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微信朋友圈變質:走向「弱關係」 或步微博後塵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3123.html

當微信通過OTT(過頂傳球)快速切入移動互聯網的社交圈時,輿論開始力捧微信的社交網絡力量。

但不和諧之音也隨之來了。資深媒體人楊樾楊樾在微博上說了段很經典的話:我現在也很少上朋友圈了,一開始覺得挺好,因為都是朋友,沒有戾氣,沒有爭執,只有祥和與正能量,但現在,在裡面翻一翻,全是長篇大論的心靈雞湯,各種佛經,各種祈文,各種符咒、各種轉發十個人,各種活佛與仁波切,各種胡因夢,各種克里希那穆提,知道的這是朋友圈,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機場書店呢。

而這一切,亦曾發生在開心網和微博之上。

從「強關係」走向「弱關係」

以「強關係」為主打命題的微信,其實從進入營銷的那一刻,就成為了一直用來做反面典型的微博式「弱關係」。

微信強大與否,早有公論。4億用戶的基數讓其在社交網絡上獨領風騷。而一個又一個朋友圈,高度精準了用戶的特定屬性,也使得微信營銷成為了一個十分時髦的話題。

當然同時,也帶來了一些麻煩。有很多用戶都發出了類似文章開頭楊樾楊樾的聲音。

營銷過度都會如此。而這和當年的微博何其相似。從本質上來說,無論微博或是微信,無論初始好友來自電話本還是即時通訊軟件或是名片上的簡短鏈接與二維碼,一個真實用戶的社交網絡,在初始狀態都是強關係的。當然,名人的社交網絡,無論是微博還是微信,其實都不在此類。

對於普通用戶來說,本質並不會變,因為無論哪種應用,都是一個社交平台,是和現實中的熟人或半熟人交互生活點滴的地方。

但一旦粉絲積累日益增多,一旦微信或微博開始走向營銷之時,這一切就開始改變,改變成一個表面上在交互,實際上充當著公告板用途的偽社交平台。這時候,很多朋友圈就開始變質,變質為一個教主和若干教眾的傳播與被傳播關係,而非通常意義的朋友了。

知名的微博走過了這一歷程,而如今有些朋友圈也在逐漸步入這一歷程。不過是又一個社交網絡的循環而已。

沉澱 循環之後的輪迴

用戶難免迷茫,不可避免的,朋友圈裡人越來越雜,信息越來越亂,到底在沉默中沉默還是在沉默中爆發?

答案很簡單,微信走過喧囂期之後,逐步沉澱,形成興趣點和需求點分眾的社交網絡,就如開心網已經完成和微博正在完成的那樣。

說微博正在完成,是因為以媒體屬性為基本特徵的微博的用戶已經開始沉澱,尤其是新浪微博,他們不再盲目收聽著各種認證微博和段子大號,而是開始減少信息的來源,精準信息的需求和交互。而微博的主要信息發佈者們也開始沉澱,他們開始發現,其實社交網絡的核心還是交朋友,而非發信息,他們開始有選擇性的和熱心粉絲們建立從陌生人到半熟人乃至熟人之間的聯繫。他們之間,有一種強有力的信息傳播紐帶,這就是准媒體屬性,一個其實從微博登場開始,就已經為其社交網絡基本設定所左右的結果。

說開心網之類的早期社交網絡已經完成,是因為微博、微信經歷的一切,它們早已經走過。所不同於微博的媒體屬性和微信的即時通訊屬性的是,它的路線也按照最初的原始設定,有著強烈的遊戲屬性。用一個並不太嚴謹的形象比喻來簡單劃定,我們可以認為,微信上的用戶是在打電話、發信息,新浪微博上的用戶在正襟危坐、坐而論道,而開心網上的用戶,則是在遊戲、在嬉戲、在休閒,儘管這些用戶其實只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用著不同的社交網絡。

而從發展軌跡來說,也是三個階段的分野。微信目前的用戶如果大體視之為從眾型,那麼即將完成沉澱的微博則是忠誠型,而早期社交網絡則已經進入理智型。其過程則都是從一窩蜂殺將進去、到根據自己的需求逐步分化,形成一個又一個關係或強或弱但興趣點卻高度集中的「朋友圈」。

因為經過多年的積澱,類似開心網之上的用戶之間,已經完成了相互之間的友情積澱,這些用戶更理性、更懂生活、也更注重情感交流。可以預測的是,開心網正在從一個大眾化的泛社交平台向網友與朋友親密溝通、深度互動的小眾化平台轉變,雖然總體分享量較少,但是用戶溝通的深度會更大。

從強到弱,再從弱到強

這種理智型,最終就形成了社交網絡上用戶與用戶之間信息交互的分眾。儘管這批用戶可能同時也在使用著微博和微信,但在開心網之類的早期社交網絡上,經過沉澱,他們在這裡所表現出來的用戶行為,往往對生活品質要求高,有自己特定愛好,特定興趣,偏理性、偏成熟、心態開放並且積極,喜歡深度互動與溝通,屬於都市生活家。

簡言之,社交網絡的主力用戶和他們的粉絲關係,必須也必然走過三個階段——從強關係到弱關係,再由弱關係回歸強關係。而即使是同一批網友在不同的社交網絡上,因為其成熟度和沉澱度的不同,也必然經歷這三個過程,並呈現出在同一時間在不同平台完全不同的行為特徵,而這種特徵,也帶來了實際功效的不同。從傳播的角度來說,同樣的信息在三個平台上,其精準效力和傳播到達與轉換率,也就形成了三個層級,同樣,也是從眾、忠誠和理智這三個詞彙所一一對應。

誰都有弱點

但同時,無論是哪種社交網絡,都有自己的弱點,如開心網上,最受用戶歡迎的應用是:照片、記錄、禮物、休閒類應用(電影、音樂、讀書)、社交遊戲,顯而易見,這樣的社交網絡很休閒,休閒沒什麼不好,就是很難形成象微博那樣的話題性爆發。因此在國內的社會化分享工具提供商JiaThis最新發佈的《2013年5月國內社會化媒體分享數據排行報告》顯示,其分享百分比為5.15%,名列國內社交網絡第6,而排名第一的新浪微博為17.86%。

同時,微博上儘管也加載了類似開心網之上的諸多休閒應用,但卻使用率較低,特別是微遊戲上,總是空落落的,用戶對微博的主要需求,就是話題、媒體、傳播,其他的就變得有些無足輕重了,也使得其盈利成為了難題;而微信,所謂強關係向弱關係轉變中,公信號的公告板形式和稀薄的交互效果,讓人難免有回歸官方網站的留言簿之感。

當然,微信很快會進入現在微博的狀態,就如微博正向開心網之類社交網絡的狀態進軍,只是,這還需要時間。且和移動與否——無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4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