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揭密 台商、港資、科技富豪、傳產大亨四路人馬搶進 陽明山新 富豪傳奇

2010-9-6 TWM




陽明山,這個全台灣最有歷史的豪 宅聚落,在這裡,豪宅的歷任換手,都代表著台灣經濟社會的變遷,每個時期,陽明山上的新主人,無疑都是當代社會的精英富豪;過去幾年來,在市場沒有過度關 注下,悄悄吸引了包括台商、港資、科技新貴與傳產大亨等四路富豪,爭相入住,《今周刊》獨家揭露這批神祕新富豪的致富傳奇……。

撰文‧劉俞青 研究員.楊卓翰 攝影.攝影組七月中旬,台北市氣溫三十八.三度,柏油路的溫度熱到快將人蒸發。

一輛九人巴士蜿蜒仰德大道而上,沒多久左轉拐入一條小巷,這裡是陽明山上著名的﹁芝蘭新村﹂,包括新光吳家家族成員、東元集團黃茂雄等知名人士都住在這裡。

這裡有一戶開價一億多元的豪宅正要出售,九人小巴停在不遠處,車上下來幾位西裝筆挺、操大陸口音的省級高官,他們先在外頭比畫、隨即進入屋內參觀。

事實上,這幾年,陽明山上出現許多操大陸口音,拿出名片卻是港資、外商的人前來看屋,這樣的情形早就見怪不怪。

包括兩年多前,位在仰德大道二段一九一巷內,一戶陽明山上非常具指標性的豪宅,早期由一位國內重量級電影明星所有,就爆出一場﹁港商﹂與知名台商為了它搶破頭的驚人場面。

台商展現﹁喜歡,沒什麼買不起的﹂這間豪宅占地五百多坪,而且以無敵景觀在陽明山上聞名,吸引國內許多企業家都來看過。據了解,當時這位知名台商看過之後,非常滿意,對三億多元的價格也覺得﹁非常合理﹂,當場就豪氣地允諾買下,而且隔天立刻匯入定金,非常乾脆。

沒想到,這位身分特殊的港資手腳更快,一聽到對方已經匯入定金,二話不說立刻加碼,也在隔一天緊急把錢匯到,最後以些微之差買下這座著名豪宅,成交價三.八億元,如今房子已經差不多整修完畢,過一陣子就要入住。

據了解,這位和豪宅擦肩而過的台商聞訊後氣得跳腳,卻也莫可奈何。但在此之後,他在陽明山上﹁獵屋﹂的動作就沒停過,而且出手闊綽,頻頻展現﹁只要喜歡,沒什麼買不起﹂的深厚財力,近年來在中庸一路、仰德大道一段上都有他置產的蹤跡。

這位知名台商,就是去年底回台發行TDR︵台灣存託憑證︶的LED大廠真明麗老闆||樊邦弘與他的夫人翁翠端。

近兩年來,類似的場景不斷在陽明山上一次一次上演。

陽 明山,這座堪稱台灣最有歷史的豪宅聚落,在過去幾年颳起的豪宅風中,似乎有被信義計畫區、大直重劃區等迎頭趕上的趨勢。但事實上,陽明山得天獨厚的別墅型 豪宅,有天、有地,有寬廣的庭院,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幾乎絕無僅有;此外,由於位在保護區內,在限建的政策大傘保護下,幽然、清靜的大自然環境,像稀世 珍寶一樣被完整保存,加上距離市中心近,種種的特定條件,在許多財力雄厚的富豪眼中,格外珍貴。

因此,當外界焦點鎖定在新興起的豪宅區時,其實陽明山像是在黑暗中熠熠發光的寶石,從未失色,尤其因為未受外界過度注意,更受許多追求低調、隱密生活的富豪的青睞。

根 據︽今周刊︾地毯式的搜索,發現近幾年來,所有入住成為陽明山上的新主人們,幾乎全是目前台灣社會上各據一方的要角。根據專賣豪宅的住邦不動產估計,目前 陽明山上市價三億元以上的豪宅,不會超過一百戶,比仁愛帝寶的一六八戶還少,能夠住在這裡,少說都是身家數十億元或上百億元的富豪,這些豪宅主人們的身價 加總起來,至少有數千億元之譜。用金山、銀山來形容陽明山,絕不為過。

近兩年來呈現嚴重的賣方市場舉個例子,這兩年在市場上幾乎銷聲匿跡的 ﹁主機板之父﹂、也是前精英電腦董事長蔣東濬,自從前年退出精英之後,市場上見過他的人就不多,雖然傳言去年底入主浩鑫、映泰,但他自己從頭到尾沒有現身 過;不過,就在市場上幾乎完全斷了他的訊息的這段時間,他卻大舉在陽明山上買下至少五戶的豪宅,占地近千坪,堪稱陽明山上的超級大戶。

他擁有的這些豪宅,市價近八億元,而且全數集中在永公路上,目前正在山上大興土木,本刊獨家取得動土畫面,他在工地現場看板上直接標明﹁蔣東濬住宅﹂,和山下的低調,形成有趣的鮮明對比。

據透露,蔣東濬對陽明山情有獨鍾,他在陽明山上置產的動作還在持續進行。

根據陽明山上的仲介表示,陽明山上這兩年來呈現嚴重的賣方市場,也就是說,想買的人很多,但沒有人願意賣,許多低調的買主甚至展現﹁只要好貨我都要,價格好談﹂的闊氣,但就是苦於沒有人要釋出。

除 了蔣東濬之外,更早還有近來因為緋聞事件搶盡新聞版面的國巨董事長陳泰銘,他不只在陽明山上買豪宅,還大手筆買了占地千坪的私人馬場,他和他兩位美麗的雙 胞胎女兒常在這裡騎馬,但據了解陳泰銘還嫌不夠,頻頻託人﹁再找地!﹂他開出的條件要一萬坪以上、而且是平坦的土地,建成馬場才夠用。但這個條件在陽明山 上簡直是苛求,因此這個心願至今還未完成。

包括蔣東濬、陳泰銘這些所謂﹁第一代的科技新貴們﹂,在資本市場上賺飽荷包之餘,他們更追求山上反璞歸真的恬淡生活,因此把陽明山當成居住的最佳選擇。

但更多的是,如前述的台商真明麗,過去二十年,他們在中國市場奮力打拚,如今衣錦返鄉,有人鍾愛市區社區型豪宅,例如頂新集團魏應州家族,就一口氣在仁愛路帝寶買下九戶,實力驚人。

富豪們獨鍾無可取代的山中生活但其實有許多更低調的台商,獨愛陽明山上的好風景,除了真明麗樊邦弘買山上豪宅不手軟之外,剛剛才在A股的中小企業板掛牌的昆山金利董事長廖日興、兩岸航務大王華岡船務董事長洪清潭,以及皇冠金屬的林文雄等台商,都在陽明山上擁有豪宅。

他們的知名度也許沒有魏應州等人來得高,但共同特色是:低調,而且財力深不可測。

例如剛剛才正式進入資本市場的廖日興,他的公司昆山金利老早就是全球外觀件工業的第一把交椅,但他個人卻低調到連董事長都不願意掛名,事業全部交給專業經理人去打理。

他一個人躲在陽明山上過著神仙般的好日子,每天一大早起來種花生、種菜,非常自得其樂,純樸得就像是位陽明山上種山藥的老農夫。最近花生剛好有收成了,他才開著他心愛的法拉利跑車下山,把一顆顆吸飽了山上好水質的圓滾滾花生,分給親朋好友品嘗。

而林文雄也是山上的大戶之一,三年前買下保溫杯﹁膳魔師﹂品牌的他,和陳泰銘是鄰居,在仁民路上買了兩戶,還在自家門口掛起了﹁愚牛厝﹂的門牌,喜歡石頭的他,據說最大的心願就是在山上開一家石頭博物館,讓更多人能領略自然之美。

這些富豪們,在資本市場奮戰多年之後,如今更積極追求心靈的富足,他們捨棄山下的豪宅,選擇在陽明山上過著屬於自己天地的生活。

黎智英、周華健都落腳陽明山此外,陽明山上這幾年還出現一個新族群,則是濃濃廣東口音的香港人。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

這 位曾直言﹁我賭台灣大好﹂的香港人,一直以來從不掩飾他對台灣的喜愛。而他起先在陽明山上租屋多年,愛上山上的好空氣之後,就開始託人在山上找屋,一直到 前年底,才經由介紹買下在菁山路九十九巷底這間有網球場、游泳池的豪宅,許多壹傳媒的幹部主管,都曾應老闆邀請,到山上的房子烤肉,懂生活的黎智英甚至請 來專業烤山豬的外燴團隊,在偌大的院子裡和大家同樂。

此外,又例如之前著名影星王羽在仰德大道二段邊的豪宅,則是被香港商犇亞證券總裁陳智亮買下,據了解,這位香港證券業老闆在陽明山的置產,還不只一戶。

這 些港人的思惟和台灣人不太一樣,他們住慣香港,對香港知名的豪宅聚落太平山(俗稱半山)有著特殊的情感,尤其在親眼見到香港房地產在經歷CEPA(內地與 香港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之後的驚人漲幅,於是提前布局台灣,而類似半山地理環境的陽明山,自然成了港資眼中的不二選擇。

而這幾年努力在中國和全世界巡迴演唱的歌手周華建,也是香港人,同樣選擇落腳陽明山上,他和黎智英的情況類似,也是租屋多年之後才買下來。

當然還有許多台灣本地傳統行業大亨,看準時機、精準出手,如今都已經有驚人潛在獲利。

新光老臣吳家錄低價購進﹁天空之城﹂最有名的,當屬買下著名﹁白雲山莊﹂的新光集團老臣吳家錄。向來以投資房地產聞名市場的吳家錄,對於自己住家,當然也不會失誤。他這一出手,被許多在陽明山上經營多年的房屋仲介,豎起大拇指稱為陽明山上﹁最棒的交易﹂。

吳老在二○○八年金融海嘯的最低點買進,據了解,當時只花了不到五億元的價格,就買進白雲山莊共五千多坪的土地。

這還不是最厲害之處,最令人讚歎的是,如今他的住家就盤據在山頭上,站在仰德大道上望去,會看見一座就像是日本宮崎駿卡通﹁天空之城﹂裡,矗立在懸崖上方的堡壘,如詩如畫。

這座像童話故事一般的﹁城堡﹂,吳老當然不可能出售,但仲介表示,曾經有操著大陸口音的﹁港資公司﹂喊價超過十億元,結果當然還是沒有成交。

此 外,包括欣葉台菜董事長李秀英、斐儷珠寶董事長陳君毅等,都陸續在近幾年內入住陽明山。如果再加上原本在此居住已久的老鄰居們,包括欣陸控股董事長殷琪, 以及更久之前的老住戶,包括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華新麗華集團創辦人焦廷標家族成員、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等人,這座﹁金山﹂的藏金量之豐富,絕對不亞 於台北市信義計畫區,它才是台灣的豪宅聚落之最。

事實上,陽明山也曾經黯然失色過。大約八到十年前、也就是大約二○○○年到○二年間的網通泡沫時期,台灣房地產下跌谷底,陽明山也曾經一度乏人問津,甚至出現跳樓大拍賣,當時許多﹁名屋﹂都遭到法院一拍、二拍,甚至流拍,拍賣價格甚至出現每坪十幾、二十萬元的﹁平民價﹂。

陽明山也在此之後,進行了一次大洗牌,許多原本住在這裡的主人,因為企業發生財務危機,豪宅淪落到被法拍,例如復興航空的林嘉政、台鳳的黃宗宏、代理飛雅特汽車的三信商事,他們都因發生財務危機,豪宅被法拍,黯然離開陽明山。

豪 宅主人更替細數台灣經濟變遷史例如當時一棟也被拍賣的豪宅,就位在仰德大道二段上,占地超過二千坪,車子如果從大門駛入之後,沿著綠蔭車道迴旋上一個小山 頭,車程大約二到三分鐘才開得完,沿途景致優美,進入庭院後,有寬闊的草坪、游泳池,主人家還可以在花園中舉辦露天烤肉,小孩可以恣意地在庭院中奔跑玩 耍,四周花木扶疏,有如遺世般獨立,住在這裡擁有絕對的寧靜與舒適感,好像整座山都是你的一般,在台灣幾乎不可多得。

