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誠哥發警號 香港無得做

2013-07-25  NM
 
 

 

自梁振英上場後,李嘉誠可謂「諸事不順」,先有長實(1)拆售雍澄軒酒店「撻Q」收場,後有和黃(13)旗下香港國際貨櫃碼頭(HIT)爆發持續個多月的工潮,矛頭直指香港首富李嘉誠。有香港「李氏力場」稱號的誠哥,早在今年三月長和系的業績會上,發出撤資的「預警」︰「如有不喜歡或反對聲音,便往外多作投資!」言猶在耳,誠哥終於「take action」,突然放風出售集團旗下「幫你(李)日日賺」的百佳。成功賣盤的話,香港業務佔和黃收入比重,將再「縮水」至一成左右!另一邊廂,李嘉誠在歐洲的影響力卻與日俱增,事件反映,梁振英政府出招打擊「地產霸權」、在香港營商環境轉變下,首富都要「鋪定後路」。

誠哥賣百佳,一直幫襯、買開有感情的街坊,都眾說紛紜。有的擔心內地商人接手、令「質素無保證」;有的擔心百佳不會再有「至抵價」。街坊陳先生更指,新買家會比超人賺得更盡,「我哋呢啲窮人,邊度平就去邊度買,啲商人得寸就進『丈』o架,梗係擔心啦!」持有長和股份的百佳顧客冼先生,拿着剛買入的橙,頭頭是道說:「都係同政治氣候唔好有關o架啦,政府唔俾面佢,唔聽話嘅,咪賣緊啲囉。最緊要就係唔好真係撤資呀!」似乎連牛頭角順嫂,都知誠哥為何要賣百佳。上週五晚,外電突然報導,指誠哥旗艦和黃,將持有已四十年的百佳超市「放盤」。消息一出,不單政經界錯愕,多家投行亦紛紛展開「競猜」百佳作價大行動。其中,摩根士丹利的報告指,百佳香港區業務增長放緩,內地表現又呆滯,出售百佳有利和黃減債,估計「最抵價」介乎一百九十億至二百三十億元。

「日日賺」原是「雞肋」

有三百四十五間分店的百佳,去年營業額高達二百一十七億元,平均每間鋪年做六千二百多萬生意,一直是集團的「現金牛」;聽落「和味」,但原來大型超市的純利率,一般只有百分之三;以惠康母公司、在新加玻上市的牛奶國際為例,去年超市業務收入約四百七十三億元,但經營溢利只有十四億八千萬,利潤率僅百分之三點一。以此計算,百佳去年利潤料只有六億七千萬元,等於和黃去年共二百六十一億元純利的百分之二點六,頗有「雞肋」之感。計計數,平均每間百佳,其實每月只賺十六萬元!城大經濟及金融系副教授李鉅威直言,在商言商,誠哥賣百佳是「精明選擇」,「對和黃嚟講,百佳每年賺嗰十億、八億,唔係咩大數。賣咗之後,社會對佢無咁多怨氣,亦無咁容易被人話佢壟斷,對聲譽都好啲啦!」他續稱,「經營超市好『瑣碎』,又要招呼suppliers同contractors,又勞工密集,百佳請咗近萬人,鋪頭佔地多,最低工資同租金上升,對經營成本構成唔少壓力。與其賣地拖、廁紙,不如賣樓好過!」事實上,百佳雖然經營穩定,但在香港要面對阿信屋等後起之秀的狙擊,在內地擴展又處處碰壁;百佳九四年已進軍大陸,至今全國只有約四十間店,上海兩家店在去年更已結業。

影響力持續減弱

故誠哥這次舉動,背後的象徵意義更大。百佳屬民生性強的業務,推出的「易賞錢」,儲有大量顧客個人資料,政治上較敏感。一名曾跟李澤鉅共事的人士稱,外界認為梁振英擺明車馬對付大地產商,會是和黃出售百佳的最重要因素,但他跟李的言談間,感到對方更看重李家與北京最高層的關係:「江澤民之後,北京領導人來香港,已經冇入住超人旗下酒店。」過往領導人來港,不是住新世界(17)旗下的灣仔君悅酒店,就是長實旗下的紅磡海逸酒店;由江澤民年代的直通天庭,到胡錦濤的漸漸平淡,再到習近平的刻意疏遠,李家認為對北京發揮影響力、從而獲得營商優勢的威力,不及從前,這才是他部署逐步撤出香港市場的關鍵。

外電報導,和黃已聘請高盛及美銀美林負責這次交易。買家背景,會是誠哥另一個考量。據報,和黃早前曾與家樂福、沃爾瑪等外資初步接觸,但因歐美主要以大賣場形式經營(hyper-market),與香港的超級市場(super-market)模式有別,因此興趣較細。餘下有實力的買家,就只有超市龍頭、市佔率近四成的惠康,及在香港市佔率百分之七點八的「國產貨」華潤創業(291)。其中前者有機會被指壟斷,難以出手,後者手持大量現金,機會較大。華潤創業旗下的華潤萬家,是本港第三大超市,收購百佳可擴大「地盤」,產生協同效應。翻開華潤創業去年年報,公司在中國及香港等地經營超過四千四百間零售店,收入達八百三十五億元,賺二十八億,而負債比率僅百分之二點五,手持現金約一百六十四億元,要「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