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關於投資收益率衡量標準的思考 Mario

http://xueqiu.com/7660842159/24341234
作為一名個人投資者,投資的收益率需要定期衡量。我的衡量週期為1年1次。本著價值投資的理念,我首先選用權益法來衡量投資收益率,即:(1-股息稅率)×當期歸持股部分的淨利潤(經調整)/期初持股對應的淨資產(經調整),這個是實實在在的股東得到的應計利潤。目前的股息稅率是5%,淨利潤和淨資產需在原財報基礎上進行調整,比如減值準備、商譽等等。對於權益法衡量的收益率,我的長期目標值是15%。

此外,為了與市場有一定的比較,也同時會使用公允價值法衡量收益率,這個說實話有一點點虛榮心在裡面。由於期間經常有斷斷續續的現金流進出,為了有一個統一的衡量標準,決定使用淨值法衡量。具體方法參照開放式基金淨值的計算方法。說實話,手工計算這個確實巨麻煩,但為了準確,也只能這麼弄了。

相信有朋友會使用內部收益率法(IRR)法來衡量的,該方法有個缺陷是短期因素會被放大至全年。比如1月10號新加入一筆資金買入一個股票,1月11號就賣出並在1月12號取走資金,獲利1%。用IRR法會把這個收益率年化放大至1.01^(365/2)-1=515%,但實際上該筆交易對全年收益率的影響很小。由於這樣的缺陷,計算方法非常便捷的IRR法不能作為業績衡量標準。

對於基準指數,有以下要求:

1.       儘可能覆蓋我能夠投資的所有標的。

2.       指數的組合比例與我的投資組合比例相近。

3.       指數的計算方法與投資收益的來源儘可能匹配。

由於上證指數類與深圳指數類均為單一市場指數,而個人投資者幾乎不會因為股票在滬深不同的交易所上市而做比較固定比例的配置,必然是合併在一起來對待的。因此單一市場指數首先被拋棄。其次,滬深300是跨市場的大藍籌指數,與我的偏好比較相近。但是完全忽略了其他2000多只股票,至少我沒說過一定不投資於滬深300以外的公司,所以最好還是納入。最後找到了中證全指(000985)。

在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的網站上,介紹了中證全指的構成、編制規則以及行情。「中證全指由剔除ST、*ST股票,以及上市時間不足3個月等股票後的剩餘股票構成樣本股」。這個覆蓋範圍基本上就是目前內地個人投資者的股票投資範圍了吧。由於指數通常是除息的,股息的收益不在指數收益中反應。將投資收益直接與指數收益作比較會白白多出一塊股息收益來,這是不公平的。幸好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提供了中證全指的淨收益行情,將稅後的股息自動再投資納入指數,能夠更好地與投資收益進行比較。指數的股息稅率定為10%,高於實際5%的長期投資股息稅率,因此投資者相對指數仍有一點點優勢。

根據格雷厄姆觀點,投資者應當在股票和債券之間進行平衡配置,推薦的比例為1:3~3:1。由於本人對長期資本增值的要求很高,對流動性的要求較低,因此暫將配置比例定為股:債=9:1。為此,需引入債券指數加入比較基準。

再跑到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的網站上去找,只有中證全債(H11001)是完全覆蓋滬深兩市的債券指數,可惜還包括了銀行間的債券,這些是個人投資者買不到的。「中證全債指數的樣本由銀行間市場和滬深交易所市場的國債、金融債券及企業債券組成」。這裡依然有稅收的問題。對於個人投資者,企業債的利息需要繳納20%的所得稅,而在全收益指數中是不予體現的,導致指數相對投資者有一些優勢。

最終的兩套業績比較標準為:

1.       權益法收益率 VS 15%

2.       公允價值淨值法收益率 VS 90%×中證全指(淨收益行情)收益率+10%×中證全債收益率。

由於公允價值法比對的兩個標的指數並不完美,如果有改良方法,請大家賜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5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