這樣的豪宅,當時拍賣 價格大約一.八億元,換算每坪價格幾乎不到十萬元,最後由一位投資界大亨得標。如今,不到十年時間,大師房屋專營陽明山豪宅的經理闕仁桀直言:﹁市價至少 六億元!﹂統計近十年來,陽明山這座全台最大豪宅聚落,曾經出現二次低點行情,一次是在二○○○年到○二年間,另一次則出現在○八年金融海嘯時,但後者當 時交易量不多,除了極少數精明者如吳家錄,選擇在此時出手之外,甚少交易。

但就在○八年之後,陽明山上的交易出現一陣頻繁換手,這些正代表著台灣經濟社會上的四大要角:台商、港資(許多背後隱含中資色彩)、科技富豪及傳產大亨,在市場靜聲中積極搶進。

如果細數每一個時期不同的豪宅地段,從七○年代的敦化南路、仁愛路,逐漸轉移到新興的信義計畫區、大直重劃區,其中只有陽明山歷久不衰,堪稱是全台北市最有歷史性的豪宅聚落。

陽明山上的主人們,永遠是當代的領銜人物,代表當代的繁華,豪宅歷任換手,更是台灣經濟社會變遷的縮影。

若 要體會這個富豪村之美,只要在清晨或傍晚時分,車行上仰德大道,不消五分鐘的車程,周邊的景色隨即進入一個完全不同的境界,與山下的喧囂儼然兩個不同世 界;在山上,白天可以看到淡水出海口、晚上則是美麗繁華的台北市夜景,只要搖下車窗,吸一口清新的山上空氣,吹進一車涼風,你就能領略其中之美。

陽 明山,它安靜優美地屹立在那裡,但隨著時間的更替,不同的年代,來了一批批不同的豪宅主人們,主人的更迭其實正是人生起落的最佳寫照,以前這裡是傳產老闆 的大本營,物換星移,這時候的陽明山,又有新的四路富豪進駐,這座充滿財富的寶山,永遠都縈繞著每位主人們精采的人生,也訴說著這個時代的傳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82

港資、中資狂掃 精華商圈店面火紅

2010-10-25  TWM




街王再起

亨得利鐘錶標下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原安泰銀行舊址,帶來的不僅是價格刷新紀錄,更看出中資卡位台灣房地產,以及搶占未來陸客自由行商機。

除了亨得利進駐以外,包括港資的藥妝店莎莎、服飾店佐丹奴、ESPRIT等,未來將有更多中資、港資進駐忠孝東路四段,形成台北「新銅鑼灣」的縮影。

製作人.吳美慧 撰文‧梁任瑋 研究員.陳兆芬十月十一日,香港貴婦們最愛的服飾品牌MOISELLE、慕詩國際,其總裁陳欽杰、徐巧嬌夫婦,與二十多位好友悄悄抵台。

這一行人成員,包括香港零售業者、珠寶商、律師和醫生等,由富御珠寶創辦人胡焱榮夫婦、台灣作家蔡詩萍領隊考察「台灣投資環境」。這次來台,最重要的行程就是考察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店面,以及信義計畫區、永康街和京站購物中心。

為了物色投資標的,他們興致高昂地詢問租金行情與報酬率,以便找到最佳的物件。據了解,陳欽杰極有興趣在台北設點,也不排斥買下值得開店的物件。

而且這些港商,除了考慮開店地點外,連住的問題都一併考量,具有代表性的住宅如「宏盛帝寶」與「一品苑」等豪宅,也是參觀的標的。

贏第二名七千萬元

亨得利志在必得的原因

同 一天上午十一時, 安泰銀行台北內湖總部六樓會議室,決標者拆開信封宣布,「台灣亨得利以新台幣九億零五百元,得標安泰銀行忠孝東路四段一六二坪店面。」在場一位穿著深色西 裝男士,旋即面無表情地拿出行動電話用上海話回報,電話那頭,是香港尖沙咀總部;他掛上電話後,隨即快步離去。

「中國最大的名錶代理商,買下台灣最大地主林堉璘的店面,代表『大鱷』開始浮上水面了。」一位到場看開標的房仲業者這樣表示。

長 期觀察台北市東區商圈變化的欣元商仲總經理焦文華分析,「雖然亨得利出價足足比第二高標的中美鐘錶,多出了七千多萬元;但他們深知,如果現在不忍痛拿下, 未來要付出更高的代價才能在忠孝東路取得一席之地。」在中國大陸與香港擁有許多分店的亨得利,為了搶標忠孝東路四段店面,可說是有備而來,不但在八月底舉 辦十.四四億港元現金增資,又在九月二十一日發了二十五億港元的可轉換公司債,總計相當於台幣一四○億元,就是為來台買店面鋪路。以九億元買下忠孝東路四 段店面,對亨得利來說,才只是開始。

其實,從開放陸客自由行,以及兩岸關係持續改善下,類似MOISELLE的參訪團,或是中資、港資來台的房地產考察團越來越多,不少接待單位甚至用「手軟」來形容絡繹不絕的景況。

在看準兩岸開發陸客自由行商機,一股「中資獵店潮」正席捲台灣;從陸客最熟悉的台北一○一為延伸起點,忠孝東路四段因具交通便利性,又有忠孝復興、忠孝敦化以及國父紀念館三個捷運站,成了搶灘的前哨站。

「十年來,信義計畫區大型百貨公司一家接著一家開,台北購物商圈從西區更迭興替到東區,但以太平洋SOGO百貨為核心的東區,依舊是象徵高消費指標的黃金商圈!」高力國際台灣分公司總經理劉學龍這樣表示。

歷史環境、捷運交會

屹 立不搖的忠孝東路四段商圈劉學龍又說,信義計畫區以商辦、百貨公司為主,但忠孝東路四段——從復興南路到光復南路這段沿街櫥窗店面,充滿多樣性,這才是真 正「逛街的樂趣」。加上大安路「名人巷」、二一六巷美食街內,有許多家高級餐廳、精品名店,與信義計畫區商圈連成一氣,自然形成完整的消費聚落。

值 得觀察的是,二十年前因忠孝東西路開挖捷運,以住宅為主的仁愛路、商辦林立的信義路,也由雙行道改為單行道,商業氣息逐漸轉淡。相對的,原本就是百貨公司 一級戰區的忠孝東西路,則因板南、文湖雙捷運開通,交通便利性提高,更加穩固黃金商圈的龍頭地位,也成了港資、中資眼中值得投資和卡位的黃金寶地。

二○○六年,投資客劉月釵以一.八億元買下忠孝東路、復興南路口三角窗,並以每月租金八十七萬元租給雄獅旅行社,替東區這波店面行情起漲開了第一槍。

位在錢櫃KTV台北SOGO店隔壁的僑怡大樓,原本因產權爭議,完工十多年沒辦法取得使用執照。在雄獅旅行社高價租金的誘因下,在○六年底,僑怡大樓順利完成建物登記,出租給歐洲另一大鐘錶品牌歐米茄,每月租金高達七位數,正式為忠孝東路四段鐘錶一條街商戰揭開序幕。

○八年初,中美鐘錶嗅到陸客商機蠢蠢欲動,以每月兩百九十萬元租金、長達十年的租約簽下忠孝東路、復興南路口「小雅大樓」一樓三角窗,替勞力士開設在台首間專賣店,寫下當時東區租金新紀錄。

在此之前,這間店面的租戶是台灣現金卡發卡量第一的萬泰銀行,在租約到期後,卸下招牌換人做。

勞力士天價插旗的效應,很快就在東區擴散。

緊接著○九年十二月,亨得利以每月四百萬元租下忠孝東路、敦化南路口的原台灣中小企銀店面,不但再度改寫忠孝東路租金行情,至今仍為東區月租金最高店面。

區域租金行情即將上漲

頂級名錶店進駐的意義

劉學龍私下表示,在香港銅鑼灣開設有旗艦店的英皇鐘錶,這幾年也頻頻來台探路,不願在這波賺中國錢的列車中缺席。

為什麼精品鐘錶業者一致看好台北市東區店面,並視為進軍台灣市場的首選?

「鐘錶店是零售業的火車頭!」第一太平戴維斯零售部主管田揚明說,由於鐘錶業者重視外牆廣告、商圈人潮密集度,它們只挑黃金地段,所以,商圈內一旦有高檔鐘錶店開幕,代表區域租金行情即將上漲。

雖然台北商仲圈常形容,「在忠孝東路四段開店不會賺錢,但廣告曝光度超強,各大品牌仍不放棄搶奪一席之地。」東區SOGO百貨本來就是台北市最熱鬧、人潮最多的商圈,因此是精品、服飾與藥妝業者卡位的一級戰區。

田揚明說,目前東區還有不少本土銀行據點,這些銀行因為長期持有店面,但坪效不似珠寶手錶業者高;未來中資、港資零售大軍登台,這些銀行有可能因為付不起高昂租金而被汰換。如果是銀行的自有店面,也可能因租金收益比經營分行還好賺,寧願轉租給服飾業者。

「在香港商人眼中,忠孝東路四段匯集的品牌、客層消費力,就跟香港的銅鑼灣一模一樣。」戴德梁行研究部協理薛惠珍說。

薛惠珍表示,香港比台灣早十二年見識到中國錢的威力,尤其在○三年簽定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與陸客自由行嘗到甜頭的香港零售業者,更嗅到這股商機也正在台灣發酵,很快就把當年大賺人民幣的經驗複製到台灣。

一旦港資、中資大軍入侵,一位難求的忠孝東路店面戰火將更形火熱,甚至一路延燒過光復南路口,直至基隆路口的捷運市政府站。

複製香港簽定CEPA的甜頭

港商瞄準中國旅客商機

「UNIQLO 開幕後,我們這邊租金大漲,以前一坪租金才五千元,現在沒有八千元根本租不到。」住在近捷運市政府站、忠孝東路五段十幾年的老房東說,「以前老鄰居機車 行、油漆行一家家關門了,現在都變成餐飲連鎖店、牙醫診所,只剩一家機車行夾雜在壽司店與旅行社之間,顯得格外醒目。」這位老房東臆測,這家機車行在不久 的將來,會因為租金高漲遷移他地開店。

田揚明說,最近的確有不少國際連鎖服飾品牌,專門鎖定捷運市政府站的店面,條件是一樓面寬愈寬愈好,且要有一到三樓可以打廣告的牆面;過去的小型店面,顯然無法滿足外資、港資的需求,目前行情已到半山腰,未來店面市場將呈現大者恆大的局面,而且單一業主的店面最值錢。

「一旦開放自由行,陸客花錢就不設限!」薛惠珍說,她曾接待過一位中國企業主,來台考察時到台北市信義計畫區的BELLAVITA購物中心買個「紀念品」,回來拎著的愛馬仕(HERMÈS)提袋,裡頭裝的竟是一只八十六萬元的手錶。

相較於奢侈品在中國須繳交高額稅金,該名中國企業主直說台灣的名牌精品,「便宜、便宜,又不用擔心買到假貨,卡拿出來就刷了。」這件事讓薛惠珍與同事至今仍印象深刻。

根據旅行社所做的統計資料之中,○九年中國團體觀光客(不含自由行)的購物分析來看,在客來台灣的消費中,其中的三四%是用於採購珠寶與玉器,顯示他們對上述產品的喜愛,更重要的是,他們捨得花大錢採購。

連醫療診所都被鎖定

忠 孝東路四段一「店」難求薛惠珍說,相較於團進團出的中國觀光客,被帶到土產店、免稅店買鳳梨酥、茶葉,自由行的旅客消費項目將更具多樣性。如果說信義計畫 區是台北的中環,以東區商圈有雙捷運共構的交通便利性,與國際連鎖品牌密集度,不就等同於台北的銅鑼灣,各大精品業者當然要在此「結市」。

欣 元商仲總經理焦文華說,今年以來,為了在東區卡位,不少服飾業者鎖定地段好但業績不佳的東區店面,以高額頂讓金承租下來,等著日後人潮、消費聚集,再好好 的賺一票。例如近捷運國父紀念館站旁的大陸大樓樓下,原本的全家福鞋店,近日也已換成台灣女裝品牌SO NICE進駐。

另外,位於忠孝東路、復興南路口的雄獅旅行社店面,因廣告曝光效果好,有電信業者出價每月一百萬元向房東承租,比現在的行情高出一七%;但因租約尚未到期作罷,但也顯示忠孝東路四段店面一「店」難求的情況。

焦文華以港、澳開放陸客自由行為例,去年陸客觀光總人數已達一八○○萬人次,是陸客今年來台人數一五○萬人的十二倍之多,以中國新富階級強大的消費力,將對台灣的內需零售市場,有莫大的助益。

