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夢” 的非洲機會

2013-04-01  NCW
 
 

 

中非合作給了中國一個特殊機會,通過中非合作實踐平台來實現塑造新型全

球國際關係的夢想

“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 ,

“任何國家發展同非洲

關係,都應該尊重非洲的尊嚴和自主性” ,這是習近平在坦桑尼亞首都達累斯薩拉姆尼雷爾國際會議中心發表演講時的表態。

習近平向坦桑尼亞總統基奎特轉交了一個閃亮的鑰匙模型,象徵著這座由中國援建的會議中心交付使用。

除了南非,習近平此次非洲之行還包括與中國有傳統友誼的東非國家坦桑尼亞和中部非洲大國剛果。習近平宣佈,將向非洲各國提供200億美元的貸款額度。 “我們都把對方的發展視為自己的機遇。 ”世界銀行報告 《非洲脈搏》預計,撒哈拉以南非洲2012年的 GDP 將增長5.3%,2013年為5.6%。麥肯錫公司的一份報告稱,在過去的十年中,有八個年頭非洲的經濟增長超過了亞洲。在本世紀前十年,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的十個經濟體中,有六個來自非洲。擁有10億人口的非洲大陸,已經不是單純的原材料和能源的來源地,逐漸壯大的中產階 級正在創造潛力巨大的產品消費市場。

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11年中非雙邊貿易額達1663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中國對非洲直接投資從2003年的不到1億美元,猛增至2011年的147億美元。自2009年起,中國穩居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和第一大投資來源國地位。

IMF 的諾德告訴財新記者,中國在非洲投資的熱點國家包括安哥拉、加納、剛果等國,熱門領域包括資源、建築、電信等。

非洲各國政府已經看到,與中國交好能夠帶來豐厚的經濟利益,特別是在原來的西方資助者面臨國內經濟問題 之際。用萊索托首相塔巴內(Thomas Thabane)的話來講,歐洲國家似乎正專心處理自己的危機,對非洲的關注有所減少, “歐洲正在給中國讓地方” 。

非洲這塊不斷做大的經濟蛋糕,也恰恰對了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和轉移的胃口。

林毅夫在2008年初任世行首席經濟學家時建言,面對國內能源、資源(包括環境) 、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上漲的不可逆轉趨勢,中國外貿企業向中國西部和非洲轉移,是緩解中國產能過剩、產業升級、發揮比較優勢的有效途徑。這將使中國外向型企業獲得必要的生產要素與產品市場,也能促進和豐富目的國市場競爭和產品選擇,帶動當地經濟增長,創造稅收收入和就業機會。

“新殖民主義” 討論

中非貿易從2000年約110億美元快速增長至2012年的2000億美元,但是雙邊貿易關係中差異性很大。非洲對華出口以石油等資源為主,中國出口非洲的主要是機電、紡織品等製成品。大約有15個出口能源和礦產的非洲國家對華貿易有較大順差,資源不豐富的30多個非洲國家對華貿易則有很大逆差。

中國進口非洲資源的主要模式之一是以資源換貸款。以安哥拉為例,中國向安哥拉提供貸款,幫助其在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開發。安哥拉以資源做擔保,償還貸款。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蔣姮對財新記者分析, “全世界都不給它錢的時候我們給 安哥拉貸款。 ”中國進口非洲資源都是以市場價甚至是高于市場價購買, “怎麼

能說是掠奪?”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西亞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春分析,以前西方人對非洲資源開采是resource for nothing(掠奪資源) ,現在中國在非洲是 resource for cash(現金換資源) , “平等的交易。 ”不過,對與中國合作的這種模式,不少非洲人還是有很大擔憂。尼日利亞央行行長薩努西(Lamido Sanusi)近日在《金融時報》撰文,稱“中國從我們這裡拿走初級商品,然後把製成品賣給 我們。這正是當年殖民主義的實質” 。

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發展項目總監、 《龍的禮物》一書作者布羅蒂格姆(Deborah Brautigam)對財新記者表示,薩努西的這篇文章在談到 “新殖民主義”的時候,犯了和許多人一樣的錯誤,即將中國與非洲基於原料出口和成品進口的經濟結構與殖民聯繫起來。

“殖民時期這種模式是強制性的,在後殖民時期這是非洲經濟的一種結構。 ”他表示,說中國在非洲殖民是曲解歷史,但這也是非洲政府的困境。 “它們沒有推動自身經濟結構的轉型,因此它們的經濟仍然是殖民時期的結構,但這不是中國的錯。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亞非所副主任武芳也認為,非洲本身存在經濟發展程度比較低、產業同質化現象嚴重、後加工和中間的產業鏈在短期內無法配套完整等問題。 “它只能受制于目前發展的現狀,對外貿易整體出口的還是初級產品。 ”她建議,要增加對非能源資源類產品的進口,鼓勵中國企業和金融機構多去投資,幫助非洲延長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增加對非農業和製造業的技術支持,對能力建設或人員培訓予以援助。 “通過這些合作,提升從非洲進口產品的附加值。 ”蔣姮告訴財新記者,在中國對非投資中占較大比重的資源領域,對環境、社會的影響也相對大一些。 “資源開采,除了要獲得法律許可,還有社會許可social license) 。中國企業對此不適應,進去以後才發現還需要另外一個許可在那裡,出現一些問題。 ”

走出去”的中國企業

截至2011年,中國在非洲的企業包括中央國有企業、省屬國有企業、私營企業和合資企業約2000多家。從投資規模上看,80% 來自國有企業,行業集中在能源、礦產、原材料、基礎設施建設和製造業等行業;以數量計算,中小型民營企業占70% 以上,主要分佈于紡織、農業、食品加工、批發零售、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行業。

