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類似泓鋒的可換股債-中國金融租賃(2312)


招股書: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1015/LTN20021015076_C.htm


這 隻股前稱金豐21,是21章的產物,在股市低潮的2002年,以1元發行1億股上市,2007在數日內炒上幾倍,之後又1拆10又1送1,之後又1送 3,1股變成80股,作為散貨手段,以進軍海陸空作及引入龔耀輝,為散貨題材,並一度炒上20仙的水平(即拆送股前的16元),即是較上市價升了15倍。

王海翔先生也講述過該公司歷史: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677

其後,股市開始向下,股價合了兩次,均為5合1,即25合為1股,由頭計起,即上市後1股,變成3.2股,其後試過跌到6仙8,該時市值只2,000萬大元,其後股市轉好,股票慢慢上升至現水平。

東名稱 作出披露的原因 買入/賣出或涉及的股份數目 每股的平均價 持有權益的股份數目(請參閱上述*註解) 佔巳發行股本之百分比(%) 有關事件的日期 (日/月/年)
梁文傑 101(L)
25,000,000(L)
HKD 0.166 25,000,000(L)
7.42(L)
07/05/2009
蔡哲仁 104(L)
45,000,000(L)
HKD 0.166 9,828,000(L)
2.91(L)
07/05/2009
梁文傑 102(L)
25,000,000(L)
  0(L)
0.00(L)
05/05/2009
管亮 101(L)
25,000,000(L)
  25,000,000(L)
7.42(L)
05/05/2009
蔡哲仁 104(L)
6,000,000(L)
HKD 0.184 54,828,000(L)
16.27(L)
21/04/2009
何卓勤 117(L)
    20,000,000(L)
5.93(L)
19/12/2008
陳志鴻 136(L)
    7,084,000(L)
2.10(L)
19/12/2008
陳嘉玲 117(L)
    20,000,000(L)
5.93(L)
19/12/2008
蔡哲仁 117(L)
    62,228,000(L)
18.45(L)
19/12/2008
鄧文麗 117(L)
    20,000,000(L)
5.93(L)
19/12/2008
陳志鴻 123(L)
40,000,000(L)
HKD 0.035 45,000,000(L)
2.67(L)
10/12/2008
何卓勤 101(L)
100,000,000(L)
HKD 0.003 100,000,000(L)
5.93(L)
20/10/2008
陳嘉玲 101(L)
100,000,000(L)
HKD 0.003 100,000,000(L)
5.93(L)
20/10/2008
鄧麗敏 101(L)
100,000,000(L)
HKD 0.003 100,000,000(L)
5.93(L)
20/10/2008
陳志鴻 121(L)
85,000,000(L)
HKD 0.025 85,000,000(L)
5.04(L)
24/09/2008
蔡哲仁 104(L)
85,000,000(L)
HKD 0.025 311,140,000(L)
18.45(L)
24/09/2008
蔡哲仁 104(L)
9,500,000(L)
HKD 0.023 396,140,000(L)
23.49(L)
23/09/2008
傳山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102(L)
1,700,000(L)
HKD 0.088 83,280,000(L)
4.94(L)
08/07/2008
傳山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117(L)
7,720,000(L)
HKD 0.084 84,980,000(L)
5.04(L)
07/07/2008
傳山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101(L)
92,700,000(L)
HKD 0.101 92,700,000(L)
5.50(L)
03/07/2008
蔡哲仁 103(L)
2,000,000(L)
HKD 0.150 405,640,000(L)
24.05(L)
03/06/2008
蔡哲仁 103(L)
3,000,000(L)
HKD 0.254 389,140,000(L)
23.07(L)
01/02/2008

從股權披露可見,舊人蔡先生退出,新人管先生進入,梁先生有疑似轉倉的行動。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15/LTN20090615389_C.pdf


今日,公司宣佈發行4批不多於4,125萬的可換股票據,年息2%,換股價為2.75仙或資產淨值的110%,以較高者為準,以現時股價20.3仙,折讓86.45%。


若並無任何發行高價新股的行動,最多可換15億新股,為現時股本的444.65%及擴大後股本的81.65%。


由此可見,這是一項洗殼的行動,目的是以低價讓新主進入,亦為未來有收購作準備,以用光這筆集資款項,亦可以加快入主的進程,減少炒作的時間。


另 外,此批可換股債券的潛在利益超過258,250,000元[(20.3仙-2.75仙) x 15億],令其不用炒得太高就可以賺錢,所以雖然明天可能會大升,但應該是曇花一現,其後可以慢慢壓低股價,並放大量,引人購入,之後作出收購,輕輕炒一 把,加上鼓手的推動,令其成功退出。


因為我近來不太精神,應該猜得不準,加上近來投資成績不前,維持在40%-50%的回報水平,有些更要打靶,真是痛苦,所以不要過於相信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55

租赁过渡三四年 杜双华团队或撤离日钢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915/20090915034207212.html