其中,以第一線知名度高的商圈將優先受惠,如信義區台北一○一、東區、士林夜市、西門町及永康街等商圈,並將推升其他的一線商圈店面租金行情上漲。

預期東區租金行情不斷上漲,不少服飾業者已經悄悄提高房租預算,從過去的每月四十萬元,大幅倍增至八十萬元;甚至有店面房東為了趕走舊房客,將租金調漲一.五倍。倍數翻升的租金,讓原本付租能力較弱的餐飲或便利商店業者知難而退,轉往巷內發展。

因 為忠孝東路四段頭的租金越來越高,不少成本有限的業者,只好逐步的「退守」到四段尾,夢特嬌(MONTAGUT)在近捷運國父紀念館站出口的地方開設新 店、「à la sha」則進駐阿波羅大廈一樓、網路服飾品牌「東京著衣」也在頂好大樓一樓開設實體店面,先行卡位,以便承接日後陸客自由行的商機。

港資來了、中資也來了

當操京片子客人出現在台北房仲店台面上大型連鎖業者大張旗鼓搶市,台面下有不少中資鴨子划水,私底下探路。曾在今年八月底在各大報頭版刊登廣告,替中資物色飯店、商辦與土地的勤實佳商仲董事長林敏弘,這兩年就遇到不少操著京片子的投資客,到他的房仲門市找店面與商辦。

「他們一次不只買一間,只要是忠孝東路四段的店面都要收購。」雖然最後簽約的通常都是台灣代表人,要不然就是以香港投資公司名義「繞道」購買;但很明顯的是,陸客來台效應早已成為市場矚目焦點,也顯見中資來台卡位並非空穴來風。

林敏弘說,這群中國客戶非常專業,不但會刻意選在晚間觀察人潮流量,連颱風天會不會淹水都特別注意,因為勤實佳提供不動產開發、外牆拉皮與招租「一條龍」服務,滿足不少大陸投資客全方位的需求。

類似像林敏弘這樣的「中資代言人」,還有世邦魏理仕台灣分公司總經理雲惟鴻。今年九月初,中國連鎖飯店業者錦江集團,主動透過世邦魏理仕找尋合作夥伴,要開設至少三百間以上的國際觀光旅館。

雲惟鴻表示,中資來台投資酒店是現在進行式,目前台灣的酒店業者,也持續與中國領導連鎖酒店品牌進行跨岸合作的機會,透過品牌的雙向合作,會加速彼此在兩岸市場的拓展,達到雙贏目的。

不只買地、買樓,連醫院、學校都有興趣。

土地仲介業者透露,東區某棟醫院經營權在去年已被外資買下,表面上是台灣財團,幕後金主就是中資。他們相中的是資產,而非實際經營權,這些布局為的是將來兩岸正式開放自由行先行卡位。

從忠孝東路四段頭到四段尾,這僅僅二公里的路程,已因為新店不斷進駐,形成「鐘錶商圈」、「百貨商圈」、「醫美商圈」、「餐飲聚落」等;加上附近的飯店、夜店和有特色的小吃店,走一趟「吃喝玩樂」一次滿足,聚客力夠下,忠孝東路四段,儼然成為台北市的新街王。

中、港資搶進插旗

忠孝東路四段名店雲集

東區最搶手店面

忠孝東路四段2-1號

租戶 雄獅旅行社

租金 87萬元/月

東區整棟租金最高大樓

忠孝東路四段

22號整棟

租戶

錢櫃台北SOGO店

租金

880萬元/月

歐米茄全台最大專賣店

忠孝東路四段30號1、2樓、外牆

租戶 歐米茄

租金

410萬元/月

勞力士在台首間專賣店

忠孝東路

四段1號

租戶 中美鐘錶

租金

290萬元/月

莎莎國際在台第一家分店

忠孝東路四段59號1樓

租戶 莎莎

租金 180萬元/月

中國鐘錶大王在台首間旗艦店

忠孝東路四段

142號1、2樓

租戶 亨得利三寶

租金 400萬元/月

東區第一間中資購買店面

忠孝東路

四段231-1號1樓

業主 亨得利三寶

售價 556萬元/坪

東區最老牌頂級鐘錶行

忠孝東路

四段235號

業主 金生儀(自有)

東區第一間租金站上300萬元店面

忠孝東路四段

183號1、2樓

租戶 ESPRIT

租金 340萬元/月

資料來源:欣元商仲、台灣房屋

搶賺來台陸客商機

──9家有意在台置產的知名港資、中資業者

飯店

董事長 品牌 說明

孫 堅 如家酒店 2009年開始來台接洽飯店合作對象、考察投資環境

錦江集團

酒店 委託世邦魏理仕台灣分公司找尋台北據點,已在桃園縣高鐵青埔站附近買上萬坪土地

服飾

陳欽杰 慕詩國際

MOISELLE 有意來台開設

獨立旗艦店

徐巧嬌 ENIGMA 已來台設點

鐘錶

潘迪生 香港迪生

創建集團 蕭邦錶、Brooks Brothers、TOD'S、Hogan、S.T. Dupont代理商,已來台設點多年張瑜生 新宇亨得利 購買台北市忠孝東路

四段店面

楊受成 英皇鐘錶 透過國際商仲公司

在台北找據點

餐飲

朱元豪 揚子江

餐飲集團 「冶春茶社」餐廳在京華城開設全球第一家分店,也是大陸國企投資台灣實體店面第一例

房仲

施永青 中原地產 預計明年初

在台開設第一家分店

資料來源:欣元商仲 《今周刊》整理本地商家在經營上仍有許多外商無法比擬的地方港資搶進 本土鐘錶行不怕此次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店面標售,參加競標的四家公司中,就有三家鐘錶店參加競標;競標的同時,鐘錶店逐鹿東區商圈大戰也即將爆發。

之前以約1.5億元賣掉北市林森北路店面的中美鐘錶董事長王文祥,坦承很意外亨得利會參與競標。他耳聞如東方錶行等許多香港鐘錶行,都將陸續來台,複製香港鐘錶業因開放陸客自由行而受益的模式。

但以「鯊魚聞到血味就會接近」來形容目前氛圍的王文祥認為,就算開放陸客自由行,台灣頂級鐘錶市場終歸還是將以本地金字塔消費者為主力。

長期觀察鐘錶市場變化的鐘錶專家曾士昕也強調,忠孝東路的確已經成為精品市場一級戰區,但是本土鐘錶行在經營上仍有許多外商鐘錶行無法比擬的地方,比如和品牌之間存在協議價格默契。

此外,會購買頂級錶款的客人,重視的是錶款稀有性,這一點在台北市民生東路和天母等地老字號頂級鐘錶行,也還有一定程度的競爭力。中美鐘錶在稀有錶款選擇上有競爭優勢,未來就看亨得利擺出怎麼樣的錶款陣容。

回歸到陸客的購買力對於精品頂級鐘錶市場有多少挹注?忠孝東路鐘錶商圈最大的競爭對手101購物中心表示,陸客目前占銷售總額的15%,雖然不是主力的購買者,但對業績的確有增分效果。

忠 孝東路四段30號的歐米茄(OMEGA)旗艦店,對亨得利進攻,顯得老神在在。斯沃琪瑞集團的總經理黃孔祥表示,由於亨得利店中也販售歐米茄錶款,站在品 牌角度,對於頂級鐘錶市場的版圖日益擴大,抱著樂觀其成的態度。同時因應陸客自由行商機,未來店內會多鋪陳一些中國觀光客喜歡的錶款形式。

據了解,比如品牌經典、K金或是鑲鑽等錶款,都是中國觀光客喜歡的錶款。

大 部分的鐘錶品牌或是鐘錶店認為,對已經趨於飽和的台灣鐘錶市場,中國觀光客可望帶來一些活力和生機。像是在忠孝東路上金生儀和101購物中心同時有販售的 頂級鐘錶品牌蕭邦,該品牌副總經理李明璇坦言,陸客購買金額已經占了整體營業額的20%左右,開放自由行之後,預期當然還會再增加。

(孫維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63

港資進駐、台商搶灘、建商華麗轉身 借殼題材紅火 轉型、套利 三路人馬各顯神通

2012-11-05  TWM




由於明年起證所稅規定IPO要課徵15%的稅率,引發市場揣測未來有意回台掛牌的資金將直接找「殼」上市,同時也讓原本已借殼的個股出現飆漲行情,雖然不少公司在新勢力入主後出現新的面貌,但投資人也應留意未來業績是否能夠跟上股價水準。

撰文.張弘昌、周岐原

再過不到三個月,證所稅就要開始實施,面對新的遊戲規則,台股結構已經開始出現微妙變化。最顯著的就是平均成交量維持在七百億元左右,動能明顯減少,另外就是借殼和易主的股票交易特別活絡。

過去台股成為全民運動時,單日成交量可以衝到三千億元以上,未來在證所稅的陰影下,這樣的場面恐怕很難再看到,最大原因就是大戶和金主們的熱情不再。近日 在投信圈就傳出,有一位大戶提前終止和三、四家投信的委外代操,且每筆代操金額在二至三億元,換算這位大戶從市場「抽回」的資金就將近十億元。

購併熱絡程度將遠超過IPO不過證所稅新制,卻意外造就新的上漲族群|| 低價且具借殼價值的個股,由於明年開始IPO(初次上市櫃)必須按一五%稅率核實課徵證所稅,不少有意進入資本市場的老闆,只有兩個選擇,一是提前在今年 第四季掛牌,像證交所預計今年新股上市的家數將有二十三家,其中光是第四季就有十三家;而來不及掛牌的,則直接走捷徑,選擇找個乾淨的殼(公司)入主。

「現在台灣的『整合經濟』前景超過『新創經濟』。」台灣購併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黃齊元指出,在海外企業及TDR(台灣存託憑證)對台灣市場觀望之下,未來企業購併、藉此進入資本市場的熱絡程度遠超過IPO,因此出現的借殼、私募案例將持續增加,而且「會愈來愈多」。

在想像空間下,九月台股出現和過去截然不同的漲升結構。上市櫃公司漲幅前二十名中,有十三家與借殼題材有關,包括祥裕、川飛、力廣、松上、中福、秋雨、力 特等等。其中,力廣原本擬辦理七千萬股私募,由房地產代銷龍頭海悅廣告董事長黃希文等人吃下八二%股權,不過後來因為股價被有心人操弄,從○.八元直奔 三.二三元,海悅廣告已經對外下封口令,面對記者詢問都不願表示任何意見。

另外,股價上漲近一倍的秋雨,市場點名三組人馬有可能借殼。一是精湛建設董事長陳志聲,目前個人持有秋雨近六%股權,同時也掛名董事;另一個是聯聚建設董事長江韋侖;最後則是之前曾經買過秋雨辦公大樓、且一度持有九千張股票的晶華酒店董事長潘思亮的哥哥潘思源。

對於市場傳言,秋雨發言體系表示,如果有借殼或經營權異動的情況,公司一定會依照正規程序辦理,「近期沒有特別召開董事會的情事」;至於潘思源,目前合作 關係只有︽TOGO︾和︽國家地理︾等雜誌的印刷業務往來。不過由於秋雨過去幾年賺少賠多,且每股淨值只剩六.六六元,未來如果經營者想要有所突破,引進 外部勢力並帶進新業務,恐怕是要選擇的一條路。

裕豐、中福、云辰等也是近期市場關注的熱門標的。裕豐在紡織業務逐漸淡化後,轉為土地開發合建,雖然公司七至九月營收掛零,但因帳上現金加短投擁有三.三 億元,足以支應短期營運所需,據聞如果有人願意每股出價十五元,公司高層不排除將「殼」賣掉,但由於價位遠高於市價,迄今沒有傳出任何好消息。至於中福和 云辰,除了借殼題材外,分別在桃園中壢有二萬多坪土地和轉投資生技股基亞一一%股權,股價上演噴出戲碼。

香港也掀起一波借殼潮

事實上,不止台股的借殼潮風起雲湧,香港也同樣驚喜連連。八月時,由中國第一大地產商萬科借殼的南聯地產,因為市場憧憬萬科將藉由南聯走出去,擴展海外市 場,股價在消息宣布復牌後狂飆六五%。而由中糧地產借殼的僑福,則在同日大漲三一%,顯示只要借殼的新經營者擁有足夠實力,即使還沒繳出亮眼成績,市場也 絕對會買單、先買再說。

另外,中國第一大豬肉加工生產商雨潤食品,因為「糖王」郭鶴年旗下的嘉里集團增持股份超過必須公告的五%門檻,股價一度暴漲一九%。嘉里集團本身從事物流 倉儲、運輸貿易以及油糧加工,中國最大的食用油品牌「金龍魚」就是嘉里經營,嘉里趁雨潤股價低迷大買也毫不稀奇,由此可見只要標的本身仍有一定價值,受到 覬覦的想像空間就足夠讓股價狂飆一段。

