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篇分析中,我將闡述石油出口國會如何出現財政崩潰的問題。
從2011年以來,敘利亞、埃及和也門都出現了政治方面的危機問題,這應該算不上是金融崩潰,但是這一切都發生在這些國家石油出口減少、食品進口價格上漲的過程中。
石油出口國的金融崩潰有幾個主要的驅動力:
1)石油出口國的政府財政收入通常依賴於石油出口的收入。
2)政府項目的需求會隨著人口增長和食品價格上漲而增加。
3)在一個計算年內可萃取的石油量通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因為初始庫存下降了。
4)出口量通常比石油供應量下降得還要快,因為隨著人口增長,石油消耗量也會上漲。
通常來講,高油價對於石油出口國來講是有利的(排除其對食品價格的影響)。同時,低油價對於石油進口國是有利的。這樣一來,石油進口國與出口國之間就會形成一種價格拔河。
還有一個問題,是能源投資所能夠得到的的能源回報正在下降。這些國家可以通過在鑽探成本更高的地方增加產量,以此來減少能源回報率的下降幅度,或者通過使用改良的石油復原手段來增加能源產量。這些手段都會增加成本,進而導致石油出口國的油價上漲。
先來看一下埃及、敘利亞和也門的問題:
這是三個持續受到2011年開始的「阿拉伯之春」革命行動影響的國家。這三個國家在石油生產和消費方面有許多相似之處,可以通過下面三張圖表看出。
三個國家的石油產量都是開始時上漲隨後出現下降,與此同時,石油消耗量在上漲,2011年的時候,石油產量和消耗量非常接近,意味著當時的石油出口接近零。
更糟糕的是,這三個國家都處於世界上貧窮荒瘠的不毛之地上,需要進口大量的食品,石油價格和食品價格通常會同時相伴上漲(下圖)。2011年,石油和食品價格都非常高。如今,這些國家承受著高額的食品進口,在食品價格和石油價格一齊上漲的背景下,間接地將這些石油出口國變成了進口國。
從石油出口方面得到的財政收入下降,而食品進口支出的上漲,讓這些國家處於一種永久性的入不敷出的狀態。還有一部分財政收入不足也與對貧困人口補貼等因素有關,隨著油價和食品價格上漲,補貼金額也會隨之上漲。
還有一個令情況更糟糕的因素是,人口大規模增長,以埃及為例,1980年至今,人口幾乎翻倍,而敘利亞和也門在同一期間的人口增長甚至多於一倍。
總而言之,埃及、敘利亞和也門的情況非常糟糕。這些國家的確還擁有石油以外的其它資源,比如動物牧場、糧食作物以及一些天然氣,但是石油出口下降給預算製造出了一個巨大的缺口。如果未來石油產量繼續下降,這些國家的就業和石油消耗都會受到影響。
我試著通過對比石油出口價值和國民總收入來統計出一個指數。也門該指數為30%,敘利亞和埃及都略低於10%。當然,這個指數無疑低估了石油在這幾個國家中的地位,因為沒有包含本國石油的使用情況和天然氣產業的影響。
如果埃及和敘利亞都已經因為對石油出口的依賴性而陷入崩潰之中的話,那麼很難想像沙特阿拉伯、利比亞這樣的石油依賴指數高達70%和60%的國家一旦經歷石油產量縮水會發生什麼。
(more to c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