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感悟:在長期牛股中尋找「牛股」 閒來一坐s話投資

http://xueqiu.com/3491303582/24355125
作為業餘投資者如何在股市中逮住長期大牛股是夢寐以求的事兒。然而作為沒有信息優勢、調研優勢、專業團隊優勢的業餘投資者如何能夠做到呢?依本人多年的投資體會,其中一個「竅門兒」就是在長期牛股中尋找「牛股」。所謂與成功者為伍容易成功,與牛股們相伴也容易騎上牛股,呵呵。

 或許有人會說,這些牛股們都「牛」這麼多年了,或者漲這麼高了,還會「牛」下去嗎?當然就個體牛股來講,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是就整個長期牛股群來講,本人認為,它們之所以再出現牛股的概率要大,有著如下的邏緝:

  1、股市歸根到底是反映的實體經濟,長期牛股們多是行業慘烈競爭中的勝出者、領跑者、成功者。它們共同點就是有著堅強的業績支撐,較長時間內普遍保持著較高的淨資產收益率和淨利潤增長率。那些靠概念炒作而成為的「牛股」往往是紅極一時,但「兔子尾巴長不了」的。

  2、市場短期來講或許是無效的,但是長期講又有是效的,所謂短期是投票機,長期講是稱重器。從長期來講,股價必將反應一家優秀企業的內在價值。在這方面我們要學會敬畏市場,而不要動不動地就嘲笑市場。當然,這個長期是相對概念,何謂長期?一年兩年三年還是五年?自己認為至少應該看五年,有時五年甚至都短,應該看一個牛熊轉換的週期。一個牛熊週期往往反映的是實體經濟的輪迴週期,特別是能夠經受住「嚴寒」的企業(真正優秀的企業往往容易在「嚴寒」之時實現「彎道超車」)往往更容易成為長期的勝出者。

  3、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樣長期牛股也不是一天能夠漲成的,如果它是十倍、二十倍、三十倍,甚至將來是百位、幾百倍、千倍的牛股,更是需要多少年而煉成的。從理論上講,它永遠只有一個頂,即企業從興盛轉向衰退之時。

  如果認可以上的邏緝,還需要對以下問題進行考量:

  1、考察優秀企業的生命週期。任何企業不管多麼優秀,也往往將經歷成長、興盛、平台、衰退時期。由於這些長期牛股一般已過了「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時期,作為它的投資者更需要做的就是對這些「牛股已長成」的企業生命週期的考量。當然,這是一個令人想破腦袋的事情,需要投資者自己在定性、定量的基礎上做出自己的個性化決策(上帝也幫不了我們,唯有靠自己)。

  2、侷限在自己的能力圈。如果你實在是看不懂恆瑞醫藥的抗癌藥,弄不清長春高新的治療矮小症的長效生長素之類,沒有關係,那你就研究你天天喝的伊利牛奶,經常吃的雙匯肉製品好啦。總之,你跨不過七盡欄杆,就找一尺的邁,數不清星星,就摘月亮好啦。否則,你就是騎上大牛心裡也會不踏實,一不留神就被中途甩下來。

  3、別忘記了擇時的重要性。我們心儀的長期牛股何時是介入良機呢?不外有三(自己以前的博文多次說過):一是大熊市整體下跌之時,此時泥沙俱下,容易撈著便宜貨。二是「王子」企業一時「遇難」,甚至一時增長放緩下滑之時,如當年的伊利與雙匯,當然這需要一定的智慧與勇氣。三是階段性調整之時。如果前兩者機會抓不住,應該研究階段性下跌之時。任何長期牛股也有階段性下跌之時(畢竟不能一個勁兒地上漲啊,漲多了跌下來些才是正常的),而且有時這種階段調整下跌還會持續很長時間。如:2010年10月以後,2009年、2010年大幅上漲兩年多的優秀醫藥股們終於低下了昂貴的頭,開始了長達近兩年的調整(相當一個小熊市),普遍調整幅度30%以上,現在來看,那又是一次介入良機。

  4、不要太貪圖便宜。長期牛股往往具有一定的明星溢價效應,所以若想太便宜了結果常常是錯失。特別是格守格雷厄姆「安全邊際」理論的價值投資者,常常是面臨著「小貓吃皮球無從下口」的問題,這倒是我們經常碰到的令人糾結的問題,所以不妨下面多說說。

