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亞洲金融 滄海遺珠 市場先生自語

http://mrmarketofhk.blogspot.hk/2013/09/blog-post_24.html
筆者於2010年8月3日的文章提到當時在香港上市的內地銀行, 除了農行和民行, 全部都有網點在香港, 收購本地銀行對內地銀行的國際化進程有加快作用,對發展跨境金融服務也具有實質戰略意義, 因此, 本地銀行是奇貨可居, 當時筆者已經指出農行和民行, 甚至中國人壽旗下的廣發銀行, 平保旗下的平安銀行, 都是未來的潛在買家, 本地銀行包括創興銀行, 大新銀行和永亨銀行等, 遲早會被一一收購. 因此, 最近傳出農行有意收購永亨銀行的消息筆者一點也不覺得意外. 上星期三美國聯儲局在全球市場預期會開始啟動縮減買債規模時反而宣佈不退市, 即時觸發全球股市亢奮性上升. 不過, 升勢可以持續多久, 升幅可以達到多高卻難以估計. 筆者認為可行的策略仍然是長短棍並行, 即是持有長線投資組合, 不理會短期股市波動, 以防錯失任何突發急升的機會. 同時, 以靈活機動去操作交易組合, 現時筆者已經將大部分的交易組合持股沽出獲利, 只利用小部分的資金投機於股價對帳面值有大折讓的金融股.

今次想討論662亞洲金融, 集團主要業務包括透過全資附屬機構亞洲保險從事一般保險業務, 例如家居保險, 人身意外保險, 旅遊保險, 車險, 家傭綜合保險, 醫療保險, 商業保險, 財產保險, 專業責任保險等等. 透過合營公司銀聯控股從事退休金及資產管理業務, 物業發展項目主要在上海及蘇州, 總投資佔集團總資產約4.9%, 以及最重要的業務管理自身投資組合. 以執筆之時股價3.17元計算, 亞洲金融市值大約32.309億元, 股東權益為62.155億元或每股6.1元, 表示市帳率只有0.52倍.

檢視亞洲金融的資產負債表, 總負債為28.01億元, 主要為保險合約負債, 即保險責任準備金, 金額有20.97億元, 佔總負債比重高達74.86%, 此外, 銀行貸款只有2億元. 集團資產總額則高達90.37億元. 當中, 現金和等同現金以及抵押存款有14.64億元或每股1.44元, 已經超過總負債的一半, 現金水平相當充裕. 此外, 持有直至到期(Held to maturity)的債券證券有6.94億元, 當中, 63.58%為銀行及其他財務機構的債券證券. 交易性金融資產(Held for trading)有18.814億元, 主要投資於債務證券, 股本證券和投資基金.

集團最重要的資產是可供出售(Available for sale)金融資產, 金額高達31.86億元, 是總負債的1.137倍. 當中, 最主要的兩項資產是持有5%股權人保壽險(註:是上市公司#1339人保集團旗下的人保壽險, 不是#1339人保集團本身)和0.99%盤谷銀行股權, 於6月30日的賬面值為25.068億元, 較2012年底上升15.15%. 根據#1339人保集團中期財務報告, 人保壽險於內地壽險市場佔有率6%, 內含價值達到381億元人民幣, 較2012年底增長23.3%, 顯示集團於人保壽險的投資極具增值潛力. (註: 即使以1倍內含價值計算, 5%人保壽險價值19.05億元人民幣或24.11億港元, 而人保壽險內含價值每增長10%, 亞洲金融便得益2.41億港元, 可謂會生金蛋的好投資).

亞洲金融的投資賣點是所持金融資產相對股價有大折讓, 但成交量低, 一旦需要資金週轉套現可能出現困難, 此外, 股價表現未必跟隨大市,  都是不可忽視的風險因素, 不過單看股價的確好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898

諾獎遺珠:那些未能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無冕之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337

0

諾貝爾經濟學獎被認為是世界經濟學領域的最高獎項。自1969年以來,已經有70多位經濟學家摘取了諾獎桂冠。

盡管獲獎者都是經過層層嚴格評選最後勝出,但在群星璀璨的經濟學界,難免有些學者與諾貝爾經濟學獎擦肩而過。比如,2012年Lionel McKenzie辭世時,這位一般均衡的創立者竟然還沒有獲得瑞典的獎勵。

最近幾年,瑞典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似乎偏重技術和應用路線,使得一些經濟學領域的基礎性和開拓性貢獻者遲遲不能獲獎。今年,梯若爾(Jean Tirole)作為理論派大師獲此殊榮,也提醒我們關註經濟學世界里其他的“無冕之王”,期待他們不要等得太久:

Dale Jorgenson ,哈佛大學。喬根森(Dale Jorgenson)系統地闡述了以資本服務的租金價格為基礎的新古典投資理論,以及從增加投資中物化的新技術方面解釋了生產率的變動。1971年,他因為投資的計量經濟學模型而獲得美國經濟學會的克拉克獎。他還擔任過美國經濟學會會長和世界計量經濟學會會長。

RobertJ.Barro,哈佛大學。巴羅(RobertJ.Barro)是一位高產並具開拓性的經濟學家,他在宏觀經濟學、增長理論和貨幣理論等諸多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巴羅早年是非均衡宏觀經濟學領域的領頭人,隨後投入到轟轟烈烈的理性預期革命中,成為理性預期學派的奠基者之一。後來,他的興趣轉向增長研究。在公共財政領域,他還提出了著名的巴羅-李嘉圖等價定理。