細數台股過去幾年的借殼股飆漲情形,確實也符合「新經營者擁有足夠實力」或「標的本身具有一定價值」兩大原則,而在新經營者方面,最常見的就是港資、台商和建商等三大勢力。

其中港資多半想複製過去紅籌股買殼上市的成功經驗;台商以海外經營有成、有意鮭魚返鄉的公司為主,其餘則是原有經營者賣給既有的上市櫃公司,如勁永賣給正崴、正道賣給朋程;至於建商因掛牌限制較多、手續較繁雜,借殼成為節省時間和成本的最佳途徑。

在海外台商回流部分,今年以來最引起市場話題的,就是去年十月訊康股東臨時會董監改選所引進的桂盟企業。桂盟是全球最大的自行車鏈條生產商,市占率高達七成,巨大、美利達均是其客戶,後來又切入機車、汽車、工業用的鏈條,在日本和大陸市場都有所斬獲。

目前集團總部在台南,最大的事業體在大陸,分別在深圳、太倉和重慶有工廠,其他包括越南、泰國、印尼等也有布局。外界推算集團一年營收將近二千億元,和國內的台塑、南亞相去不遠,略低於中鋼,不過由於公司不願說明得太清楚,數字也僅止於估算。

現在桂盟(舊名為訊康)的董事長吳盈進和總經理吳瑞章是兄弟,屬於第二代經營者,去年底在吳家勢力正式入主後,訊康立刻出現明顯買盤,股價從二十多元直奔 六十一元高價,讓投資人一陣錯愕。不過由於吳家一向低調,連家族在台南經營的知名酒店桂田,當地人都不知道是吳家所有,因此桂盟集團究竟會帶給訊康多少業 績,在股價飆漲時也無人可以知曉。

桂盟、中美實為經典案例

六月二十一日公司舉辦股東會,將近十位法人和專業投資人特地前往現場,想要一探究竟,結果一聽到公司表示今年只會「灌進」台灣和越南兩地的業績後,盤中立 刻引發失望性賣壓,最後打到跌停板。在法人眼中,集團最肥的部分在大陸的事業體,如果只有台灣和越南,以兩地營收分別八億元、一○%淨利率計算,一年的 EPS︵每股稅後純益︶頂多一.六元,本益比已經太高。

就參與股東會的法人表示,吳家雖已借殼成功,但現在的態度顯然只願意按部就班進行,待磨合期過後才願意進一步發展,公司也明確表達這樣的立場。

因此,未來桂盟的營運,必須觀察大陸廠何時挹注進來,由於想像空間仍在,目前股價仍在五十元上下進行遊走。

在眾多借殼股中,化工業者中美實的轉型規畫幅度較大,由於公司大股東的操盤手是中國知名百貨商王恒,若能順利調整體質,不排除因業務重心轉往中國,在評價時以中國收成股的水準衡量。

一九六四年成立的中美實,原生產紡織用染料及胡蘿蔔素添加劑,由於競爭激烈,過去十七個年度公司只有三年賺錢,因此在一一年四月進行私募時,由香港上市的金鷹商貿取得四九%股權,六月補選董監事後正式納入金鷹集團旗下。

應留意業績是否跟上股價水準當時幕後買家身分曝光,中美實股價便曾大漲一波,一度觸及三十元,但直到近期,中美實才逐漸揭露轉型規畫。

公司在私募案資料中指出,未來除維持染料業務,也會透過金鷹在中國的布局,發展與百貨相關的美食商場、主題餐廳及個人流行飾品業務。但美食商場的內容及執行進度究竟如何,公司態度頗為低調,似乎暗示對外說明的時機未到。

市值規模幾乎達遠百三倍的金鷹,在大本營江蘇、安徽省等地經營十七家分店,是中國內需股標準成員。未來公司計畫先以江蘇省的金鷹百貨為試點,透過合資引進 知名餐飲及個人飾品,再逐漸朝自有品牌發展。打個比方,未來金鷹百貨中一樓以上的專櫃可能將由金鷹自行經營,至於地下一、二樓的美食街、超市等零售通路, 便可能由中美實主導。

由於金鷹董事長王恒先投資地產、再興建百貨的發展模式頗為成功,未來中美實除了搶攻中國內需市場,也不排除有取得部分資產產權的可能;此次私募案中,胡定吾旗下的定利開發及富邦蔡家兄弟成立的國基投資都參與其中,可以看出不少商界大亨都關注其轉型效應。

惟截至上半年為止,中美實仍小虧,要見到公司脫胎換骨,須等待一段觀察期。投資人追逐熱門借殼股之餘,也應同步留意業績是否能夠跟上股價水準。

證所稅IPO課稅規定

將衝擊新股掛牌

按照今年7月立法院通過的證所稅法案,從明年(2013年)起,投資股東在初次上市櫃前取得的股票,除了因承銷取得數量在10張以下外,其餘在上市櫃後出售時,就必須課徵證所稅,稅率為15%,持股滿一年者,可以半數課稅,繼續持有滿3年者,則按四分之一課稅。

由於今年3月王品掛牌

後股價大漲至600元,大股東和抽籤獲得的投資人獲利豐厚卻不必繳納所得稅,引發外界不同的聲音,因此又被稱為「王品條款」。然而此舉卻可能造成準備來台掛牌的企業因賦稅考量而打退堂鼓,或者轉往其他證券市場掛牌。

新經營者若有足夠實力 借殼股的業績可望出現轉機—— 港資、建商、台商三大勢力掀起的借殼風潮新經營者類別 股票代號 公司名稱 舊名稱 入主勢力 入主時間 股本

(億元) 每股淨值

(元,2Q)* 1H稅後EPS(元)*港資 5457 宣 德 宣 德 達擎投資及立康企管 2012.06 23.36 5.35 -0.74 2425 承 啟 承 啟 億城投資 2012.01 6.18 8.60 0.22 4529 雷 風 力 武 中南創發集團 2011.06 5.23 10.95 -0.53 4702 中美實 中美實 香港金鷹集團 2011.06 7.64 7.37 -0.06 建商 1436 福 益 福 益 華友聯建設 2012.10 6.00 33.67 -0.74 2348 力 廣 力 廣 海悅廣告 未定 3.87 0.07 -6.56 5206 坤 悅 經 緯 聚合發建設 2011.06 7.66 6.65 1.44 1808 潤 隆 國賓大 興富發建設 2010.06 14.37 18.23 3.48 6264 德士通 德士通 國礎建設 2010.03 13.76 7.40 -0.08 6219 富 旺 視 達 昌運建設 2008.11 15.66 8.77 0.58 3056 總 太 駿 億 總太地產 2007.05 13.35 15.57 1.26 3266 昇陽開 弘如洋 昇陽建設 2007.12 12.32 13.10 0.17 台商 2496 卓越成功 卓越光纖 陳安之、黑馬資產 2012.05 3.61 1.30 -0.36 6276 安鈦克 名 鐘 ANTEC 2012.05 3.96 11.49 1.42 4703 揚 華 金美克能 氮晶 2012.03 6.84 7.58 1.82 5306 桂 盟 訊 康 桂盟 2011.10 10.30 8.68 0.32 3171 新 洲 天 馳 炎洲 2011.05 4.92 9.61 -0.17 6156 松 上 科 橋 松上電子 2011.02 8.27 7.56 0.48 1506 正 道 正 道 朋程 2010.11 7.23 10.18 0.07 6145 勁 永 勁 永 正崴 2010.07 22.25 5.80 0.16 6195 詩 肯 旭 展 詩肯 2009.06 3.99 9.47 2.07 6240 松 崗 統一元氣 國寶集團 2009.06 6.27 1.61 0.10 具借殼價值 1435 中 福 中 福 N/A N/A 13.98 7.74 0.11 1438 裕 豐 裕 豐 N/A N/A 10.24 4.90 0.07 2390 云 辰 云 辰 N/A N/A 21.53 11.07 -0.36 9929 秋 雨 秋 雨 N/A N/A 14.92 6.66 -0.21 註:入主時間係指更換董事長或改選董監事(*)藍色字體表示每股淨值低於10元;紅色字體表示上半年EPS虧損。

投資借殼股的三大風險

風險一:「殼」乾不乾淨?

「『借殼』不是正規的上市方式,無論是對借殼者、或者小股東,都有一定的風險。」國泰證券董事長朱士廷表示。IPO有一定的財務審核標準,包括公司必須連 續三年獲利等,如此可以保護小股東。如果走「借殼」管道,誰能確保被入主公司有沒有藏汙納垢?這層風險沒有法規規範,借殼者和小股東必須自行承受。

風險二:小股東權益容易被減資犧牲掉「IPO就像走正常交流道上高速公路,號誌標示都清楚,但『借殼』就像路邊自己開條小徑,歪歪斜斜也硬開上去,會發生 什麼事很難預料。」一位前大型券商總經理形容。而且在入主的過程中,常會發生減資、再增資等稀釋舊有股權等方法,在股權結構重新調整的過程中,小股東的股 東權益一不小心就被犧牲掉。

風險三:借殼股變成有心人的炒作工具借殼原本該是中性的,新入主的勢力也不乏經營有成的優等生,但因為缺乏法令的嚴格規範,讓借殼容易成為有心人士操弄股價的題材,甚至爆發掏空公司的情事,因此投資人宜留意借殼者的形象和過去的口碑。

(劉俞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883

0億元鑽石商機 港資壟斷7成5 低價豪賭 點燃台灣觀光崩盤未爆彈

2012-11-05  TWM
 
 

 

台灣開放大陸旅客來台,旅遊業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旅行業賠本接團、導遊代墊團費、餐廳飯店被賒帳、台灣購物店不敵港資軍團進逼邊陲化的現況,全都不忍卒睹。陸客來了,台灣為什麼賺不到人民幣?

︽今周刊︾獨家直擊陸客團操作實況,專訪港資購物站,掀開陸客團層層黑幕。

撰文‧李建興、賴琬莉 攝影.陳俊銘十月六日,適逢中國十一長假的第一個周末,上午十一點不到,台北一○一大樓前的信義路上擠滿了十幾輛臨停的遊覽車,偌大的廣場集結數百名引頸企盼的人群,他們不是周年慶的搶購人潮,而是等著登上一○一觀景台的大陸觀光客。

鏡頭拉到入夜後的高雄六合夜市,短短三百五十公尺長的大街,映入眼簾的是一攤攤被長長人龍包圍的攤商,鼎沸的人聲充斥著內地的鄉音,更有店家吆喝員工加快手腳的催促聲。而這天,隨著日月潭的住宿人數破表,距離日月潭百里之遙的台中市旅館同樣應接不暇,讓許多業者不得不回絕臨時投宿的散客??。

總之,這一幕幕「人民幣淹台灣腳目」的繁榮景象,自從二○○八年開放陸客來台後,就成了台灣觀光業欣欣向榮的絕佳寫照,不僅是台灣在經濟百廢待舉中的唯一希望,更為國人編織出一幅幅美麗的消費場景:大陸客來了,人民幣也來了!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到八月陸客來台超過一七○萬人次,是去年同期的一.五四倍。人潮帶來了錢潮,若以陸客平均每人每天花費二百五十美元(新台幣七千五百元)計算,今年前八月就已經為台灣創造了九四三億元的商機,以此估算,全年更將衝破一千四百億元。

績優旅行社驚傳倒閉

陸客大餅真相現形

但是,人民幣真的淹到台灣人的腳目了嗎?就像國王的新衣,當大家都沉浸在虛假的謊言中,不願承認真相,事實卻赤裸裸的攤在陽光下。台灣承接陸客量第十一大的華曜旅行社倒閉,硬生生拆穿陸客團來台旅遊的榮景。

華曜旅行社去年的接團量在全台四○七家的地接社(台灣接待外地來遊的旅行社)中,排名第十一,任誰也沒想到,在陸客大餅越撐越大之際,一個業績頂尖的大咖旅行社,居然會走上窮途末路?

