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黃偉康 VS 歐陽風- 中國仁濟醫療(648)


今早,我看都市日報見到黃先生寫中國仁濟醫療這隻股,其文如下:


黃偉康

灝天金融研究部主管

昨天二十大升幅股份中,五隻股份的名字有「醫」字,原因是中國宣布醫改,3年內投入8,500億元人民幣。中國推行醫療改革,沒有甚麼值得質疑的地方,但昨日急升的「醫」股,是否可以受惠於中國的醫療改革?前路似乎十分崎嶇。

先談中國仁濟醫療(648),前身為軟庫,原本從事金融服務及成衣製造業務,而有關業務,已於07年12月31日停止營運,可以反映出集團發展醫療業務的決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60602/LTN20060602016_C.pdf



不過,仁濟醫療上次嘗試轉型,是於06年進行,當時集團計劃以4.54億元,透過收購神州風采諮詢上海、黑龍江、海口、重慶及在線共5間顧問及服務公司,希望進軍內地彩票市場。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60724/LTN20060724076_C.pdf


但不足三個月後,集團擱置大部份收購計劃,最終只以7,000萬元,增持神州風采諮詢30%權益;而更令人意外的,是集團在9個月後以1,500萬元,出售有關業務20%權益,雖然集團從而獲得493萬元之收益,惟短短一年間,集團在進軍內地彩票業務的策略上,出現如此多的變化,難免令人擔心集團在醫療業務發展上的持續性。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922/LTN2008092254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115/LTN20090115199_C.pdf

事實上,集團在去年9月亦曾宣布,擬以11億元收購內地醫療設備公司MASEP全部股權,但不足4 個月後,集團宣布終止有關收購,原因是有關各方並未能就可能收購事項達成共同接納之條款。先不要理會擱置收購原因,嘗試從有關收購的可行性去作出分析,集團去年的收購文件顯示,11億元收購的資金代價包括3億元現金、3.05億元可換股債券及4.95億元新股。發行可換股債券及新股並不困難,但3億港元現金對於仁濟醫療而言,卻有存在一定的壓力。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919/LTN20080919657_C.pdf

根據中期業績顯示,仁濟醫療截至去年6月30日止,銀行結餘及現金為9,337萬元,貸款總額為 1.29億元,其中288萬元須於一年內償還,而1.26億元須於一年後償還,由此可見,雖然收購所需的現金為3億元,但對於仁濟醫療不是小數目,更何況集團市值只有4.4億,進行11億元的收購,難免會有力不從心感覺,故終止收購並非壞事。

如果仁濟醫療能一步一步發展內地醫療市場,要有一番作為並不困難,中期業績錄得2,800萬利潤已是成功的一步,不過道路仍然漫長,所以單純一個醫改消息,而刺激其股價急升39%,投資者的反應又似乎過敏。


greatsoup:


從以上這篇文來看,我相信他對這隻股只有片面的見解,只是在etnet或是其他地方抄書而得,且不太深入。


這隻股原名叫祥華實業,是殼王先鋒余先生的父親創辦,在2000年被軟庫借殼,前輩蔡東豪先生在2002年9月24日曾經講過這隻股,此文如下:


借殼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00120/LTN20000120043_C.HTM


同名不同命     

最近閱讀一則新聞,發覺日本商界原來是挺可愛。日本科網股軟庫跟傳媒大亨梅鐸合作,在日本推出衛星電視網絡Sky Perfect,軟庫成立獨立公司Club iT,成為Sky Perfect訂戶分銷商,然後把Club iT在軟庫牽頭成立的日本納斯特市場上市集資。上市一個月後,Sky Perfect宣布取消跟Club iT簽訂的分銷合約,Club iT股價大跌。

香港投資者對以上情節屢見不鮮;不過,事情發展下去卻出人意表,筆者弄不清楚是因為輿論壓力或是上市條例規定,大股東軟庫以招股價向Club iT小股東提出全面收購,實行清理門戶,小股東可藉此逃出生天。

科網狂潮中,全球出現不少科網領袖,但沒有一位像軟庫主席孫正義,能對整個國家科網業產生這麽大影響力-孫正義「等於」日本科網業。當時孫正義穿梭日本和美國,成為兩地的科網界紅人。軟庫較具代表性的投資包括雅虎、E *Trade、CNet、Doubleclick等,曾為軟庫帶來龐大紙上財富。

孫正義積極推廣他的跨國科網王朝,他的自信心可從創立日本納斯特市場看到。日本有八個證券交易所和一個場外交易市場,日本股市連年低迷,證券界對加入一個新證券市場不感興趣,但兩年前軟庫和納斯特聯手創立全新證券交易所。軟庫的如意算盤是為集團投資的公司提供「一條龍」服務,連證券市場都不假手於人。最近納斯特宣布退出日本納斯特市場,九十八間(其中七間是軟庫旗下公司)上市公司前途未卜。

軟庫是創投基金,把創投基金上市是科網狂潮的「奇景」,當時創投基金被稱為「孕育者」(incubator),經營模式「四部曲」是:一、籌集資金;二、把資金投放在非上市公司;三、「栽培」旗下公司,務求高速長大成人;四、「實現」投資,主要途徑包括上市和私人轉讓股份。

