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鎘米”重災區調查 昔日化工汙染,如今農業埋單


2013-06-10  NCW  
 

 

◎ 本刊記者 鄭道 文zhengdao.blog.caixin.com 鎘米風波自2013年2月起, 醞釀、發酵至今已超過三個月。

在此期間,廣東省官方抽檢廣東市場上流通的大米及米製品4600多批次,截至5月24日,總計公佈155批次鎘含量超標大米的名單。超過半數(至少85批次)的不合格大米產地為湖南省。

其中,來自湖南省攸縣的鎘米占34批次,為此次抽檢出的鎘超標大米產地之最,鎘含量最高批次被發現超過現行國家標準3倍,高達0.6毫克/千克。

作為傳統湖南產糧大縣,攸縣稻米何以至此?

官方解釋

攸縣,隸屬湖南省株洲市。在湘東南部,羅霄山脈中段,東臨江西萍鄉、蓮花,南通粵廣,西屏衡岳,北達株洲、長沙,素有“沿海的內地,內陸的前沿”之稱。

1997年,攸縣成為湖南省第一批小康縣,2000年,成為湖南省五個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試點縣之一。資源採掘加工、建築建材、化工是攸縣三大支柱產業。2006年,其縣域經濟綜合實力躋身湖南省十強 ;2012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52億元。

2013年的春天, 攸縣卻被鎘米攪動。

攸縣多位米商向財新記者證實,早在3月份,攸縣有米廠大米鎘超標的消息,已從廣東傳回 ;彼時,由於廣東方面對涉事企業暫不公佈, “我們停了會兒(大米加工) ,又陸陸續續開機了。 ”一位米商如是對財新記者坦言。

5月17日,廣東官方首次披露了攸縣三家大米企業的大米鎘含量超標後,5月21日上午,攸縣多個部門召開聯合新聞通氣會,公開對該縣在廣州被檢出鎘米一事進行回應。攸縣官方稱,涉事的攸縣大同橋鎮大板米業、攸縣高和夏生大米廠、攸縣石羊塘田星大米廠,這三家米廠證照齊全。官方特別強調,涉事米廠10公里內無重金屬企業。

攸縣涉事的大米企業均持有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頒發的“食品安全生產許可證” 。但是,對大米質量檢驗的方式,要求都是“自行檢驗” 。據多位攸縣米商向財新記者證實,所有對稻穀(大米)的自行檢驗,無非是對幹濕程度、是否發霉等物理狀態進行判斷, “不可能檢測重金屬含量的,沒有這個要求,每次收稻穀都檢測,我們也承擔不起。 ”來自攸縣菜花坪鎮的一名米商說。

據攸縣食安辦主任曾葉新介紹,攸縣大同橋鎮大板米業成立于2007年8月,年生產量為2500噸,原材料稻穀主要是從攸縣大同橋鎮、上雲橋鎮各農戶家中收購,主要銷往廣州市和攸縣本縣;攸縣高和夏生大米廠成立于2007年10月,年生產量為1500噸,原材料稻穀主要是從攸縣菜花坪鎮各農戶家中收購,主要銷往廣州市和攸縣本縣 ;攸縣石羊塘田星大米廠成立于2004年8月,年生產量為3800噸,原材料稻穀主要是從攸縣石羊塘鎮、桃水鎮各農戶家中收購,主要銷往廣州市和攸縣本縣。

攸縣官方表示,大米鎘超標事件曝光後,已對存在問題的大米加工企業下達有問題批次產品的召回督辦通知,要求企業在規定的時間內將有問題批次產品召回、下架。同時,責令存在問題的企業停業整頓。 “這次事情發生以後,我5月19日上午得到通知,晚上我們就對三家企業進行了檢查,初步結果是沒有人為添加。 ”攸縣質監局局長唐新飛曾對新華社記者如是說。

“興工強縣”

實際上,作為對稻米有百害而無一利的重金屬鎘,確實沒有人為添加的必要。

“如果我們往大米里添加了什麼東西,我現在早就在牢房里了。 ”攸縣大同橋鎮大板米業老闆劉湘驥對財新記者說, “稻穀是田里長出來的,我們怎麼知道鎘超標呢?”對於鎘超標的問題,劉直言米商也是受害者。

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石羊塘田星大米廠負責人王軍仔說,米廠周邊沒有化工企業, “我認為這個鎘,應該是從土壤裡面帶出來的。 ”鎘進入稻田再進入稻米,這是學術界的共識。然而,原本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鎘,其本身並沒有單獨存在於土壤中。鎘之所以進入土壤,是人類開礦、冶煉等工業化過程導致。