每经记者  张超  发自日照

        在按照重组协议租赁经营一手创办的日照钢铁后,日照钢铁董事长杜双华第一次做出了“撤出日照”的假设。

        “即使我们这个团队撤出日照了,也不能让接管的人说日钢给山钢留了个烂班子、贪队伍。”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得的一份日照钢铁集团 (以下简称日钢)9月7日召开的150多位厂部级以上职员参加的内部协调会的会议记录上,杜双华如此表述,这也迎合了外界对这位燕赵汉子将退出日钢的猜 测。

        “按照协议内容约定,签约后我们原管理团队将作为租赁方继续经营管理日钢资产,直到山钢日照新公司一期投产之后为止。”杜双华对山钢重组日钢过渡期进行部署,该会议的主旨就是传达9月6日山钢重组日钢的协议。

租赁期为谈判预留时间

        “山钢给了我们3、4年的租赁期,重组后盈亏自负。一方面是对我们的补偿,另一方面也是对我们莫大的信任。”杜双华说。

        这个租赁期即是此前媒体报道的“过渡期”。山东省国资委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省政府正在完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一区三带”规划,其中以日照精品钢基地为重点的鲁南临港产业带是“三带”中的“一带”,“精品钢基地规划已经基本完成。”

        “山钢日照精品钢项目建成投产大概需要三~五年(建设)周期。”日钢秘书处主任赵永钦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在这一时间内,日钢现有管理层仍旧负责企业的运转管理。“这个过程短则三年、长则四年。”杜双华也证实。

        记者在日照调查期间发现,虽然刚刚签约了没几天,精品钢基地也没有动工建设,但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已经注册成立,并在日照市建设银 行济南路分行租赁了办公场所。“两个月前他们(山钢)就在这里了,铁矿石(办公室)也在这里。”银行一楼的保安告诉记者。昨天,山钢内部人士证实,该办公 室“已经运作了很长时间。”

        “山钢‘收编’日钢的决心由来已久,只不过涉及各项经营细节,才久拖未决。”有商务部研究员表示。

        “现在的(重组协议)只是达成了一个大的框架,具体的人、财、物还在进行进一步的谈判。”日钢集团方姓女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双方已经在日照成立了专门的谈判小组,谈判内容“包括资产、债务债权、人员安置、土地等30多项”。

        “(谈判)刚刚开始。”记者昨天致电该办公室时,相关人士拒绝透露谈判进程,并表示谈判结果须汇报山东省政府后才能对外发布。

        “谈判没有具体的时间表。”赵永钦也表示,此前协议中规定180天内完成谈判,但鉴于30多个细节谈判的特殊性和复杂性,“180天只是基本设想,也可能延期。”

        “租赁期是给(具体细节)谈判预留的时间。”上述研究员表示,租赁期截至  “山钢日照新公司一期投产”是个含混的时间节点,协议的细节 谈判将成为租赁期长短的有效依据,但他认为谈判周期也很难缩短。“开源控股近30%的股权、两万多名员工去留等问题最为棘手。”

杜双华酝酿撤退?

        一向沉默寡言的杜双华9月7日首次露出了“撤出”的口风,虽然仅仅是一个假设,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个假设是杜双华团队“留给未来的台阶”。

        “杜双华已经多次阻止山钢入主,甚至动用‘借壳上市’等招数,与山钢和政府交恶已经非常明显。”有社科院研究人士说,租赁期结束后,日钢 将成为山东省国资委下属企业,其人事任命须通过国资委和山钢审批。重组之后,经营模式、企业文化等方面都将发生相应调整,同时为保证下属企业“听话”,“ 山钢人”会大量进入新日钢,这也将挤压杜双华团队的生存空间。

        实际上,虽然重组细节尚未确定,但山东省方面已经有了“去杜双华化”的框架,即推动日钢新公司整体上市,并通过二级市场全面回购杜双华等原股东所持33%的股权,以实现山钢完全控股日钢。

        昨天,日钢管理人士已向记者默认该框架确实存在,但他拒绝对杜双华关于“团队退出日钢”的假设作出评论。

        记者在日钢家属区随机采访发现,超过半数的受访员工认同“团队退出日钢”的假设。

        在双方签署的协议里,明确要求杜双华租赁期内必须在任。那租赁期结束后呢?

        “需要听从省里的任命。”赵永钦答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04

金融租赁公司抄底船市 船价疲软依旧


http://www.21cbh.com/HTML/2010-3-25/170104.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48

海航取道龙昌:飞机租赁业务借壳上市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15/xOMDAwMDE4NjkxOA.html


海航集团财技再展。7月13日晚间,垂直整合了玩具开发、制造与销售的老牌工业股龙昌国际(348.HK)在港交所公告称,将 以发行新股和可转债的方式,以总值60亿港元的对价,自海航集团收购部分飞机租赁业务资产。

7月14日,负责龙昌国际投资者关系的骏天投资 者关系负责人忻红玲证实,龙昌国际可能发行的新股以及可转债事实上都是对海航集团控制的离岸公司定向增发。

若可转债悉数转换成上市公司股 份,则海航集团将在交易成功后持有75%的龙昌国际股权,从而实现借壳上市飞机租赁资产。

海航集团没有对这起交易置评,忻红玲强调,目前交 易进展相当于签署谅解备忘录的程度。

溢价之问

这次交易估值引人关注——在今年1月19日,海航 集团方宣布以1.5亿美元(约合10亿人民币)的价格完成了对澳大利亚Allco公司的飞机租赁业务收购。Allco公司因金融危机被债权人托管,其资产 被分割出售用以偿债。

