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台商工廠走透透第一位領導人

2011-10-10  TCW




一九九○年六月九日,來自中國高 幹家庭的習近平才上任福州市委書記一個月又八天,就悄然的出現在台商的工廠,開啟一段習近平不為人知的「台灣日記」。

二十年後,習近平成了中國國家副主席、總書記未來接班人,他再回到福州的台商工廠,視察他昔日主持奠基的工廠;習近平握著昔日老友冠捷電子董事長林文鏡和 冠捷集團總裁宣建生的手,三個人再度留下一張具有歷史意義的照片。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八日,商周團隊抵達福州,到了福州第一家台商工廠台福公司,我們見到一張二十一年前的老照片:三十七歲、神情青澀的習近平參觀台商的工 廠,他一一視察台商工廠的生產線,還留在工廠裡吃午餐,下午繼續發問與參觀。

在福州市委書記、接著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任內,十二年的時間,習近平在台商工廠走透透,他是第一個這樣走過台商工廠的中國最高領導人。相對於歷任的中國 國家領導人,胡錦濤在內陸城市著墨較深;江澤民上海幫的特色,參加開幕、酒會是有的,親自下基層的時間不多;但是像習近平年輕時人剛好在沿海城市,又碰上 台商大投資潮,習近平算是與台商有第一線接觸的領導人,不僅宣建生,他跟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裕隆集團執行長嚴凱泰是多年老友,他知台,而且懂得兩岸關 係的歷史淵源。

與嚴凱泰是多年好友 東南汽車設廠,他連水電都協調

他是一個念舊、不忘記昔日老朋友的人,二○一○成了中央領導人後不僅回到冠捷,接著視察裕隆集團合資的東南汽車城,還特別問了當年他開設福州福興工業區的 台商工廠今天的狀況。

很多中國評論家都說習近平在福建所有官職任內功績平平,真正走進福州,卻看到了當年努力招商、發展工業的習近平。

中華汽車前總經理、成大校友會會長蘇慶陽回憶起當年他見到的習近平,「他不會說得天花亂墜或斬釘截鐵答應許多事情,沉穩低調然後把事情做好。」

那時候,東南汽車選擇落腳地點福州青口是一片荒地,水電等基礎設施都需要協調與配套,但東南汽車的投資是整體汽車城的概念,從零配件一路生產到最終的汽 車,不僅東南汽車要進駐設廠,還有三、四十家周邊配套廠也都要跟著進來。

當時福建省委書記是賈慶林,但真正辦事的是習近平,從水電、土地到人工,都是習近平協調解決。蘇慶陽說,習近平真正讓福州從一無所有,生產出一輛輛汽車。

商周團隊重返東南汽車,這裡已經是一個占地兩千多畝的汽車城,也是德國賓士(Mercedes-Benz)在中國的生產基地之一,生產線正在生產一輛輛的 轎車;光是東南汽車年產十五萬輛汽車,周邊配套廠超過五十家,讓福建成為中國汽車生產重鎮之一。

掛在東南汽車工廠裡的一張照片充滿著世代接替的意味,二○○一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現任全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參觀東南汽車,他帶著微笑看著牆上的照片, 似乎非常滿意福建從無到有造出汽車產業的成績單,這張照片正是習近平在一九九九年為東南汽車竣工剪綵的畫面。

如今中國第四代領導人吳邦國將在明年交棒給習近平這一代的領導人,更讓這張照片充滿著時代意義。

與王永慶有深厚關係 為台塑大乙烯計畫,寫信給中央

如今,這個最熟悉台灣的人即將掌握大權,兩岸交流會不會邁向新的里程碑,會不會有更多的利多釋出?對台灣撤飛彈、兩岸領導人會面?習近平第一任的五年任 期,充滿著期待與想像力。

不過,從比較現實的一面來看,兩岸關係再怎麼進展,不會改變的一件事:中共堅持一個中國的主張。也唯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撤飛彈、兩岸領導人會面,才有可能 出現進展。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薄智躍說,撤除飛彈與兩岸領導人見面都是可能的,但前提是兩岸必須是一個中國的共識下,開始進行政治談判, 那麼中國就有可能釋出善意對台灣撤飛彈。另外還有一個變數:美國的介入,例如持續對台灣軍售,讓兩岸繼續維持軍事對峙狀態,撤飛彈的可能性就沒有了。涉及 到主權問題,中國領導人不是一個人說了算,誰也擔不起這個責任,該強硬的時候還是得強硬。

反而從實務上來看,兩岸投資和進出口的合作不會走回頭路,反而會更積極。

從招商引資到解決台商需求,習近平曾經走過一段漫長的日子,跟台灣第一大企業集團台塑更有深厚的關係,二○○○年王永慶到北京訪問,習近平趕往北京跟王永 慶會面;二○○二年,浙江見台塑集團遲遲沒有辦法在寧波推動大乙烯的石化上游計畫,有意取消台塑的資格。

