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汽車論壇的秘密:錢越多就隨你搞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8619.html

前幾天,有個autocarweekly的聽眾發了個截屏給我們,在號稱國內第一汽車垂直網站的汽車之家的大眾論壇裡,滿屏都是此貼被已被刪除,無法閱讀。

事情的起因,大約是近期大眾甲殼蟲的車主發現自己的車子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於是在論壇裡發帖抱怨,要求大眾正視這些問題。

聽眾問,論壇的帖子,是怎麼被刪掉的呀。額,這個嘛,咱還真的略知一二,請聽胖哥給你娓娓道來。

如果說在互聯網,特別是搜索引擎技術的飛速發展歷程中,除了客戶需要之外,另外一大推動技術革新的動因,恐怕算得上是企業們進行輿情監控的需要。

我記得2007年前後,很多車企公關在聊天的時候就抱怨過,互聯網輿情的檢測好做,論壇的搜索監控很難,然後到2008年,專門針對論壇的輿情搜索軟件和服務商就雨後春筍般的冒了出來。

隨後的微博,從不可監控到完全可監控,僅用了短短數月。而微信,再這麼發展下去,估計也很快會有專門針對他們的監控方式。

好吧,胖哥認為,一個企業要密切、即時地監控在各種媒體平台上關於他們企業、領導和品牌的言論,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當每天得到這些監控報告之後,企業通常面對兩個選擇:或者是把論壇帖子裡反映的事兒搞定,給抱怨者一個交代;或者是把抱怨者搞定,給領導一個交代。

不用多說也知道,後者看上去比前者容易多了,所以大多數車企也都是這麼幹的。以前吧,這事兒也沒法說什麼,雖然大家都明白這是飲鴆止渴,但是畢竟連眾多公眾事件,政府也都是這樣來解決的,上行下效,企業如此行事,似也可以理解。如今,既然從中央領導到上海領導都發了話,要支持合理的輿論監督,那車企再這麼幹下去是不是就不太合適了呢?

所以,這事兒到了如今,胖哥覺得可以拿出來掰扯掰扯了。

據胖哥瞭解,車企與網站論壇之間通常有兩種合作方式。

一種呢,是車企給這家網站投放了海量的廣告,那麼刪幾條帖子這種節操上的大事、操作上的小事,在沒有節操的年代,就完全不是個事兒了。現如今,你要讓一個媒體面對年購買兩千萬的客戶說不,這比讓某些法官對KTV說不還難不是?

一般規則是,一些需要認證、註冊的網站,會跟企業約定,非認證的車主所發的攻擊該金主的帖子,隨便刪,通常這都不需要企業說話,網站或者廣告公司監測到了,自己就給刪了,不拿這些瑣碎的破事兒給金主添堵,最多就是到月報的時候,把這些一條條寫出來,證明自己提供了完善的服務。

認證車主呢會稍微麻煩一點,畢竟如今媒體平台發達、渠道暢通,如果一家網站連認證車主的言論都隨意生殺予奪的話,那估計離大廈將傾的日子也就不遠了。不過,這也不是沒有辦法,通常網站和水軍會立即行動,用很多無聊的評論、發帖把這條東西給沉了。我記得有一次一個媒體達人講座的時候非常得意地稱,一般無聊評論超過75條,讀者就不會再有繼續讀下去的願望,而帖子一般被沉到第三頁也就無聲無息了。

如果這樣物理的方法不起作用,那麼網站還會把認證車主的相關信息和聯繫方式給到車企,讓車企使用化學一點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比如,安撫。要做一個六親不認、張手就打笑臉人的維權者是很難的一件事情,多數車主還是擼一擼就會變乖的好人。

當然,這樣的服務還是不能讓財大氣粗的車企滿意的。於是網站還對金主進行了底線承諾。就是,但凡事關招募集體維權的帖子,格殺勿論,不管你是認證車主,抑或是版主,小樣兒想借我的地盤鬧事兒,不行!

對維權這個事情,企業是有大教訓的,之前在某網站上,4個帶頭大哥一舉拉動了400餘人對某輛車進行集體維權,結果,企業不得不採取「首惡必辦」的策略,幫4個帶頭大哥把事兒給辦了,退換了車了事兒。這裡胖哥得說一句,集體維權的最大問題在於不團結,跟上海汽車媒體似的,帶頭大哥和嘍囉們一起出來整事兒,到了帶頭大哥吃了肉,立馬偃旗息鼓,嘍囉們通常扛了半天旗,打了半天鼓,湯都沒喝上。

這個事情呢,通常是由市場部出面搞定的,公關部手裡的預算要辦這類大事兒是比較勉強的。

那麼,對於那些廣告投放量不是最大,但又頗具影響力的網站論壇,車企要咋辦呢?通常,在這裡的處理方式會是直接搞定版主。

胖哥在很長的時間裡,一直覺得版主是一件神聖而光榮的工作,堅強、無私、樂於分享、朋友遍天下……現在看來,不少版主唯一的問題就是缺錢。

據實在不能透露姓名的朋友介紹,一些汽車專業網站,比如愛卡等,版主通常底線比較高,一般你隨便給他個一千兩千的他真的會拒絕。不過如果車企一咬牙一跺腳,給到3000,基本是可以拿下的。3000一條,這真是好買賣啊,難怪很多版主在微信微博上,這個月打飛的去了三亞,和當地校長一起打高爾夫;下個月又帶著小妹開著車去了海拉爾的。要我胖哥哪天有幸當了版主,我就每個月整上個一二十條負面,哇塞,不能繼續想了,不然真要去幹這個了。

