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兩岸三地:滯後效應 因念


2009-02-05  AppleDaily


 

隨着年假結束,一切回復正常,再不願意也要上班上學去。過年的氣息,如家中開得燦爛的百合,辦公室大堂香噴噴的水仙等仍在身邊,隨處可見可聞,讓筆者想起中港兩地的「滯後效應」!

滯後效應嚇伸手黨

上 周公佈08年首9個月香港財政盈餘309億元,對比現在還沒有平息迹象的金融海嘯,的確讓港人又驚又喜,「開水喉」之聲馬上湧現。港府好像早有準備,公佈 資料前已透過部份傳媒放風,降低「驚嚇」度,另外以專家的思維,拋出「滯後效應」,分析當前形勢,讓「伸手黨」知難而退!筆者明白香港財稅制度,當月收入 都是個人和商業過去活動的稅款,這個時差一直存在,奇在為甚麼先前政府和一些專業團體,會有08年出現財赤的估計,很難想像在「計劃收入」出現如此巨大分 別的情況下,如何保證增加政府支出所產生的「計劃效果」?筆者當然樂見政府能夠超標完成,但遠低於目標的風險一樣存在。

城鄉旺市僅虛火

過 年期間,除接到手機短訊的新年祝賀外,多年未見的老朋友也紛紛致電問候,當中包括在廣東省打工、回老家過年的友人。問他們今年老家氣氛如何,好幾個都異口 同聲說二三線城市的老家,逛街買東西的熱鬧場面比去年更甚,而且來的早。今年回鄉度歲春運潮提前,有能力的消費者回家後一般都可帶動家鄉經濟活動。不過友 人補上一句:「當這些人把錢花光後,滯後的經濟蕭條很有機會發生!」筆者馬上想起廣東投資友人說過,年中才是經濟最低點。為何同樣的概念,同時發生在兩 地?制度的原因,我們應該有能力和經驗作出應變,但關於經濟運行和消費行為的預測,相對屬於「專家也是估計」的範疇。前者相信看官已不會寄予厚望,後者則 是影響投資者決定時間的要素。因念[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