海航集团以60亿港元(约合52.31亿人民币)的价格将两笔资产出售,其中一笔是90%的ALLCO股权。在此期 间,ALLCO的资产并无变动,仍然拥有和管理68架商用飞机,包括自有31架、管理37架。

另外一笔出售的资产,是海航集团将向旗下香港 快运与香港航空租赁了9架飞机的资产公司售予龙昌。9架飞机均为737-800,按照业内视乎机龄的估价,总值介乎1.98亿-3.51亿美元(约合 13.41亿-23.78亿人民币)。由此计算,海航集团向龙昌国际出售的资产估值,约合22亿-33亿人民币,龙昌国际为此支付的溢价水平约为 100%-136%。

“不能说龙昌说这笔资产支付了过高溢价,”忻红玲解释说,“还需要考虑到海航集团保证在今年和明年两个财政年度内这笔 资产带来的税后盈利之和最少会有13亿港元。这比当初海航集团收购ALLCO的资产时,投资安全性大为提高。”海航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曾被指责以过高价格 向母集团购买资产,有输血嫌疑。

另一方面,由于这次收购是通过向海航集团的离岸实体发行12.12亿新股,以及价值57.576亿港元的可 转债(转换价格为每股0.2港元),即由海航集团向市值不过14亿港元的龙昌国际提供收购融资,忻红玲表示收购方案设计不会影响龙昌国际的现金流,是比较 理想的方案。

龙昌国际表示,尽职调查争取在4个月内完成,若谈判顺利,将在尽职调查结束后的45日内签署正式收购协议。因此,海航集团的这 一借壳行为最快能在今年12月底或2011年1月初完成。

下一步?

市场亦好奇,一旦海航集团顺利将ALLCO的资产置入龙昌 国际,后者现有的玩具业务是否仍将保留。龙昌国际声明,未来集团将落实业务多元化策略,寻求有利业务增长的商机。而在5月20日,龙昌集团曾发出盈利警 告,称截至今年3月31日的财年将录得亏损;随后在7月7日,该公司又称多名顾问已经向公司提交了可实现转亏为赢的数个潜在重整方案。

忻红 玲说,“至于今后是否剥离玩具业务,以及管理层是否重组,现时无法预测,因为交易尚未达成。”

基于同样理由,龙昌国际表示不便预测海航集团 今后是否会将所有飞机租赁甚至全部租赁资产打包到上市公司。海航租赁公司是海航集团和海航实业旗下的租赁产业平台,囊括了天津渤海租赁有限公司、长江租赁 有限公司、扬子江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大新华船舶租赁有限公司和香港国际航空租赁有限公司。其中,长江租赁、扬子江国际租赁以及香港国际航空租赁均从事飞机 以及航空器材的租赁。忻红玲对此补充称,ALLCO是海航集团眼下最主要的飞机租赁资产。

租赁业务被划归到海航集团八大集团之一的海航实 业,截至2009年12月31日,该公司总资产规模达913.05亿元(其中自有报表资产总额为577.61亿元),涉足众多金融业务,但该板块并无上市 公司。与之相应,海航集团的航空公司、机场、商业、餐食板块已经有各自的上市公司平台,而海航置业与海航旅业也借壳实现了部分资产上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69

航空租赁大格局:年均增350亿元新生意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0/569805.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60

首家內地融資租賃公司香港上市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18/3NMDAwMDIyNzM3Nw.html

3月17日,央企中化集團旗下的融資租賃公司——遠東宏信有限公司(03360.HK)宣佈將在香港進行首次公開發行(IPO),最多融資55.49億港元,計劃3月30日在香港交易所掛牌。

遠東宏信計劃發行8.16億股股份,其中10%將於香港公開發售,其餘90%將於國際發售。新股的發售價區間為每股5.2港元-6.8港元。中金香港、摩根士丹利、瑞銀是此次交易的聯席全球協調人及聯席保薦人。

遠東宏信首席執行官孔繁星對記者表示,「遠東宏信具有獨特的商業模式,通過提供一體化的融資租賃以及諮詢等服務來盈利。我們不是高利貸,有68%客戶是回頭客。」孔繁星同時兼任中化集團總裁助理。

6大基礎投資者認購2.5億美元

遠東宏信是首家計劃在香港上市的內地融資租賃公司,重點在醫療、教育、基建、航運、印刷、工業裝備等六大行業開展融資租賃、諮詢及貿易業務。一位參與此次交易的投行人士表示,該公司在香港註冊成立,這一身份將為未來的融資安排提供便利。

大樹底下好乘涼。遠東宏信非執行董事楊林在17日的記者會上強調,公司有足夠的尚未使用之授信,在目前緊縮的環境下,大股東中化集團也會利用集團影響力,為遠東宏信取得銀行支持。楊林的另一個身份是中化集團總會計師。