和媒體一樣,做新聞的總要比做行業的屌絲一點。所以像網易、新浪、雅虎這類的新聞網站的汽車論壇,版主就要隨和一點,通常500至1500基本可以拿下,極端的還聽說只要有兩三百就會就範的。在這裡,我想代表一個媒體人求求企業,就算個別版主真的能接受兩三百的價格,您們也抬抬手給他五百成不,就算各位企業大爺給已經如此廉價的媒體長長臉了。

不過就這個價位也有發財的時候,趕上DSG那樣的大型事件,版主趕上的可能就是人家來給送錢。有的時候,明顯是經過組織的,在一個論壇裡,一天之內就會出現兩三百條針對DSG的負面攻擊,進退有序,強弱有致,攻擊頗為得法,而同一天很多其他有影響的論壇也會出現大量同題材內容。一邊發、一邊刪,可把版主樂死了。

版主兄弟,胖哥再給你支一招,在這種負面輿情集中的時候,你可千萬別覺得,刪一條500,刪多了就當批發便宜點得了。這時候可一定要記住三個成語:坐地起價、漫天要價,最好吃完原告吃被告。這個關節上,你可一定得要出咱媒體人的氣勢來。

一般而言,一個較大的品牌現在在輿情監測上一年會花上200萬上下,在刪帖方面一年花上300百萬左右。這個規模實在太小,跟事情所起的作用實在太不成比例,跟我天朝的物價水平也十分不相稱。兄弟們,既然幹了這個,那一年得讓車企至少投個三五千萬吧。人家可重視這塊兒啦,以前收200的開口要1000,以前要要1000的開口要3000,3000的要5000,一點兒問題沒有的。

胖哥我一向覺得,汽車作為一個產業,其實沒那麼多正面、負面的破事兒。作為一個批量生產的產品,在合理的比例之內出現點問題,這很正常,也很必然。而消費者的抱怨,不管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對於企業而言都算得上是財富,一個沒有消費者抱怨聲的品牌,胖哥是不敢碰的,這不合邏輯。

所以,用類似於東廠的方式來對待論壇抱怨,我不敢說沒有短期效益,但是你到底花這些錢摀住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車企們,評估過麼?

當然,你們願意花這麼多錢來補貼苦逼的媒體人,胖哥我也沒有理由反對。

謝謝大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907

全球創業失敗最大原因:你搞錯痛點了! 新創圈急徵 找「痛客」把抱怨變黃金

2016-06-06  TCW

首屆痛客大賽,讓近三千金點子齊聚中國最大大數據博覽會,在名為「需求」的商機中,創客們,你們看到痛點了嗎?

當個創客已經不稀奇,能當好一個「痛客」,才正in。

什麼是痛客?走進中國規模最大的貴陽大數據博覽會痛客大賽展區,滴滴出行、大眾點評……,一個個中國正夯的新創企業案例,映入眼簾。

創客想:要給消費者什麼

痛客想:消費者需要什麼

「痛客是先有需求再做產品,創客則是先有產品再找市場。」中國第一屆痛客大賽主辦方痛客夢工廠執行長陳東說,能夠打中消費者心中尚未被滿足的「痛點」,就是痛客最關鍵的能耐。

例如,滴滴出行創辦人程維發現許多人經常抱怨叫不到計程車,便抓住這個痛點,開發出媒合乘客與司機的打車App,替中國數億人解決了通勤問題。

陳東認為,痛客和創客差異在於,前者從需求端出發,想的是:「消費者需要我做什麼?」後者看重的則是供給端:「我要給消費者什麼?」當痛客提出想法後,創客再對此拿出辦法,進一步商業化。

以中國為例,現在其極需要痛客,背後反映的,是創客泡沫化現象。截至去年底,全中國平均每天新成立一萬二千家公司,其中「小微企業」(編按:

指個人經營的微型企業)

平均壽命竟不逾三年。

不僅是中國,太多

人的失敗關鍵都是:

找錯痛點,盲目樂觀而缺乏對市場的正確理解。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北京中關村裡出現一群人,他們或許不像創客那麼有創意,能想出獨一無二的商業模式,但卻有敏銳的洞察力,從消費者的抱怨中找到商機,並提出解決方向,協助創業家更了解市場。

什麼人是好痛客?

他們對自身工作觀察很久

今年三月,數博會正式舉辦中國第一屆痛客大賽,吸引超過兩萬人報名,最後剩十名角逐冠軍。主辦單位也找來十名創客,和這群痛客搭檔,從其挖掘的痛點出發,找出可商業化的解決方案,一旦成立公司,痛客也可入股、分紅。

例如,前十強中(見七十四頁表》,有基層公務員提出「偏鄉師資不足」痛點,計畫開發類似優步(Uber)的師資共享平台,由平台媒合找不到職缺的教師和學生,並提供一套鑑價機制,讓雙方依據科目、時數、地區等條件議價。

對此,數博會痛客大賽展區負責人李羿衡觀察,多數參賽者所提出的痛點,都來自他們工作領域長年觀察,有人甚至是地方銀行行長,想解決小公司借貸不易的問題,和現在中國許多大學生沒畢業就想創業很不一樣。

不過,創業為何一定要打中痛點?又該怎麼做,才能成為一個好痛客?