  何謂安全邊際?其實就是現有的股票價格低於其內在價值。何謂內在價值?就是未來現金流的折現值。理論上談談容易,但是如何計算一家企業的內在價值,作為普通的投資者怕又是難以完成的任務(當然,內在價值的理論可以給我們提供一種思維方式,就是長壽性、穩定性、成長性、盈利性的企業價值高,本人以前的博文曾經論及)。實際上,我等多數投資者最常用、最實用的估值工具還是PE(市盈率)和PEG(市盈率/利潤增長率)。然而在本人看來,問題就常常出現然這個PE和PEG上。譬如,許多投資者堅持低市盈率策略,如20倍、15倍以上不予考慮,或者PEG大於1不予考慮,結果許多長期牛股被圈在外面。還有投資者所謂的高估高估,也並不是以股價低於內在價值而計算的(因為這本身就不好計算),而以單純以市盈率來衡量的,而恰恰這些長期牛股又長期保持了相對較高的市盈率水平。如本人長期投資或觀察的牛股,貴州茅台、云南白藥、天士力、東阿阿膠、同仁堂、片仔癀、格力電器,除格力電器在2008年大熊市之時創下8.8倍的最低市盈率,其它牛股普遍市盈率在25—35倍之間。這可是它們在2008年上證大盤在1664點左右時的市盈率水平喲!

  經常看到有人議論,中國A股市場長期處於高估的非理性狀態(這個問題本人一定程度上認同,將來與國際成熟市場對接也應是大趨勢),那麼成熟國家的股市市場如何呢?美國的頂級的投資、金融專家傑裡米.西格爾在其《投資者的未來》中曾作過1957年--2003年53年間前二十名回報率較高的旗艦企業,他寫道:「有趣的是,所列舉的旗艦企業大多並不在市盈率最低的股票之列」,同時,他說道:「旗艦企業擁有20倍或30倍的市盈率並不過份」。他還特別寫道,如果根據林奇PEG制定的規則(即PEG小於1),這二十家沒有一家公司的股票值得購買,甚至只有菲裡普.莫里斯一隻股票的PGE比率在1之下。然而事實上這些公司卻讓投資者感到很滿意,其中秘訣在於:較高的利潤增長率如果能維持很長一段時間,那麼相對於平均水平它只需要擁有微弱的優勢就可以在長期中創造出巨大的超額收益。

  其實,分析中國A股市場上的一些牛股也是如西格爾說的這麼「有趣」的。如:貴州茅台上市當年底(2001)的市盈率28.14倍,云南白藥上市當年底(1993年)的市盈率55.63倍,上海家化2001年底的市盈率55.50倍,天士力2002年底的市盈率23.58倍,格力電器1996年底的市盈率31.04倍。同樣,這些長期牛股也沒有出現在那些較低市盈率水平的企業身上。其中不是秘訣的秘訣還是在於:較長時期的成長可以燙平想當初較高的市盈率估值水平的。

  市盈率其實除了計算的功能以外,它還隱藏著市場的一種預期。而預期這東西有時或許是錯誤的,但有時或許是正確的,特別是從較長時間段內。還是自己前面說過的話,市場短期來講是無效的,但是長期來講,市場又是有效的。就長期而言,我的體會是不要動不動就嘲笑市場,其實反而有時要敬畏市場、尊重市場。譬如,當一家優秀企業突然從一個相對較高的市盈率水平突然掉進一個較低市盈水平時,有時或許是市場先生是愚蠢的,但有時它又精明的,它往往反映出這家企業真的是從興盛走向平台期或衰敗期的拐點。

  當然,本人這樣說並不是主張啥市盈率水平也要買入,其實從骨子裡本人還是個「恐高派」,並且總是想以實業投資的角度(如看看股息率啥的)去衡量投資的企業。但是根據經驗,當自己觀察的一家長期牛股真的進入20--30倍市盈率大致區間之時,自己以為適時介入也是一個現實的選擇。為什麼選20、30倍市盈率左右的區間呢?20倍市盈率從理論上講投資收益率5%,30倍市盈率從理論上講投資收益率3.3%(相當於一年期存款),再加上考慮基本面的成長性,自己認為就差不多到了「扣動板機」的時刻了。在這方面,自己認為作為業餘投資者不妨就傻一點,因為股市上精明人太多,就當我們將一些利潤讓渡給那些精明人也是沒有什麼大礙的。當然,我們也不能太傻,比如50倍以上的市盈率還敢於進行博傻,這在於本人自己,只有進行觀賞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38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