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我的2012年書單(之一) 金融危機為何一直會發生?

http://www.infzm.com/content/88131

2012年我的讀書主要關注兩大主題。一是互聯網繁榮時代已經有20年了,早就有人說,隨著21世紀初互聯網泡沫的破滅,這一次突破性的產業革命也已經結束。不過,隨著喬布斯的iPhone和iPad的出現,看來革命不僅沒有結束,而僅僅是個開始。最近我重新又把艾薩克森的《喬布斯傳》(管延圻等譯,中信出版社,2011)讀了一遍,這種感覺更為明顯。

2012年,蘋果公司的股票價格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震盪。這家全球市值最大公司的股價,從2012年9月起暴跌了35%。何也?其實這是一個很耐人尋味的問題。可以說,這種現象很大程度上與互聯網時代的產業特徵有關,即絕對創新性。

我曾多次指出,蘋果公司之所以能夠獨領風騷,成為網絡時代的領導者,就在於喬布斯推出的每一個產品(無論是iTunes,還是iPhone和iPad),都改變了現代企業的生產模式,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與思維方式,創造了新的消費模式(由現代工業社會的規模化生產與消費轉變為量身訂製的生產模式及消費理念,這將引導人類的消費觀念出現重大變革)。這就是喬布斯蘋果產品的偉大所在。

喬布斯逝世之後,蘋果公司這種特質在不斷地弱化。最近蘋果公司的股票價格下跌,即導源於此。

但喬布斯的去世,表明新的創新可能又會來臨。估計以美國為首的新的互聯網時代革命又將開始。


2012年我所關注的另一個話題是,「全球金融危機為何一直會發生?」這是我在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以來一直在思考的課題。

可以說,從17世紀歐洲的鬱金香泡沫破滅開始,人類歷史上的金融危機越來越多,特別是到了20世紀,全球性金融危機發生得更加頻繁。每一次金融危機之後,都有很多經濟學家站出來反思,各國都會加強對金融行為的監管,但新的金融危機卻越來越多,破壞的程度卻越來越大。

同樣,關於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的討論文獻可以說是汗牛充棟,但卻沒有令人滿意的答案。美國經濟學家拉古拉邁·拉詹的《斷層線》(劉念等譯,中信出版社,2011),算是差強人意。

在拉詹看來,美國金融危機之所以會頻繁發生,就在於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慢慢地積聚成「斷層線」(一個地質學上的概念),導致金融泡沫破滅。他認為斷層線產生的根源主要是來自三個方面:政府政治壓力、不同經濟增長模式所引發的國家間貿易不平衡、不同類型的金融體係為不平衡的貿易提供融資等。這些斷層線都會影響到金融行為。這是理解美國金融危機的核心所在。

拉詹的研究,當然對問題的討論有所深化。不過,從我多年的思考來看,金融危機的頻繁發生更有深層的原因。比如,在我們的常識裡,金融危機不會在經濟落後的地方發生,也不會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發生。核心的問題可能與過度使用信用關係有關。政府、企業、個人都希望過度使用信用關係以增加其財富,這種信用的無限地過度擴張,最後引發了金融危機,只不過過程有的長有的短而已。因此,從當前各國政府改採取的經濟政策及貨幣政策來看,為了經濟復甦,新的潛在危機又在引發。

我們準備好了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6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