Paul M.Romer,紐約大學。羅默(Paul Romer)是新增長理論最重要的創建者。在羅默 1983 年的博士論文中,發表在 1986 年的《政治經濟學期刊》(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上,提出了 “內生經濟增長理論” ,探討了糾正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局限性的一些可能途徑的論文,重新激起了經濟學界對經濟增長理論的興趣。

Stephen A.Ross,麻省理工學院。斯蒂芬•羅斯(StephenA.Ross)是當今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金融學家之一,研究過經濟與金融領域的多個重大課題,在套利定價理論、期權定價理論、利率的期限結構、代理理論等方面均作出過突出貢獻,發表了近百篇經濟與金融方面的論文,出版了四部教材。他的關於風險和套利的思想已成為許多投資公司的基本投資理念。

Peter C.B.Phillips,耶魯大學。Peter C. B. Phillips目前擔任美國耶魯大學經濟系和統計系教授、奧克蘭大學傑出校友暨經濟學客座教授、約克大學經濟學客座教授等職務。Phillips教授同時還是國際頂尖學術雜誌《計量經濟學理論》的主編,他的主要研究領域為:理論計量經濟學、金融計量經濟學、時間序列和面板數據計量經濟學,並長年從事應用宏觀經濟學方面的研究。Phillips教授在計量經濟學多個領域都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並在當今世界計量經濟學界享有盛譽。

Jerry A.Hausman,麻省理工學院。Hausman先後畢業於美國布朗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現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主要的研究領域為計量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Jerry A. Hausman教授是世界上最傑出的計量經濟學家之一,計量經濟學中耳熟能詳的“Hausman Test”就是他首先提出來的;Hausman教授也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通訊和電信產業經濟學家,同時也在消費者行為、公司行為、公共政策等應用經濟學領域發表了大量的論文。Jerry A. Hausman教授所獲的各種學術獎項和榮譽難以計數,其中包括1980年獲得計量經濟學會授予的弗里茨獎章以及1985年的克拉克獎。

ANDREU MAS-COLELL,哈佛大學。1944年生,西班牙人,在西班牙完成大學教育,1972年獲得明尼蘇達大學經濟學博士。1972-1981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系任教,擔任經濟學和數學助理教授、副教授、正教授,1979年晉升為數學和經濟學正教授。1981年轉入哈佛經濟系做正教授,1988年晉升為講座教授(Louis Berkman Professor of Economics),1995年他被西班牙Universitat Pompeu Fabra挖走,現為該校經濟學教授。1993年擔任經濟計量學會主席。

Jean Tirole,法國圖盧茲大學,今年剛剛獲得諾貝爾獎。縱觀Tirole 20多年學術生涯中所作出的貢獻,足令任何經濟學家瞠目:300多篇高水平論文,11部專著,內容涉及經濟學的任何重要領域———從宏觀經濟學到產業組織理論,從博弈論到激勵理論,到國際金融,再到經濟學與心理學的交叉研究,梯若爾都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智慧的光芒和熱量灑向經濟學每一個研究領域。梯若爾縱橫馳騁,盡情揮灑,激情所至,堪稱天下無敵。

Whitney Newey,麻省理工學院。Newey教授目前是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主任,他曾經擔任國際頂尖學術雜誌Econometrica聯合主編,研究專註於理論經濟學領域,對計量經濟學理論,特別是一般矩估計(GMM)和廣義經驗似然檢驗(GEL)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值得一提的是,Whitney Newey 的博士生導師是大名鼎鼎的Jerry A. Hausman。

Oliver S. Hart,哈佛大學。Hart教授的研究領域是契約理論、企業理論、公司金融和法律經濟學,他是不完全契約理論和企業的產權理論的開創者之一,並且至今仍是該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他與Grossman以及與Moore的論文奠定了當代企業理論的基礎,並為企業理論確立了一個基於契約理論的分析框架。他的《企業、契約與金融結構》已是企業理論的經典教科書。(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原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經濟金融網”,作者為經濟金融網記者董金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799

電訊首科(8145)-- 蘋果產業鏈上的滄海遺珠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448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2-24 08:36 編輯

電訊首科(8145)--蘋果產業鏈上的滄海遺珠
作者:Michael_Tsang 日期: 2015年2月22日
                        
1. 概述

2. 股票背景

3. 最大客戶是蘋果(AAPL)

4. 嚴重低估,現價反映單位數市盈率估值

5. 賣殼分析

      5.1. 上市集資是多余嗎?

      5.2. 上市後派息已超集資額

      5.3. 季報泄露賣殼動機

      5.4. 業績足夠本年5月申請轉主板

      5.5. 施展賣殼前財技配售認股權證

      5.6. 業務結構簡單

5.7. 股權集中

5.8. 交投疏落、突然異動

      5.9. 賣殼上升空間116%






1. 概述

電訊首科(8145)剛公布截至2014年12月31日止九個月業績, 盈利同比大升107%並創歷史新高。我們認為電訊首科(8145)乃滄海遺珠,並即將上演重估、轉板、賣殼3大炒作主題。我們把8145的12個月目標價定為4.05元,比現價2.12元上升空間91%。估值方法為主板殼價加凈資產(4.58元)或業務預測市盈率12倍(4.05元)之間較低者。


業務潛力將被市場認識

8145從事手機維修業務,規模為全港最大,最大客戶蘋果(AAPL)占其全年收入超過20%。相對瑞聲科技(2018)及舜宇光學(2382)等蘋果產業鏈股票的15倍預測市盈率估值,8145現估值為6倍預測市盈率,相對折讓達60%,股價存在重大重估空間