整體而言,這些企業有較強的執行能力、工程施工能力、技術能力,為彌補非洲基礎設施投資缺口提供了急需的資金,為當地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做出了貢獻。但在同時,也有企業為取得工程項目賄賂當地政府官員,層層轉包後交付“豆腐渣”工程等現象,以及欠薪和環境破壞引發的勞資和社會矛盾。

還有一些投資者抱著淘金心態,制假販假、游擊作業、違法經營,招致當地居民強烈反彈。

張春認為,在非洲的中國國企有時可能存在 “大而難管”的情況,盡管這些企業會考慮國家的總體外交,但是有時因為規模太大,國家也管不了它;而中小企業純粹是逐利行為,也基本管不了。 “所以說,這兩點導致的就是,雖然我們有官方的政策,有官方的戰略,但在事實上的落實有可能會打折扣。 ”引起非洲人反彈較大的問題之一,是中國人和當地人搶飯碗。這種情況主要出現于民企投資領域,比如做貿易、投資小飯館、開旅行社等。IMF 非洲部副主任諾德則認為,現在許多中國項目已經招募了大量本地人,這是一個受到非洲歡迎的大趨勢。

對於中國企業能否融入非洲,張春分析,這取決于三點。一是所在國發展程度如何,如南非和索馬里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二是取決于這家公司在這個國家投資的項目是長期的還是短期的,長期項目的話可能會表現很好;三是這家公司是否具有長期的國際經驗。

過去非洲對於中國產品質量有較大質疑,這種情況正在逐漸好轉,但問題依然存在。武芳認為,應引導中國企業多生產高附加值或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建設自己的營銷渠道。 “現在中國在一些國家是以小商品城這種商貿形式出現,應考慮向更高級的業態發展;還應參與跨國、跨區域的基礎設施建設,幫助當地整合市場,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挖掘更大的市場潛力。 ”

風險評估

2011年,在利比亞爆發推翻卡扎菲政權的戰爭期間,中國被迫撤出3.6萬名人員;在贊比亞和津巴布韋投資的中國礦業公司,發生多起因薪資糾紛而起的罷工事件。2012年1月,25名中國工人在埃及遭貝因都人綁架,29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反政府武裝綁架;2月,中國馬來西亞合資公司高管被南蘇丹驅逐。

政局不穩、投資者的國有企業性質、對非洲資源的獲取、勞資矛盾等問題,使中國企業在非洲運營不得不更加謹慎。但是問題在於,不少中國企業和人員缺乏預警意識,在出事後才尋求保護,出事前很少主動聯繫政府和使館尋 求相關信息。

張春舉例說,2011年中國從利比亞撤僑時,一開始只準備了幾架飛機和專機,以為就可以了,但是突然冒出3.5萬人來, “幾十架飛機可能都裝不完” 。

在非洲的中國企業還缺乏衝突管理工具。世界500強跨國公司在進入高衝突國家時,往往先花一年時間做衝突評估,將衝突歷史、社區關係、利害糾葛理清楚,可以細化到道路曾被堵幾次,張貼的公司廣告有多少次被撕掉,有多少村民會對外來者微笑。中國企業普遍缺乏這一點,可能只有非常零散的幾條經驗。

布羅蒂格姆建言,某種程度上,中國需要改進當地使館的工作能力,從而能夠分析當地局勢。 “中國在當地的外交服務非常有局限,他們沒有足夠的外交官,現有的外交官又沒有太多經驗。

要想更好地幫助本國在非洲的公司,首先就要從中國在當地的使館開始做起。 ”中方對發展中國家的信息亦掌握不足。 “我們長期是大國外交,關注點落到發達國家,但實際上我們有80% 的投資都在發展中國家,研究的力量80% 都在發達國家,非常不匹配。應該大力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的研究。 ” 蔣姮稱。

非洲機會

在現階段的中非關係中,基建發揮著重要角色。這一點,在金磚峰會上也得到了許多討論。張春認為,未來雙方基建合作還有長期發展的可能,特別是考慮到西方國家已經不開展此類項目。

“中國經驗豐富、具有實力優勢,非洲也有這方面的迫切需要。 ”布魯金斯學會非洲研究學者艾格博(Julius Agbor)認為,非洲現在最需要的是基礎建設,中國大量的投資仍將為非洲帶來機會。

展望中非關係發展大局,艾格博認為,非洲在全球經濟危機中一定程度上表現不錯的原因,在於成功從傳統貿易伙伴歐洲、美國,轉變到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所以,對於維持未來幾年的成長,非洲必須非常積極地建立特別是與中國的關係。 “中國剛經歷了領導人換屆,在過去,中國領導人將注意力集中在中國國內的經濟增長及問題,但是隨著中國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及經濟強國,隨之的貿易政策、政治戰略意圖也都將改變,對於參與世界的企圖心也更大。 ”艾格博說。

他表示,非洲的領導人必須有這樣的意識來考慮接下來的中非關係,才不至於錯過機會。 “非洲必須要關注中國未來十年的經濟增長軌跡,因為這與非洲的發展也至關重要。尤其中國對非洲國家投資漸增,以及經營的企業與建設,能夠幫助維持非洲的經濟成長。 ”2012年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前40 名,有25個國家來自非洲;過去十年,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前10名中,有6個至7個是非洲國家。劉鴻武預計,未來10年到20年,非洲將替代中國成為新一輪的世界工廠與新興市場的成長平台。

他表示,中非關係是中國在現有的全球對外關係中最有可能、也是最值得用心去經營和塑造的一個領域。 “也就是說,中非合作給了中國這樣一個特殊的機會,通過中非合作實踐平台來實現塑造新型全球國際關係的夢想。 ”本刊記者韓薇、沈乎,研究員舛友雄大,記者林金冰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2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