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成的企業選擇中止或撤銷申請,足見自查之威力。較之運動式自查,投資者更樂於見到對信息披露的持久性打假◎ 本刊記者 楊璐 鄭斐 文yanglu.blog.caixin.com|zhengfei.blog.caixin.com 起自年初的一場如火如荼的IPO 財務自查運動,終於以監管層抓鬮抽出30家企業進行財務核查,暫時告一段落。曾經的IPO“堰塞湖”在這場運動中也小幅退潮,基本符合市場最初的預期。 監管層一直強調,IPO 審核以信息披露為中心,但是當發生違規行為時,相應的懲罰力度又太輕,投資者訴訟又缺乏法律環境,這引發了違規成本過低與造假收益過高。 顯然,這類運動性的檢查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但不能收到長久功效。真正治本的辦法在於回歸市場本位,讓投行、會計師事務所、律師等中介機構承擔自己的責任,監管層則把注意力放在查處虛假披露、欺詐、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違規行為上。 抓鬮抽籤 根據證監會截至4月3日數據,614家企業提交了自查報告,比3月31日又多出了4家企業。 較財務核查之前的890家 IPO 申報企業總數減少了30%,共減少了276家。 這其中包括已經提交撤單的企業和暫緩 中止的IPO 項目。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分別收到企業自查報告家數為140家、267家、207家,較財務核查前較少的比例來看,創業板首當其中,撤退的比例高達40%,主板和中小板分別是22% 和28%。 4月3日下午,證監會舉行了一場抓鬮大抽籤活動,各路媒體悉數到場目睹抽籤全過程。有消息稱,此前抽查名單的方案並非抓鬮,而是由預審員上報一個抽取範圍,由證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協商後抽取。後因太多關係戶使出渾身解數去證監會做工作,要求不被抽到。 誰也不願得罪的證監會領導,最終決定以抓鬮的形式公開抽籤。不過,此舉也足以彰顯證監會對本次財務核查鐵面到底的決心。 在已提交612份企業的自查報告里,被抽到的30家約占5%。其中,主板、中小板、創業板被抽到的家數分別是7家、13家、10家。 一位沒被抽中的保代說, “這次真的比運氣了,我們運氣好沒被抽上,那些被抽上的企業,估計沒安穩覺睡了。 ”按理抓鬮抽籤,雖說每家企業被抽到的概率都一樣,但證監會對抽取的樣本稍作了處理。這樣一來,被此前有過違規行為的中介機構保薦或審計的企業更容易“中標” 。處理方法是:先在由有過違規行為的中介機構保薦或審計的企業里抽取15家,未被抽中的企業再與其他歷史清白的中介機構保薦或審計的企業一起,再抽15家。 據財新記者統計,共有15家保薦機構被抽中。其中僅國信和光大兩家就被抽到6家和5家,招商證券和中信建投分別被抽到3家,僅這4家券商就占到了本次抽查的半壁江山,占到整個IPO 保薦機構52家里的7%。真是家歡喜幾家愁,這意味著逾九成的保薦機構相安無事,靜候首發。 證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稱,上述相關違規的中介機構包括三類:第一類,自2010年以來,被證監會處以行政處罰的;第二類,被發行部、創業板部、會計部採取監管措施的 ;第三類,因首發業務被立案稽查的中介機構。 本次抽取的30家企業中,已經過會的企業有6家,不少已過會企業對證監 會的這次財務核查行動私下喊冤。一位投行人士告訴財新記者, “已經過會但還沒拿到批文的企業跟其他沒過會的排隊企業一樣,一樣做自查、補年報、修訂招股書等等。凡是在過會六個月內、未完成發行上市的企業,仍需更新過會材料,並不是說過會了就對這批企業提前放行。 ”本次財務核查之前,已經通過發審會的企業共計89家,財務核查之後還剩81家過會企業在審。其中,4家公司因未及時提交自查報告申請中止審查,4家創業板公司選擇撤單。 上述4家創業板企業,分別是由國信、民生、齊魯和西南證券保薦的。 “已經過了發審會的項目,硬著頭皮也都會去沖一下,除非確實是業績下滑達不到硬性標準,再或者就是企業本身存在什麼‘難言之隱’了。 ”然而,對於過會依舊排隊這個問題,財新記者曾試圖向監管層瞭解,遇到的態度是避而不談。 中止審查 由於尚有部分企業未提交自查報告,上述抽查企業的選取範圍為已提交自查報告的企業。 截至4月3日,未提交自查報告轉而提交中止審查申請的企業達到109家,約占本次提交財務核查報告企業的15%。 其中,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占比為26%、46%、28%,分別有28家、51家、30家。證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提交中止審查的企業系未完成自查報告,而選擇暫時中止。據證監會反饋意見回複延期不得超過兩個月的規定,未提交自查報告的企業須在5月31日前報送自查報告。上述負責人表示,將在延遲提交自查報告的企業當中,抽取第二批企業進行核查。 根據財新記者統計,在中止審查的保薦機構中,中止家數靠前的券商主要集中在 IPO 申報較多的券商中間。其中,國信證券九家、中信建投九家、海通證券七家、民生證券和廣發證券各六家、華林證券和招商證券各五家、國泰君安和中信證券各四家。 財新記者瞭解到,本次提交自查報告的多企業都是趕在截止日期的前一天才徹底完成,沒能完成報告的企業只能申請中止。據中信證券的內部人士向財新記者表示,中信證券提出中止審查的原因主要是核查工作太多,自查報告無法按時完成。他說, “現在,不光是要按證監會的要求核查銀行流水等一些具體的內容,有的企業排隊時間已經跨過了2012年,還需要補充其他的材料,包括2012年報、輔助的財務資料等等。 ”對於選擇中止審查延遲兩個月後提交自查報告的107家企業來說,是否都是因為時間緊迫、自查工作量大而沒能如期完成自查報告? “一般來說,三個月加班加點完成自查報告時間還是充裕的,但也不排除特殊情況,比如一些企業自身網點較為 分散,供銷商遍佈各地,券商、事務所人手不夠等許多其他問題。 ”一位券商機構人士說。 某券商一位投行人士表示, “目前提出中止審查的企業,肯定是有不符合條件的問題存在。有的可能是企業不願意撤材料,但更多的可能是券商一種耍小聰明的策略。如果在3月31日前提交自查報告,就意味著可能被第一批抽中核查,還可能會面臨證監會的現場檢查。 所以,有些券商就想暫時先提出中止審查,等著看第一批抽查的情況如何。 ”除了券商的緩兵之計策略,還有不少企業依舊是業績問題“被卡” 。 “提交中止申請的企業,還有不少是希望爭取時間來調整已經下滑的業績。但短短幾個月,業績怎麼可能一下就改善?真要調整業績那就是調賬了,一來要面臨證 監會的嚴查,二來被查出問題的話風險就更大了。最終,中止審查的這些項目大多數可能還是會撤材料,整個經濟形勢決定了不少項目會廢掉,現在只不過是權宜之計。 ” 上述人士說道。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稱,“在接下來補交自查報告的企業中,證監會會抽取10家進行核查。那麼,補交自查報告的企業被抽到核查的概率差不多為十分之一,相比第一批已經抽出30 家的概率(5%)高了1倍。這107家企業中肯定還會有臨陣脫逃的,這樣被抽到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對於已經申請中止的企業來說,能如期補交自查報告,還能趕得上第二次抽查。未能如期提交自查報告的企業,5月31日將成為一個重大的分水嶺。 “其一,參與第二次抽查的企業應該不會按照原來IPO 申請的順序繼續排隊,時間可能會推後。其二,到了5月31日大限還是交不上自查報告的這部分企業,就會選擇中止申請, 也就是撤銷IPO材料。 我們提出中止申請的企業不太會出現撤單的情況。 ”中信證券投行部人士說道。 目前,既未提交中止申請也未提交自查報告的企業有三家。對於在兩個月大限之後既未提交自查報告又未撤單的企業,證監會方面已作出表示稱會採取專項複核程序,即證監會要求企業另聘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對其財務資料進行複核。稍後,證監會將視複核情況決定是否進行現場檢查,亦或提請稽查部門介入稽查。 