「該如何測試顧客會不會埋單這項產品或服務?只要回答一個問題:「人為什麼消費?」最主要的答案是,為了對抗痛苦。」《突破創業》一書便提到,消費者的抱怨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與其滿足「舒適點」,人們更願意為了劇烈、迫切性的痛點花錢,「就

像賣阿斯匹靈向來比賣維

他命容易一樣。」因此,對企業來說,做

「痛苦的生意」其實比做

「開心的生意」還要好,更容易長久經營。

怎麼做能抓到痛點?

想你的顧客整天在做啥

找到抱怨,打中痛點後,接下來,則是挖深它。中

國最大的貨車服務平台

「貨車幫」便是一例。

去年十一月,阿里巴巴

集團創辦人馬雲和美國總

統歐巴馬在A P E C會議碰面,他特別向歐巴馬介紹的中國新創公司,就是貨車幫。

貨車幫成立五年,目前融資金額逾一億美元,騰訊也是股東之一。能同時獲得兩大巨頭青睞,全因為創辦人戴文建替中國一百五十萬貨車司機解決了送貨問題。

從事物流業超過十年的他,發現司機載貨前往目的地,回程即便沒貨可載,卻得照付油資、過路費,想多跑一趟賺錢,還得繞到別的集貨地取貨,原本一天賺人民幣六千元,開銷扣一扣,只剩三千元。

「該怎麼提升司機工作效

率,同時為他們賺更多錢?」他找到痛點,開發一款APP,就像貨車版的滴滴出行,企業一旦登錄,便能即時找司機送貨,也方便司機找貨,降低空車率、縮短載貨路程,一年就幫旗下司機省下人民幣一百億元油錢。此外,貨車幫還包辦保險、維修,甚至新車、二手貨車交易,讓司機離不開它。

戴文建能有今日成績,靠的是五年跑遍十三個省分,在各大物流園區開餐廳、電影院,還為司機量身訂做手機,拉近和他們的距離。唯有如此,才能不斷挖掘痛點,走在市場之先,成為第一大業者。

「想想你的顧客一整天都在做什麼。」美國夏菲顧問公司(Schaffer Consulting)執行合夥人隆恩.阿胥肯那斯(Ron Ashkenas)曾在《哈佛商業評論》中指出,許多公司只從性別、年齡、職業等各種數字,分析消費者行為,卻對他們的真實生活一無所知,遑論從中找到尚未被滿足的需求。

「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過去幾年,中國創業圈最流行的便是這句話,指跟對趨勢,不管什麼樣的企業都能成功,但風停了,一家家乘勢而起的公司卻跟著倒。如今痛客的出現,也代表一切將回到更理性的思考,唯有越貼近消費者,找到他們內心最深沉的痛點,才可能在泡沫後屹立不搖。

撰文者康育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799

“城會玩”的VR直播,你搞懂它的商業邏輯了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19/158253.shtml

“城會玩”的VR直播,你搞懂它的商業邏輯了嗎?
VR觀察 VR觀察

“城會玩”的VR直播,你搞懂它的商業邏輯了嗎?

從VR直播創業的角度來審視這個領域,其商業模式邏輯還需要再慢慢的咀嚼。

本文授權轉載自VR觀察公眾號(ID:VRguanchajun)

被王寶強的離婚事件霸屏了幾天朋友圈後,大家終於慢慢回歸到如火如荼的巴西里約奧運會上來,本屆奧運會除了傅園慧的“洪荒之力”,其實還有如身臨里約現場的VR觀賽。本來已經火得一塌糊塗的VR直播,因為360°的觀賽體驗,在這個夏天又額外添了一勺油。

毫無疑問,第一視角、身臨其境、隨意切換、甚至是觸感技術……,確實很讓人欲罷不能,但理想化的圖景,在短時間內實現VR的2C轉化幾乎是不可能實現。從VR直播創業的角度來審視這個領域,其商業模式邏輯還需要再慢慢的咀嚼。

1412255029

花哨的VR直播可能更多是自嗨

目前,國內外的直播平臺都在積極布局VR直播。美國遊戲直播巨頭Twitch、國內花椒直播、易直播、龍珠都已率先發力,VR成為直播的標配只是時間問題。

但是,以觀察菌的分析和幾個主要報告來看,單純的獵奇式體驗對用戶而言目前還是很難走。畢竟現階段的整個用戶群體分成兩個極端,主流的高端用戶都是一群有極客思維的科技圈發燒友;而主流低端的用戶都是一群靠VR小電影吸引來的屌絲,這些人目前只有一個剛需,根據Google Trends Data數據顯示,在過去的17個月之內Google上關於“VR色情片”的搜索增長率達9900%,你懂的!