時間回到兩個月前,九月十三日,專門承做大陸觀光團的地接社華曜旅行社累計跳票超過五百萬元,成為第一家被觀光局勒令停業的陸團地接社。倒閉當天,華曜手上承接的二十六團、五九八名陸客成為燙手山芋,在觀光局協調下,由台灣租車旅遊集團旗下的建明旅行社接手,「當時,司機罷駛、導遊不幹,怎麼辦?總不能丟臉丟到大陸去,只能咬牙善後。」台灣租車旅遊集團總經理徐浩源表示。

然而更驚人的災難還在後頭!旅行業者透露,華曜一倒閉,其積欠給餐廳、飯店、遊覽車、購物店,甚至導遊代墊的呆帳全都無處可討,中華民國旅行公會全國聯合會祕書長許高慶證實,事後幾天就接到某中部餐廳業者的哭訴,埋怨華曜還有兩百多萬元的帳款沒付!「你想想看,一家小餐廳被華曜倒兩百萬元,如果再多幾家倒閉旅行社,大家怎麼活?」業界更盛傳,華曜債留觀光業的金額,高達上億元。

「但最令人膽戰的是,這恐怕不是最後一個,許多未爆彈正一觸即發!」許高慶語重心長地說,華曜案絕非特例,到了年底結帳之際,很難預料旅行業,甚至整個觀光業是否會出現排山倒海的倒閉潮?對此,專接陸客團的高雄漢王飯店董事長暨南台灣觀光產業聯盟總召集人林富男憂心急籲:「問題再不解決,恐怕演變成台灣觀光業全盤皆輸的局面!」然而,令人納悶的是,明明原本是一塊能夠雨露均霑的陸客大餅,怎麼最後成了禍延百業的產業災難?

病因一:兩岸業者關係不對等地接社壓低身段 間接墊高大陸業者姿態「陸團來台,從一開始兩岸旅行社不對等的關係,就種下禍因!」一位目前已經逐漸淡出陸客市場的旅行社業者,一語道破台灣旅行社業者心中最大的痛。

他分析,目前大陸有二一六家旅行社承接陸客來台業務,再把生意交由台灣的四○七家地接社承接。就供需面來講,已經形成二搶一的白熱化局面,偏偏對岸的組團業務又是各一級行政單位(省或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分治,若以大陸目前有三十四個省、市來算,每一地其實只掌握在六、七家業者手中,換言之,四○七家台灣地接社在各省只能和六、七家業者往來,等於大陸每家組團社的生意,平均由台灣的六十七家業者去搶食。

「這好比六十七個男孩要同時追求一個女孩!」該業者忿忿地表示,在這樣不平等架構下,造成了台灣地接社為求生意,壓低身段、甚至委曲求全的荒謬現象,也間接墊高大陸業者姿態。舉例而言,目前大陸組團社大多以八天七夜人民幣五千元行情攬客,也就是業者俗稱的每人每夜六十美元,但在多搶一的局面下,台灣業者卻以二十美元、甚至十五美元的﹁自殘價格﹂接團。

以經營陸客醫美團聞名的正安旅行社董事長吳碧蓮說,依業界生態,大陸組團社扮演仲介角色,頂多只須支付機票費,而其他費用則全由台灣地接社負擔,但地接社卻用三成費用接團,「你能想像嗎?媒人的紅包居然收得比聘金還多!」導遊出身的創新旅行社董事長李奇嶽更進一步透露,儘管目前枱面上,業界和對岸已協議得在四十五天撥款來台,但在台灣人為求生存,竟然普遍默許組團社在出團後九十天才付款,「甚至還傳出三加三(出團三個月後向大陸請款,再過三個月才撥款)!」也因此,根據旅行社業者估計,目前大陸組團社就尚有五十億元款項還沒付給台灣,這等於有一百二十萬名的陸客是由地接社墊錢接客。「更嚴重的是,若以每月接團量四十團的大型旅行社來說,光九十天的利息,就高達一百萬元!」而就在地接社「錢沒來、團照出」的怪象下,風險只好轉嫁到其他業者身上!例如旅行社向下賒欠飯店、餐廳和遊覽車業者的帳款,早已是公開的祕密,甚至不少旅行社還會要求導遊代墊。也因此,地接社的競價惡果,居然成整個台灣觀光業的共業。

摒除延後收款的扭曲現象,依旅行業者細算,地接社一接團,光花在每位團員的車資、住宿、餐費、門票、導遊費、稅金等雜支就足足要一萬四千四百元,但地接社實質團費收入卻只有四千二百元(以每夜二十美元計),等於每接一個陸客就要倒貼一萬元。

病因二:惡性競價、轉嫁風險﹁錢沒來、團照出﹂ 接一陸客倒貼一萬元為了填補資金缺口,只好靠「購物退佣」解套。業者就分析,以目前陸客團來一人賠一萬元的額度估計,地接社要回本,就得要讓團員的人均消費衝高到二萬元才行(以購物店五成營業額退佣行規來算)。其實購物退佣在全球的inbound(接外國團來本地)早已行之多年,並無原罪,但在割喉流血的業態下卻倒果為因,成了業者廝殺後止血止痛的嗎啡,整個行業充斥著「不問接團價格、只問購物業績」的「賭團」現象。

「有一次,我們的團才剛路經水果店不到五分鐘,旅行社業務就來電質問,為何沒進XX水果店?」擔任八年導遊的小鳳就無奈地說,地接社現在連水果店都「綁」!而林富男也舉例,還聽說有地接社會在途中忽然以簡訊下旨,要導遊捨A購物店轉枱至B店,「很顯然的,是和A店的抽佣比例沒談攏!」於是,時下的陸團地接社,關心的不再是景點好不好玩,而是「有沒有開?(業者的行話,指業績達成與否)」,萬一業績遲遲未達標,中途「補行(額外多停購物站)」就不足為奇。

病因三:港資購物集團橫掃千軍殺價成風 優質本土旅行社棄守陸客大餅雪上加霜的是,在一起起的內亂未平下,卻有一波波的外患進逼。「香港商業模式來台,更是一場『傷口撒鹽』的災害!」一位曾經營過旅行社和鑽石購物店的大老級業者娓娓道來。他表示,台灣當前的亂象,其實對於早在十年前就和陸客交過手的香港人來說,已司空見慣了,因此挾著豐富的經驗,從港資的旅行社到港資購物店,就將當年的操作手法一路複製來台。

首先在旅行社方面,不少本土旅行社業者指出,由於港資旅行社歷經十年的割喉洗盤後,存活下來的多是財力雄厚或有港資購物店背後奧援的旅行集團,因此看到台灣這塊處女市場,根本不畏競價,而且價格殺得更凶,為的就是能掌握市場,最後再一一將殘弱不振的同業蠶食殆盡。

幾年下來,態勢早已昭然若揭!雖然目前在台具有港資背景的旅行社家數占不到市場的五%,但卻掌握了三成的陸團市場。攤開去年在陸客接團量前二十大的地接社榜單上,就有七家具有港資背景,至於剩下的又有八家具有港資入股,等於只有五家是純台資經營。值得注意的是,在殺價成風後,讓不少優質且大規模的本土旅行社宣告棄守陸客大餅,像東南、鳳凰、雄獅等幾乎都在陸客市場銷聲匿跡了,反而剩下一些規模不大,卻勇於豪賭的「小鬼當家」!

於是,被視為旅行社救贖者的購物店,成了港資大展身手的舞台。本土購物店業者分析,生長在購物天堂的香港業者,比台灣人更懂得如何操作市場,「除了傳統的退佣模式外,港資更擅長用預付佣金、旅遊贊助和融資調度等手法,收買台灣旅行社!」所謂的預付佣金,有別於陸客購物金額退佣的模式,而是先以每位團員一千五百元的代價預付給旅行社,超過一千五百元的再以比例退佣;而旅費贊助則是購物店幫忙負擔旅行團的車資或餐費,至於融資則是直接借錢給旅行社當作資金調度。

由於條件誘人,四年前才來台操作的香港模式,快速橫掃千軍,已成為台港公認的「標準規格」。「但別以為坐莊的一定贏!」購物店業者就指出,購物店在「養」旅行社之際,其實背負了龐大的資金風險,拿這次華曜事件,據傳就有某鑽石購物店被倒了五、六千萬元的帳。

後續效應一:流血戰持續

旅遊業倒閉潮將再起 沒人是贏家「因此,在這場變調的賽局中,到最後恐怕沒人是贏家!」林富男憂心忡忡地指出,儘管不少業者都消極認為這是每個inbound(接外國團來本地)市場必經的洗盤過程,當年台灣人到泰國、日本人來台都是這樣盤整後重生的;但他認為,由於陸客市場是過去歷史經驗的好幾倍,飲鴆止渴的後座力絕不能等閒視之,一旦當局和業者漠視輕忽,將有一波波難解弊端出籠!

林富男認為,首先該注意的是業者的營運狀況。台灣租車旅遊集團總經理徐浩源就感同身受,他表示,四年前,陸客開放之初,他大手筆砸了近兩億元,購入三十輛新遊覽車,「貸款時,我告訴銀行,一年來兩百萬人,十年兩千萬人,一百年也才兩億人,大陸有十幾億人,這是百年事業,你怕什麼?」然而事實證明,徐浩源的如意算盤打錯了,「遊覽車一天七、八千元,扣掉司機、油料、保險、保養、銀行貸款,就算一輛遊覽車每天接團,一個月還要倒賠五萬元。」至於許多小型旅行社礙於資金缺口,不得不接更多的團來抵帳,也就只好以更低的價格來爭取。在香港就已有零團費,甚至地接社不但不收費,反而付錢給組團社來買團的「負團費」現象。而這就像吸大麻一樣,毒癮越犯越凶,如此惡性循環之下,恐怕形成整個觀光業的金融風暴!

後續效應二:本土業者邊陲化口袋不夠深 陸客市場恐剩港資蹤影另外,雖然港資來台發展並不違法,但高雄市前旅行公會理事長吳寶順則指出,倘若購物店金援旅行社的形態不變,購物店需要準備更龐大的資金才能護住樁腳,這並非資金有限的本土業者所能匹敵的,「以鑽石店來講,若沒有上億元的儲備資金,很難玩得過港資!」事實上,台資購物店因資金不敵港資而收攤的情事已經上演,其中尤以鑽石店最為明顯。

高雄的本土鑽石購物店業者分析,相對於陸客大宗採購的珊瑚、玉石等,貨源多半掌握在本土業者,鑽石的貨源,大多掌握在香港人手中,再加上香港人比台灣人資本雄厚、又懂陸客市場,也因此,鑽石購物店漸成香港人的天下,主宰五十億鑽石商機的七成五。

以捷達為例,曾有一天接團量達一七○團的紀錄,足足是台資業者的八倍。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大者恆大的狀況下,港資業者更已跨鐘錶、糕餅、珊瑚以及飯店等領域,其中,鑫瑟甚至號召同業組成中華觀光精品協會,甚至入主上市公司祥裕電子,影響力不容小覷。

後續效應三:旅遊品質沉淪﹁香港阿珍﹂醜聞 可能在台重演「最令人擔憂的,則是台灣旅遊品質的受損!」李奇嶽一語道破一旦陸客市場沉淪最要命的後果。他認為,台灣原以導遊高規格的服務品質著稱,這也是每回陸客滿意度調查能撐住九成佳績的主因,但在利字當頭下,恐怕最後一道防線也將失守。

由於旅行社不敷虧損,只好拿導遊開刀。因此導遊的出差費已從原本的一天三千元,購物佣金一成,折半對砍。預料,未來導遊為求生存,恐怕得學香港導遊自行掏腰包買人頭帶團,再從購物佣金回補,若真如此,幾年前對著不消費陸客大聲咆哮的﹁香港阿珍﹂,恐怕會出現在台灣。

另外,隨著媒體和政府大幅吹膨陸客大餅,也讓業者受害。今年八月舉行的「海峽兩岸觀光交流圓桌會議」,大陸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會長邵琪偉就高唱去年陸客買鳳梨酥高達二五○億元,而連旅遊業的老將徐浩源,也因誤信市場,而在台北內湖設了占地千坪的觀光工廠,從鳳梨種植介紹到烘焙製作,甚至提供陸客DIY鳳梨酥及到特產購物站,但卻事與願違:「我現在還在虧損中!」因為這一年來,陸客團購物佣金從五成漲到七成,他根本沒賺頭,看清惡劣的現況,徐浩源只好轉向做台灣市場。

面對急速膨脹的陸客市場,政府甚至喊出﹁二○一六年陸客來台人次要達七百萬﹂的願景,但若現實環境不變,劣幣驅逐良幣下,這場繁榮的春秋大夢將提前夭折。一位資深旅遊業者表示:「開放陸客來台旅遊四年,大陸國家旅遊局沒有懲處過一家組團社,若中國政府不監督陸客出團費用,台灣政府與業者要如何保證陸客旅遊品質?」這場台灣國家形象、台灣旅遊業、陸客三輸的賭局,兩岸政府不能再坐視不管,應該大力整頓,台灣的觀光業才有明天。

誰賺到陸客商機?