攸縣官方刻意強調,涉事米廠周邊10公里內無重金屬企業,卻忽略了化工多年來至今仍是攸縣三大支柱產業之一的事實。

對於攸縣的鎘米問題,據《南方日報》報道,湖南省環保廳法制宣傳處處長陳戰軍則傾向于認為是肥料帶入的。

但據財新記者在攸縣實地調查,攸縣出現鎘米,與其化工產業發展關係密切。

2006年,攸縣依靠發展工業躋身湖南省縣域經濟十強。2008年, 攸縣縣委、縣政府再次加大了推進工業化工建設力度。當年,攸縣官方堅持把“興工強縣”作為推進跨越發展的“第一方略” ,把發展工業、化工作為該縣推進經濟發展頭等大事。在這一背景下,據攸縣官方材料顯示, “全縣上下上項目、辦工業、抓發展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在官方助力下,2008年前後,包括化工企業在內的近百家工業企業,在攸縣各地拔地而起。

偷排亂放

在發展化工業的過程中,攸縣官方一直強調“以環境建設為主線” 。事實證明,這最終只是一個托詞。

2008年下半年,當攸縣坪陽廟鄉龍興村地界上的一家化工廠開工時,附近的村民就發現上當了。這家名為“華升化工廠”的企業,工業廢水未經處理即排放而出,汙水進入河流,再流入農田。

汙水滲透之深,導致龍興村附近多個村組的井水均無法飲用。

在菜花坪鎮湴塘村及小塘村,這裡的村民們早已經憤怒多時。湴塘村一位村民告訴財新記者,2007年左右,湴塘村農田附近的一家冶煉廠,廢氣、廢渣肆意直接排放。 “廢氣的味道好幾個村組的人都聞得到。 ”無奈之下,村民們只得找政府環保部門進行投訴。

“自從該廠建成生產後,本村村民種植的花生成熟後殼內根本無果實,顆粒無收。被其汙染的水稻在秋收時也嚴重減產,這是本村從未出現過的情況。

與其同時,其排放的廢水未經過處理滲透到地下水源。 ”在一封投訴書上,村民們如此寫道。

這家名為“攸縣源泰鋅品實業有限公司”的化工企業(下稱攸縣源泰公司) ,冶煉產品為次氧化鋅。在其排放的汙水中,經攸縣官方部門證實,為含有重金屬“砷、鎘、鉛” 。

距離這家化工企業約3公里處,正是此次被曝光的鎘超標的攸縣金元大米廠。如今,該廠王姓老闆已去貴陽經商,米廠也早已停業。

留守看家的老闆娘對財新記者說,“我們以前收的稻穀,大都是附近村民的。有時候,農民也會將稻穀送到我們這裡來。 ”據米廠老闆娘稱,由於行情不好,米廠去年早就關門, “給廣東供的貨是去年運過去的” 。

引發當地居民和企業矛盾的,不僅是前述兩個例子。據攸縣官方資料,由於該縣轄區內涉及“鉛、鎘、砷、鉻”汙染的企業(即“四涉”企業)引發的信訪投訴較多,2009年8月以來,攸縣按照全省環境安全隱患大排查統一部署和要求進行了全面排查。

排查結果查明,該縣“四涉”企業“存在較多環境安全隱患,嚴重威脅環 境安全、社會穩定和人民群衆健康。 ”為預防和遏制環境汙染事故發生,徹底消除環境安全隱患,攸縣政府于2009年10月20日開始至當年12月30日,在全縣範圍內開展環境安全隱患整治工作。包括前述提到的攸縣源泰公司在內,攸縣遠東金屬廠、攸縣建鑫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等29家“四涉”企業被列為攸縣環境安全隱患整治對象。

彼時,攸縣官方特別強調,將整治不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和要求的企業、對未經環保審批群衆投訴集中的企業、對使用落後生產工藝設備的企業或實施限期停產整治,或予以淘汰、關閉取締,或堅決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鎘進稻田

如今,前述29家“四涉”企業,大部分被取締或搬遷。然而,短短三四年間的生產冶煉,肆意橫流的工業廢水已悄然流進農田。

“四涉”企業被關停後,稻田里卻留下了往昔偷排亂放的工業廢水、廢氣——這些廢水廢氣中,即包含當下在大米里被檢測中的鎘,其通過水流和空氣,進入土地。

財新記者獲得的當地官方文件,印證了這一事實。在29家“四涉”企業中,27家化工企業的主要汙染因子中即包括“鎘” ,並已對周邊環境造成了汙染。

如菜花坪鎮的攸縣源泰公司,攸州工業園的株洲市新興化工有限公司,存在的問題是, “少量廢水未收集處理、尾氣低空排放”;桃水鎮的攸縣千億化工廠、攸縣三和永信化工有限公司、攸縣氧化鋅廠,鴨塘鋪鄉的湖南港升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等,存在的問題是, “經初查,周邊土壤中鎘含量超標” 。攸縣環保部門的監測數據還顯示,黃豐橋鎮的攸縣遠東金屬廠,其直接排放的廢水的鎘含量超標倍數為1.4倍 ;桃水鎮的攸縣良泰鋅品廠,水鎘超標竟達28倍。