806173767

基於兩種極端的用戶群體,擁有較好體驗的產品覆蓋還停留在圈內,比如HTC Vvie,索尼PlayStation VR以及部分國產一體機,價格都在3000以上,但整體出貨量還是處於很初級的階段。而現在買的很好的盒子,幾十塊到一百多的,便宜是便宜,但是功能基本適用於看小黃片,看女神直播就算了,眼鏡蒙糊糊的一片,中間還容易犯暈,跟概念視頻里的感覺相差十萬八千里。所以這個問題就卡死了絕大部分C端VR直播的用戶。

用戶兩極分化是一個原因,內容缺失也是一個原因。前幾天有一篇叫《VR創業,內容,內容還是內容》的文章比較火,說的就是這個,用戶省吃儉用買的高價VR硬件,里面卻沒有多少內容,只能從網上下載一下簡單的分屏視頻或者小黃片,占據了差不多95%的份額,好的內容奇缺。這間接影響了用戶對VR硬件的購買動力,使得高質量的VR硬件難以普及。

還有就是互動模式。我們都知道,直播的好玩之處,在於跟自己喜歡的女神男神聊聊天,聽她說話扯淡然後遇到開心的地方,會有問題互動和打賞功能。但現在的VR直播很難做到,因為交互技術的不成熟,你只能帶著頭盔傻傻的看著女神,女神卻因為收不到你的點贊而可能變得消極,整體的呈現還是缺乏互動感而少了很多樂趣。

VR 輸出設備還不普及,價格高、體驗差,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存在。直接 To C,團隊很可能面臨長時間無收益的窘境。所以現階段走C端的用戶VR直播這條路,很難成氣候,玩玩營銷噱頭還是可以的。

B端或成VR直播首批變現通道

在中國的互聯網歷史上,有很多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故事。譬如像當初步步高複讀機,是定位學習工具的,後來卻成了娛樂設備而大賣。而這一邏輯放到今天的VR直播上面,似乎也挺合適。

雖然VR直播最引人註目的點在C端遊戲和體育等領域,但如今市面上已經有一些直播廠商就開始嘗試從B端試水VR直播。

譬如像今年6月份國內首例骨科VR手術直播。

1308974575

還有前一段時間微吼直播與聯想合作,不再需要頭盔等VR硬件設備,直接“裸眼”就可以看《當哈佛遇上中歐-世界名校合唱團名曲演唱會》VR直播。

1694063674

雖然目前B端VR直播還處於一個初步的階段,但是商業模式清晰、短期變現能力較強的B端VR直播,其巨大的市場變現潛力一點不亞於C端,或成為VR直播商業化的突破口。目前VR走向C端市場還不夠成熟,而在2B的VR直播方面,客戶是非常清晰的,商業模式也是很明確的,一場直播一場服務費。這種模式從客戶的角度,率先引入先進的VR直播,可以給自己的項目錦上添花,而從創業的角度,基本能保證短期的變現能力,解決活下去的問題。

這些地方VR直播機會大

之前高盛一份關於VR的研報指出,至2025年VR市場規模將達到800億美元,其中C端占比為60%,B端占比為40%。在現階段,40%的B端機會才是最適合進入的,後面的60%C端機會,估計得等到三五年之後才爆發。

1.VR+手術直播

佩戴好VR眼鏡後,就感覺自己就像置身於手術室內,擡頭、低頭、轉身可以360度看到手術室內每個場景,還能隨意切換到身體內的手術畫面,從主刀醫生的視覺來觀看這場手術。這種VR直播手術的方式可以讓觀看者身臨其境地觀摩手術全過程,越來越多的醫院也開始這種形式來進行醫療教學和專家會診。從微吼直播公布的數據來看,目前手術直播的數量已經超過數百場,而未來使用VR技術進行手術直播的醫院至少3成。

2.VR+在線教育直播

一直以來,在線教育都因為無法模擬課堂環境而為人們所詬病,而VR直播最大的優勢是能讓受眾身臨其境,而看似為“玩樂”VR正在被應用到學習領域,炫酷的技術加上現實需求,可能會造就不同的技術和服務體驗。可以想象,在未來,通過VR技術,可以遠程、虛擬地進入模擬課堂環境、課堂交流等,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077834226

3.VR+線下活動

這個月豐田RAV4榮放汽車通過VR的形式玩了一場特別發布會——產品的宣傳視頻采用了時下流行的VR全景視頻方式播放。雖然這種VR視頻的形式稍顯初級,但試想一下,如果不僅僅是宣傳視頻的VR全景播放,用VR的形式,受眾可以360全景地探索發布新車的全貌,甚至通過一些“黑科技”的方式來發布,是不是非常酷炫?

回到VR直播這個話題,VR直播給了線下發布會、演唱會、音樂會等極大的想象空間,讓受眾身臨其境置身其中。譬如像上面所說的微吼直播與聯想做的中歐商學院音樂會那樣,直播與各種各樣的線下活動結合,讓參與的人更加身臨奇景,享受完美的沈浸互動體驗,可能是目前VR直播最好的商業模式。

VR元年已經進入下半年,大家對VR行業的看法變得越來越理性。對於一個創業公司而言,先切入B端造血和案例經驗打造,等到整個行業成熟後再趁機鋪開C端是最好的選擇。因為現在C端再美好,還是很模糊,聰明的創業者應該有合理的規劃步驟,這樣就有可能最終成為這個行業的執牛耳者!