賺最多!七成團費入大陸旅行社口袋

組團社收錢

(大陸旅行社)

目前多以每人每夜60美元接團,20美元給台灣地接社,但已出現30至40美元的低價團,扣掉機票,利潤漸薄。

客人搭機

(航空公司)

航空公司穩賺不賠,而且不會被倒帳。

交給地接社

(台灣旅行社)

接團成本為平均每人每夜20美元(8天7夜新台幣14400元),每接1人賠1萬元,是受傷最大的行業。

到台灣導遊接機開始行程(導遊)出差費由每天的3000元對砍,目前出現8天7夜1500或800元的行情,靠購物抽佣補薪資。

搭遊覽車

(遊覽車業者)

全國遊覽車約1.35萬輛,在旅行社競價下,每夜車資為7、8000元,業者大喊入不敷出。

景點

(觀光區業者)

旅行社多以切票方式買入大量折扣票,或以記帳方式月結,並盡量走免費入園的景點。

購物

(購物站業者)

表面因購物行程而大發利市;惟在同業競爭與付高佣金下,利潤不如外界想像,並得承擔巨大的資金風險。

餐廳吃飯

(餐飲業者)

餐廳以每人每餐150元接團,在物價上漲之際,還得承受旅行社賒帳的風險。

飯店住宿

(飯店業者)

住宿每人每夜約為800至1000元,兩人一間最高房價僅至2000元左右,與3000至5000元市場行情,相去甚遠。

陸客團來台費用大拆解

接一位陸客賠1萬元,團員得購物2萬元,地接社才能回本!

大陸組團社收費(陸客繳費):

22500元╱人

(以大陸一般行情5000元人民幣計)

台灣地接社承接費用:

4200元╱人

(一般以每夜20美元承接,8天7夜計)

8天7夜支出:

車資:2560元╱人

住宿:7000元╱人

餐費:2400元╱人

門票:800元╱人

導遊費、稅金等雜支:1640元╱人合計支出:14400元╱人

結果:

等於地接社以每人虧本10200元接團

解套:

每位團員須購物滿2萬元,以平均退佣50%計,回補地接社1萬元才不致虧本。換言之,若以每團25人計,全團8天7夜的行程,須購物超過50萬元,否則地接社等於賠錢。

旅行業公認最具港資色彩的 3大購物店集團

歐亞

業主 雷素娥、雷素玉姊妹集團背景 香港鑽石珠寶批發商,總部在香港,在廣東順德及廣西梧州生產,其中雷素娥為深圳首飾行業協會副會長。

集團事業版圖 總部:新意集團控股(香港)工廠:廣東順德、廣西梧州鑽石購物店:歐亞(香港、高雄)鐘錶購物店:星際(台北)

飯店:帝豪飯店(高雄)

捷達

業主 鍾偉棠

集團背景 鍾偉棠在香港經營鑽石珠寶批發多年,以DIL品牌聞名全港。除珠寶加工廠外,購物店遍及港、台、星、馬。

集團事業版圖 總部:DIL(香港)、時代珠寶(香港)鑽石購物店:捷達(高雄)鐘錶購物店:寶時捷珠寶(台北)伴手禮購物店:天使事業(高雄)糕餅購物店:御品軒(台北)飯店:已買大樓整修中(高雄)

鑫瑟

業主 張雅俐

集團背景 廈門出生, 14歲移民至港, 21年前到台灣發展,被視為港資,但其據點全在台,因此堅持自己是台商。

集團事業版圖 總部:鑫瑟國際(台北)鑽石購物店:林紅(高雄,現改晶鼎旺)免稅店:世界名城 (將設於台北晶華城)珊瑚購物店:東林珊瑚(台東)控股公司:祥裕電子(台北)旅行社:世通旅行社,品牌為中華情,經營者為張雅俐的胞弟張鏞陸客到哪、買什麼產品,早被完全掌控!

台北:

名牌精品、鳳梨酥、

故宮仿製品

南投:

日月潭鹿茸、靈芝

花蓮:玉石

嘉義:

阿里山高山茶、檜木加工品

高雄:鑽石

台東:珊瑚

港資購物店的回應

隨著港資的旅行社和購物店大舉進軍台灣,市場對於港資集團的不平,可謂甚囂塵上。《今周刊》專訪港資的捷達事業總經理張妮妮以及鑫瑟國際業主張雅俐,首先對港資以一條龍鯨吞蠶食台灣觀光業,張妮妮忿忿地說:「港資不是原罪,別把港資汙名化!」她表示,該公司在香港曾操盤旅遊市場,有豐富的經驗,也懂陸客講門面的心態,因此來台砸上億元資金裝潢。以高雄店為例,當初店面就以一天容納180團為設計,占地2500坪,挑高9米,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珠寶購物店,店內存貨高達9億多元。

張妮妮強調,為提升服務品質,捷達500位員工都送到香港受訓,而且公司賺來的錢,大多投資在台灣,主要幹部全都在高雄買房,「我們對台灣市場的貢獻,並沒有比較少!」至於一條龍經營,她表示,捷達確有跨足其他購物店,但對經營旅行社沒興趣,「你想想,我們自己開旅行社,其他旅行社還會帶團來嗎?」另外,對哄抬售價的指控,張雅俐解釋,購物店為工廠直營,不會比一般店面貴,「有人指稱我們的價格是市場的10倍,但想也知道,動輒數十萬元、甚至數百萬元的珠寶,再加個零,誰買啊?」最後張雅俐強調,購物店的退佣是國際行之多年的模式,只是台灣還來不及配套及法制化,購物店也十分願意化暗為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62

CEPA補充協議:港資獲准在上廣深控股全牌照合資證券公司及基金公司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4707

路透報導,香港與中央政府週四簽署《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補充協議十,進一步放寬在多個服務貿易領域的市場准入條件,當中包括允許符合設立外資參股證券公司條件的港資金融機構,在上海、廣東省和深圳各設立一家兩地合資的全牌照證券公司,港資合併持股比例最高可達51%。

此外,在證券方面,允許港資證券公司申請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資格時,按照集團管理的證券資產規模計算;允許符合條件的港資金融機構按照內地有關規定,在內地設立合資基金管理公司,港資持股比例可達50%以上。

同時,在新的補充協議下,香港的銀行在內地的營業性機構,經批准經營港資企業人民幣業務時,服務對象可包括依規定被認定為視同香港投資者的第三地投資者在內地設立的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76

港資銀行消失的光陰

2013-10-03  NM  
 

 

近期人氣日劇《半澤直樹》,主角半澤激動地說:「銀行晴天借遮,雨天收遮」,一語道破外資大行,只顧眼前利益的事實,看得你我咬牙切齒。回想老牌華資銀行,作風保守,但在銅臭之中,仍散發出一股人情香。銀行間的感情亦好,其中恒生、永亨及永隆的話事人更如銀行版「三劍俠」。不過,這批老牌華資銀行已經買少見少,繼永隆銀行○八年以天價三百六十億賣盤後,近月永亨、創興等華資銀行亦陸續傳出賣盤,會被內地巨企吞併。紅簿仔、新年送的利是封、揮春、日曆、錢罌,還有那份僅有的情懷,已被捲入歷史的洪流中。

在西環經營海味近百年的同興泰記,第二代傳人梁泳潮是創興銀行的六十年老客戶,仍拿着毛筆寫數簿的他記得:「往時寫張支票抬頭係同興海味都得,依家就一定揸到正寫晒全名,好多規範!以前有人情味多啲。唉,銀行賣盤有乜可惜唔可惜吖,歷史梗係要跟住潮流走。」父親湯養浩在六十年代做牆紙、窗簾生意,現為科達地產主席的湯君明憶述:「當年銀行職員好似巡按大人咁,耐唔耐就行落嚟鋪頭,問你夠唔夠錢使,又會關心你要買咩貨,有需要即時轉介你去做按揭,可以話係幫我老豆創業。一到秋天,仲會叫我哋去食蛇羮。嗱,邊似得依家啲外資行,下下都計你有幾多還款能力,捽數咁捽,佢自己有問題唔掂,話收水就收水!」前永亨信用財務董事總經理冼國林說:「以前啲老細好好人o架,創辦人馮堯敬退休,搵咗曾永康做總經理,個個都叫佢做老頑童,好玩得。公司好有人情味,老闆記得大家的名字,同事嘅紅白二事一定會出席。」

銀行三劍俠

自開埠以來,香港早已是外資銀行天下。當年的滙豐銀行,主要服務外資洋行,真正支持着華商的,是由華人經營的「銀號」。三十年代初,近三百家銀號集中在中上環一帶,方便南北行、米行及海味店等商戶。當時恒生、永隆、永亨及道亨,號稱香港四大銀號。六十年代,房地產蓬勃,銀號亦轉型為銀行,以分期貸款幫助上車置業。銀行之間存在競爭,但彼此間又十分團結,永亨的馮堯敬、永隆的伍宜孫及恒生的何善衡,可謂華資銀行界的三劍俠。三人同為順德人,同聲同氣,馮堯敬早年曾在永隆打工,後來才跳槽出來與伍宜孫合辦永亨,而永隆的早期股東又包括何馮二人。馮堯敬的兄弟更娶了伍宜孫的堂妹為妻,親上加親。三家人老友鬼鬼,更一起住在銅鑼灣金龍台,馮家和伍家住在十四號,何家則住在十號,平日會一同晨運、飲早茶,為聯誼亦為交換市場消息。馮堯敬長子、現為永亨董事長的馮鈺斌曾向本刊回憶說:「我爸爸最鍾意同佢哋到維園做晨運。」有錢,更加是齊齊搵,三人於五十年代已到當時稱為北婆羅洲的沙巴考察,相當「前衞」,並於首府亞庇興建大酒店。何善衡在興建美麗華酒店時,又預留五萬股予伍宜孫,只是遭他婉拒。六七年暴動,香港房地產狂瀉,由美麗華集團發展的玫瑰新邨,因財困而一度停工,恒生作為往來銀行出手相助,由何善衡找來伍絜宜(伍宜孫弟)及馮堯敬「每人認購一間」。至今,馮氏和伍氏仍分別持有數個單位。伍宜孫早年供養子女出國留學,入不敷支,何善衡借他四萬元應急,伍宜孫其後亦以永隆股份作償還。

擠提見真情

六五年,明德銀號及廣東信託銀行先後擠提,更蔓延至恒生、道亨及永隆等銀行,令恒生接近破產邊緣,要出售五成一股權予滙豐,控制權就此斷送,成為何善衡等創辦人的畢生憾事,為此何更痛哭了兩個晚上。永隆可以安然渡過,前副董事長、伍宜孫姪兒伍步剛曾對本刊說:「我哋客戶有不少是大老闆,出糧俾員工都係用永隆。當時唔少客戶叫旗下員工唔好去提款,要錢就先借俾佢哋,仲有客戶會攞番錢存入銀行,非常支持我哋。」當年的銀行,客戶與銀行關係較現在來得親密,銀行擠提,有熟客基於交情支持銀行。此情此景,在今日的金融界,已不再復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164

亞視引入新投資者 山東財團背後另有神秘港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4567.html

亞視引入新投資者 山東財團背後另有神秘港資

一財網 秦偉 2015-09-11 17:26:00

距離免費電視牌照失效不足8個月時,垂死掙紮的亞洲電視(下稱“亞視”)可能再度迎來轉機。

亞視執行董事葉家寶昨日表示,今年6月,大股東黃炳均已與中國文化傳媒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文化傳媒”)簽訂股權轉讓合約,中國文化傳媒同意收購亞視52.41%的股權,其中41.66%已經完成交易。

資金問題爆發後的亞視,一直忙於尋找新投資者接盤,今年4月,香港行政會議決定不再為亞視的免費電視牌照續約,令其成為香港有史以來未被續牌的廣播機構。由於買賣合約完成的前提是亞視獲得續牌,最後時刻出現的新投資者和已經簽訂的股權轉讓合約也打了水漂。

“投資者,其中之一是中國文化傳媒,而他也是有其他投資者。”9月11日,德勤中國華南區主管合夥人黎嘉恩確認股權交易已獲德勤認可,他又指出,亞視此次共有兩名新投資者入局,而另一名投資者是香港人,但拒絕透露身份。德勤在亞視資金問題爆發後,被香港高等法院指派為獨立監管人,負責監督股權轉讓事宜。

黃炳均為亞視前掌門人王征的股份代持人,股權轉讓交易也意味著王征徹底退出亞視亂局。此番交易除了涉及股權轉讓,新投資還將承擔亞視的全部債務。黎嘉恩透露,亞視對王征的債務約20億港元,至於剩下尚未轉讓的10.75%股份,則因涉及法律問題仍需時間處理,但他拒絕透露存在何種法律問題。

