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封面故事——第二次朝鮮戰爭?---談東北亞火藥桶之朝鮮半島 井底望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ed6n.html

首先,對於朝鮮形勢,各位千萬不要迷信媒體和所謂「磚家」。朝鮮的體制有點像解放初期的中國,各級組織結構異常嚴密,外部勢力很難滲透。美韓特工們以糖衣砲彈開路,原以為可以撒豆成兵。結果是努力了多年,連金正日去世這樣的爆炸性消息也沒能在第一時間獲得。

今年2月朝鮮第三次核試驗以來,這個夾在東亞諸強中間的狹長半島,雖然靠一系列不斷製造出的話題和緊張局勢吸引了全球輿論的關注,可要在明眼人來看,就好像在看一場郭德綱或周立波的表演。事實上,在我先前介紹朝鮮戰爭的文章裡,已經談過中美朝韓等國在半島歷史上的恩怨情仇,也談過一些對中朝、韓朝關係的基本判斷,並在2月分析朝鮮核試驗的文章中做過補充。

前幾天恰逢天安艦沉沒3週年紀念,回顧下這幾年的朝鮮局勢,天安艦沉沒、延平島炮擊、核試驗、導彈試射、廢除停戰協定等等,似乎不斷在挑戰著人們的神經,總讓人感覺戰事一觸即發的感覺。那麼所謂的「第二次朝鮮戰爭」會爆發嗎?要我說,一句話,不會。至少在當前格局下,戰爭爆發的可能微乎其微。

其實有句話想必很多人聽過----軍事是政治的延續。以上種種和軍事相關的事件,其實都是當前半島政治的一部分,而那一系列強硬表態、軍事演習、部隊調動,也不過都是各方政治家們舞台表演的一部分而已。「兵凶戰危」是個很淺顯的道理,而政治家們也不都是傻子,叫囂歸叫囂,沒有幾個領導人會傻到去發動一場連你自己都知道不可能取勝的戰爭。60多年前金三他爺爺如果知道戰爭的結果會是那樣,也不會發動那場跨過38線的進攻。美蘇劍拔弩張冷戰40年,各種誤判、各種互相試探底線、各種代理人戰爭,最終兩極間戰場上的直接對決也沒有發生。因為雙方都沒有在彼此間戰爭中取勝的自信,同時核武器的出現也使得任何勝利方的代價將大到難以承受。說到核武器,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很諷刺的結論,這個世界60多年來沒有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最大的功臣恰恰是這個世界上最有殺傷力的武器----核武器。

上面一段略顯跑題,但只是為說明一個簡單道理,當前的朝鮮領導人不會愚蠢到「主動」去發動一場他自己清楚毫無勝算的戰爭。那麼,朝鮮領導人清楚當前的各方力量對比嗎?他們是否也像朝鮮媒體每天宣傳的一樣,無視自己和美軍半個世紀的裝備差距而堅信他們的軍隊能夠勢如破竹地摧毀對手?貌似不少「磚家」們是這麼認為的,包括什麼黨校教授之類。這個問題很好回答,金正恩是留學過瑞士的孩子,再看看他夫人的迪奧手袋和朝鮮官方在海外的秘密存款就知道了。其實很多朝鮮軍政中高層的子女也都有海外生活經驗,身在北京的朋友有興趣可以去那幾家朝鮮餐廳吃吃飯,和那裡的服務員聊聊他們的家庭出身。事實上對於各方力量對比和國際形勢,朝鮮高層一直是洞若觀火的,朝鮮媒體的那些宣傳,不過是給消息閉塞的朝鮮普通百姓和中下級軍人看的。

那既然不準備發動戰爭,朝鮮這一系列舉動的目的又何在呢?做過外匯股票的朋友知道,做這類交易,最高端的人分析的是消息,其次的人分析的是基本面,剩下那些「磚家」們的所謂「技術」分析,很多都是蒙老百姓的。看半島形勢也是如此,各方高層內部信息保密的情況下,我們就從朝鮮內部和朝鮮與中美韓三國關係的基本面來看吧。(是的,雖然日本一直嚷得很厲害,但其實除了所謂的綁架和朝鮮近期對駐日美軍基地的口頭威脅外,這裡真沒日本什麼事,純屬渾水摸魚撈政治籌碼的)

先看朝鮮內部,朝鮮近兩年來的很多對外強硬表態,其實都是出於內部政局的需要。現代民族國家的特點之一就是對外強硬的民族主義成為一種執政者用以獲取支持的最廉價的政治工具。在內部維持高壓的同時,對外強硬的表態和不斷激化的敵對關係成為了最有效化解內部矛盾的方法。年紀輕輕、上台不久的金大將軍為了樹立威信、爭取以軍方為代表的各方政治勢力的支持,更是需要如此。細心且長期關注朝鮮局勢的朋友不難注意到,金三將軍上台以來,有一個詞在朝鮮官方報導中出現的頻率比他老爸在位時提高了很多,那就是「先軍」。其實貫穿金家三代,「先軍」這個觀念始終存在,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嘛,只不過由於前兩代領導人在軍隊中的實際影響力要比20多歲登台的金三將軍深厚得多,除了這些表面的東西外還有很多其他手段。現在不同了,初出茅廬的小夥需要一切手段來全力拉攏軍方。至於手法,無論是在朝鮮還是在美國,走到哪裡其實無非都是那三招,一是物質上優先滿足軍方需要,二是提拔任命軍官,三是提高軍方的社會地位。其中的第三招,那自然就靠輿論宣傳和製造緊張局勢了。同時,軍方高層也會很自然地借這種方式提高自己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所以我們就看到了朝鮮官方報導中不斷出現的「先軍」和半島不斷升溫的緊張形勢。