VR直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189

燒錢卻不盈利?電商的這三大悖論你搞懂了嗎?丨黑馬薦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30/158473.shtml

燒錢卻不盈利?電商的這三大悖論你搞懂了嗎?丨黑馬薦文
黃若 黃若

燒錢卻不盈利?電商的這三大悖論你搞懂了嗎?丨黑馬薦文

不能僅憑擴展外延來掩蓋自己日常經營中的問題,如單位產出低,用戶流失率高現象不解決,企業的長遠價值會受到很大限制。

推薦人:王亞奇

推薦星級:☆☆☆☆

閱讀時間:5分鐘

推薦理由:在所有可見的行業里,電商是為數不多的除個別企業盈利外,整體一直處於虧損狀態的行業。企業在不斷燒錢,盈利卻遙遙無期,這是一個良性的商業形態嗎?本文依據黃若《走出電商困局》一書整理而成,文中就電商燒錢以及電商行業的幾大悖論展開探討,希望與讀者共鑒。原文載於電商在線。

今天我們不能忽視的一個問題是:電商行業除了個別企業外,整體行業一直處於虧損狀態。且一虧就是十多年。究竟是哪里出了問題?電商該如何才能盈利?

燒錢真的有用嗎?

電商是零售的一種形式。零售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麽?是對顧客的把控力以及這種把控力所帶來的服務和盈利能力。但是現在卻出現了一個奇怪的中國式現象:只有規模,沒有產出。我們很熱衷於企業的銷售額、排名,有多少上市公司,但我們忽視了那些企業絕大部分的經營效率令人堪憂。很多時候,我們的快速發展其實是把灰塵當體積,過分誇大自己。

電商行業現在仍然存在一種非理性、非良性的現象:一開始拼命燒錢去做規模,拼命去拉用戶,拼命打價格戰,根本沒有想想發展的先後順序,有沒有沖擊規模的核心競爭力和資金後備。當你的商品結構、運營、服務沒有理順,或者不具備盲目擴張條件的時候,花錢去燒,其實是一種浪費。 

以零售業來說,顧客回頭率提升了沒有?商品的庫存周轉有哪些改善?包裝成本是否降低?每張訂單的客單價有多少提升……想來這些都是些語不驚人的細節,但恰恰是這些細節在主導一家企業的長遠價值。 

網購行業早期比較精心,做顧客維護,所以這批顧客的滿意度高,回頭率高,但再往下走一味強調規模,服務就顧不上了,顧客成本越來越高,流失率也越來越高。經營者不應該僅僅滿足於把地圈進來,荒在那里。不能僅憑擴展外延來掩蓋自己日常經營中的問題,如單位產出很低,用戶流失率高等。這種現象不解決的話,企業的長遠價值會受到很大限制。

 

電商行業存在幾個嚴重悖論: 

1.今天不掙錢是為了明天掙更多的錢

這個觀點只有在一個前提下能夠成立,即今天虧損的部分靠你的規模化產出時能夠彌補的。打個比方,今天有2%的虧損,那是因為我現在的市場規模還不夠大,采購成本還不夠低,運營成本偏高。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這2%的差距是可以彌補的。或者通過規模化運營能夠降低成本。比如,今天做1個億的銷售需要1000人,明天做5個億的銷售並不需要5000人,可能只需要3000人。如果不是,這種狀態下的資金缺口被放大後你會處於一個更危險的經營困境。 

2.規模等於效率

中國鐵路有沒有規模?有的,但是中國鐵路效率高嗎?拿沃爾瑪來說,沃爾瑪之所以有今天這種效率,不是在成為世界零售老大以後的變化,它的單位銷售成本很低是由於它第一天起成本就控制得比別人好,單位效率就比別人強。 

3.流量就是一切

假設對手今天只有5000個流量,而你今天有5萬個流量,那麽在一切其他因素和環節都累死的情況下,流量大確實意味著客流方面的優勢,但如果你沒有好的商品、好的服務、好的購物體驗,你就形成不了更高的購買轉化率,那麽流量再大也是一種浪費。

我們千萬不要忘記,電商說到底是一個商務形態,如果你對商務形態本身不了解的話,流量是沈澱不下來的。流量可以不斷的流過來,但是不一定能滲透到你的泥土里。這是一個很可怕的現象,一面不斷買流量,一面用戶留存率很低。 

電商正在不斷轉變,從過去片面追求規模,不計成本的擴張,開始轉向註重經營、重視企業自身的造血能力。在這里我給電商界最大的建議是:盈利才是硬道理。商務公司一定要永遠著眼於能不能實現盈利,或者有什麽模式盈利。
怎麽留住用戶?