2002 年開始,遠東宏信向60家國內外財務機構取得貸款融資,各筆銀行融資的平均期限為2.4年。截至2010年9月底,遠東宏信從四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及農 商行、國家開發銀行、外資銀行取得的尚未償還貸款結餘的佔比分別為21.7%、29.5%、8.1%、20.4%及20.3%。

根據招股書,遠東宏信的策略投資者還包括:管理資產達610億美元的資產管理公司KKR、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以及中金公司。IPO完成後,中化集團將持有遠東宏信47.6%的股份,KKR將持股13.13%,GIC將持股7.87%。

實際上,近期香港股市受中東局勢、日本地震等因素影響而波動,並不是IPO的好時機。不過遠東宏信仍吸引了6名有份量的基礎投資者,合共購買2.5億美元的股份,禁售期為6個月。

根據招股資料,這6名基礎投資者的投資額分別為:高瓴資本管理公司5千萬美元,Owl Creek投資4千萬美元,OZ Funds投資3千萬美元,湧金資產管理公司5千萬美元,新鴻基地產3千萬美元,惠理基金5千萬美元。

中小企業風險可控

遠東宏信計劃把此次IPO融資所得30%用於船務行業的營運資本及租賃業務,70%用於醫療、教育、基建及印刷營運資本。

孔繁星相信,在十二五規劃下,該公司上述六大重點領域都將產生巨大的融資需求。

截至2010年9月30日,其客戶超過3200名,尤其是在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及華中等高增長地區,超過80%的客戶為中小企業,餘下是大型企業。

孔繁星表示,雖然大部分為中小企業,不過可以根據不同行業的情況來控制融資風險。在2007年至2010年前9個月,遠東宏信的不良資產率分別為1.7%、1.9%、1.2%及0.73%,維持於低水平。

數據顯示,遠東宏信的淨利潤從2007年的3100萬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6900萬美元,復合年增長率達50%。截至2010年9月底,淨利潤達7700萬美元,同比增長65%。

截至2009年底,國內共有164家融資租賃公司,包括銀行系租賃公司17家,廠商系租賃公司43家,獨立第三方租賃公司104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02

融資租賃步入競爭2.0

http://www.p5w.net/newfortune/qianyan/201104/t3546725.htm

  銀行業的准入以及大型設備製造企業借力融資租賃佈局海內外市場,投資主體的豐富,推動整個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促進融資租賃業務的全面升級。

  2011年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提出,將「探索發展大型水利設備設施的融資租賃業務」,融資租賃業務首次被寫入 中央一號文件。融資租賃(Financial Leasing)又稱設備租賃(Equipment Leasing)或現代租賃(Modern Leasing),是指實質上轉移與資產所有權有關的全部或絕大部分風險和報酬的租賃。在發達國家債權融資市場上,融資租賃已成為僅次於銀行貸款的重要融 資方式。

  商業銀行激活融資租賃行業
  中國的現代租賃業始於20世紀80年代,為引進外資,1981年4月8日,國內最早專營融資租賃業務的中國東方租賃有限公司掛牌成立。直到2007年,整個融資租賃行業未見明顯起色。
此後,隨著銀行業的准入,融資租賃行業的發展大為改觀。2007年初,修訂後的《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指出,商業銀行、租賃公司、主營業務為製造適合 融資租賃交易產品的大型企業及其他銀監會認可的金融機構可以成為主要出資人;最低註冊資本金由原來的5億元降為1億元。此舉意味著在融資租賃行業外徘徊已 久的銀行獲准進入融資租賃行業。不久,工行、建行、交行、民生、招行和國開行開始以航空、船舶等大型設備製造業為目標市場展開金融租賃公司試點。
受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的推動,中國租賃總交易額由2007年的700多億美元增長約5倍至 2010年的4200億美元,其中數量僅佔註冊租賃公司10%的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完成2000億美元,佔據了半壁江山。在風險控制方面,2010年末, 金融租賃公司不良資產率均在2%以內,有10家公司不良資產率為零。
另一方面,開展融資租賃業務也有利於商業銀行發揮資金優勢,鞏固與擴大客 戶基礎,提高核心競爭力。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0年末,銀監會管轄下的各家金融租賃公司總資產規模、營業收入與利潤總額分別為3156億元、159億 元、47億元,與2009年相比,增幅分別高達109%、103%和64%。作為國內首家銀行系租賃公司,工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工銀租 賃」)2008-2010年稅後淨利潤累計近10億元,上繳各項稅收達5.62億元;截至2010年末,擁有各類飛機62架,船舶140艘、200萬載重 噸,公司總資產達到近560億元,已成為國內資產規模最大的租賃公司,約佔全國金融租賃行業1/5的市場份額。
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的業績表現引發了第二波發展熱潮—2010年以來,光大金融租賃公司、興業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農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等相繼掛牌開業。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因其天然優勢在中國的融資租賃版圖上異軍突起,推動融資租賃業務迅速發展。

