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華為大漲薪

2013-08-12  NCW
 
 

 

華為不再瞄準中興、愛立信,要與穀歌、百度、蘋果搶人◎ 本刊記者 覃敏 文最近, “你溝了嗎?”成為總部位於廣東深圳的全球通訊設備巨頭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基層員工們最流行的打招呼方式之一。

一名去年入職華為終端公司的員工對財新記者解釋, “你溝了嗎” ,實際上問的是上級領導有沒有找你溝通過漲薪問題。據他介紹,華為正在普遍上調基層員工起薪,他認識的一名13級員工,上半年績效為B+,工資漲了35%。

華為人力資源部相關負責人向財新記者證實,目前,華為各部門正在一對一地與13-14級基層員工進行漲薪溝通,大多數員工的漲薪將在8月收入中得到體現。華為將員工級別劃分為13-23級,剛畢業學生進去是13級,每年按績效評定是否升級,一般兩年可升一級。

在通信行業持續已久的冬天里,華為的競爭對手們都在裁員、減少產品線、控制成本,華為為何如此大張旗鼓地進行漲薪?實際上,這並不是一場簡 單的華為與基層員工主動分享公司收益的盛宴,而是華為在“內部動力不足” 、“外部人才難搶”雙重壓力下做出的選擇——華為薪酬改革來了。

醞釀漲薪

“對於一個大型企業來說,薪酬政策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不變。像華為這 樣大規模給基層漲薪,無疑是一個重大的薪酬政策變革,內部至少討論了半年,只是一直等待合適的時機拋出。 ”通信和互聯網行業獵頭公司 offercome 合伙人魏小康告訴財新記者。他曾為華為、上海貝爾等企業四處挖人。

7月29日,距離華為公佈年中財報 剛剛五天,華為官方正式向媒體確認,啓動新一輪漲薪計劃。此輪漲薪,華為將投入超過10億元用于13級 -14級員工的加薪,各部門平均漲幅在25%-30%左右,具體漲薪額度與個人績效有關。

與此同時,華為大幅上調2014年新招應屆生起薪:本科畢業生起薪將從以往的6500元(一線城市稅前)上調至9000元以上,碩士畢業生將從8000元上調至10000元以上。優秀畢業生的起薪還可以不同程度的上浮。

“這個時機掌握得恰到好處。相較于其他競爭對手,華為上半年保持高增長的業績,足以成為支撐它漲薪的理由。這體現在華為對上半年財報的處理上,它對應收賬款、壞賬處理、可能的風險等會計核算採用了相對樂觀的態度。 ”德國電信國際咨詢公司咨詢總監方紅剛表示。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華為實現銷售收入1138億元,同比增長10.8%。

預計2013年度淨利潤率在7%-8%左右。

雖然華為沒有公佈上半年淨利潤,但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吳春波指出,豐年之下讓員工共享利益是華為一貫的管理原則,據他透露,華為上半年淨利潤達到143億元,幾乎達到2012年全年的90%。吳春波長期擔任華為的管理顧問,曾參與華為管理總則——《華為基本法》的起草工作。

除了遠勝競爭對手的成績單,華為在此時提出漲薪,讓人不得不聯想到它的同城競爭對手中興,華為漲薪幾乎遮去了中興股權激勵計劃的風頭。

實際上,早在7月中旬,中興還在籌備股權激勵政策之際,通信人家園論壇就流傳出一份涉及華為薪酬政策變革的文件。這份文件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名義簽發,要求調整13-14級員工的薪酬激勵政策,通過“高工資、 低獎金、控制配股”來增加薪酬的剛性,降低彈性。但在人們求證這份文件真實性的時候,華為保持了沉默。

7月22日,中興通訊(000063.SZ)公佈了2013年上半年的業績單,並宣佈針對1531名骨幹員工實施10320萬股股權激勵計劃。隨後,華為漲薪計劃出爐,在大規模普調基層員工薪資與重賞高層骨幹的強烈對比下,中興試圖穩定人心的股權激勵計劃遭到諸多詬病。