股價短期內將受轉主板刺激上升

8145於2014/15財年盈利將符合轉主板條件,轉板後8145可能會獲得更多機構的更廣泛認同,持續獲資金買入。


賣殼將成股價引爆點

轉板後,8145賣殼估值為4.58 元,比現價2.12元上升空間116%。8145上市或是造殼工程,其於上市後把現金以股息形式派清,且董事以"探索其他發展商機" 暗示業務或即將改變,而8145早前已施展賣殼前財技配售認股權證,種種跡象透露出8145的賣殼動機及步處。8145業務結構簡單及股權集中,能顯著提升其賣殼的成功率。近日,一直交投疏落的8145出現異動,聰明資金/內幕人士或已得知可能賣殼計劃。



2. 股票背景

電訊首科(8145)於2013年5月30日於香港創業板以全配售(不設公開發售)形式上市,配售價定為每股1元,集資凈額約為1490萬元,其中1340萬將用於收購位於香港黃金地段的商業物業作為集團的客戶服務中心之用,剩余150萬元將作為一般營運資金。 8145掛牌首日曾高位見3.7元,撰文之日股價為2.12元,對應市值2.54億。8145的主要業務為提供流動電話及其他個人電子產品維修及翻新服務。雖市值不大且知名度不高,它從事的手機維修業務規模卻為全港最大。如果你在香港購買萍果手機iPhone,負責手機保固的維修商,就是8145電訊首科。細看8145一下,竟然是禾桿蓋珍珠。


3.最大客戶是蘋果(AAPL)

根據8145 招股書,8145 的"最大客戶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其截至2012年9月29日止財政年度的銷售凈額約為1,565億美元。"

從公開數據得知,該最大客戶就是蘋果(AAPL)

能夠成為知名品牌蘋果的授權服務供貨商,反映蘋果對8145的維修及翻新質量,以及專業知識及服務質素充滿信心。於撰文之日, 8145 與蘋果的關系已維持超過6年。蘋果產品供應鏈上的企業瑞聲科技(2018)及舜宇光學(2382),近年股價無不爆升,現價皆遠高於兩年前。2018股價由2013年1月之27元升至2015年1月之49元,大升80%。2382股價由2013年1月之5元升至2015年1月之13元,大升160%。相對2018及2382而言,8145 的股價顯得非常落後,至今仍未返回其2013年之上市高位。估計市場於充分認識8145的龍頭地位及競爭優勢後會對8145作出重估,帶動8145股價大追落後。

4. 嚴重低估,現價反映單位數市盈率估值

8145年結日為每年3月31日。8145剛公布截至2014年12月31日止九個月盈利為2,025萬港元,同比大升107%,收益增長主要由於維修業務的工作訂單增加帶來較高的收益所致。合理預期8145未來的收入可維持較快增長,預期明年收入及盈利增長不低於50%,收入增長主要引擎為:


(1) 2014年9月推出的iPhone6 及iPhone 6 plus 是史上最熱賣的 iPhone,銷售創新高,全球第一天的預購量達到1600萬臺,比上一代的 iPhone 5s 及 iPhone 5c 的900萬臺高出超過70%。根據蘋果剛公布2015年財政年度第一季(2014年10月-2014年12月)銷售數字,期內iPhone銷量7446萬臺, 相對2014年財政年度第四季的3927萬臺及2014年財政年度第一季的5102萬臺, iPhone銷量同比增長46%、環比增長90%。

因8145 為iPhone授權維修及翻新服務供貨商,其收入將受iPhone銷量顯著增加而爆升。


(2) 8145已於澳門開設一間新的服務中心,該服務中心已於2014年12月開始營運,將推動2015/16年度業績上升。

以截至2014年12月31日止九個月盈利2,025萬港元年化推算,8145 於2014/15 年的盈利為2700萬港元,並以此基礎假設明年增長50%計算出2015/16年盈利為4050萬港元,或每股0.3375元。8145現價2.12元,折合明年預測市盈率只有6.3倍,對比業務增長前景,現價實在是非常低估。


相對萍果概念股2018 及2382 本年的預測PE 分別為15.4倍及14.1倍,8145 市盈率折讓達60%。若8145 估值回升至預測市盈率12倍,對應預測每股盈利0.3375元,估值為4.05元,上升空間為91%,市盈率12倍相對明年盈利增長50%,市盈增長率只有0.24倍,估值仍十分合理。


投資者心中或有懷疑,維修及翻新業務如此賺錢嗎? 是否值12倍市盈率? 根據2014/15年度第三季度季報顯示,8145毛利率高達49.0% (2013/14年度:44.4%),而純利率高達21.6% (2013/14年度:13.9%)。其高毛利率主要因為企業客戶要求8145進行維修及翻新業務時向彼等或彼等指定的供貨商采購維修需要的零件,當中企業客戶會根據服務協議就工作所用的零部件償付8145或免費向8145供應,故實際上8145賺取的是純服務費用,高毛利率並非不合理。



5. 賣殼分析

5.1上市集資是多余嗎?