  大型設備製造企業借力突圍
  被激活的融資租賃行業立即 吸引了大型設備製造企業尤其是工程機械企業的目光,中聯重科(000157.SZ,01157.HK)是典型代表—給予客戶2-4年的租賃期,當期銷售所 實現的現金流入向以後年度遞延,隨後,將旗下融資租賃公司的應收融資租賃款質押給銀行,從銀行取得貸款。
通過融資租賃,中聯重科在幫助客戶實 現了資本積累幾何級增長的同時,自身業務也得到極大發展。中聯重科融資租賃公司相關資料顯示:2007年,中聯重科通過融資租賃實現的設備銷售額超過5億 元,其後的2008、2009和2010年,分別超過了24億、94億和150億元。在融資租賃業務的驅動下,中聯重科2007年以來的營業收入年增長率 超過50%,遠超29%的行業平均年增長率(附圖)。


不難看出,作為一種信用銷售模式,融資租賃激發的市場潛力不可小覷,三一重工 (600031.SH)、徐工機械(000425.SZ)、沃爾沃、玉柴、中聯等大型設備製造企業紛紛開始涉足融資租賃領域。2010年11月30日,玉 柴集團旗下天津銀德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在天津市武清開發區創業總部基地正式開業。2010年8月20日,柳工(000528.SZ)披露非公開發行A股預 案,計劃將預計募資30億元中的3億元用於對旗下融資租賃服務平台—中恆國際租賃有限公司的增資項目。
除了借力在國內進行擴張,大型設備製造 企業積極利用融資租賃「出海」。經過多年的發展,國內的許多大型設備製造企業在技術、質量等方面與國際同行不相上下。然而,正是由於金融服務方面的不足, 導致性價比較強的中國產品難以完全被海外客戶認可與青睞,融資租賃業務成為完善金融服務、開拓海外市場的利器。鑑於此,國內一些大型設備製造企業開始結合 融資租賃業務拓展海外市場。2008年10月,中聯重科正式啟動「中聯重科融資租賃全球服務體系」建設,至今形成了以「中聯重科租賃(香港)有限公司」為 全球總部,澳大利亞、俄羅斯、意大利、美國等各地子公司同時運營的融資租賃全球服務體系。2010年11月22日,中聯重科融資租賃公司分別與美國ACP 公司和俄羅斯RSS公司現場簽約。
據中國金融學會金融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田青介紹,目前美國每年總設備投資額中有30%是通過租賃解決的,而在中國這個比例僅為1-2%,因此,未來融資租賃將越來越受到大型設備製造企業的追捧。

  業務、服務雙創新
  大型設備製造企業的進入不僅豐富了融資租賃行業的投資主體,而且帶動了行業差 異化競爭與業務創新。2010年10月29日,中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持股51%,香港捷旺國際有限公司(台灣富邦集團成員)持股25%、北京市通州區綜合 投資公司持股24%的中信富通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在京掛牌成立,這是2010年1月兩岸金融監管備忘錄(MOU)生效後金融業合作的首例,也標誌著改革開放 後創建第一家租賃公司的中信集團在20多年後重返融資租賃市場。2010年7月,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重慶機電控股(集團)公司聯合組建崑崙金融租賃 公司,這是首家由大型國企發起的金融租賃公司。融資租賃公司的數量由2004年的60家劇增至2010年的200家左右。
與先期成立的銀行系租賃公司及航空、船舶等大型設備製造業相比,後期成立的融資租賃公司在業務定位上呈現明顯的不同。農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在市場定位方面將突出三個特點,一是服務「三農」,二是服務中小企業,三是服務上海「兩個中心」建設。
更為重要的是,激烈的競爭引發了融資租賃行業的創新。新成立的金融租賃公司的投資主體主要是大型設備製造企業、大型國企等,在資金實力方面與銀行系金融 租賃公司有較大差距,缺乏長期、穩定、低價的資金來源。為突破這一瓶頸,交銀租賃、華融金融租賃等進行了積極的嘗試。2010年7月,交銀租賃在銀行間債 券市場發行20億元、為期3年的固息金融債,募集資金主要用於補充中長期負債缺口,成為首家發行金融債券的金融租賃公司,也標誌著監管層為金融租賃公司開 闢了新的融資渠道。
除了在籌資渠道上進行創新,國內融資租賃行業也開始在業務與服務方面進行創新。以工銀租賃為例,借鑑國際上飛機租賃的交易 結構,工銀租賃首創在保稅區設立SPC開展飛機租賃的有效、低成本的跨境租賃模式—「保稅租賃」模式;此外,利用天津保稅港區的保稅政策,與全球最大的船 舶租賃公司SEASPAN及國內最大的航運企業共同實施了全球最大的集裝箱運輸船—1.3萬標準箱集裝箱運輸船租賃項目,開創了國內轉口租賃新模式。在服 務方面,工銀租賃利用新技術尋求創新服務,如以高新科技產業鏈為基礎,打造基於云計算的租賃平台,提供滿足合作夥伴協同工作、信息共享的需求,建立分銷渠 道,從而實現最大範圍的製造商、分銷商和第三方合作夥伴網絡。■