筆者認為,創投基金不適宜成為上市公司,因為沒有實質業務,投放資金後能給予旗下公司的幫助有限,屬於「被動」營運模式。創投基金的投資通常是低於50%股權,所以營業額也可能欠奉,投資者不容易分析其賬目;加上非上市公司資料不齊全,透明度相當低。

創投基金英文直譯是「冒險基金」,顧名思義風險特別高。舉例說,本港創新科技署聘用多間私人創投公司管理政府擁有的應用研究科技基金,投資十九個項目之中,四個正被清盤,其餘是已停止或大規模收縮業務,「實現」投資遙遙無期。近日政府宣布終止跟其中一間創投公司的合約,一於「無眼屎乾淨盲」。

已上市的創投基金近年尋求轉型,希望憑收購進軍較為實質的業務;不幸地,它們普遍留戀科網世界,大部分轉型為科網公司,例如軟庫正積極轉型為寬頻電訊公司。軟庫已淪為小型公司,負上巨債,公司長遠前景甚為模糊。

  香港也有軟庫(648),前身是祥華,經營漂染業務,2000年得到日本軟庫入股,變身為科網股,股價最高升至十七元。

香港軟庫跟日本軟庫的經營模式大同小異,是「炒雜錦」-零零碎碎的業務,全無重心,去年開始嘗試轉型為證券公司。兩者最大分別是投資組合,日本軟庫持有雅虎和UTStarcom股權,持股市值超過五億美元,近月日本軟庫全靠這兩棵「搖錢樹」,每隔一段時間出售股份套現,維持生計。

香港軟庫投資組合內全無優質公司,較為矚目的是,去年年底斥資六千八百萬元,從關連公司收購公關顧問公司ebizal,去年錄得虧損,似乎不合資格成為「搖錢樹」。


筆者可以肯定,日本軟庫不會以每股十七元收購香港軟庫。



其後軟庫多次配售及減持股份,並在2003年9月購回原業務及大手減持,逐步淡出公司。


購回原業務: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1009/LTN20031009013_C.pdf


減持: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1104/LTN2003110407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1016/LTN20031016018_C.pdf



此後,公司像無方向,又搞彩票,如黃先生所述,至至2007年收購仁濟醫療,才正式轉營醫療。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425/LTN20070425090_C.pdf


去年,思聰老師為這家公司寫過公司簡介,如下所述:


中國仁濟醫療拓癌症治療服務  中國仁濟醫療集團(648)2007年營業額5800萬多元,上升541%;獲利1280.9萬元或每股0.16仙(2006年虧損8300萬元或每股1.75仙。);股東資金12.51億多元或每股14.75仙。

  集團在中國提供專門就癌症診斷與治療提供醫療設備租賃及顧問服務,在短短六個月內收入5699.3萬元,獲利4595.3萬元,扣除無形資產2690萬多元後,獲利1900萬多元。

  投資方面收入136萬元;虧損1920萬元。

  市場推廣收入9萬元;虧損87.1萬元。

   集團收購中國仁濟醫療有限公司100%後,其持有上海安平醫療科技公司100%,從事投資及管理中國多間醫療中心所提供的醫療設備及醫療服務,亦收購上 海仁同於醫療設備的51%,包括頭部及體部伽瑪刀、直線加速器、專用電腦模擬定位機、腫瘤熱療系統及腦電立體精確定位系統,及與第二炮兵總醫院共同擁有一 套電子及電腦雙融掃描儀。收購代價7400萬多元人民幣,保證2008年獲利不少於1020萬人民幣,第二炮兵總醫院在北京是中國最著名醫院之一。

  2007年10月11日再收購一台頭部伽瑪系統、一台體部伽瑪系統及一台核磁共振(MRI)設備,上述設備在合肥伽瑪刀專科醫院用於診斷癌症,利用MRI設備及伽瑪系統治療腫瘤,收購代價4620萬元人民幣。保證2008年獲利不少於1200萬元。

   2007年11月9日與成都大成專業電器市場新世紀電器訂立收購成都大成醫療設備,包括一台頭部伽瑪系統、一台體部伽瑪系統及一台伽瑪放射治療設備(由 鈦60產生),設備在瀋陽人民解放軍463醫院伽瑪刀治療研究中心,代價4100萬元,保證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獲利不少於1000萬元。

   2007年9月收購上海仁同醫療設備51%,包括頭部及體部伽瑪系統、直線加速器、專用電腦模擬定位機、腫瘤熱療系統及腦電立體精確定位系統及與第二炮 兵總醫院共同擁有之一套電子及電腦雙融掃描儀後,2008年1月23日再購入餘下49%,代價7100萬多元人民幣,2008年獲利不少於980萬人民 幣。