8145 上市只集資1490萬元,相對其1年盈利2千多萬,集資額只及其半年盈利,明顯見到8145並沒有急切資金需求。再看其集資用途,其中1340萬將用於收購商業物業,剩余150萬元將作為一般營運資金,更表明8145營運根本不缺資金。由此可推斷8145上市並非為集資發展業務,並引申出8145 的上市地位對其業務來說並不重要,那麽8145 的上市極有可能只是一個造殼工程,日後走上賣殼之路亦是順理成章了。

5.2上市後派息已超集資額

8145 上市後曾兩度派息,包括於截至2013/14年度派息每股0.25港元及截至2014/15年度上半年派息每股0.10港元,兩次派息合共4200萬元,公司將現金大派,在資本市場的操作反其道而行,不集資反倒過來派錢,已透露沒有長遠運作之心。於2014年6月30日,8145賬上持凈現金2300萬元,派息慷慨的大股東只為求財,估計想把上市公司盡快脫手,董事可能於宣布2015年3月31日止年度業績時同時作出一項終極分派把現金派清。完成分派後,8145將輕身走上賣殼之路,屆時幾億的殼價,大股東將平安落袋。

5.3 季報泄露賣殼動機

筆者曾撰寫<香港殼股投資攻略>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 ... jY4fDB8MjcwMg%3D%3D),對於任何有機會賣殼的股票,給予特別尊重。無他,因炒賣殼股為現時投資港股賺錢的最佳策略,那麽8145有機會賣殼嗎? 殼之所以為殼,不只是因為它市值細,不只是因為它股權集中,最決定性的,還是老板必須有賣盤意向。8145 於2014/15年度第三季度業績公告中表示:“我們繼續探索其他發展商機,以為我們將股東長遠價值最大化的目標提供支持。”及“本公司不時與現有企業客戶會面及向該等客戶推介本集團相關現有競爭優勢,以開拓任何新的業務機會。”。一句“探索其他發展商機”,表明8145開始不安於本業了。以上業績公告中對前景的描述,透露出8145 將(1)開拓新業務或(2)與現有企業客戶合作發展新業務。開拓新業務的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收購新公司(或被反收購,即賣殼),而引入企業客戶的方案則可能是透過向企業客戶配股以引進它們為策略投資者,共同發展有協同效益的業務。我們必須了解,8145除了最大客戶是蘋果外,它的大客戶還包括和記電訊香港 (215) 及數碼通電訊 (315),這2間公司皆為香港銷售iPhone 的主要電訊營運商,一旦8145與蘋果、215及/或315合作發展新業務或引入它們成為策略投資者,其身價定必大漲,而因8145與蘋果、215及315已合作多年,對方對8145的了解透徹,8145亦有潛力賣殼給蘋果、215或315。另一方面,從大股東資本操作方面考慮,張敬石家族已有另一上市公司8336,市場人士分析,8145經營的手機維修及翻新業務,是否透過上市公司去經營,分別不大,更為化算的做法,就是高價把8145的殼賣了,大賺殼價幾億

5.4 業績足夠本年5月申請轉主板

8145主席張敬石曾於上市當日表示,希望日後8145可轉到主板上市。截至2014年12月31日止九個月,8145盈利為2,025萬港元,已滿足最近一年盈利不低於2,000萬元的轉主板要求,相信8145全年盈利達2,000萬元申請轉主板要求已毫無懸念。預期8145於本年5月公布全年業績後將宣布申請股份轉往主板交易。一般來說,轉板將提升公司的形象及改善股份的交易流通量,轉板後8145可能會獲得更多機構的更廣泛認同。股份於主板上市將有利於8145於日後的增長、財務靈活彈性及業務發展。以上是學術理論,財技分析來說,轉主板的重點是殼價由創業板的3億元升至主板的5億元。短線投機搏其轉主板炒上,中線再搏其賣殼炒上,值搏率甚高。

5.5 施展賣殼前財技配售認股權證

於2014年2月16日,8145配售1200萬份三年期認股權證,認購價1.64元,涉及發行新股占擴大後股本9.09%。此配售有兩個看點值得留意: (1)配售代理為8145上市保薦人光大證券及(2)新股占擴大後股本9.09%。財技方面理解可推斷為保薦人光大提供一條龍服務助8145找買家買殼,而新股占9.09%,正好低於10%的水平,是為了方便買家,因持10%或以上股權將被上市條例視為持有重大權益,將在各方面受規管。試問誰甘願買入一間成交量極少(每天成交少於100萬元)的公司的9.09%股權做一個小股東? 熟悉收購合並的專業人士指出,這批股權證持有人,極有可能以此方式入股為買殼作一個初步的盡職審查。

5.6業務結構簡單

8145主要從事手機維修及翻新業務,以及手機配件銷售,業務穩定容易打理,公司非常輕資產,沒有擁有任何物業,員工只有221名,作為殼股,要把業務脫手,買賣皆容易。

5.7股權集中

查看中央證券持股明細,發現8145 大股東及關連人士持有76.67%股權,頭10大券商持有15.82%股權,相加已達92.49%,股權極為集中。撇除大股東持股,流通股份只有約2800萬股,流通金額少於5000萬元,要炒高實在不費吹灰之力。另外,8145上市以來大部分交易日的成交額皆少於50萬元,甚至一天成交額只有數萬元,顯示貨源已極為歸邊。


5.8交投疏落、突然異動

8145自上市日起,大部分時間每日成交低於50萬元,其中不少日子出現零成交,顯示貨源或已完全歸邊。 8145近期卻接連出現單日放量上升,或已被聰明資金/ 內幕人士得知可能賣殼計劃。

5.9 賣殼上升空間116%

截至2014年12月31日, 8145 資產凈值為5000萬元,加主板殼價5億元,8145共值5.5億元,除以已發行股數1.2億股,對應每股賣殼估值為4.58 元,相對現價2.12元,上升空間116%。

(文中觀點代表作者看法,僅供參考)

推薦閱讀:
香港殼股投資攻略(上)
香港殼股投資攻略(下):如何發掘賣殼股進階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986

陸股狂漲 台商概念股為何變遺珠?