  聲明:本刊電子版已經獨家授權給

全景網

,未經全景網書面授權,禁止任何方式翻印或轉載。侵權必究。轉載聯繫電話:0755-83247179,郵件:[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74

固守重機械租賃市場 興建杜拜棕櫚島也靠它 捷必勝控股「快」字訣搶生意

2011-6-13  TWM




捷必勝控股是專業的工程機械租賃商,在東南亞與中東各地擁有逾五百家客戶。台灣兼具掌握中國與日本市場優勢,透過在台練兵,將更能取得中、日兩地的經營機會。

撰文‧周岐原

過去三十年,亞洲曾遭遇金融風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以及金融海嘯等多次衰退,能度過考驗的企業家並不多,持續壯大者更是少見,來自新加坡 的林永車就是一例。他有一項驚人紀錄:創業二十六年營運從未出現虧損,如今他決定讓公司跨海來台上市,這家企業叫作捷必勝控股(簡稱KY必勝)。

營運基地位於新加坡的捷必勝,有什麼穩定賺錢的技巧?答案是固守利基市場,並將其複製到海外。捷必勝的主要業務是銷售及租賃工程機械,總數多達五千餘台,讓客戶只要透過一家公司,就能取得需要的所有設備,是專業的機械服務公司。

為了減輕資金壓力,以承租取代購買機械,早已是歐美建築業的主流選擇。從摩天大樓、煉油廠到海事工程,只要是營建業者就是捷必勝的潛在客戶。同時,透過新 加坡有利的區域中心位置,捷必勝客戶遍布東南亞、澳洲及中東,世界最大人工島-- 杜拜「棕櫚島」(Palm Jumeirah),興建中的港珠澳大橋等大型工程,都是透過捷必勝機械施工的著名地標。

靠分散及精算策略致勝

身為機械租賃業者,捷必勝全靠「快」字搶生意。例如日本大地震時,林永車立刻想到:「日本對機械有特殊安全規範,接下來日製發電機的需求一定很大!」隔 天,他就指揮同仁把從日本買來的六十台發電機,以成本價提供對方使用,連運費也不收。隨著災情明朗,發電機需求果然暴增,林永車立即擴大援助,運送兩百台 符合安規的發電機到日本,這一次,公司除了成本價還酌收運費。在短短一個月內,林永車三次對日本提供發電機支援,送出六百多台發電機,不僅達到公益目的, 更成功為公司締造一批「死忠」客戶。

工程業接單多寡落差極大,算是典型跟隨景氣起伏的產業。在多次的經濟危機,捷必勝不僅沒被衰退打敗,反而因徹底落實分散策略,將版圖擴展到亞洲各地。「我 們不只客戶分散,連供應商來源、產品種類也分散,」林永車說,「眼前的業務再賺,完工後還不是從頭開始?到時候大批機器怎麼辦?」他指出,太偏重某些客戶 或產品,勢必增加公司營收、獲利的波動。因此公司首要經營方針就是「分散」,不僅單一客戶營收及獲利比重低於一○%,也會分散對不同產業及國家接單,盡可 能壓低風險。如今捷必勝控股股本雖然只有五億元,但是現有客戶就超過五百家,多數更是長期往來的客源,可見捷必勝落實分攤風險的好處。

除了擴大客源,林永車還強調,捷必勝不追求高速成長,因為「吃多不如吃好,與其大起大落,我更追求穩定成長。」透過精準掌握景氣變化,訂定財務規畫及產品策略,這就是另一項營運重點。

林永車認為,公司對客戶及景氣循環的了解程度,比業績更重要,「即使需求比預期高五○%,我還是高興不起來!這代表事先沒算好,出不了那麼多(產品),公 司還是錯過機會!」所以林永車從不訂定高標準,只設定每年成長至少一○%,以相對踏實的目標,訓練業務團隊對景氣與客戶需求的敏銳度,提升整體應變能力。

透過台灣布局中、日市場

由於業者須等到確定得標工程後,才向租賃商承租機械,造成租賃商的營收變化,經常落後景氣約一年時間。以去年為例,當景氣回溫,捷必勝的營收反而衰退,不 過公司指出,去年底業績展望至今年第一季已上調逾一成,因此對今年的營收、獲利相對樂觀。法人則預估,度過去年稅後EPS(每股稅後純益)僅有一.七三元 的低潮後,今年EPS有機會回到往年三至四元水準。

林永車對事業步步為營,是他在亞洲金融風暴期間重摔一跤,學來的寶貴經驗。父親由買賣舊車零件起家,林永車一九八四年就投入家中的機械租賃與銷售生意。八 九年,他和二位兄長以二萬元星幣(約四十六萬元新台幣)創業,經過十餘年經營,三兄弟的事業本已進入軌道,不過當金融風暴來襲,市場一下子變得風聲鶴唳, 營運還是受到劇烈影響。

「那時才知道,什麼叫『雨天收傘』。」林永車回憶。當時機械銷售的貸款期限還被銀行縮短,資金變得十分窘迫,幸好此時有租賃部門的租金支應周轉及開銷。而 在資金周轉壓力下,為了持續發放薪水,林永車只能暫時不支薪來因應。這次差點翻不了身的痛苦往事,成為他後來調整營運的重要指引,「因為有過經驗,我們才 重視分攤風險。」林永車說。

對事業小心翼翼的林永車,選擇投入台灣的資本市場,是他少數大膽的舉動。林永車對台灣前景頗為樂觀,他指出,透過布局台灣市場,日後更能掌握中、日市場,看來捷必勝的版圖,將繼續延伸!

