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數據,全港私人住宅單位售價指數(All Classes)由1980年的19.90上升至2012年的206.00,32年間年複合增長為7.58%。假如平均租值有3%,則年均回報近11%矣!套用對數圖,則可見1984年和2003年乃這三十年內之內拋離中軸回歸線的極底位的底部;相反1997年的高峰則是超越中軸回歸線的極高位的頂部,之後泡沫爆破由極高位轉勢至極低位的雙翼,其實非常對稱。
雖然2012年的206點已經超越1997年的163.10約26.30%,但以長期對數圖看現價其實只是剛好在「合理」水平。正如筆者拙文《經濟二十三條》曾指出「⋯未來五年公屋供應未有明顯突破。由於現時香港失業率低,通賬和工資互相競逐,短期未能上樓的基層市民還有好一段日子要捱⋯。至於「協助中產置業」這張遠期荷蘭支票要起碼到2017年才有小量新居屋單位推出,期間並無實質政策協助無殻中產蝸牛上車,因此私人住宅或會受全球經濟復甦而再創新高。⋯」
倘若未來環球經濟持續復甦,息口未來五年保持低企,香港樓市供應持續短缺,以上述對數圖可見香港樓市若由2003年低位於2013年內升越中軸回歸線而向超買區挺進,則雖然現時樓價固然高得叫人透不過氣來,但以長期對數圖未來數年的升幅可以非常駭人!筆者委實不敢以對數圖去預測未來數年樓市的升幅。
未來的事,誰能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