2015-03-30  TCW  
 

 

在官方擔保經濟成長率保七有望後,中國股市牛氣沖天,上證綜合指數近期創下近七年新高,深證指數也來到二○一一年四月以來新高,但並不是所有股票「站在風口上,連豬都會飛起來」,不少中國台商概念股就是最大遺珠。

台商概念股慘跌旺旺衰,大潤發跌破發行價

例如,在香港掛牌、台灣潤泰集團出資成立的中國高鑫零售,旗下大潤發雖是中國最大綜合大型賣場,近期股價不斷慘跌,到三月二十日收盤(編按:以下股價漲跌幅,皆計算到三月二十日)時,已來到港幣六.○八元,創歷史新低,並跌破上市發行價港幣七.二元。

高鑫的基本面的確有疑慮,二○一四年的營收成長(成長六.六%)及獲利成長(成長四.八%),都是成立以來最低的一年;新切入電子商務平台飛牛網,對公司貢獻度低,加上高鑫執行董事黃明瑞在日前業績說明會上對展望相當保守,也讓外資如摩根大通大砍目標價到六元。

同樣悲情的,還有也在香港掛牌的中國旺旺,近一年股價也跌掉三一%,根據剛出爐的年報,中國旺旺在二○一四年集團營收,微幅衰退一.一%,獲利年減九.七%。而同屬食品股的統一中控,去年全年獲利更衰退六八.八%,股價近半年跌幅達二二.七三%。

消費面有氣無力零售成長減速,至兩年低點

從大環境來看,中國零售業市場的確沒有好轉跡象。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調查,中國前五十大零售企業發現,包括零售類、食品、服裝到珠寶等,二○一四年,幾乎都是三年來業績成長力道最弱的一年,零售類和金銀珠寶類,是唯二衰退的類別,特別是高價的金銀珠寶類,在習近平積極打貪下,銷售年衰退達九.五%。

從整體消費面來看,中國消費品零售總額成長速度不斷減緩,雖然還能維持在一○%以上,但幾乎是近兩年來最低,凸顯民眾消費意願不高,英國《金融時報》更認為,就消費者信心而言,二○一四年堪稱是十七年來最糟糕的一年。

若大環境不好,為何在上海、深圳兩地掛牌,同屬零售業的中國同業股價卻亮眼許多?

例如,在深圳掛牌、中國國內第一家上市的連鎖超市公司華聯股份,去年前三季每股獲利年衰退高達四四.八一%,但股價近半年,卻上漲了一二.四七%;具有國資色彩的零售賣場天虹商場,去年全年獲利也創三年來新低,年衰退約一三%,但最近半年股價同樣大漲三一.二八%。

最可能的解釋,就是中國股市上演的是資金行情,但在香港卻沒有出現。

上證指數一枝獨秀?資金行情背後,有官方驅動

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在報告中認為,無論是宏觀經濟還是企業,中國的基本面都沒有顯著變化,A股去年八月以來的大反彈,大部分是受資金驅使。而資金行情的發動者,瑞銀認為就是北京官方。

隨著中國國務院打壓房地產泡沫和影子銀行後,資金逃往股市,配合中國人行通過多種定向寬鬆的工具,創造了流動性寬鬆的環境,外資因為預期國企改革,加上A股將被納入MSCI全球指數,造就市場心理偏多,且中國股民擴大融資槓桿,使融資融券餘額,頻頻超過人民幣一兆元歷史天量。

最明顯例子,就是上證指數、?琤肣輕鉹元磪禶~指數、?琤秅什磪禶~指數三者的漲幅差距。

上證指數就是上海交易所指數,至於?琤肣輕鉹元磪禶~指數,就是俗稱的紅籌股指數,是指對在香港或其他中國大陸外的地區註冊,但公司創立於中國、主要市場也在中國的公司。至於中國國企指數,就是俗稱H股指數,是指在中國註冊成立但在香港上市公司,大股東為中國政府及地方政府。

對照近半年漲幅來看,上證指數漲幅高達五五.三%,在香港掛牌的國企和紅籌股,前者漲幅僅一二.七六%,後者甚至為下跌四.七%,事實上,這些公司業務,絕大多數都在中國境內,舉凡所受的營運成本、市場消費者喜好都相同。

持平而論,上證指數即便已來到三千六百點,但仍距離二○○七年十月所創下六千多點歷史新高,有不小差距,而國企股或紅籌股,則因為基期並不如上證指數那麼低,因此在表現上也出現相對抗漲情況,才會出現同產業、同類型公司、業績成長,但掛牌在香港的股價,遠不如掛牌在上海的同業。

投資人若認不清這波行情主軸,一窩蜂追A股,最後會印證股市俗諺「在股市,作牛(做多)會賺,作熊(做空)也會賺,只有豬(跟風)會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62