現今電商企業迫切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用一種理性的眼光來看問題。如果說在市場紅利、用戶紅利十分明顯的年代你沒有能夠實現用戶沈澱的話,那麽告別了快速增長的時代後,再做不到這一點你的企業就要亮紅燈了。 

電商的一個最大問題,就好比一個大馬力的水泵不斷往漏水的水桶里面灌水。漏水源於大家只關註市場增長、規模、融資速度、買流量這些花錢的KPI,價格戰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一味的價格戰,其實潛臺詞就是在和顧客說,你其實可以不到我這里來,只要別人便宜你就到別人那里去吧。 

電商的創始人和管理者們很少真正關於用戶體驗、用戶留存、商品組合的特色、服務等。而這里其實有很多可以做的功課,例如產品特色,即如果你是自由品牌的話,那麽該考慮自由品牌的設計、定位、款型是否符合所針對的用戶群體;如果你不是自由品牌,賣第三方品牌的話,那麽你的商品組合是不是更優於對手。 

我有這樣幾個考評標準:

1.漏水現象我承認,這是不能回避的自然現象。

2.看漏水的速度能不能減緩,隨著企業的成長,你能不能做到去年漏70%,今年漏65%,明年漏50%。

3.看這些留下來的客戶能不能成為你的忠實用戶。 

企業發展能不能不斷的提升顧客回頭率,減緩顧客流失的速度,有沒有能力在維護購買用戶這個環節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長遠立足的保障。我覺得在中國,很多企業還沒有去強調這個問題。比如我們強調用戶的忠誠度計劃,如VIP用戶、積分等,其實就是為了把購買用戶盡可能、長久的留下來。 

這個行業一直存在用戶回頭率低的問題,人們往往說是競爭激烈,互聯網忠誠度難以培養等等,卻很少從自身銷售,服務,配送流程,投訴處理各個運營環節是否標準化上找原因。 

快速增長有如天降暴雨,而如今放眼過去,土地濕潤肥沃,正是耕耘的好時光。

電商 盈利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520

買“假股票”、殼股不值錢了!A股賺錢如同針挑土!這7大困惑,你搞透了嗎?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21/1108503.html

沙漠里,獵物太少,在饑餓的驅使下,獅子們想出了一個大膽的計劃,就是去圍獵一頭長頸鹿,一些獅子驅趕,一些獅子沿途獵殺,經過10多頭獅子的圍獵,費了不少勁,最終獵物還是在毫無受傷的情況下跑掉了.......

問題出在哪里?如果理性的想想,首先它們之間的身高差距就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其次,長頸鹿的踢勁非常強大,獅子要是被踢一腳的話,會受重傷甚至生命危險,不那麽好接近長頸鹿,第三,就是奔跑的速度兩者相差無幾,獅子也沒有絕對優勢.....

獅子圍獵長頸鹿居然有這麽多的困難,小夥伴們想一想,上述圍獵場景,像不像近期的操作的股票呢,費了很大的勁,卻難以賺到錢?面對目前的A股,你是不是困惑也有點多呢?今日,火山君(微信號:huoshan5188)就來梳理總結一下這些困惑,以及尋找解決的辦法。

1,白馬股減持VS茅臺創新高

近期白馬股陷入巨大的爭議之中。根據歷史規律判斷,在熊市第4階段,白馬股會出現補跌,目前的市場中,一些白馬股確實也出現了休整,還有一些白馬股出現了減持動作,比如美的集團、老板電器、蘇泊爾等。不過貴州茅臺卻較為獨特,卻不斷創出新高,白馬股陣營也出現這樣的分化,小夥伴們大呼看不懂啊!

在昨天中午,私募大佬但斌在其微博上表示:“只要赤水河的水還在流淌,否則你等一千年一萬年也看不到茅臺崩盤的時刻!茅臺就算過了高速成長期,至少也會像可樂、帝亞吉歐,或者就像‘高等級債券’一樣吸引穩健的長期投資人”。

那麽問題來了,誰能親眼看到茅臺一千年一萬年後是什麽樣的呢?

“漂亮50”一詞今年來被多次提及,那麽當年巴菲特是如何面對“漂亮50”的呢?這或許能夠給你帶來一些啟示。

1969年,“漂亮50”相當風靡,被很多投資者追捧。巴菲特認為股市已到達奢侈的頂部(當年道指最高點位是5月14日的973點),自己找不到任何可投資的品種。於是,他致電合夥人稱,已“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並解散了旗下的有限合夥基金,賣出所有投資組合,將現金歸還合夥人。然後,他在現金堆里等了四年,重回市場時遍地都是便宜貨。

當大家都在追捧某類股票,並且漲幅已經不小了,你是應僅做欣賞還是應該跟風買入呢?實際,如果你去那些下跌途中的優質成長龍頭股之中尋找,或許還能夠找到潛力品種,如果再耐心等待的話,或許能夠等到便宜的價位。

2,首發限售股解禁,第一創業大跌,它會是次新股的一個縮影嗎?

由於首發限售股的解禁,次新股第一創業7個交易日股價跌了40%,從去年11月至今,股價從最高的45.48元跌到14.62元,跌幅達60%多,下跌慘烈。

火山君發現,對於首發新股,一般上市1年後遇到的是小股東的限售股解禁,由於獲利巨大,這類股東拋售動機比大股東強烈,上市3年遇到的是大股東的限售股解禁,他們的拋售動機會考慮更多的方面。

大家看,這次第一創業的大跌,由於股權質押了,大股東還需補充抵押物。

對於那些上市剛1年的次新股,在首發限售股解禁的情況下,是否需要回避呢?