再看朝韓關係,半島戰事如果開啟,朝鮮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整天聽著「炸平首爾」的口號,最緊張的就要數38線對面的韓國了。從深層次需求分析的話,朝鮮現階段對韓國的期望很簡單:一是經濟上要不斷援助我,二是政治軍事上不要來搞我。說實話,朝鮮這些年經濟上極度不景氣加上政權更迭,自身的危機感非常強烈。與此同時,韓國確實是在不遺餘力的想要通過和平演變和軍事壓力雙管齊下實現半島統一。朝鮮高層對此極為不滿也很正常,本著「來而不往非禮也」的精神,你不讓我好過,我也讓你好過不了。朝鮮的應對是用各種手段讓緊張局勢升溫,直接以戰爭威脅讓韓國政府投鼠忌器而不得不放緩搞垮朝鮮政權的努力。這種表演的精髓在於,別人越是覺得你不敢打,你就越是要表現出不惜玉石俱焚的決心,不能有一絲的猶疑和退縮。回顧下第一次朝鮮戰爭和歷史上很多戰爭的爆發就會注意到,真正要動手的時候,也就不再有這麼多多餘動作了。雖然我說朝鮮半島打不起來,可我相信,朝鮮是有不惜一戰的決心的,當前朝鮮的各種行動,事實上都是一種決心的宣示。朝鮮高層很清楚,當今信息時代,如果放任韓國無所顧忌地把和平演變繼續下去,政權完蛋是早晚得事,所以必須不惜一切阻止這種趨勢。那韓國怕嗎?富二代出門遇上窮光蛋持刀搶劫,你怕嗎?肯定怕啊。所以我才說這仗是打不起來的。而且考慮到雙方緊繃的態勢,恐怕連類似延平島之類的摩擦都很難出現,因為各方都懼怕誤判的風險。目前有消息說韓國朴槿惠政府已表示「願意在適當的環境下與朝鮮開展對話」。

要說起朝美關係,就比較狗血了。雖然嘴上一直罵得很凶,但其實近些年來,朝鮮一直是有著迫切的和美國建交的願望的。朝鮮很清楚,要真正振興國家經濟並擺脫對中國的依賴,必須要與美國建交。同時與美實現邦交正常化也能徹底化解來自南方的瓦解自身政權的威脅,07年朝鮮關閉核反應堆就是一種對美示好的舉動。只可惜幾年下來,朝鮮感嘆「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道理很簡單,維持現狀才能實現美國在朝鮮半島和東亞地區的利益最大化。無論是朝鮮政權垮台還是朝美關係正常化都會直接影響到駐韓美軍存在的必要性和合法性,甚至間接影響到駐日美軍,而這無疑將削弱美國對東亞乃至整個亞洲的控制力與影響力。幾年間,前總統克林頓、google執行主席施密特等先後訪朝。第三次核試驗後朝鮮主動邀請羅德曼為團長的美國籃球代表團訪朝更可以看成是對中國當年乒乓外交的效仿。朝鮮在各種嘗試遇到美國人不咸不淡的冷臉後,近期的表現更像是一種小孩爭取大人關注的哭鬧行為,俗稱「求關注」。其實,近年來美國國內也出現過許多希望與朝鮮建立更多溝通的聲音,畢竟如果一個小孩整天揮著手槍哭鬧著要你帶他去公園玩的話,時間長了多少還是要考慮一下的。前美國助理國務卿坎貝爾近日表示,奧巴馬政府是嘗試過與朝鮮進行直接對話的。然而出於前面提到的利益考慮,美國根本不會真心和朝鮮發展什麼親密友好的外交關係,和朝鮮談的唯一目的就是讓朝鮮棄核,可是有了利比亞老卡同學的前車之鑑,任何國家都不會再主動棄核了,這種情況下雙方的接觸自然就不了了之了。考慮到不和「恐怖分子」談判是長期以來美國檯面上的基本國策之一,當前這個互相劍拔弩張的時候讓美國主動彎腰示好,是不大可能的。朝鮮「求關注」的目的達到後,想必此番危機過後朝美間又將開始新一輪接觸的嘗試。