攸縣對前述化工企業進行治理整改的一個大背景是,作為湖南最大的流域,湘江的重金屬汙染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2011年3月,國務院批准了湖南《湘江流域重金屬汙染治理實施方案》 。

依據湖南省政府的相關要求,株洲市政府于2011年順勢啓動了“湘江流域株洲段重金屬汙染治理工程” 。當年,攸縣得到的分解任務是,在2012年底,必須對20余家重金屬汙染企業,依法取締關 閉或淘汰退出。

重金屬汙染企業被關停,但鎘已經汙染土地、進入農田的事實卻鮮為人知。

廣東方面公佈了檢測的鎘超標大米產地名單後,包括米商、米農在內的攸縣居民總是強調, “這些大米,我們祖祖輩輩都在吃,怎麼會出現這個問題?”米商及米農們根本不知道,包括桃水鎮、菜花坪鎮等鄉鎮,部分土地鎘超標已是被確認的事實。官方對重金屬汙染的治理,並不涉及農田土壤治理修復。

農業埋單

作為一個新興工業城市,攸縣也是一個傳統農業大縣。早在1993年,攸縣即成為湖南省第一個糧食畝產過千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千元的“雙千縣” 。

依據攸縣官方數據,2012年,該縣全年水稻種植總面積99.5萬畝,總產稻穀45.28萬噸。據攸縣物價局的數據,該縣糧食出售占總產量的70%多。

在攸縣,大多數農民多是將稻穀賣給本地米商,米商經過加工後再將大米外銷。 “如果,明年他們還可以繼續種,那就可以再收一點。 ”劉湘驥說, “但是,能不能達標?我們自己都不知道。 ”劉湘驥對財新記者說, “這次,我們出名了,但這個鎘超標到底是怎麼回事?政府現在也沒有什麼說法。 ”劉說,在廣東鋪貨的100多萬元貨款,至今沒有一筆回款。現在,雖已停產,米廠還要負責工人的工資等日常開銷。

攸縣米商們與廣東經銷商做生意的辦法,多是先發米鋪貨,等到經銷商售賣完大米後再回款。一些米商和經銷商之間往往不打欠條不簽協議,依靠的是多年的誠信。

“如果是我們加工中出現的問題,坐牢我都沒有意見。但問題不是這樣!”皇圖嶺鎮筆塘大米廠老闆江湘東對財 新記者說, “這次真的是啞巴吃黃連!”他稱,有170多萬元貨款無法回款。 “那邊的經銷商都說大米被扣了,但沒出示什麼扣留單,一些人就這樣不認賬了。 ”“現在到底是怎麼回事?政府好歹也得有個說法,讓我們心服口服。 ”江湘東說,這些米還能不能做飼料?還是可以用作工業用糧?都得有個說法。依照攸縣官方要求,涉事大米必須召回,“但這麼運回來廣東那邊又不同意,要罰款,拉回來還要虧。 ”5月29日,江湘東去找攸縣糧食協會相關負責人,沒有得到任何回應。 “找協會沒用,找政府也沒用。 ”“如果政府出一個政策,我們也好弄。現在這樣,搞得人沒有辦法。 ”江湘東說,米商還可以再扛一兩個月,但農民恐怕很難支撐。

如今,攸縣大小30余家米廠全部停產。今年早稻是否仍向農民收購,多位米商向財新記者表示毫無計劃。

“如果賣不出去,以後,種糧就沒有什麼興趣了。 ”大同橋鄉大嶺村農民劉玉德對財新記者說,刨除農資成本,種田每畝也就賺1000元左右。攸縣官方的調研結論亦表明, “目前,國家有關惠農政策,沒有能最大限度地調動種糧農民的積極性。 ”“如果土地不能種糧食了,那我們幹什麼?”5月28日午間,在菜花坪鎮高和社區,四五個農民圍住了財新記者。

農民們依舊一再強調, “我們世世代代都吃這田里的稻米,怎麼會出問題呢?”他們迄今還不知道,多年前20余家化工企業排放的含鎘汙水早已進入稻田,深度汙染了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7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