當時,習近平接任浙江省委書記之後,不僅是浙江省支持,還特別寫信到中央,為台塑保留大乙烯計畫,一直到今天浙江省仍有寧波大乙烯的計畫。

知台、勤政,在招商條件不如東莞、深圳或蘇州之下,福建其實有非常好的招商成績,台商投資金額超過百億美元,更創造了一批很有競爭力的台商,例如全球最大 的監視器工廠冠捷、東南汽車、洪良、豐泰、清祿鞋業等,讓福州雖然不是台商最多的地方,卻不缺一流的台商。

三個問題 看習近平對兩岸經貿未來立場

過去如此,可以保證未來嗎?以下三個問題,可以檢視習近平的台灣友善日記有沒有辦法再寫下去。

一、習近平為台商創造出好的投資環境,現在他會繼續這樣對待台灣嗎?薄智躍說,習近平以及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政治態度意向並沒有特別明顯,但能肯定的是, 目前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兩岸路線不會改變。

也就是說,兩岸人民、經濟與社會文化交流將會持續,大陸觀光團與自由行的計畫都不會中止,習近平會繼續推動這些政策,並且會深化兩岸的交流。

二、習近平未來五年任期,兩岸經濟交流會朝什麼方向發展,台灣會繼續單向輸出中國,把整個經濟中心向中國傾斜,而且無法跟其他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嗎?

答案是否定的。儘管ECFA會逐步實踐兩岸商品貿易自由化,產業情報研究機構MIC資深產業顧問兼主任陳子昂說,台灣對中國貿易依賴度,也就是台灣出超的 百分比不會超過一半,更不可能超過六○%。

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也認為不會再增加,陳博志說,過去兩岸經貿是以上中下游垂直整合貿易為主,台灣上游、中國下游,但未來將逐漸變成兩岸分工,中國可能 會做跟台灣一樣的東西,所以兩岸需要分工合作與互補整合。

三、台灣若要加入亞洲區域整合,提升競爭力,習近平會說「不」嗎?

答案是可以的。但必須在ECFA的架構下,而不是自由貿易協定(FTA)模式,而且台灣必須跟一個國家、一個國家單獨的談與簽訂,無法像日本與韓國跟東協 的整合,是一次談定所有東協國家。

進一步說,只要台灣不跟其他國家簽訂名字叫FTA的自由貿易協定就行了。

一個世界各國都看不清楚的中國新領導人,卻有著一段不為人知與台商交心交情的過往,中國即將迎接一個最了解台灣的新領導人習近平,兩岸交流也可能邁向新高 峰,對於台灣而言將是一個大利多,卻也可能走向一個台灣人都無法迴避的歷史統合大潮流中。

【延伸閱讀】20年前就和台商搏感情 ——習近平經營台商關係大事紀

1990年:習近平視察福州第一家台商台福公司 1992年:參加冠捷科技奠基儀式 1994年:視察福華紡織公司 1994年:參加福州台商協會成立大會 1995年:協助裕隆集團合資的東南汽車成立 1996年:擔任福建省委副書記分管對台灣事務 1999年:擔任東南汽車城竣工的剪綵來賓 1999年:視察冠捷科技 2000年:王永慶到北京投資考察,習近平專程飛往北京見面 2000年:福建推動小三通、宗教直航,習近平以福建省長身分,呼籲兩岸三通 2001年:陪同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吳邦國參訪東南汽車 2004年:兩岸關係論壇在浙江舉行,當時習近平擔任浙江省委書記,與前監察院長王作榮會面 2010年:以國家副主席身分考察冠捷科技、東南汽車城

資料來源:各台商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40

昇恒昌四千員工每周全台跑透透 發揮創意扶助弱勢 老董帶頭拚公益員 工越做越「回甘」

2012-10-01  TWM




每逢周末,穿著黃色背心、胸前有一塊紅色免稅商店標誌的昇恒昌員工,就像一群小蜜蜂,由江松樺父子帶頭,飛到全台灣各個角落做公益。

這樣的行動,已經經年累月,但,多年如一日。

撰文‧劉俞青

九月十五日星期六的下午,入秋以來第一道東北季風吹襲,外頭大雨滂沱,但台北市松山菸廠內一場為失智老人舉辦的活動照常舉行,江建廷一身溼透,準時在二點半小跑步進入會場。這已經是《今周刊》最近一年來第三次和他在公益活動的場合上碰面了。