最後來看戲劇化的中朝關係。歷史上的關係自不必說了,雖然沒有志願軍入朝就沒有今天的38線,可朝鮮多年來一直是對中國倍加防範的。華約解體後,失去了蘇聯這棵大樹的朝鮮,面對美日韓等國的經濟封鎖,被迫將自己日益緊密地同中國綁在一起。今天的朝鮮,已經離不開中國的支持了。我以前的文章提到過,事實上這些年中國對朝外交是比較失敗的,未能成功運用對朝鮮各界的影響力來左右朝鮮的一些重大政策方向。朝鮮近年一直在嘗試通過改善與美韓的關係和發展核武來擺脫對中國的依賴,而中國則希望在確保半島局勢穩定的情況下維持和加強對朝鮮的影響和控制。為此,限制朝鮮核武的發展事實上成為中美間的共同目標。對於半島當前的這種緊張狀況,中國對朝鮮是有著很多不滿的。就像新外長王毅最近說的「不允許在中國的家門口生事」。當然,這話本身既是說給朝鮮,也是說給美韓聽的。近期中國在半島問題上的表態,更多表現為一種「模糊政策」,同時輔以大規模的軍事準備,目的顯然是以這種方式讓各方都摸不清中國的底牌而不敢輕舉妄動。比較肯定的是,當前中國官方在正式場合的對朝政策不會有大的改變,中國需要維持對朝鮮的有限影響力,而朝鮮需要中國的影響力來制衡美韓,因此即使同床異夢,雙方仍會在表面上努力維持彼此間的關係。當然,我也絲毫不懷疑,中朝任何一方都有可能在滿足一定條件下同美韓達成交易。舉個例子,假使朝美邦交正常化實現,成為正常國家的朝鮮對中國的依賴程度必將大幅降低。另一方面,如果朝鮮政權崩潰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時,中韓之間也完全有可能在共同將美國人擠出朝鮮半島的默契基礎下達成半島統一的協議。

必須承認,如今各方這種劍拔弩張的態勢,要說完全沒有擦槍走火的可能,誰也不敢說。最令人擔心的就是朝韓某一方的部分中下級軍官由於不瞭解全部情況或出於某種目的擅自發動另一場九一八事變,在當前雙方緊張對峙的情況下,這種衝突很可能迅速升級。不過我還是要說,這種可能性真的很小。

總的來說,當前半島形勢看似緊張,要真正拉開架勢來打的機會微乎其微。儘管如此,政客們的表面功夫還是會做足的,所以這段時間,我們還會繼續看到各種激情十足的政治表演,吾等草民,不妨就抱著娛樂的態度來欣賞吧。

其實說了那麼多,朝鮮未來的結局無非三種:一是和韓國合併,二是和中國合併,三是和美韓邦交正常化成為正常國家。從當前情況來看,似乎第一種情況的可能性比較大,不過政治這種東西,誰說得准呢?

從各方媒體、專家的表態來看,對半島緊張局勢的發展大家基本上還是見仁見智,我就把我的以上觀點在此立帖存證,幾個月、幾年後回首再來檢驗吧。

 

我的點評:

http://blog.sina.com.cn/u/2714831182

先把清明同學的博客鏈接給大家,是個好的學習地方。

今天中國人看朝鮮,是不知道歷史上的感受的。

我在週報裡面,曾經提到過一個出生光州的朝鮮族同學鄭律成,投身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譜寫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和其他的不少好的樂曲。

大概大家還不知道,在日本投降之前,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將軍,對下屬各方人馬,發佈了對日軍作戰的總命令,其中第6條說:

為配合蘇聯紅軍進入中國及朝鮮境內作戰,解放朝鮮人民,我命令,現在華北對日作戰之朝鮮義勇軍司令武亭、副司令朴孝三、朴一禹立即統率所部,隨同八路軍及原東北軍各部向東北進兵,消滅敵偽,並組織在東北之朝鮮人民,以便達成解放朝鮮之任務。

這裡提到的武亭將軍,出生在朝鮮咸鏡北道鏡城郡,在23歲來到中國,之後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北伐戰爭,後來做了砲兵中校,但在412事變之後,退出國民黨軍隊,參加了共產黨的廣州起義,後來在武漢被抓判死刑,逃脫去了上海,做了1929年上海工人暴動的總指揮,又被英租界抓,關了2個月,趕到香港,然後去了中央蘇區。

這之後,就很簡單,武亭將軍參加了長征。

其實在長征開始的時候,紅軍的隊伍裡面,有30多個朝鮮同志。最後到陝北,只有2個活下來,後來又戰死一個,結果武亭成為唯一的倖存者。

這之後,他除了作為八路軍的一個將領之外,脫身出來整合在華北抗日的眾多朝鮮人民,組建了朝鮮人民義勇軍。

除了這樣的武將之外,11歲從漢城遷移到中國的金焰,是上海電影界的優秀演員,有影帝之稱。

說了這麼多,就是將來中華文明復興之後,以西方傳統定義的政治國家的概念,將會慢慢讓位於中國傳統的文化國家概念,而以中國為中心的中華文明,在東北亞整合整個中華文明圈,才是這個地方長治久安,消除紛爭的最佳手段和終極目標。

現在美國主導的這種用意識形態的對立,來謀取自己的經濟利益,從而強化對抗,在朝鮮半島靠南北雙方,在東海靠中日等等做法,肯定是無以為繼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7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