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每日專欄:如果文憑是張股票 彭博商業週刊App

http://xueqiu.com/3904790550/24227764

從投資角度看,買股票和上大學可以用相似的分析工具衡量回報率。

文憑也許是張股票,但你卻並不是唯一的受益人。


升學季到,回想起自己報考大學那時,老師讓全班做了一個非常詳盡徹底的個人性格分析,為的是從個性和心理學的角度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科。在苦苦等待了一個星期之後,我從信箱裡拿到了權威的分析和答案:我應該申報電子工程或者計算機科學這樣的專業。半年之後,我在一家能算得上是世界一流的電子工程系度過了大學生涯的第一天。那天晚上,我給家人寫了一封電子郵件——我要換專業,離工程系越遠越好。

講這個小故事是為了說明技術指導和內心的渴望總是會有差距。即便如此,在不少同學和家長張羅留學、擇校和選專業的時候,我樂意提供一些技術信息。其實,從投資的角度看,買股票和上大學可以用非常相似的分析工具來衡量投資回報率。明白什麼是合理的投資回報,或許對有的人有所幫助。

以高等教育為例,經濟學家一般會比較兩組數據:一組是上學這三到四年之間政府和個人所投入的成本,包括因為唸書推遲掙錢所失去的機會成本;另一組是畢業之後社會和個人得到的回報。如果單看個人,那麼這是兩組相對簡單的現金流:三年的學費、生活費以及失去的收入是支出,未來收入中超越高中畢業生能夠得到的那一部分是收入。

在世界範圍內,經合組織(OECD)是在高等教育回報研究方面做得最長和最全面的。不過從選擇留學地點來考慮,要明白這些數據是用在同一個國家讀書和工作樣本計算投資回報的,目前還沒有足夠多的針對留學生的研究數據。

經合組織的成員國包括25個歐、美、澳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在這些國家當中,高等教育平均淨現值為17.5萬美元。也就是說,如果你上了大學再工作,相比高中畢業後就開始工作,一生中你會更加富有,按今天的價格計算,就好像是有人送給你17.5萬美元一樣。這個數字統計對象是男性,女性上大學的平均淨現值為11萬美元。

單純從大學成本來看,美國、德國、荷蘭、英國等是最貴的,個人付出的大學成本都超過20萬美元,其中美國的成本更是超過30萬美元。不出意料,在考慮了收入之後看性價比,美國依然很划算,有60多萬美元的超額回報(超出高中畢業生的收入),意味著念大學的淨現值是32.4萬美元。

出人意料的是,美國的投資價值並不是最高的。葡萄牙因為大學成本較低,而大學畢業生的收入較高,以37.4萬美元淨現值名列OECD成員國榜首。意大利和韓國也不錯,分別為31萬美元和30萬美元。

中國留學生青睞的其他國家的高等教育投資的淨現值分別是:英國(20.8萬美元),加拿大(16.7萬美元),德國(14.8萬美元),日本(14.3萬美元),澳大利亞(10萬美元)以及新西蘭(7.4萬美元)。

這是按國家比較的大方向。即便在一流大學中,不同學校和學科的差別也不小。Payscale.com是一個提供美國收入數據的網站,他們按工資水平排列出了全美商科、計算機、工程以及政治學四個門類投資回報最高的20所學校。Payscale的計算方法較經合組織簡單很多,僅僅以2013年的價格統計學費和未來30年收入,從而計算出年化收益率。作為一個參照,2013年6月6日,美國3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為3.33%。

這四類學科中,工程系和計算機系的投資回報最高的都在240萬美元左右。以工程係為例,私立Harvey Mudd College學費是22萬美元,收入為241萬美元,名列榜首,年化收益率為8.7%。同樣是工程系,在前20榜上排名第19的私立Tufts大學,學費為21萬美元,但是總收入僅有168萬美元,年化收益率也只有7.6%。

如果你選擇就讀政治系又能進斯坦福,那麼你的前景和Tufts畢業的工程師相當。這裡學費23萬美元,總收入161萬美元,年化收益率7.3%。但如果你在波士頓大學就讀政治,前景就不那麼樂觀了。雖然在全美政治系投資回報中排名第18位,23萬美元的學費換來的總收入卻只有不到70萬美元,年化收益率4.9%,比投資國債高不了兩個百分點。

一份法蘭克福歌德大學的研究也對比了德國大學不同的學科回報。因為德國學費較為便宜,所以個人年化收益率(並不是絕對值)高於美國。研究者發現,醫科、法律、經濟、社會科學的回報最高,無論性別,年化收益率都超過了11%,而數學和自然科學的年化收益率也超過了8%。不過他們同時也發現,文學、農業以及某些現代語言和文化研究,如果視為投資則不是很明智,這些學科的收益率低於政府債券的收益。也就是說,高中畢業以後,如果你把大學學費投資國債,同時找一份工作,一輩子下來你的經濟前景會更好。

可是即便知道了自己的專業選擇還不如讀完高中就把學費拿去買國債,還是會有人去讀文學、歷史、考古,甚至是新聞。這證明的不僅僅是個人的愛好和熱情的力量,對經濟學家來說,它還間接地證明了一個有好的政治家、歷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以及記者的社會其實是更富有的,雖然這些財富難以用從業人員的工資來衡量。文憑也許是張股票,但你不是唯一的受益人。

撰文/張一帆(《商業週刊/中文版》全球經濟總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0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