江建廷是江松樺的獨子,擔任昇恒昌的執行副總經理,今年剛滿三十歲,身高一七五公分,單身,是標準的「富二代」。但周末假日,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勤跑公益活動的場子,只要員工告訴他要去參與哪個公益活動,無論是探視新竹尖石鄉山上的孩子,還是花蓮的淨灘活動,他能到一定到。一年五十二周,至少一半以上的周末,都可以看見他到場加油打氣的身影。

和一般企業做公益的目的,多半以提升企業形象不同,昇恒昌上下四千多位員工,是長年不分職位高低、由董事長江松樺父子帶頭,捲起袖子一起做公益。江松樺告訴員工:「你們出力就好,錢的事我來。」各部門可以按照自己的專長或關注的社會領域,選擇適合的公益活動參與,至於所需的經費,只要報上去,公司很快就撥款支持。

做公益自己也受益

員工因奉獻社會 在工作上更有向心力公司力挺員工做公益的政策一下達,員工間自然而然產生一種同儕效應,很快地,各式各樣的公益活動有如雨後春筍,在昇恒昌的各部門間擴散開來。

員工提出做公益的點子非常多樣豐富,從更生團契到急難救助、從清寒鼓勵到身心障礙扶助、從環境保育到法律受害者的保護,還有捐助醫療設備、關懷弱勢兒童等,簡直包山包海;有員工當起說故事媽媽,講故事給偏遠地區的孩子聽;資訊部同仁跑到大老遠的山裡,幫孩子修電腦;還有人倡導環保,發誓每個周末要讓一個台灣沿海沙灘變得乾乾淨淨。

「大家都做,怎好意思不參與?我已經報名下禮拜的淨山活動。」一位才剛到昇恒昌上班一個多月的司機告訴我們。顯然這股同儕力量,像散發在空氣裡的香氣一樣,在每位員工身上發酵。

「做公益像喝茶,做的時候很辛苦,但做完之後,嗯,會『回甘』。」在大雨中,站在街頭拿著引路的牌子,指引大家公益活動場所方向的一位年輕員工,意外對我們說出非常有哲理的話。

「其實董事長不只出錢,也很出力。」昇恒昌名下共有三個基金會,三個基金會的共同創辦人陳銀欉說,做公益其實利人利己。「很多年輕員工因為公益的付出之後,開始懂得體貼主管,也體貼家人,對自己的人生產生很大的變化。」但站在公司經營管理的角度,也同時符合統御領導與提高向心力的功能,一舉多得。

經商不求最大利益

提供所有員工午餐 免費讓優質商品上架陳銀欉和江松樺認識快二十年,看著昇恒昌從無到有,到如今幾乎獨霸台灣免稅商店;也看到江松樺對公益的付出,很多活動他都是親自撩下去做,他說江松樺做公益是真心誠意,發自內心。去年昇恒昌更是唯一獲得國家公益獎的營利團體。

「我學佛,對於生死,每天在面對;當你要走時,有這麼多錢要做什麼?」採訪之間,江松樺不只一次提出對「錢」的看法。不只做公益,他的經商之道,很多不符合教科書裡學到的「利潤極大化」原則,包括他給員工很好的福利,每天中午都免費供餐給員工,連離島及機場據點都照樣供餐,昇恒昌因此員工流動率很低。

江松樺對股東願意分享,所有股東都樂意掏錢增資;他甚至要員工下鄉去找具備台灣特色的產品,昇恒昌掏腰包為這些不懂包裝的台灣產品做企畫、包裝,然後就在寸土寸金的免稅賣場裡販售。他不打自有品牌,要客戶喜歡的話,就向這些上游廠家下單;員工透露,這部分業績,「幾乎沒有賺錢」。

「我自己就是按照《弟子規》上所言,身體力行,以身作則給大家看。」今年年初,江松樺還在公司的月會上這樣對員工說。因為做公益不能強制規範,即使獎勵,也只限於口頭,江松樺希望所有的員工都是發自內心,「因為唯有真心付出,回饋才會甘甜有味。」但也因江松樺這幾年年事漸長,一些太遠、跑不來的公益場子,兒子江建廷開始接棒上來,而且,跑得比爸爸還勤快。

江建廷從小就是留學生,幾年前,頂著國外漂亮的學歷光環回國,還受到爸爸的感召,主動當了一年的兵。退伍之後,被派到第一線銷售,「一站就是十個小時,而且和所有同仁一樣結算業績,客戶不認識我是誰,當然不會特別找我購買,但所有產品品項、特色、價格,我都背得滾瓜爛熟。」江建廷說。

江松樺把「身體力行」四個字,用在教子上、經營企業上,當然,也用在公益上,他曾說:「在佛面前,所有種下的福田,最後都是自己收割。」江松樺顯然領略心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1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