3,殼股大貶值。

據證券時報報道,隨著IPO加速,A股殼資源的稀缺性正在降低,過去是資產方對殼緊追不舍,如今是殼向資產方窮追猛打。“現在一個殼資源估值15億都可能有人賣,以前沒有50億都不能坐下來好好談。”滬上一位券商分析師表示。

火山君發現,包括一些炒殼股的機構今年來業績也不好。

對於IPO加速對殼股的影響,是否應該引起重視呢?最近幾個月里,借殼上市的*ST天儀,股價翻了3倍多,它能夠代表所有殼股的頹勢嗎?未來一些垃圾股是否存在流動性問題呢,也就是成交冷清的現象?

4,滬指非常的穩健,在5000點買工商銀行這樣的大盤股都在3000點解套了。但卻有1100只左右的個股卻創出了2638點以來的新低,有點懷疑自己是買了“假股票”。

有業內人士認為,熊市重質,去偽存真。垃圾股正在顯露出一些本來的面目。也由於資金的偏好,一些股票可能被過度追捧,一些優質成長股也存在被錯殺的現象,股價變得越來越便宜,也表明機會越來越近。

5,雄安概念股火爆,有多少小散能夠在里面賺到錢?沒有吃到雄安概念的小散是否應該後悔莫及?

答案是,股市永遠不缺機會,只要本錢在,努力學習提高研究操作水平,識別股市機會和風險,把握能力圈里的投資機會,這樣勝算就會越來越大。

6,滬指無量就這樣耗著,何時為一個安全布局點?

從滬指來看,3080點比較的關鍵,它是雙頂頸線位,從5月8日以來,它即沒有被有效跌穿,也沒有被有效向上突破,所以短期方向不明朗。但是滬市的成交量卻越來越小了,這是幾個意思?沒有量,滬指能夠走多遠?為何滬指如此的穩健?

從火山君的資金線來看,目前還沒有跌至平行通道的下軌處,看來安全布局的時間還得繼續等待。

7,在IPO加速的背景下,市場資金逐步減少的情況下,未來如何選擇選股?

火山君覺得,近日有一位私募說得蠻有道理。上海滾石投資總經理王繼青認為,“目前,新股擴容速度比較快,如果不買真正好的股票,可能就沒有翻身的機會!A股港股化會越來越明顯,市場存量資金將逐步流向確定性增長的、並且有可能成為龍頭的公司股票。未來優勢的行業中有技術壁壘、產品有巨大市場空間的上市公司,可以不分主板或中小創,資金將逐漸積聚到這種優勢行業中的細分龍頭公司上來。”

最後,火山君想說的是,面對這麽多的困惑,等你想明白了,再行動也不遲。知道股市漲跌的本質原因,比胡亂的操作而迷失方向更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964

向下炒 證監任你搞! 呂志華

1 : GS(14)@2011-01-15 13:08:24

2010-1-14 CM

呂志華:資深經濟評論員、確思傳信財經顧問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電郵:[email protected]



股票市場雖然有監管機構監管,但有金錢的地方,永遠就有罪惡發生,道高怎及魔高?過去證監會一直嚴密監視股市中不尋常異動的股隻,可惜經常只查上升股分,不查下跌股分,令到不少心術不正的大股東,想出了一個賺小股東錢的方法,就是——向下炒。



甚麼叫做向下炒?簡單來說,就是不斷把股價推低圖利。一般投資者都以為,只有股價上升,才可以賺錢;其實,股價下跌,同樣可以獲利,而且賺得更多更快,原理就和沽空差不多,而且下跌永遠較上升為快,所以更容易令一班無良大股東發達。

向下炒的慣常做法,是一幫人裏應外合,又或是大股東持股量極低,卻又穩控董事局的股分。他們透過批股,得到一批平價股票,然後造低自己股隻的股價。又或是宣布大比例合股,例如十股合一股、一百股合一股,令股價在合股後大跌。合股後再來一招大折讓供股,通常供股價都會較市價折讓七至八成。大折讓供股的消息一出,令股價跌上加跌,而大股東早前沽出的股票,又或是持股量極低而又控制董事局人士,就可以順利在低位大量買入或補回自己的股票了。

有不少垃圾公司賣殼之後,由於街外股分流通量太大,新股東想把貨源歸邊,當然不會在市場吸納,這只會愈買愈貴,便宜了街外小股東,於是想出了這下賤的方法,就是透過向下炒,以最便宜的價錢,收回大量的股票,成為大股東。

大折讓供股不利小股東

表面看來,大家按比例以同樣價格供股,供股似乎對大小股東都很公平,事實卻非如此。一般散戶面對大折讓供股,都會處於進退兩難的局面。倘若不供,不但股權被攤薄,而且股票成本價也較其他供股者為高。但若供股,小股東就要繼續把大量的金錢,掉入這無底的深淵裏,而且有些公司十分無良,年年供股,甚至一年供幾次股,令到小股東跟無可跟,結果大量極廉價股票落入大股東或與大股東一夥的人手上。

正常來說,我們投資,只會預留一筆金額,投資在一隻股票身上。沒有人會預計,投資在一隻股票身上,要更多的金錢跟尾。哪有人會用十萬元投資一隻股票時,會預留一百萬元準備去供股的?

