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金融的核心是「風控」
問:作為一家傳統創投公司,融聯怎麼看待中國P2P網絡借貸、網絡小額信貸等依託於互聯網的新興借貸模式?融聯自身是否有進軍P2P網絡借貸的計劃?
唐珣:首先,傳統行業互聯網化是中國未來發展的一個必經之路,這一領域的崛起的確帶動了很多傳統行業的革命和繁榮;其次,互聯網在我看來是工具而不是小微金融領域的核心,因為小微金融領域的核心是風控而不是銷售,非金融信貸型平台可以快速推廣複製,但是小微金融p2p信貸平台要想完全照搬非金融信貸型電商比如京東、淘寶這樣的模式就一定會付出慘重代價,因為網絡審核的模式的確弊端不少,而且不如線下審核那麼仔細、連貫、定期回訪也很難做到;所以,融聯目前還是在做屬於我們的線下渠道,尋找小微企業債權投資和股權投資項目,用3-5年時間覆蓋200多個地級市業務範圍,把我們的線下營銷、風控、貸後管理做到極致,在3-5年以後,我們會把我們小微金融的融資通道、信貸營銷渠道放到線上,那時我們要做的是O2O模式(即線上、線下業務相結合,互相扶持),而不是單一的去做線上或線下模式。
問:像阿里巴巴這樣的互聯網巨頭也在進軍金融行業,例如其推出的阿里金融-阿里貸款平台,你認為互聯網公司進軍金融對傳統借貸公司有什麼影響嗎?會不會衝擊我們的業務?
唐珣:首先,阿里也有傳統小貸公司和擔保公司,這個模式無需置疑,因為線上平台注定小額,阿里、淘寶的商戶基本貸款金額在1000-10000之間,平均在5000左右,這個數字完全是和銀行的信用卡在競爭,所以我們平時老是開玩笑說,阿里推出的就是虛擬信用卡。只有線下的審核才可以把額度做大,風控做好;其次,阿里這類互聯網企業進入信貸和其他金融領域,對我們來說,更多的是一種學習和借鑑,畢竟阿里金融才剛剛開始,這個業務基於阿里的幾百萬客戶數據分析,是用定性的方式來統計分析批覆額度的,你想想看,好多阿里客戶一年流水在在幾十萬、幾百萬、上千萬,這1000-1萬的信用貸款對客戶來說有幫助嗎?可以說太小了,甚至好多客戶不會去用這些額度。但是沒有辦法,如果放大到1-10萬或者1-100萬,光靠數據分析遠遠不夠,因為中國人太聰明,更多風險在於人性的風險,所以我只能說阿里金融運作的時間還是太短,沒有經過5-10年的市場錘煉,其結果好壞,我們不好評判,也許5年後阿里信貸就消失了呢,這都是不好說的事情。
所以,我只是想說,任何領域,都有先驅、當下和後來者,我們要做的就是好好活下去,規範操作、市場運營和競爭中不要輕易死掉,因為只有活下去,我們才能更好的服務小微企業、更好的幫助中國建立民間信用體系。
金融產品已經普遍「市場化」
問:行業專家們普遍對民間金融缺乏信心,你怎麼看?
唐珣:首先,「行業專家」是否真的瞭解小微金融?是否關注過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這是一個未知數。
我們平時多見到的、聽到的專家大多來自銀行、信託、基金公司、地方政府,這些人根本都沒有想像過,如果沒有民間金融,那麼誰來扶持小微企業?他們甚至根本都沒有過創業經歷及融資經歷,如果你沒有房子、車子、貨物等金融機構認可的正規抵押物,那麼當你需要資金度過企業發展經營的難關時,誰又能幫的了你呢?其次,的確市場上魚龍混雜,有想踏實做事的,也有想渾水摸魚的,那麼當風暴過後,誰在裸泳,我們可以通過時間去檢驗,記得多年前,我做小微企業信用貸款融資時,當時的月息在3.5%左右,那麼一年就是42%,的確非常高,當時的人們信用意識也不健全,最近幾年經過努力,我們把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慢慢降到了2%左右,1年就是24%,這個數字大多數小微企業都可以承擔起來,因為他們可能每年只用幾個月,在旺季來臨時使用資金,一般3-6個月即可,通過融資的確可以幫助他們快速發展起來。
所以不論是融資還是投資,關鍵不是產品好不好,行業好不好,關鍵在於是否適合自己,能滿足自己的需求,因為再好的產品也不可能滿足所有人需求,再爛的產品也會有人願意去買,這就是市場化。
問:以融聯為例,能否談談專業創投公司與民間借貸之間的區別?