無奈撤單 最後選擇撤單的 IPO 企業共有166家,如上文所述,創業板提交中止申請的企業數遙遙領先,占到總撤單數的65%。 其中,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撤單家數分別是11家、49家、106家。 據財新記者統計,在52家 IPO保薦機構中,撤單企業數目排在榜首的是國信證券,撤單15家。其他撤單靠前的券商有:中信建投12家、民生證券11家、海通證券9家、招商證券8家、華泰聯合和廣發各7家、華林和中信各6家、齊魯和光大各5家。 按照撤單占整個保薦機構IPO 企業總數的比例來看,民生證券以35% 排在撤單第一的位置,接下來是海通26%、中信建投和華泰聯合均為23%、國信22%、光大19%、華林18%、中信16%、招商15%、廣發13%。 本次財務核查 IPO 的撤單排名無疑對今後擬上市企業尋找保薦機構具有參考意義。 一位 IPO 撤單的保代坦言, “大部分企業最終撤單都是業績下滑導致的,還有一少部分是公司覺得自查太麻煩,耗費人力物力,不想再排隊等了。要麼換到香港去上市,一些消費類的企業在香港的估值較A 股還高;要麼就想著等等這次財務核查運動過了再說。 ”“創業板業績一旦下滑,惟一的出路就是撤材料,而主板和中小板因沒有業績增長的硬性規定,所以撤單的數量很少。 ”多圈內人士談到。 熬到自查報告截止的大限,多辛苦準備好多年的企業不得不撤回材料,勸說企業撤單自然也成了不少券商的無奈之舉。 “我們作為券商,也很被動。雖然中小板沒有業績連續增長的要求,但對下滑太多的企業,無論是核查還是上市都是有風險的。一旦上了市業績再出現下滑,機構還得承擔責任,我們惟一能做的就是想辦法做工作讓他們撤材料了。 ”中信投行部的人士說道。 另據接近中信證券的人士透露, “中信有一家保薦的企業叫做鼎勝鋁業,準備上中小板。但它既沒撤材料也沒交自查,屬於沒有說法的。券商正在做這家企業的工作,老闆就是不想撤材料,但是業績應不符合條件,沒辦法只好做工作讓他們撤。企業的老闆們對自查運動都很不爽,辛辛苦苦弄了好幾年,現在讓他們撤材料,誰也都非常難受。 ” 審計責任 在本次證監會抽到的30家抽查的企業中,有17家會計師事務所被抽到,占45 家 IPO 審計機構的近四成。其中,僅由天健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公司就有6家被抽中,大華會計師事務所、中瑞岳華會計師事務所、利安達會計師事務所均被抽到3家,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和大信會計師事務所被抽到2家,其餘11家都僅有一家。 按照證監會抽查方法看,過去曾被證監會處罰的中介機構中標概率較高。 事實也正如此,抽出的17家審計機構中逾七成之多。今年初起就廣受各界關注的綠大地和萬福生科造假案中涉及的兩家審計機構,深圳市鵬城所和中磊所此次各被抽中1家企業進行核查。其中,深圳市鵬城所已被證監會取消審計資 格,現已併入國富浩華所,更名為國富浩華,成功實現金蟬脫殼。財新記者瞭解到,給萬福生科做審計的中磊所已準備併入大信所。面臨遭到史無前例的處罰,已讓這些審計機構開始另謀生路。 目前,上述兩家審計機構的在審企業數是鵬城所四家和中磊所六家,較財 務核查前分別減少了七家和六家。 在撤單的審計機構中,五洲松德在審的七家企業主動撤單的就達到六家,僅剩一家在審項目,暫時還未被證監會抽到核查。此外,還有兩家審計機構遭遇滅頂之災,分別是華寅五洲和立信中聯閩,僅一家在審企業被中止審查。 “哪怕是提交自查報告面對證監會的抽查,也比撤回材料的好, ”一位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告訴財新記者, “交報告還能碰碰運氣看會不會被抽到,如果撤單的話,就意味著這三個月全白忙活了,雖然做自查報告都是由企業負擔開銷,但對我們審計人員來說,精神上也是受到一定打擊的,有的甚至還會影響所里日後的名聲。雖然撤單原因誰也沒公佈,但大家心裡都有數,以後誰也不願意去找撤單多的所做審計吧,再有名也沒有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