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3-6-5 工作記錄 Romney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l9n8.html
 

 今天白天看論文,下午上課。晚上再做蘇泊爾的模板,財務數據還沒整理完。所以暫時還說不清個所以然了。就我個人而論,覺得從財務數據倒著去看實物感覺舒服一點,尤其是不熟悉的行業了。

    CFA考完之後,覺得時間一下子就充裕了許多,日後的規劃是,如果不是有特別的事情,就白天做學校的事情,晚上看年報。將學校工作和自己的業餘工作分開來,會有效率的多。

     無論是寫論文,還是研究投資,都是一點一點的累積起來的。持之以恆大概要比一曝十寒更為重要吧。

     今天上課老師提到了一個論點,比較有意思,歐美的社會結構之前是橄欖球形,中國封建時代是金字塔形,而現在是葫蘆形。中間階層並不足夠大,而上層和下層的對流正在縮減。

     考CFA時,看到黑壓壓的都是人,連盒飯都吃不到。這場景是當前形勢的一個縮影,這意味著,在未來的若干年,金融行業的新增勞動力將以指數型增長。而金融行業的就業的增長,似乎不會再像以前那麼快了。連銀行系統都在縮招。

       金融系統正在進入一個蕭條期。這意味著,在未來的若干年,對於金融從業者而言,我們的日子會更難。金融系學生找工作的難度會越來越高,其薪水也會越來越低。從整個國家而論,這未必是一件壞事。更多的人會湧向實體。

       但是對於還沒得到工作的人而言,這或許將意味著機會窗口的縮小。

        對此,我們別無選擇,唯有努力工作,提高自己而已。

       霍華德.馬克思在其《投資最重要的事情》中寫道,他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為他很幸運,在60年代入行。而到了70年代,金融行業一篇蕭條,後來者就很難入行了。到了80年代,和他一起入行的人,基本又已不在了。他成了行業中最有經驗的人。

      能成功的穿越週期,正是霍華德.馬克思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吧。felix也說過,滾雪球想要滾大,職業生涯足夠長,是一個重要因素。

       今年伯克希爾的股東大會中,有這樣的一段對話:

 

問:每次有人寫「新常態」,我就對退休後的前景不樂觀。預測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會給伯克希爾帶來麻煩嗎?未來十年股票市場回報率會如何?

巴菲特:我不在乎宏觀預測。你沒法精確地知道它。

我們不看預測,從來沒有一個股票投資的決定是基於宏觀環境的。我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為什麼花時間討論你不知道的事情。所以我們討論企業。我喜歡比爾-格羅斯。但不管是他還是其他任何經濟學家對未來做的預測,對我都沒有什麼影響。我總體上認為美國會做得更好。任何常態對我們都沒有任何意義。如果你買到了好的企業,價格好,長期就會表現不錯。如果你基於預測來做市場決定。那你會虧很多錢。

巴菲特:你怎麼看常態?

芒格:可以想像得到,會更差。 

 

   這段話我一直記得,可以預見的到的是,未來會更壞,金融系統給年輕人的機會在未來的若干年中,可能會越來越少。但是這又如何呢?如同股票的估值一樣,我們的內在價值,才是最重要的東西。

        work hard,stupi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7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