唐珣:民間借貸,基本是個人對個人,毫無體系,沒有規範化操作,一般發生訴訟也不受法律保護,因為簽署的文件不夠規範,另外也沒有受到任何監管,因為參與人數少、區域集中度高,風險來臨時很難實現資產安全和利益保障。
融聯創投是基於融聯創投的風險控制和完整業務覆蓋,立足北京,面向西北、西南區域小微企業客戶,當地競爭少、區域分散開,單筆額度低,每一筆信貸客戶資金進出都要接受第三方支付、銀監會、央行的監管,所有債權人、債務人信息透明,所有借貸合同、投資合同均有融聯聘請的律師事務所團隊審核、設立可以最大限度公平、公正、公開的保障小微企業主及投資人的權益。而且,之所以成立創投公司而不是一般的諮詢公司、信息服務公司,就是在於我們可以可以成立小微企業私募債基金,不僅投資小微企業債權,也可以投資小微企業股權,幫助小微企業獲得更多的直接融資,這是我們希望看到的,也是我們一直在努力去做的。最近國務院發文鼓勵並促進創業投資企業、股權投資企業發行企業債券也給了我們很大鼓勵,讓我們清楚知道我們是在做實事,確實幫助小微企業解決了很多問題。
錢荒來源於「心慌」
問:幾個月前的錢荒事件雖然已經過去,但餘波尚在,你怎麼看待「錢荒」?
唐珣:此次錢荒表面來看可以說是一次人為的中國式經濟風暴,從本質上究其原因:
(1) 美國QE3提前結束逾期引起的外資撤退;
(2)臨近6月底,央行考核銀行業存貸比導致的習慣性缺錢;
(3)央行釋放流動性的動作遠遠低於市場預期;
(4)過去幾年超發的貨幣導致民間政府債務集中到付也引發了市場對於錢的恐慌。
問:「錢荒」對百姓與創投公司的影響主要在哪些方面呢?
唐珣:「錢荒」對老百姓的影響主要集中在:
(1)之前購買的一些理財產品或信託、基金有可能到期兌付困難;
(2)人民幣持續升值,現在是購買海外資產尤其是出國旅行、購物的好時機;
(3)物價在未來一段時間可能會進入通縮,平時吃穿住行有望節約成本;
(4)銀行短期固定理財收益率大幅提升,購買短期理財產品收益提高了。
「錢荒」對融聯創投這種幫助小微企業融資、有限合夥人投資的公司來說,影響不大。首先,融聯旗下包含融聯創投、融聯財富、融聯科技三家公司,三家公司是相對獨立的,創投負責風險控制及尋找小微企業(融資人),幫助其完成信用評估與融資管理;財富主要負責對接高淨值客戶(出資人),這些出資人出資購買基金或小微企業債權,間接完成助力小微金融的行為,幫助小微企業實現融資,同時獲得投資基金或債權的收益;融聯科技主要是不斷提升小微金融業務系統、研發信貸產品、理財產品、為小微金融服務商提供加盟後的系統性服務。
當錢荒來臨的時候,對於融聯創投,我們增加了很多小微企業客戶,以前這些客戶屬於銀行,但是現在銀行因為流動性的問題導致沒有信貸額度,於是這些客戶成為了融聯創投的客戶;對於融聯財富,本來這類客戶之前不是銀行的客戶,但是當錢荒的時候,銀行推出一些短期搞收益率的產品比如6-8%,那麼會吸引一些融聯財富的客戶轉向銀行理財產品,但是短期錢荒過後,這些財富客戶又會回流選擇投資小微企業債權或基金,畢竟幾年的熟悉和穩健發展,已經幫助融聯把品牌深深的打入到財富客戶思維裡。
並且錢荒不是一個長期性現象,短期出現後又會歸於平緩,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每年的3月底、6月底、9月底、12月底銀行都會出現錢荒,只不過這次央行沒有按照市場預期去釋放流動性而已,所以對於信貸客戶來說,該是銀行的客戶,不會找我們,不該是銀行的客戶,也不會去找銀行。優質客戶短期會因為銀行緊縮流入民間借貸市場,但是長期來看,還是會理性判斷誰適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