山東財團非“紅頂商人”

中國文化傳媒這個陌生的名字,一出現即引發關註。

葉家寶表示,中國文化傳媒隸屬於內地中金集團旗下的中金國際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中金國際”),而中金國際則是中金亞洲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中金集團是一家集多行業開發投資與產業經營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集團公司,業務涉及投資、房地產、能源、礦業、傳媒及高科技投資等,集團董事長司榮彬也隨之浮出水面。

“我有時不時見過司榮彬。”黎嘉恩表示,但他強調自己的職責僅需要確認所有投資者都是第三方、獨立的投資人,與亞視之前的管理層無關聯關系。

葉家寶稱,中金國際管理的一只基金,計劃在亞視運營方面投資100億港元,而主要資金來源是香港本土資金,對方並非紅色資本。

司榮彬這個名字,與中國文化傳媒一樣,並非任何一個耳熟能詳的資本大鱷。黎嘉恩表示,自今年4月初亞視不獲續牌之後,雖然面臨清盤風險,但與新投資者的商談並未停止,“亞視有很多不錯的資產,中間有不少人和我們談過,想要整體收購或者收購部分資產的都有,4月中的時候與投資者第一次見面。”

黎嘉恩透露,今年6月中,亞視與新投資者正式簽署協議,之後發現有需要補充的內容,到8月中時再簽訂補充協議,德勤在一周後即出函確認同意41.66%的股權轉讓。

公司註冊處的資料顯示,8月中,司榮彬就已經入主亞視。司榮彬、尹衍河、陳昌義及黎子傑在8月中成為亞視新任董事。有媒體爆出司榮彬曾有刑事案底,對其是否有資格擔任董事,黎嘉恩回應指根據其獲得的法律意見,司榮彬可以出任董事,且任命董事不需要香港通訊局批準。

黎嘉恩拒絕披露股份轉讓涉及的金額,但他強掉亞視目前接受的新投資者的出價夠好,不會比以前出價的投資者差。

仍存不確定性

新投資者的入局,對於亞視走出眼下的困境還只是第一步。

亞視既有的免費電視牌照原定於今年11月30日屆滿,根據法例,行政會議4月1日決定不再續牌後,亞視現有牌照的有效期將延至2016年4月1日,通訊事務管理局將在牌照屆滿後同時收回指配予亞視的所有廣播頻譜。

葉家寶表示,有信心重新獲得牌照。他指出,亞視計劃從目前的六條頻道增至八條頻道,前6年需要投入不少於51億港元的資金。

去年底,香港有線電視旗下的奇妙電視及電訊盈科旗下的香港電視娛樂原則上獲發牌照,4月1日,香港電視娛樂獲發12年免費電視服務牌照,並表示將在12個月及24個月之內,啟播中英文頻道各一條。免費電視頻道的競爭也將更激烈。

另一潛在風險是,仍持有免費電視牌照的亞視,其股權轉讓仍需要獲得香港通訊局的批準。通訊局已經表示收到了亞視股權變動的申請,將會評估有關持牌機構能否繼續遵守所有對其適用的相關規管要求,包括《廣播條例》中有關適當人選、通常居於香港等規定。

黎嘉恩表示,股權轉讓已經完成,買方已經付款,若通訊局日後決定不批準,到時再考慮法律程序。亞視自去年爆出資金問題後,命運一波三折。此前,香港投資機構匯友資本也曾向亞視伸出橄欖枝。匯友資本首席合夥人胡景邵表示,曾在1月底向亞視提交收購建議書,包括股份及債務,並於3月31日單方面簽署條款。

結果4月1日,亞視通過自有新聞節目,單方面宣布將股份予港視主席王維基,但很快被王維基否認。7月時,通訊局還就亞視單方面虛報股權轉讓一事,對亞視罰款30萬港元。

編輯:薛皎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783

【行業觀察】從李嘉誠撤資看港資房企內地布局策略的變化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9654.html

【行業觀察】從李嘉誠撤資看港資房企內地布局策略的變化

第一財經日報 張宏偉 2015-09-22 23:28:00

(行業觀察Observation)從李嘉誠撤資看港資房企內地布局策略的變化

張宏偉/文

這兩年,李嘉誠動作不小。合並、兼並、買、賣、註冊、重註冊,拋售了許多中國資產,邁進了歐洲市場大規模抄底。以李嘉誠為代表的港資房企怎麽了?港資房企在內地的樓市布局策略發生了哪些變化?

內地布局四大特征

要 了解港資房企對大陸房地產市場的布局策略的變化,首先得了解這些房企的的特征。總結下來這些港資房企過去幾年在內地布局的特征,主要有幾點:第一、其拿地 選擇目標就僅僅局限於一二線城市市中心優質地塊;第二、擅長於高端物業的開發,一般來講所開發項目基本瞄準當地高端市場,項目開發以利潤為導向;第三、擅 長利用資本市場力量開發和經營商業性物業,尤其是大型綜合體的開發;第四、所拿地塊一般來講開發周期比較長,通過比較長的市場周期博弈市場培育期,屆時地 塊本身升值,房價上漲,從中獲得比較大升值收益,利潤率據此得以保證。

正是由於這些港資企業擅長利用資本市場力量開發和經營商業性物業,尤 其是大型綜合體的開發,從地方政府來講,出於這些港資企業的成功經驗、地方政府稅收、就業等諸多方面考慮,地方政府會優先考慮這些企業過來進行投資,甚至 短期內會給予稅費、地價上的優惠,以此博取中長期的稅收與就業的效益。因此,我們看到過去幾年港資房企在內地房地產市場大展拳腳,收益也頗豐。

策略開始“分化”

在 樓市進入下半場的今天,房地產市場環境已經發生了實質性變化,如果開發商再繼續延續上半場的規模化增長的模式,一方面將導致更多的庫存產生,造成更大的去 庫存的壓力,另外一方面,對於房企自身來講,也將因此而累計更多的運營風險,這樣的模式已經不可取,房企謀求轉型勢在必然。

對於港 資房企來講,盡管它們大多數公司不是以規模化為導向的,但是,從市場空間的角度來看,房地產市場空間確實沒有此前那麽大了,也不是那麽容易在內地樓市獲得 比較豐厚的收益了。盡管去年至今,由於樓市不景氣,從中央到地方三令五申、苦口婆心,希望房地產要穩定健康發展。而李嘉誠不過是“春江水暖鴨先知”,超人 的商業嗅覺讓他更早一點開始淡出這個行業,轉向別的投資。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港資房企都像李嘉誠一樣開始撤離大陸房地產市場。

仔 細研究發現,這些選擇留守的港資房企在內地房地產市場的布局策略已經呈現出分化,有的選擇撤離內地市場,有的選擇繼續加碼投資,有的開始戰略收縮和聚焦, 有的則放下身板開始高周轉,更加現實地面對市場的變化。比如從拿地的角度來說,李嘉誠的和黃系、長實系公司這兩年在內地幾乎沒有再拿過新項目,但新鴻基、 嘉華、麗豐控股還是陸續拿了些新項目,繼續布局內地房地產市場。而九龍倉也宣布,繼續深耕內地房地產市場,未來將深度聚焦中國內地發展潛力較好的8~10 個城市,但戰略上開始收縮和聚焦。

從推盤的角度來說,李嘉誠2013年以來“資金大挪移”導致其這兩年在布局的城市銷售業績表現超出預期, 很明顯,他逃過了2014年銀行信貸緊縮導致的市場低迷期,也試圖逃過這一輪市場去庫存的低迷周期;九龍倉在價格策略和開發思路上變化的比較明顯,尤其是 在2014年市場低迷期以後,開始快周轉了,項目定價策略相對也比較靈活,在幾個城市內項目聯動銷售,以盡快實現資金的回籠。

內地布局“分化”的市場因素

為什麽這些港資房企的布局策略會出現“分化”?主、客觀因素分別是什麽?

目 前而言,內地房地產行業進入下半場。樓市下半場有以下幾個特征:第一、市場逐漸成熟,競爭越來越激烈,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港資房企在這個變化過程中並不 占優勢,李嘉誠的企業也不例外;第二、標準化的操作流程的建立,品牌開發企業通過標準化操作實現“快速開發快速銷售”的高周轉策略,而高周轉的背後是行業 利潤率逐漸走低,而以利潤為導向的港資房企很難適應這個變化;第三、企業必須通過修煉內功提高自己的盈利能力;第四、產品力表現上港資房企已經不再是唯一 的優勢,當前,內地開發企業產品開發能力甚至已經基本上趕超了港資、境外房企,港資房企產品已不具備完全的競爭優勢;第五、房地產行業競爭焦點聚焦到產品 開發完之後的社區服務、物業服務等方面。

從這個角度來說,港資房企的市場競爭優勢及發展空間相對之前小了許多,也會迫使各家港資房企策略發生一定變化。最終各家房企“因地制宜”制定符合自己的布局與發展策略,尋求企業的中長期穩健發展。

港資房企內地市場布局策略發生變化背後的個體原因也各有不同。

有 些港資企業仍然堅持自己布局內地房地產市場的策略。比如新鴻基、嘉華、麗豐控股還是陸續拿了些新項目,繼續布局內地房地產市場。這些港資房企繼續關註內地 房地產市場主要原因在於,他們已經在內地市場布局多年,已經積累多年經驗,並且持有了大量優質物業,這些優質物業為他們帶來了中長期的穩定現金流收入。這 些房企不會放棄這麽龐大的潛力市場,因此,這些港資房企還會繼續布局內地房地產市場。但是,這些港資房企拿地仍然是僅限於市中心優質地塊,布局策略基本上 沒有改變,仍然是按照上述港資房企幾點特征操作。

而李嘉誠的布局策略則與上述房企大為不同。這兩年李嘉誠的公司在內地幾乎沒有再拿過新項 目,其將主要精力投入到海外。這主要是由於國外大多數發達經濟體經濟在複蘇,房地產仍然處於價值低估階段,此時,李嘉誠幾乎“買下整個英國”,成功實現 “低買高賣”的資本大挪移。對於李嘉誠而言,此時出手海外買地開發項目剛好處於抄底的市場階段,市場周期的特征決定其繼續積極布局海外市場。

對 於有些港資房企來講,在經歷了幾輪內地房地產市場周期調整之後,面對2014年以來的市場變化,適度調整了策略,項目定價策略相對也比較靈活,在幾個城市 內項目聯動銷售,以更加貼近市場的策略進一步融入市場,開啟了其高周轉之路。同時,布局策略上也開始收縮和聚焦,提高已經布局的核心城市的市場占有率,比 如九龍倉。

那麽,在樓市下半場,港資房企應該采取什麽樣布局策略更合適?是撤離大陸房地產市場還是繼續深耕?還是采取保守的戰略收縮與城市 聚焦策略?    筆者認為,對於港資房企來講,首先針對全國範圍內布局項目進行評估,調整一些布局不合理的城市,對於項目所在區域或板塊存在供大於求狀 況、項目本身定位存在一定問題的項目,甚至采取率先降價措施,通過降價清盤盡快回籠資金,退出這些布局不合理的城市或區域板塊,然後將回籠的資金投資到優 勢區域,進行深耕,提高核心城市的市場占有率。同時,通過拿地調整城市布局換倉謀求下一輪市場發展機會,最終實現公司布局戰略總體保持合理、健康。(作者 為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776

獨家專訪》他找來關鍵第二人取代港資TVBS董座張孝威 340天完全執政內幕

2016-01-25  TCW

台灣第一大有線電視新聞台,股東結構劇變!

總座去職、前員工臉書上開炮,這場回購大戰始末,首度公開。

台灣第一大有線電視新聞台TVBS,在總統大選的前十二天,股東結構跟著變天!