新昌系滄海遺珠 渾水摸魚

2015-05-21 NM新昌系滄海遺珠 因為殼股依然當道,因此今期下筆的渾水繼續以殼股為題,寫一寫一些派系分析以及當中的投資機會,今次想講的是建築地產服務業的新昌系。新昌系的主要人物有兩位,第一位是王英偉,另一位就是馬炯。這個系在市場上有兩間公司,分別就是新昌營造(404)和新昌管理集團(2340)。分析派系股權架構新昌營造的架構比較複雜,除了頭號人物馬炯和王英偉之外,也包括天津物產集團、鄭裕彤彤叔,以及其派系常見的VMS和愛將麥少嫻。新昌營造在上年六月已經公布,王英偉和馬炯各佔五成的峰景已轉讓至天津物產集團。觀乎新昌營造的近期作風,主要都是投資內地房產,一改以前的公司作風,因此這間公司是屬於何人控制,已躍然於紙上。由於股權架構涉及策略性股東,新舊股東又同時駐場,好像瀚洋物流(1803)這類閃電轉手再疑似轉手的做法較難出現,而且現在市值略大,近50億元,要清理原有資產涉及複雜操作。因此不論從賣殼意圖還是技術成本來看,新昌營造都未是上選。因此,新昌系另一大機會賣殼之選,就落在新昌管理集團。從市值來看,新昌管理只有7億多元,相對現時主板殼價以及建築殼價屬合理水平。再看其股權架構,相對地簡單得多,公司現時由新昌營造集團持有50.83%股權,計及第二大股東Summit View Holdings Limited的17.39%,已有接近70%的股權集中度,街貨流通量不高。相對地,架構尚算簡單。另一方面來看,彤叔近年來在股票市場很活躍,尤其是旗下的VMS多做內地富商的融資生意、跑項目,甚至引領內地資金參與香港市場,大有內地資金的「盲公竹」感覺,反映內地商界網絡夠強勁。如果新昌管理能夠有彤叔拉攏內地資金引資,那就雞犬升天了。基於彤叔間接持股的關係,彤叔也有誘因去跑這單刁,跑得成也有着數。再查看結算所的持股,鼎珮證券在二月已暗地持貨,看似側面印證了我的推測。還有華富嘉洛等也密密收集,相信有好消息跟尾吧。新昌管理有賣殼意圖新昌的業務包括設施管理、保安、清潔、維修保養工程等綜合支援服務,渾水很多時逛街都見到新昌的招牌,是一隻擁有實質業務營運的殼,而不是一隻被上下其手多次的爛殼。新昌的生意與物業密不可分,因此公司也可歸類成地產殼的類別。如今一殼難求,地產殼更加是稀有殼種,之前一眾建築殼股熱炒,也正反映市場資金開始追逐一些與地產業務關連的股票,而且地產業務相連的殼也容易吸引內地房產業務相關買家,因業務性質相似,有注資上的方便,母公司新昌營造剛好就是個好例子。去年年尾,公司主席王英偉的控股權曾獲英皇國際(163)接洽,可惜交易最終告吹收場,但也證明大股東有賣殼或引入策略性股東的意向。參考近期公司的動作,出奇地有很多購股權上的行使,不斷接踵而來;再看看公司現在還有很多購股權尚未被行使,行使價由0.76至0.996元不等,主力集中於0.82元這個價。如果這個行使潮繼續,現在新昌營造的股價不算好,看來要讓市場消化了這次沽壓才能反敗為勝。渾水摸魚一個是錯生紙醉金迷時代的偽文青,一個是混沌中的迷途小股童。兩個本來專門投資細股、拆解財技布局的炒家,最近踩過界在各財經傳媒撰文和辦報。https://www.facebook.com/muddydirtywate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795

地產股遺珠 林智遠

2016-11-10  NM

政府失驚無神「加辣」,推出劃一的15%印花稅新招壓抑炒樓。若以經濟學ABC班的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來分析,印花稅本來是買家負責支付,加稅會使需求曲線下移,從而降低樓價,故稱為「需求管理措施」。然而,在一手市場,部分發展商以回贈或其他方式,分擔買家支付責任,需求曲線或不會下移,反而供給曲線會上移,樓價因而不跌反升。

加辣新招成效如何,尚未可知,但辣招無論最終使到需求曲線下移或供給曲線上移,樓宇成交都必然下跌,從而影響地產股。9月中尚未有辣招之時,曾分析比併部分地產股最新業績,當中包括恒基地產(12)、新鴻基地產(16)、信和置業(83)及長實地產(1113),當日新世界發展(17)亦尚未公布業績,今天就藉機補遺,看看有否地產股遺珠!

市盈率及市賬率較低

未看業績,先看市場慣用的比率:市盈率及市賬率。以上週五收市價計算,上述地產股的市盈率在8至13倍之間,市賬率在0.6至0.8倍之間,新世界發展的市盈率及市賬率都偏低,市盈率是10倍,僅較恒基地產的8倍稍高,市賬率僅0.5倍。較低的市盈率及市賬率,是否就代表新世界發展是地產股遺珠?新世界發展2016年6月止的全年收入有8%增長,但毛利卻下跌4%,毛利率由35%,下跌至31%。9月分析地產股時,曾指出反覆的香港樓市似對地產股的毛利率影響不大,當中僅有新鴻基地產的毛利率稍為下跌。比較上述地產股38%至48%的毛利率,新世界發展31%的毛利率,不但跌幅較高,而且更是毛利率較低的一間公司。由於毛利率下跌及投資物業公平值盈餘大幅減少,新世界發展的溢利更大幅下跌超過五成,溢利率由49%,忽跌至21%,與上述地產股32%至92%的溢利率有一定差距。這些比率差距或許解釋了,為何新世界發展市盈率及市賬率會較低!