  非核心業務為提供金融服務、成衣製造、租賃投資物業、經營鄉村俱樂部等。

  金融服務2007年營業額1.13億多元,獲利2400多萬元,2007年12月後停業。

  成衣部門營業額6700萬多元,獲利109.3萬元,亦在2007年12月31日停業。

  物業部門營業額687.2萬元,虧損78.2萬元,亦已停業。

   2007年7月出售一千六百多萬股中天國際,收回1100萬多元;2007年8月出售二千二百多萬股金滙投資,收回2300萬多元;2007年8月以 2000萬元出售部分公司,該公司佔集團成衣製造業51%;2007年10月以1500萬元出售聯合公司神州風采諮詢(上海)20%;2007年12月以 9000萬多元出售佛山市南海桃源鄉村俱樂部57.89%;2007年亦以5000萬多元出售全部投資物業。

  2007年12月底再以8100萬元出售48%SBI E2-Capital Limited。

  上述資金用作拓展中國對癌症診斷及治療服務費用。

  年內因購股權行使集資5700萬多元、另1億元可換股債券轉為普通股,2007年4月以每股12.5仙配售二十億新股。

  集團員工三十五人。

如果以質素而論,我會覺得寫專欄為生的歐陽風較好,因為最基本的東西不會寫錯,另外起碼抄書都有根有據。



股場放大鏡:羅欣藥業盈利能力強     

昨日市場焦點是一眾醫藥股,因國務院日前頒佈深化醫改意見,逐步提高政府衞生投入比重,並對完善公立醫院經濟補償政策,逐步解決「以藥保醫」問題,列出較詳細解決原則。今年1月國務院已通過未來3年內投入8500億元人民幣的醫改方案,目標之一是3年內使城鎮職工和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以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提高到90%以上。今次醫改頒佈較詳細內容,是今年由國家制訂基本藥物零售指導價格,基本藥物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障藥物報銷目錄,積極發展健康及醫療保險,以及鼓勵私人興辦的醫院。日後,內地醫院高昂的收費將可大幅度改善,同時由於收費降低,醫藥需求將因而大增,從事基本醫藥及分銷的股份應可受惠。

增長5成PE不足7倍

受惠股中,昨日炒得最激的是仁濟醫療(648),股價單日急升39%,成交量達到10.4億股,相當誇張。此股在科網潮中是炒得最激的科網股,其後幾度轉型都未找到真正方向,最後轉型搞醫療,反而變得最無概念,過去近兩年反覆下跌連僅有的反彈也欠奉,今次醫改消息是罕有的炒作機會。炒正路醫藥股,有持續盈利能力的股份其實多的是,包括創業板掛牌的羅欣藥業(8058),該公司上月發佈08年度業績,股東應佔溢利1.83億元(人民幣.下同),較07年同期增長50.2%,營業額增長31%至6.7億元,毛利率微跌1.4個百分點至47.4%,每股盈利0.3元,現價往績PE不足7倍,以該公司盈利能力,遲早可以轉主板,留在創業板是有點嘥料。歐陽風
 


所以話財演讚自己叻,我就唔信,之前黃先生寫過自己點找資料,我現在貼出來給大家看看,所有資料都是他提及過的地方找出,不妨大家試試找找:


寫作泉源     

黃偉康

灝天金融研究部主管

昨日在一位傳媒朋友口中得知,他們的社長亦有閱讀我的文章,雖然不知是哪一篇,但絕對是一個認同。

寫財經文章,一向堅持貴精不貴多,因為我總不能將每日大部分的工作時間,投放在寫作上,否則賺取公司之薪金,將會變得本末倒置。反過另一個角度去想,如果寫財經文章,只為了草草了事的將數百字的空位填滿,對於讀者而言,又是一件極不公平的事情,故此雖然我不致要花數小時才能完成《都市日報》的文章,但工餘時間卻參考不少書籍、外國的文章,以及環球金融之歷史及典故,希望令所寫的文章更實在。

曾經收過不少電郵,問我為何不少文章的內容,在本地報章尚未報道,已經在我的文章中出現,其實箇中玄機大家有沒有好好運用發達的通訊科技,以下的幾個網站是我經常到訪。

《華爾街日報》是筆者必讀的首選,英國《金融時報》則是次選,當本地報章仍然爭論華府是否應該注資AIG時,《華爾街日報》已披露AIG從華府獲得的資金往哪裏跑,當發現高盛集團是最大得益者時,似乎應該想一想,是否所有美國金融機構的情況都如此惡劣,還是個別機構在海嘯中成為大贏家?那麼工行 (1398)的股份解禁後,是否一定遇到沽壓?《華爾街日報》的報道雖然精闢,但要記着世界從來沒有免費午餐。

曾經得知有業界人士不知道如何上港交所(388)網站找尋資料,的確有點意外,從年報到特別公告的最新資料,均可在此找到,如果想獨家一點,想得到部分公司只供分析員參考的presentation,irasia.com應可效勞。

內地的《財經》雜誌的「財經網」成為我的新歡,單是看到龔方雄、謝國忠等專欄已值回票價。

至於中文報刊,坦白說句我只從慧科新聞網略看標題,而此網給我最大的方便是可重溫98年的新聞。當然還有其他具參考價值的網站,惟以上的推介,已足以令大家大開眼界。(逢周二及周三見報)



雖然,我覺得呢隻股真係股本太多、市值太大,又唔好玩,但是做功課,不要只是譁眾取寵就可以,要有實力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1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