捷必勝控股

創立:2010年(為股票上櫃進行公司架構重組,控股公司設於開曼群島)

董事長:林永車

業務項目:機械租賃、銷售及維修去年稅後淨利:0.86億元

稅後EPS:1.73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51

海航10.5億美元收購GE旗下集裝箱租賃企業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3/zMMDcyXzM1NDczMA.html

經過多輪談判和競標,海航集團終於得以收購通用電氣(GE)旗下的集裝箱租賃企業,再次介入了新的領域。而此時,集裝箱航運市場依然處於低迷期。

記者昨天獲悉,海航集團攜合作夥伴香港投資公司Bravia Capital與GE及其合資夥伴簽署了協議,將以10.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航運集裝箱租賃公司GE SeaCo。

GE SeaCo是全球第五大集裝箱租賃公司,由GE與SeaCo 公司按照5:5的比例合資成立,此次GE出售這一資產的原因,是由於公司正在剝離金融資產並將業務重心放在工業部門。

通用電氣所持GE SeaCo的股份,是由通用電氣金融服務公司(GE Capital)所有,後者正在削減對金融資產的淨投資,目標是將這種淨投資的總額從截至2010年第一季度末的5160億美元左右削減至2012年的4400億美元。

據瞭解,負責此次收購項目的是海航集團旗下的海航資本,收購資金來源將以股權和債務融資相結合。海航集團和Bravia Capital已通過德意志銀行和荷蘭國際集團取得融資擔保。不過,這一交易還需要經過監管機構和股東批准才能正式生效。

而在公佈的收購聲明中,GE SeaCo將在海航現有的物流和金融業務中被作為核心業務來運作,並計劃在未來兩年的時間裡大幅拓展GE SeaCo的規模。

目前,海航集團旗下擁有從事航運業務的板塊主要是大新華物流,通過近幾年的收購兼併,大新華集團已經擁有了集船隊、碼頭,以及船舶租賃為一體的航運產業鏈,並同時拓展相關物流業務。而對於此次新增的集裝箱租賃板塊是否也會被納入大新華物流,海航方面稱還在商議中。

在行業低迷時期通過收購兼併迅速擴大產業規模,一直是海航集團及旗下各產業板塊慣用的策略,此次收購GE SeaCo也不例外。不過,從目前的狀況看來,航運市場的低迷並沒有緩解見底的跡象。

如今的集裝箱航運市場與去年相比可謂處境低迷。目前,歐洲線的運價只有約800美元/TEU,而去年同期則在2000美元/TEU,美洲線更是一直未止住下跌之勢。

航運專家陳弋昨天就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指出,現在已經是集裝箱航運市場的旺季,但運價依然如此低迷,而明年還有大量集裝箱船的運力交付下水,全球經濟依然比較脆弱,特別是集裝箱市場需求量最大的發達國家經濟復甦放緩,預計明年的航運市場也不樂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40

高報酬 九家台資租賃業逐鹿中國 中租辜仲立 親自下海跑業務殺出血路

2011-9-12  TWM




這年頭什麼行業最夯?過去最冷門 的租賃業,一夕之間彷彿鹹魚翻生,成了金融業老闆擠破頭要轉進中國市場的行業,但八%到一○%的利差真的如此唾手可得,每個人一張嘴就可一口咬下?

撰 文‧劉俞青

今年上半年以來,台灣共有六家金融業轉進中國市場開起租賃公司,再加上台灣租賃業祖師爺級的中租控股、專做汽車貸款的裕融、和潤 租賃,共有九家台資租賃業逐鹿中國,這個可以用「一窩蜂」形容的風潮,當真人人都可以賺大錢?

事實上,不久前,才有一位在台灣法界備受敬重 的名律師,因為同樣看上中國租賃業的前景,又有八%到一○%的利差,和金融界友人結伴,以個人名義赴蘇州開設租賃公司;但最後因股東都是個人名義前往,難 以取得當地銀行融資,資金遲遲貸下不來,而許多客戶的機器設備都已下單,最後鎩羽而歸,損失不小。

這個案例說明了一件事,中國租賃或許是最 夯的行業,但卻也是風險處處,只要一個不小心,大餅看得到卻吃不到的事隨時會發生。

進入別人地盤 向銀行融資難儘管如此,台灣租賃業仍前仆後繼,爭相前往,只因為銀行在申設分行、子行仍受限的情況下,租賃業由於申請容易,尤其在中國目前資金緊縮,中小 企業從銀行體系不易貸到資金的前提下,大環境確實提供了租賃業蓬勃發展的溫床。