其他全面收益中虧損較大

長期支持《壹計就明》的朋友必然知道,分析業績要看溢利,但亦要看「其他全面收益」。翻開新世界發展的綜合全面收益,大家會發現本年度溢利是123億港元,但本年度其他全面收益卻虧損78億港元,兩者相加後的全面收益僅有45億港元,比較2015年274億港元的全面收益,大幅下跌84%。所謂其他全面收益,就是一些未有計進損益表的收益或虧損,將來或會重列在損益表內。以新世界發展的其他全面收益為例,投資中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平值變動」有11億港元虧損,「匯兌差額」有41億港元虧損,兩者都應是以年終市場價格及匯率作計算,只因未變現,才放在其他全面收益中。已按市場價格及匯率計算但未變現的虧損,都是虧損;同時,虧損或也可反映投資及匯兌風險管理方面一些遺留的問題!

林智遠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

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319

胡孟青:本地險企滄海遺珠

1 : GS(14)@2016-06-20 05:25:39

【明報專訊】友人戲言,如果購買個人保險,是代表對健康及生命憂慮的投射,那麼近年內地資金的瘋狂收購或開辦保險業務,也許是某程度上反映其對金融體系及資金的不明朗與不信任的關注。

其實,個人好,內地企業也好,近年對保險需求極大。前者是購買境外保單,為的是分散資金風險,變相能夠將財產轉移海外。至於內地資金,無論對境內及境外保險業務,都忽然興趣大增。保險業務,是向投保人提供保障,但對內地企業來說,最大誘因是業務可提供長期而又穩定的資金來源,尤其以內地資金市場反覆不定的情况,銀行貸款審批有主次之分,兼且有其他方面的融資限制,於是吸引大批原本寂寂無名的企業,引來他們的興趣。以去年為例,向內地保監會提交保險營運牌照的申請中,申請者十居其九本業都跟保險無關。

中資「尋保熱」 看中提供穩定資金

內房開發商明明搞地產,幹什麼會有興趣搞起保險來?表面上是為了發揮協同效應,老實說,什麼業務都可以將之硬說成有協同,說穿了,內地企業所指的協同,由始至終,就是金錢協同效應;內地需要長期又穩定的資金,而保險公司持有的長期資金就急需出路,於是一拍即合也。

早前,大新以逾百億出售保險業務,震驚了全球。一宗天價成交的交易,由一間相對寂寂無名、經營內房起家的福建公司收購,絕對有題材大寫特寫吧!大新之後,本港的保險業務忽然有價起來。去年,富通出售本港保險業務,買家九鼎投資僅以1.3倍內涵值成交,現在事隔一年多,大新保險業務卻以逾3倍賣出,以市盈率計更超過70倍。

大新百億售保險業務 震驚全球

正因如此,整個中環牽起了一股「尋保熱」,看看本地還有什麼滄海遺珠未被發現。市場反應是靈敏的,有價錢總會有賣家,外電報道,規模相對頗細的香港人壽,最後亦研究賣盤的可能。香港人壽由五家本港金融機構於2001年才成立,股東包括了亞洲金融(0662)、創興(1111)、永隆、上商及華僑永亨,上述5個名字,夠滿足市場對概念股的需求吧。而觀乎5家機構,當中3家已經易手,越秀金融、招商銀行、及新加坡華僑均有意進一步涉足本地金融業務,香港人壽規模雖小,但隨時爭崩頭。

香港人壽規模小 隨時爭崩頭

將本港保險業務,跟內地人對本港保單需求一併相提並論,未免將問題過分簡化。眾所周知,本港大部分保單以美元為單位,對內地資金而言,等同獲得一張穩定的外幣兌換票據。再者,保險離不開資產管理,在買殼注資變身牽涉的監管審批日趨嚴格的大環境下,有保險、有資產管理其實更方便辦事,方面更多財技發揮,箇中巧妙擇日再談吧。

著名獨立股評人

[胡孟青 青出於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730&issue=201606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145

異動空間:通函遺珠咪走寶

1 : GS(14)@2016-10-24 06:10:04

上周五八號波,但披露易通告如常發佈,當中環球醫療(2666)就成立合營公司,興建國際陸港醫院(床位1,000張)發出通函。有關合作意向早於8月底公佈,而通函則意味合作條款落實,集團大舉進軍醫院管理行業,為估值大提升邁出重要一步!通函披露,環球醫療除獲得25年的特許建設及經營權外,亦全權負責為醫院提供採購、後勤等服務,並收取相關服務費。除陸港醫院外,雙方成立的項目公司亦會將業務拓展至陝西、山西、甘肅等西北七省的醫療服務平台,意味合作陸續有來!安信報告預期,連同6月和9月簽署的框架協議,為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及邯鄲第一人民醫院提供供應鏈服務,三家醫院今明兩年將分別為集團貢獻800萬及1.4億元人幣利潤。環球醫療最吸引之處,在於目前股價並未反映醫院管理業務所帶來的估值提升。以明年融資業務純利11.5億人幣、10倍PE計,加上醫院業務1.4億人幣利潤、30倍PE估算,折合約183億港元,對應股價10.66元,現價潛在升幅57%!該股上周四異動漲半成,成交創1個月新高,勢將破頂向目標價挺進!魏力
http://www.fb.com/2012jason本欄逢周一、五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24/198100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390