一月四日,香港TVB公告以新台幣四十三億四千三百萬元出售四七%台灣聯意製作公司(即TVBS母公司)股權予利茂、德恩、連信三家投資公司。

在三百四十天之前,這三家公司才以四十六億九千五百萬元吃下TVBS五三%股權,這三家投資公司背後法人代表與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關係密切,因此外界認為王雪紅全面掌控TVBS。

事實上,王雪紅與香港TVB第二次股權交易的四七%股權中,有三五%股權已經轉由另一神秘人物吃下。

此人,是中央貿易開發公司董事長丁廣鋐,他的父親是有「越南王」封號的丁善理,他的表舅就是張孝威。在張孝威的運作下,對投資媒體極有興趣的丁廣鋐砸下超 過三十二億元取得TVBS三五%股權,成為策略投資人,也協助張孝威從香港TVB手中,拿下台灣TVBS的「完全執政權」。

原本從台灣大哥大總經理退休的張孝威,三年前在王雪紅力邀下,出任TVBS董座。自稱前半年在當「觀察員」的張孝威,隨後推動TVBS新聞部的改變,把主播制改為大編輯台制度,引發T台新聞部員工反彈與離職,更有前員工在臉書上炮轟張孝威的做法。

張孝威接受《商業周刊》專訪,首度告白T台內部風暴始末,他坦言要改變TVBS的企業文化、推動新的數位投資,最大問題就是香港掌控TVBS百分百股權,為了終結他眼中的「買辦式管理」,買下股權、前總經理楊鳴的去職,成了必然走的路。以下為專訪紀要。

談內鬥》揭新聞部人事角力問:當初王雪紅從來沒有公開講過,她為什麼要買TVBS,她當初找你時,有沒有跟你說過她買媒體的目的是什麼?

答:她就是要有一個扮演「社會公器」角色的媒體。基本上她就是要一個乾淨的媒體。

問:「乾淨」的定義是什麼?

答:公正啊、言所當言啊,有深度啊,獨立啊。

問:過去很多所謂老T台的員工,覺得你把手伸進新聞部干預這件事情,跟你講的「社會公器」怎麼去平衡?

答:所謂我手伸進去,只有一個人會去用這個名詞。從來沒有電視台會說董事長把手伸進新聞部的,你看看別的電視台,人家董事長管不管新聞部?管得一塌糊塗, 比我管得非常非常多!包括連政治立場都要管,我有沒有管?我沒有管任何一個議題!我管的是新聞部的組織及策略,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不然收視率怎麼上 來?

問:那為什麼TVBS要找羅智強來當《二一○○全民開講》的主持人?

答:《二一○○》當時沒有主持人已有一段時間,大家都在外面物色,找羅智強來主持《二一○○》是我的主意,很多人覺得這是政府高層的安排,沒有這回事。羅 智強呢,我那時候在電視上看到他,覺得他年輕,有一點口才,他其實滿熟悉政府運作,就想說他會不會是一個可以擔當這一個任務的人,我也找他談了好多次。但 是最後,雖然他自己也很努力,可是他後來體認到說其實他不適應。當初新聞部有些人覺得是不是我在迎合上面?事實上這證明,這是我們獨立的一個選擇嘛,就是 說這個實驗沒有成功。

問:你說「把手伸進新聞部只有一個人會講這種話」,那一個人是誰?

答:因為他(編按:指前TVBS總經理楊鳴)覺得新聞部是他的地盤。我們新聞部是總經理直接督導,別人不可以碰。

他跟我講說你新聞部有什麼事,你不要直接表達,你跟我講我會讓它發生,什麼叫作把手伸進新聞部呢?新聞部只有你一個會管嗎?到後來,二○一三年時,我們收 視率往下掉啊,五月、六月的時候,我們是排到第二名,我們從第一名掉到第二名,本來就是很微幅領先第一名,後來變成第二名了,我覺得這不行啊。

我來了三年,尤其是第一年,對我來講,我是比較需要了解這個公司的,但是整整三年,我們總經理從來沒有進過我辦公室一次跟我好好談,其實應該是每次講半個 鐘頭、一個鐘頭的時間,跟我好好談一談,他覺得這一陣子公司情況,他覺得公司有什麼事情該做?或者怎麼樣,沒有一次。

談股權》終結買辦式經營

問:你接TVBS三年來,過去一年的動作最大,你安排兩次股份買回的計畫,同時楊鳴離開,這件事情是有關聯性的嗎?

答:當然有很大的關係,我們看TVBS的歷史,一九九三年成立,到二○○三年邱復生退出,這是第一階段。這階段由邱復生主導經營,也是TVBS較輝煌的一 段。第二階段就是二○○三年開始一直到大概我來做董事長,也就是二○一二年初。這個第二階段的時期,我稱之為「買辦式」的管理。

香港人接手後就找head hunter(獵人頭公司),就找到楊鳴來,因為他們唯一關心的就是香港母公司的利益,公司本身的發展不重要,所以你要他多投資,是很難的事情。假如不是 我來做董事長,我們怎麼可能說是我們是所有電視台裡面,頭一家全面HD的?HD加數位化,大概投資了十五億元左右。

我為什麼一直在推動這個投資呢?因為我在台灣大哥大後期時,那時因為後來我們也有台固媒體,也就是有線電視系統平台,趨勢是很清楚,整個數位匯流的趨勢,所有都走向數位化,你現在不趕緊把你的內容全部都數位化,將來你擠不進去那個平台啊!

問:媒體界有很多傳言說,TVBS的林口影視城開發案喊停是楊鳴離開的原因,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答:其實不是喊停,就是暫停。因為林口案的設計是有重大瑕疵的,但是我在後期才猛然發現這些問題。

是香港(指香港TVB)要這個計畫。等到我開始了解這個計畫的時候,決策已經形成了,完全在總經理手上執行。

香港覺得,你不能是單單建造一個影視大廈,你要有這一個商業模式,所以商業面積從原來可能二○%左右,擴張到四○%,因為這也是滿多錢的,他覺得說將來才能賺得回來,那也是一個想像,因為地下樓層因此必須把深度擴到地下四層,經費十分驚人,而且很難回收。

問:香港TVB把它當成地產來想像?

答:你講的一點都沒錯!影視大樓是表面,其實是一個地產的deal(交易),因為你去林口要買這樣一塊地,你也買不到。現在因為新北市政府要來做影視城,可以買到這塊地,所以他覺得趕快把它買下來,只是最後出的價,要多少呢?所以他們說最後我們這邊決定。

問:行情你們了解嗎?

答:價格有不動產專業顧問提建議,所以這個基本上來講,表象是要蓋攝影棚,骨子裡面就是一個商場開發。過去總經理沒有把關鍵點提出討論,可能是因為他覺得 這是香港人的案子,香港人同意就好了。這就是買辦式的管理!他(楊鳴)剛走的時候,跟一些新聞界的老朋友說,因為股權結構轉變了,所以他的角色改變了,香 港人相信的是他,我想就是那種心態,所以他不進我的房間。

談改革》改變吃大鍋飯文化問:那你怎麼說服王雪紅,支持你把股份買回來,讓TVBS有轉型的可能性?

答:這基本上是我跟陳文琦(編按:TVBS董事)達成的共識,這是一個很明確的目標,如果不這樣做的話,公司很難做大幅的一個調整。

舉例來說,過去有誰關心我們表現較優異的員工啊?我們連HR(人資)部門都沒有,你知不知道?就是管理部裡面有一個人事科,負責發薪水,辦理報到手續,沒有人在想人力資源要怎樣好好做。

我到任後,設立人力資源部。二○一五年開始,按季將財務狀況讓核心主管了解,我們是在同一條船上,這樣的團隊精神,需要花時間建立,而人力資源部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才能徹底改變過去「吃大鍋飯」的管理文化。

整理者 陳彥錚 採訪者 吳修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450

春節期間黃金熱銷 但港資珠寶企業卻“旺季難旺”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48206.html

春節期間黃金熱銷 但港資珠寶企業卻“旺季難旺”

一財網 劉瓊 2016-02-04 20:54:00

盡管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近年來黃金珠寶行業增長也放緩,但有珠寶行業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預計,2016年春節期間黃金產品的熱銷也不例外。

每年春節“黃金周”期間都是各類黃金珠寶的銷售旺季。中國人春節期間對黃金珠寶有多狂熱,去北京的菜百看看就知道。2015年,北京知名的黃金珠寶銷售地“菜百”,春節七天長假的銷售額超過了6億元,占到京城120家重點商業、服務業企業總銷售額的六分之一。

盡管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近年來黃金珠寶行業增長也放緩,但有珠寶行業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預計,2016年春節期間黃金產品的熱銷也不例外,“中國市場的文化與消費特點,將會使得婚慶黃金飾品、生肖金條、各種金擺件等春節期間在中國大陸市場繼續熱銷。”

不過,由於港澳等零售市場的繼續低迷,在黃金珠寶門店地域布局、產品品類布局、設計、制造差異等原因,也會導致不同的珠寶企業業績表現不同。

開門紅與高預期

“預計今年春節期間還會有同比2位數的增長”,旗下擁有老廟黃金和亞一黃金的豫園黃金集團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中國人對黃金的喜愛還是根深蒂固,特別是在佳節期間,認為黃金會帶來喜慶,所以預計今年春節期間,黃金珠寶的銷售額和克重都會繼續增長。”

另一家珠寶龍頭企業老鳳祥也信心滿滿,“在今年黃金珠寶整體形勢增長放緩的情況下,今年元旦期間(2016年1日到3日)已經實現開門紅,在黃金原材料價格和售價比去年低幾十元的情況下,上海地區的銷售額卻同比繼續增長。”老鳳祥發言人王恩生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在今年1月底的老鳳祥迎春供貨會上,王恩生告訴記者,合作夥伴的拿貨數額創歷史最高紀錄,所以可以預計,今年春節黃金周,黃金珠寶的銷售繼續形成一波高潮。而為了今年春節的銷售,老鳳祥也準備了一系列候年生肖金等,獨家專利的“硬足金”等新產品。

“每年春節都是旺季,因此備貨都會是平日的1.5倍”,豫園黃金集團內部人士也告訴記者,而今年,更重要的是,從天氣狀況看,春節期間比較晴朗,這會帶動人們旅遊與購物的熱情,因此預計會繼續保持良好的同比增長態勢,“雖然受宏觀形勢影響,一些黃金珠寶企業的銷售額放緩,這部分與黃金價格下跌相關,實際上銷售克重還是在增長。”

談及春節期間黃金珠寶類的暢銷產品,王恩生認為,生肖類和婚慶類等將是春節期間最暢銷的品類。中國是傳統生肖文化根深蒂固,猴年是生肖大年,賀歲吉祥,所以生肖金預計會繼續旺銷;從消費心理考慮,逢年過節、在年終獎發放時候,送黃金也代表喜慶;一些人投資理念方面,也以投資金條作為禮品;每年春節期間,也是婚慶高峰期,婚慶黃金、鉆石等也將熱銷。

另一方面,王恩生表示,國際金價由於美元疲軟,維持上揚趨勢,對春節市場有一定作用,拉動黃金消費的需求,因為中國人買黃金,不單單美化自己,從保值增值消費心理來看,中國人也關註黃金原材料的價格。

港資珠寶企業“旺季難旺”?

盡管黃金珠寶產品在春節期間會繼續形成一波小行情,但是對於不同的珠寶企業來說,由於業務布局,品類布局等有差異等原因,也會導致不同的業績表現。

香港最大的珠寶零售企業周大福,在最新的第三財季中(截至2015年12月31日),香港和澳門本地零售市道持續疲弱以及內地訪港旅客減少導致港澳同店銷售錄得23%的巨大跌幅,與第二季下跌13%相比再度惡化。中國內地同店銷售亦同比減少6%,而第二季有6%的增長。

周大福董事總經理黃紹基在電話會議上表示當前看不到複蘇的跡象,但也沒有惡化的趨勢,他預期這樣的情況會延續至農歷新年,因此預計春節期間港澳同店銷售仍會有雙位數跌幅,而1-3月的第四季數據也會與第三季相若。

在2015年2月5日至22日春節期間,六福珠寶和周大幅都呈現港澳市場暴跌,而在中國大陸市場,同店銷售額增長都在兩位數以上。周大福香港、澳門以及其他市場同店銷售額下滑29%,同店銷量下滑30%。六福珠寶中國大陸地區同店銷售增幅15%,但未能抵消港澳市場的25%跌幅;按類別黃金首飾銷售同店下跌29%,珠寶鑲嵌首飾同店銷售下跌10%,黃金重量銷售下跌27%,中國大陸市場黃金、黃金重量和珠寶首飾同店銷售分別上漲3%、7%、65%;而港澳市場則分別下跌34%、33%、14%。

港資珠寶公司在2016春節期間的行情和業績表現,一位珠寶業內人士對記者預計,“周大福等港資企業在中國大陸的銷售增長比較穩健,但因為其大陸和港澳等比重相當,業績可能會繼續受到香港澳門市場零售低迷的影響。”

為此,周大幅等企業也繼續布局中國大陸地區,其在第三季期間繼續在中國內地凈開設了28個珠寶零售點和2個鐘表零售點,港澳則只凈增了一個零售點,截至2015年12月31日,周大福零售點總數增加至2317個。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9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