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Just.me:社交的皮,郵件的心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4/2641610.html
久很久以前,居住在部落的人們無所謂社交,沒有汽車飛機的夜晚,誰在幹嘛,只要用耳朵聽一聽就知道。那時候,人的社交圈子很固定,很緊密,想問些什麼,吼一嗓子就可以了。後來,越來越多的人聚集了起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變得複雜,開始有死黨、熟人、一般朋友之分。

逐漸地,「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開始流行起來。因為關係親疏有別,我們跟別人說的話有不同程度的保留——死黨自然是無話不說的,熟人會討論許多感興趣的話題但不會涉及隱私,而一般朋友,估計會關心一下日常的衣食起居問題,但談不上交心。然而,當 SNS 出現後,它開始將人的關係燉成一鍋濃稠的粥,親疏有別的感覺開始消失。

你說話不說話,都會有人關注你,如果你說話聲音夠響亮,經常和別人吵架,那關注的人更多。人人都有一個閃耀著聚光燈小舞台,在上面盡情演出,可以收穫觀眾,但也享受到明星的待遇,一言一行都被曝光。聚光燈既是自由,也是枷鎖,媒體沒有朋友。社交網絡,是社交為重,還是發佈信息為重?

一切一切,都是「度」的問題,「火候不夠,眾口難調;火候過了,事情就焦」。

獲得 Google Ventures、True Ventures、SV Angle、Michael Arrington 等投資機構和投資人關注的社交應用 Just.me,就是為瞭解決眼下社交網絡圈子的問題而生,它盡力做到既保留社交網絡的私密交流感,又提供每個人公開發聲的渠道。創始人 Keith Teare 說,「結合社會化通訊和社會化媒體,是時候讓用戶掌握自己的社交網絡了。」

而 Just.me 的應用設計本身,如何把握社會化通訊和社會化媒體之間的「度」呢?它沒有將人放進一個又一個圈子裡,而是讓用戶主動選擇發佈信息的屬性——Just.me 認為信息有三種尺度,公開、半公開以及私人。也就是說,它兼顧了我們「交流」以及「展示」的意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7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