但從踏上中國市場,掛起招牌,到落地生根、茁壯成長,這些台 資租賃至少要通過三道嚴格挑戰,才能摘到獲利的甜美果實。

如同前述失敗的案例,「如何順利取得營運資金」絕對是所有台資租賃上岸之後,第一 道要面臨的關卡挑戰,「因為你不可能全部的資金都是自己帶過去嘛,」早在二○○五年就踏上中國市場,拿下中國第一張外資租賃執照中租控股總經理陳鳳龍說。

但 重點來了,「你是誰?」在非親非故的中國市場上,要向當地銀行融資談何容易,這些台灣身分的租賃業第一件事就是要拿得出自己的「身分證明」、「還款能力證 明」,當地的銀行才會點頭把資金貸放下來。但在業務還沒有真正開展之前,要這些初期資本額不過二千萬美元的台資租賃得提出證明,難度確實不低。

有 了資金之後,業務開始逐步拓展,但第二個問題立刻接踵而來:風險要如何控管?

風險控管難 打入當地更難中國不比台灣,尤其是近期中國中小企業陷入倒閉風潮中,風險更高,因此風控就成了更重要的問題。以中租控股為例,資深副總廖英智表示,「我們 在台灣只選擇財務狀況最好的前一○%中小企業,在中國要更拉高標準,只選擇最前面一%」,但即使如此,還是叫人不能完全放心,中租更是透過各種在地管道進 行風管,而這些都是初來乍到的其他台資租賃一時不易做到的事。

據了解,一般銀行系統的徵信會比租賃業更為縝密,因此透過和當地銀行合作已久 的默契,「跟著銀行的客戶走,」是進入中國市場已久的租賃業,除了自己徵信外,為風控買的第二道保險,有了銀行的背書,風險當然更低。

但在 陌生的中國市場上,真能只做台商生意就吃得飽?「客戶到底在哪裡?」當然是租賃業者接下來要面對的第三道難題。

按理說,中租是第一家上岸的 台資租賃業,最有「只做台商生意」的本錢,但即便如此,如今台商不過占中國業務的三成左右,等於有七成都是當地本土中小企業,如何和這些極其在地的中小企 業搏感情,絕對是「穿西裝,打領帶」的台資金融業的挑戰。

「說真的,這之間的適應、調整,寫成一本書都寫不完。」頂著台灣中信集團辜家光環 的中租集團總裁辜仲立說。光是最近兩個禮拜,他從瀋陽、天津、青島、上海到寧波。今年以來,辜仲立有超過一半的時間在中國內地城市到處跑,每到一個地方, 和當地台辦、黨部、中小企業主拚酒的場面,肯定少不了,「但客戶都在這裡,不跑怎會有業務?」大老闆親自下海,也是打拚了整整七年,才有了今天十二個據 點、四百多人的規模;中租控股是極少數已跨過層層挑戰的台資租賃業,去年每股盈餘(EPS)二.六五元,今年上半年已賺了一.五九元,而另外一家專做汽車 租賃的裕融,也在去年八月就前進中國,到目前為止,雖然尚未轉虧為盈,但業務開展大致順利,是目前為止台資租賃在中國市場的兩隻領頭羊,也是後續金融業轉 投資的租賃業上岸之後,亟待迎頭趕上的目標。

台灣已有9家租賃業赴中國市場搶灘母公司轉投資中國租賃公司名稱中國資本額(萬美元) 設立地點中租控股仲利國際15000上海等

12個點

裕融 裕融租賃5000蘇州和運 和潤租賃— 上海永豐金永豐國際租賃2000南京第一金一銀租賃2000蘇州台新金台新融資租賃2000南京開發金中華開發租賃3000 福州新光金新光租賃1000蘇州台灣工銀台駿國際租賃3000蘇州

資料來源:各公司

在中國打拚有 成

想邀老爸辜濂松親眼見證

「我爸爸會問我最近好不好?我說還不錯,他問我從哪裡回來?我說中國,他問我,那有 沒有賺錢?我說有賺錢,他點點頭說,那就好。」這是近期父親辜濂松與么子辜仲立的一段父子對話,也許簡單,但隱含著父親對兒子的關心。

中租 迪和從2005年拿下中國第一張外資租賃執照,辜仲立親上第一線,一步一腳印打下中國市場,有了今天回台掛牌的好成績。但同一時間,他的兩位哥哥、中信金 前董事長辜仲諒與開發金前董事長辜仲■,在台灣因為扁案等官司纏身,發展並不順遂。而他隻身在中國打拚,幾年前跨入二線、三線城市,「一晚不到一千元人民 幣的房間我住太多了」,這位自小最沒有少爺氣息的辜家小兒子,如今說「衣錦還鄉」應不為過。

但無論中國事業如何順利,在辜仲立心中,還有個 心願,那就是請父親到上海來,看看他的成績單。這幾年因為辜濂松身體違和,因此至今沒有來過中租在上海的總部,但最近健康大有改善,辜仲立這個小小的心 願,或許不久就會達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