“華為都快把中興逼瘋了。今年上半年,華為從中興挖了不少人,又在這個時間點提加薪,無疑讓中興雪上加霜。 ”中興內部人士告訴財新記者,現在中興的員工估計只有五六萬人,差不多是華為的三分之一。

壓力下的抉擇

提及漲薪的原因,華為在給財新記者的書面回複中表示,目前,華為基層員工工資的競爭力不足,此次漲薪是為了提高基層員工薪資在業界的競爭力。

魏小康介紹說,在此之前,華為給 予應屆生的薪酬一般為七八千元,而愛立信、諾西、三星等跨國企業給予應屆生的薪酬達到八九千元,偶爾能夠達到1萬元, “華為的工作強度要超過愛立信等跨國公司,但薪酬要低” 。

以上述華為終端公司員工為例,他2012年8月碩士畢業進入華為深圳總部,月薪稅前8000元,扣稅及保險後約為 6500元。華為並不提供房屋補貼等其他福利,他每月花費在房租、交通等方面的日常開銷約為3500元,剩下3000元存款。而他要面對的是每天早9點至晚21 點的工作,周末也需要經常性加班,幾乎沒有多少個人的生活時間。

與此同時,互聯網行業薪資一路上揚。魏小康介紹,國外的互聯網企業譬如穀歌、facebook 去年以年薪10萬美元給北大、清華、中科院等高校應屆畢業生髮了上百個 offer。國內譬如完美世界、網易遊戲這類互聯網遊戲公司開出的年薪達到40萬元,即便中規中矩的百度、阿里,去年開出的薪資也能達到每年20萬元。

隨著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的發展,銀行、運營商等大型企業的 IT 部門對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雖然它們提供的薪酬與華為差不多,但由於福利較好、工作較輕鬆,也能分流一部分人才。 “現在,通信、IT、互聯網類人才的薪酬已經普遍提升,華為如果還是按照以前的薪酬政策,完成每年的招聘計劃將越來越困難。 ” 在魏小康看來,基於市場行情,華為到了不得不漲薪的時候。漲薪之後,華為的薪資水平在通信行業里可以排到前列,但放在整個 TMT(即科技、媒體與通信)類的大盤子里仍只能算中等水平。

除了外部環境的變化,華為顯然考慮得更多。華為中國區的一名招聘經理告訴財新記者,華為已經意識到股權對於基層員工的激勵作用在減弱,正在考慮優化股權激勵。未來對基層員工來說,工資將占大頭,配股可能會減少。

“實際上,華為基層員工配股很少,工作兩三年,多的話可配1萬 -2萬股,按照近兩年每股1.4元 -1.5元的分紅水平,每年的分紅收益大概兩三萬元,吸引力有限;而員工需要花費很大一筆現金去購買股份,按照5.4元 / 股淨資產計算,大概需要5萬 -10萬元,在取消內部貸款的情況下,以華為基層員工的薪資水平計,購買壓力很大。 ”一位華為中層管理者介紹。

相較于基層員工,在華為工作十多年的18級以上員工薪資結構迥然不同。

“這批老員工工資一年可能只有30萬,但股票分紅、獎金合起來近百萬。基層員工與中高層員工薪資之間的巨大落差使華為股權激勵機制面臨危機。 ”上述華為中層管理者說。

華為高層已經感受到了這種危機。

去年10月25日,華為總裁辦簽發致全體員工郵件——《我們眼中的管理問題 (第二季) 》 ,重點摘錄了華為員工反映的飽和股票、股票退出、股票降價等一系列問題。

方紅剛認為,不管華為對這種危機做出怎樣的判斷,可以肯定的是,在華為的薪酬結構體系里,存在著 “新老員工兩張皮”的現象,華為需要進行深度薪酬政策改革,此次給基層員工加薪只是開始。