大股東看準了投資者此一弱點,不斷以極低價大比例供股,目的就是令投資者無法長期拿出錢來擔沙填海,於是不但可攤薄小股東股權,還可以令自己得到極低價股票。

倘若小股東願意供股,那就更加好了。因為所有錢放在上市公司的賬戶之中,而能夠簽署提款單動用這筆錢的,就只有董事局幾個人,於是這些錢就任由大股東或大股東控制的董事局挪用,結果這些錢並不是為公司賺錢,而是無厘頭輸掉或花光。

爛蘋果變成金蘋果

大股東怎樣圈走供股得來的錢?最常用的方法,是購買一些物非所值的資產,又或者是難以衡量其價值之資產。例如買入一些礦山、所謂的天然資源等。結果,上市公司裝入了不良資產,而大股東和其一幫人就一起瓜分利益,把爛蘋果變成金蘋果出售了。

縱然供股得來的錢,僅存放在公司賬戶內不動用,亦對大股東有百利而無一害。因為大股東日後賣殼,公司的負債和現金,都會計算在殼價之內,公司現金愈多,其殼價就會愈高。

大凌集團為甚麼會長期停牌?原因是該公司過去經常要小股東大量供股集資,集資金額超過八億元,但公司長年虧蝕,期內現金水平一直顯著萎縮,引起證監會懷疑,而勒令停牌調查。

此事證監處理十分恰當,可阻止大股東欺凌小股東,但香港股市並非只有一間公司這樣做,為甚麼證監對那些大折讓供股、經常集資又向下炒的上市公司視而不見,不採取同樣行動?

受害者挺身而出

有股壇長毛早前大發謬論,說公司股分拆細,對小股東不利,其實此人說的是反話。股分拆細一般都會刺激股價上升,有利小股東套現;拆細一定會令股價大跌,而無良大股東就利用股價大跌再多踩一腳,以超低價供股。騙不了小股東的錢,也可以大幅攤薄小股東權益,總之小股東怎樣選擇,都肯定吃虧。難道股壇長毛看不到這現象嗎?

香港股市垃圾股分大比例大折讓供股已蔚然成風,公司賺不了錢,大股東就想盡方法,在小股東的荷包裏掏錢。證監若不正視問題,後果不堪設想。我華哥在此呼籲,所有曾經被大折讓供股搵過笨的小股東和我聯絡,不要畏縮,希望能夠集合眾人力量,向證監會反映,保障小投資者權益!
2 : GS(14)@2011-01-15 13:08:41

你自己隻8250之前有無做過先...
3 : victorwong9258(2035)@2011-01-15 14:01:48

8250在2009年5合1,2010年10合1, 股價5年來跌了96%, 但自2004至今沒有供過股, 並沒有像宏安系、永義系等股市強盜頻密地供股向小股東抽水搶錢。算是較有良心的垃圾股。
香港證監都是廢柴, 一直任由這些股市強盜魚肉小股民。
若證監把供股限制每3年不超過一次, 供股的上限不可超過市值的10%,否則要證監嚴格審批, 看他們敢不敢向下炒。炒得越低向小股東搶得的錢就越小。
4 : GS(14)@2011-01-15 14:50:04

你的提議:

他在2008年已退出公司,其後東西應和他無關。

第1點,因為限制公司融資能力會有問題,要在小股東可以在供股後同容許向公司無限搜證,然後要把相同的資料放在披露易,如果發現根本可以用其他方法集資時,可以提出告訴,隨時反對集資,會好一點。

第2點,因為供股的可玩數字遊戲,根本沒有用。

總的來說,應該是使小股東可能有機制反抗供股更有效
5 : kanili(1193)@2011-01-15 15:23:30

中國置業投資(736)係五月先折讓19%配5億股 ,其後股價不斷下跌,而係下跌過程中,六月再折讓4.88%配售5億股 ,股東亦開始減持。韓衛係七月減持2000萬股 ,八月再分別減持1.126億 、1330萬 及7410萬股 。而同時,係八月折讓2.56%再配售2.8億股 。九月繼續配股,拆讓約9.68%配售3.6億股 。最終係九日十日宣佈股份五十合一。係五月購入該股,到十一月十三日為止,以收市價計算,損失約為96%。

呢隻應算2010年向下炒經典~
6 : GS(14)@2011-01-15 15:53:13

隻股被人搞傷左啦
7 : GS(14)@2011-01-17 21:52:05

7樓提及
水清則無魚,而當局係魚夫之一.你估佢地唔知咩?


知都無法
8 : victorwong9258(2035)@2011-01-30 01:39:25

736 攤出來盤賬已經非常肉酸, 盈利連續5年都見紅, 是擺明貨賤價賤的垃圾股, 買股前衹要花幾分鐘時間看看盤賬就可發現, 不應有不切實際的期望。有別於1222之類的老千股做盤好靚嘅數引你入局。

http://www.aastocks.com/tc/Stock ... Type=5&symbol=00736
9 : GS(14)@2011-01-30 10:04:10

買少D,輸少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5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