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進則退 hiking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kl424/article?mid=3280
恆指連升五周,四川地震後成績最佳。上周恆指升426.19點,平均成交微升7.6億至600億,本周恆指再升355.72點,平均成交並未配合,下跌33.6億至566億。成交量下跌,顯示購買力再次下調,升浪隨時終止,報章用語,本月高開低收格局。上周平均成交突破600億,之後恆指一度升破15000點,上一次接近這水平是1/5-1/9,平均成交588億,恆指最高收報15509.51點,再對上一次,去年12/8-12/12,平均成交606億,恆指同樣在15000點以上。對上二次,都是反彈,之後恆指跌一、兩成,為何這次相對多人相信熊市已經玩完?對上二次,反彈後成交下跌,恆指也跟隨下跌,為何這次會例外?找不到充份理據的話,不如隔岸觀火。平保2007年11月購入富通四點幾個百份比,238.74億人民幣投資已減值227.9億,年許蝕去九成半。平保上市時聲稱要學習匯控的管理,富通一役似乎已經學成,而且青出於藍。復活節前股市樓市兩旺,很有趣,傳媒以反彈形容股市上升,以小陽春形容樓市回 升,「反彈」與「小陽春」都是看淡後市,另外,市場將各國達成共悉定為好消息,由細到大,先進國家給我的印象都是自私自利,甚麼力量將他們「轉死性」?一 定是大災難,好似四川地震之後,會見到平時在祖國見唔到的團結。美國印銀紙會帶來通脹,愈來愈多人接受這觀點,有人認為投資者把金錢轉買磚頭求保值,這個解釋並不全面。樓市並非好投資工具,在「的士」一文已指出,投資的士牌比買樓更佳。當時提及的士每月收入約$18000,理論上天年收入高達$216,000,若以350萬計,回報超過6厘,的士需要維修、保險、牌費等等費用,淨利一般有十個月租金,即$180,000,淨回報超過5厘。買樓有5厘 回報已經不多,扣除管理費、差餉、地租、維修翻新、回報便遠比投資的士回報低。除了風險、回報外,另一個投資的士優勝的地方是,出售的士牌過程簡便,的士 行好似莊家,上午往的士行交牌,下午收銀行本票,一日內套現,這與賣樓討價還價,落訂,臨時買賣合約,找律師…,過程繁複而需時長,遇上最近市況,隨時要 比市價低幾個%,等一段時間也無回音。最大的問題是,通脹唔代表樓市一定會升。通脹即通貨膨脹,通貨是指流通中的鈔 票及硬幣,理論上,必須品是一定會升,例如柴米油鹽等,無論經濟環境如何,需求都會保持。而樓市的供求,與經濟息息相關,香港有約一半人住在政府津貼房屋 (包括有地價折扣的居屋及夾屋),如果經濟持續地差,高失業率會令更多人跌入呢個網,令私樓需求減少,如果經濟長期地差,賣大屋搬細屋,賣細屋轉租屋,呢 個過程,近年發展商不斷推出的大單位需求會持續下跌,反而細屋需求跌得慢,而租金可望企穩,打持久戰的話,細單位比大單位為佳,據說三月沙田第一城細單位 反彈一成,未知買家是否也有此想法。中國會幫香港,愈來愈多人認為「老馮」,香港人在過去十餘年變化真大,愈來愈喜歡吃「免費午餐」,當溫總說出2020年 將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突然當頭棒喝。溫總表示中國首季經濟數據都呈上升,並非好消息,應屬中性,因為中國首季高調救市,救得到屬預期,救唔到就大鑊, 但之前講過,「刺激經濟」是短期措施,第二季還可以樂觀,下半年可見真章。最後,把溫總講香港的一句話記下—「不進則退」。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