為大擴張埋單

在內外部壓力下不得不做出的薪酬政策調整,很大程度上也可以理解為華為在為未來的業務擴張提前埋單。

華為一直馬不停蹄地進行業務擴張。即便近年來整個通信設備市場投資趨緩,華為也未像同行們那樣實施聚焦策略,反倒趁著對手整合轉型的契機,憑借豐富的產品組合,在歐洲、亞非、拉美等市場全面出擊,逐步蠶食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

如今,這家在2009年尚以1491億元銷售收入位列全球第二的通信設備商已經一舉超越愛立信,成為銷售收入、淨利潤雙雙排名第一的通信設備巨頭。它的員工規模也由2009年的9.5萬人發展到如今的15.5萬人,超過當下愛立信11 萬人的員工規模。不過,華為擴張的步伐並未停滯在通信設備行業老大的位置上。吳春波表示,未來五年,華為仍將保持擴張態 勢,相應地,它的人力資源政策也會適時做出調整。

從華為今年4月公佈的五年發展目標來看,2013年 -2017年,華為銷售收入要保持10% 的復合增長率,其中,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消費者業務收入占比將分別由2012年的73%、5%、22% 轉變為60%、15%、25%。

“在通信設備市場格局初定、利潤率下降的今天,華為的野心已經不止于這個行業,它正在朝ICT(信息通訊技術)產業轉型。 ”方紅剛分析,從華為現在的發展路徑來看,它將依靠運營商業務即傳統的通信設備業務提供穩定的現金流,盡力支持企業業務、消費者業務尤其是終端業務的發展。

華為確實將終端業務視為長遠的戰略方向。據透露,終端公司今年上半年銷售額僅為43億美元,堪堪實現盈利但華為仍大手筆地在東莞購地1900畝 計劃為終端公司建立一個類似深圳總部的研發基地。

上述華為終端公司員工也一再告訴財新記者,明年,華為將在終端領域有大動作——這個動作不是簡單的打造電商渠道或推出某款明星產品,而是一個全盤的戰略規劃。不過他拒絕透露更多的細節。

方紅剛認為,終端市場最講究的是“產品、市場、客戶、品牌”四輪驅動華為正在朝這四個方向同時發力,譬如在產品側推出全球最薄、速度最快的手機,在渠道側自建體驗店,在品牌側斥資2億美元構建全球品牌體系, “發展勢頭很猛,未來打破蘋果、三星的利潤壟 斷也不是沒有可能” 。

至於企業業務,通過2012年對全集團資源進行的騰挪轉換,目前,華為的企業業務已初步形成IP、IT、數據通信三大業務領域,並在金融、鐵路、民航、石油等行業取得突破。華為希望今年企業業務銷售額達到27億美元,同比增長45%左右。

“實際上,對於華為來說,如果僅僅是3G 向4G 的業務升級,很多的技術人才都可以共享,並不需要特別擔心人才儲備問題。但是,企業業務、終端業務與傳統通信設備業務需要的人才不一樣,華為意欲擴張這兩塊業務,就需要新鮮力量幫助自己再創業。 ”方紅剛分析, “在這種情況下,華為瞄準的已經不再是中興、愛立信等企業,它要做的是和穀歌、百度、蘋果、IBM、思科等IT、互聯網企業搶人才。 ”中國每年產出的信息通訊技術類應屆畢業生不下百萬,但真正能夠符合這些企業要求、可以幹活的人才並不多。

據魏小康測算,在北京,各大企業招聘的通信、IT、計算機、互聯網人才主要來自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及中科院這幾所院校。這幾所院校每年輸出的畢業生合計約7000人,其中,國際互聯網企業發出的頂級 offer 約100人左右,騰訊、百度、阿里等互聯網企業約占兩三千人,各大銀行的IT、軟件開發部門約占1000人,三大運營商還要搶走近千人。

由此可見,華為面臨的人才競爭相當激烈,當前的薪酬調整只是為未來的業務擴張鋪下了一條可見的路,未來,華為可能走得更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6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