司將必須重金投資於在深太空的通訊技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400

特朗普重啟登月計劃:但這次不只是政府出錢了

盡管很少被媒體提及,但一些知情人士非常肯定的是,在航天航空事業,特朗普對登月工程很感興趣,但和半個世紀前不同的是,這次特朗普打算和私營領域合作。

在路易斯安那州的米修裝配廠(Michoud Assembly Facility),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正在建造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強的火箭——“太空發射系統”(SLS)的核心部分,計劃將發射新型航空艙“獵戶座”(Orion),到本世紀30年代甚至計劃將人送上火星,這一深空探索項目其實已啟動數年,耗資巨大。未來,SLS發射一次就將耗資10億美元左右。

新奧爾良的米修裝配廠正在裝配SLS的核心組件

特朗普曾經表示過對前總統肯尼迪在上世紀60年代把宇航員送上月球的興趣,以至於很多人期待在特朗普時代能再次出現一次航天業的“肯尼迪時刻”。

其實,從小布什政府以來,就啟動了一項“星座計劃”(Constellation program),可以簡單理解為上世紀60年代“阿波羅計劃”的續篇,計劃在2020年再次登月。但是,奧巴馬政府因為預算問題最終取消了這項計劃,代之以探索火星的計劃。

不過,“星座計劃”的一些參與者如今進入了特朗普的顧問團隊,這為該計劃提供了最高決策的基礎。這些人依然憤憤不平地認為,當年奧巴馬政府終止該計劃是個錯誤。

目前,特朗普還沒有提名NASA一把手的候選人,只任命南加州大學助理教授奧特里(Greg Autry)負責白宮與NASA的聯絡,諾布爾(Erik Noble)為白宮的太空高級顧問。但是,有報道稱特朗普可能會重組被解散已久的國家太空委員會,將由副總統彭斯掛帥,統管民用和軍用太空計劃。

SLS發射模擬圖,發射一次就將耗資10億美元左右

業內人士判斷,特朗普政府肯定在登月項目上存在新的利益訴求。喬治華盛頓大學太空政策研究院前院長洛格斯登(John Logsdon)預計:“如果特朗普政府擺脫目前的混亂狀態並突破預算限制,那麽在未來12個月內,我們會看到一項公私合營的重大航天項目啟動,甚至有可能是國際合作,而該項目的目標是重返月球。”

不難註意到,航天公司SpaceX的伊隆·馬斯克和Blue Origin的傑夫·貝索斯在大選結束後不久就曾和特朗普身邊的顧問數次會面。

目前SpaceX計劃在2018年發射無人飛行器到火星,上個月,該公司還簽下了首份繞月觀光飛行合同,將把兩個“遊客”送上天環繞月球。馬斯克的計劃是,在2024年把首批人類送上火星表面,並建造城市。

但是,馬斯克表示,在送遊客上去之前,他願意先把NASA的宇航員送上去。但是分析認為,這個局面不太可能發生,因為航空業大佬,比如波音和洛克希德馬丁,都不想讓馬斯克一人搶了風頭。

而Blue Origin的計劃更加務實,目前白宮內流傳的一份跟該公司有關的文件顯示該公司將如何在2020年為NASA月球基地提供太空物流服務。

在就職演講中,特朗普曾簡要提到航天計劃:“我們正處在這個新千年的最初階段,已準備好在未來揭開宇宙的奧秘、解除地球上疾病帶來的痛苦,並駕馭能源、工業與技術。”

阿波羅計劃是美國從1961年到1972年組織實施的一系列載人登月飛行任務,目的是實現載人登月飛行和人對月球的實地考察。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終於在月球著陸,阿姆斯特朗也成為登陸月球第一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385

明年首射衞星火箭 低緯度近赤道增運載力海南發射場為載人登月鋪路

1 : GS(14)@2014-10-18 23:00:52




■文昌發射中心擬於明年首射火箭。



內地官媒透露,中國新建的海南文昌衞星發射中心已基本竣工,預計明年上半年首射最新型火箭。這是中國第四個衞星發射場,也是首個濱海發射基地,中國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低緯度衞星發射場國家。因低緯度發射場有利發射載重更大的衞星,文昌基地建成後,將大大有利於中國太空工程,包括搭建太空站、載人登月及火星探測。



海南文昌衞星發射中心自2009年9月動工以來,其建設進度一直受海內外關注。《人民日報》海外版昨透露,該發射場目前已基本竣工,具備投入使用條件。此前中國工程院院士、神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曾透露,中國新一代大型運輸火箭「長征五號」,計劃2015年上半年在文昌發射中心首射。另一位工程院院士龍樂豪則透露,中國載人登月將於2025年前後實現,也要從文昌出發。



有利深空探測計劃

據悉,文昌發射場之所如此受關注,皆因其是中國首個濱海、低緯度(即靠近地球赤道)的發射場,由於地球自轉造成的離心力,靠近赤道發射,可令火箭「借力」,以更少的燃料負載更多的物品。例如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在文昌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衞星,可比在西昌發射運載力提高10%至15%,可將中國「長征F」火箭的推力,從70多噸提升一個檔次,還能使衞星壽命延長兩年以上。中國要實現載人登月、火星探測及搭建太空站,需要功力更大、運載力更強的火箭同時,將發射場建在更靠近赤道的地方,無疑是最佳選擇。目前中國正在研製新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起飛質量可達850噸,為現時「長征三號」250噸大逾三倍,若選擇在文昌發射其運載力更大,不但利於中國未來載人航天及登月、深空探測計劃,也使中國衞星發射在國際商業競爭力得以加強。


吸引港商發展海南

與內地前三個衞星發射場籌建時「神秘兮兮」不同,當局從九十年代末籌建文昌發射場開始就極之高調,2003年新任海南省長衞留成到香港招商時,還專門以海南要建新的衞星發射場為噱頭,鼓動港商赴海南投資,但當時選址尚未確定,據悉有三個選址:文昌、三亞和廣東陽江。最終文昌勝出。文昌衞星發射中心佔地20平方公里,包括一個發射場、一個控制中心、一個總裝廠和一個航天主題公園,總投資逾200億人民幣(約240億港元)。該發射場將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衞星、大質量極軌衞星、大噸位空間站和深空探測衞星等的發射任務。人民網/中新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1018/189040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1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