立論:選戰前撈滄海遺珠

1 : GS(14)@2016-10-26 08:01:32

美國大選即將於11月8日舉行,近日金融市場波幅收窄,靜待大選結果出爐。現時人心虛怯,周二下午便收到一位靚女經紀引述《信報》即時新聞報道,指花旗銀行(相信為代客戶持倉)累積了總值45億港元的盈富基金(2800)空倉,查詢是不是要做定防風措施。查實這區區45億元的空倉,相對期指市場的總未平倉合約,簡直是小兒科。截至昨日為止,恒指期貨未平倉合約總值約2,300億元,而連同2,000億元的國指期貨總未平倉合約,總期貨市場未平倉合約價值高達4,300億元,幾乎是剛才提及盈富基金沽空總值的100倍。無論是傳媒,還是我那位朋友,似乎都為11月美國大選及12月聯儲局可能加息兩大不明朗因素而憂心忡忡。然而,正所謂有危才有機,只有在大部份投資者都不放膽入市的時候,市場才會出現價值被低估的投資,可供選擇。雖然說現時大部份國際金融市場的主要指數,都在近年高位徘徊。然而,與此同時環球利率亦在歷史低位,現時多個國家的股票市場平均股息率,皆顯著高於當地無風險利率逾2%至3%,這是金融史上少見的風險溢價水平。因此,相對債券,房地產及存款利率,目前多個國家的股票指數,其實仍然是眾多資產類別之中最吸引的。當中,若以股息率相對無風險利率的差距,估值最吸引的市場,是年初至今仍然潛水的東京股市,以及派息向來慷慨的台灣股市。不過,相對而言,台灣股市估值並不如表面看的那麼吸引,因為增長較佳的中小盤股份,其估值其實不比A股便宜很多。反之,向來被視為估值偏高的日股,目前10至12倍市盈率派息2至3厘的股份比比皆是。近期日圓由高位回落,隨着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升,日本的貿易盈餘將下降。近來日圓的跌勢,可能只是剛剛開始。日本股市以出口股為主,日圓弱勢有利其盈利。年底美國如果一如所料加息,或將進一步推低日圓,對日本股市更為有利。就以日本兩家上市便利店經營商Seven& i及Lawson為例,其預期未來一年市盈率是18至20倍,兩者的自由現金流均充裕,預期派息在2%至3%之間。上述兩家公司的股息不受經濟景氣影響,前者早前才換了CEO,並積極削減經營不善的百貨業務,以保留更多現金擴張7-11便利店的網絡。雖然7-11的同店利潤率遠高於同業,但目前Seven& i的股本回報率遠低於同業,反映其非便利店業務經營得太差,存在極大的精簡架構潛利。雖然Lawson的估值較便宜,息率亦較高,但是相對而言,本欄認為Seven& i的升值潛力更大。作者客戶持有Seven& i財務權益林少陽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26/198121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477

龍淵子:長城汽車 滄海遺珠

1 : GS(14)@2017-01-09 08:06:43

【明報專訊】上星期,龍淵子講過2017年投資中國股巿,最好忘記宏觀,着眼微觀,尤其是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產業升級包括中國汽車行業,事實上現在國內品牌急起直追、勇於創新,有不錯優勢。2016年汽車板塊表現就很好,如吉利汽車(0175)股價漲了七八成,在一眾中國汽車股內,唯有長城汽車(2333)獨憔悴,股價在2016年大落後,龍淵子覺得相當冤枉,投資者可以重點留意,公司2016市盈率就6.8倍,盈利增長接近兩成,股息率更有7%,進可攻、退可守。

這裏說說長汽的基本面。汽車股最重要還是車型和銷售增長,今天聊聊這兩方面。

2016年已重返快速增長階段

長汽推出車型很快,2015年推出了H6C、H8車型。2014年銷售的主力車型是皮卡 、H1、H2、H6、M4、C30,新增H6C、H8。這一年由於H2和H6C的銷量增長讓長城重回了增長之路,但是M4、C30從主力車型中沒落,導致銷量支持小幅增長。聚焦這時期,長城汽車已經做的還是很不錯了。

2015年長汽增長比較一般,2016年長汽終於重回了快速增長階段,這個階段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直到2020年。從數據可以看到,2016年從6月份和10月份起長城汽車開始了明顯的銷量增長。2016年4月份H6C的1.5T和H7上市帶來了可觀的增長,2016年11月H7L、H7紅標、H2S上市又帶了另一個可觀的增長。這些增長將帶到2017年去。

另外,2016年新車型的上市,標誌長汽基本上初步完成了聚焦所需要的車型布局——H系列車型、HxS系列車型、Wey系列車型和皮卡四大類產品的銷售。

合理估值 應較目前升逾一倍

2017年的預測數據,採用比較保守的評估方式,由於2016年存在購置稅優惠的因素,在評估2017年銷量時是在2015年的數據基礎上加上2016和2017年新增車型的銷量來評估的,保守計算,就是這樣也有20%以上的增長。2018年將是Wey品牌發展的一年,這一年的銷量增長基於兩個因素,一個是1.3T/1.5T新發+7DCT的大規模換裝帶來的新增銷量,一個是Wey品牌的發展而帶來的新增銷量,15%以上的增長還是靠譜的。

2017年,長城汽車應該進入一個估值修復階段。長城在2016到2020將會達到15%以上包括銷售和利潤的增長。這意味着長城汽車的估值合理來說,是應該得到15倍市盈率左右相對公平的估值,而現在就6.8倍。這個估值在H4S、H6S、Wey01上市後,市場將會後知後覺並快速修復其股價,股價修復的啟動時間點預計會在2017年3、4月啟動。

[龍淵子 清源茶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452&issue=201701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9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