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到美國創業」:一個非典型創業者的故事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6138.html

我們往常的創業團隊報導,都是以產品為主,然後我今天想說的,是一個創業者的故事。我們暫且叫他L.

最初認識L,是在一個海外背景孵化器的Demo Day。會上大部分是外國人,或者海外背景的華人,而L就站在一個項目展示位前,神情興奮,用英文大聲地批判蘋果,宣佈Android將主宰世界。

就這樣聊起來。L的觀點很有意思,他們的產品也同樣如此。不過,更讓我覺得有意思的是L的「偏執」,「我們只想到美國去!我們不要國內的投資,甚至通過眾籌的形式都可以,這樣我們才可以做到國外去發展!」

當時我很驚訝,很多創業者雖然都對國內的創業環境並不滿意,但是並不會像他那樣決絕。這點讓我對L印象深刻,所以兩個多月後,我約他出來聊了聊,想瞭解下他們的項目進行得怎麼樣了。

這次L看起來疲憊了很多,我問他最近怎麼樣,他很直白,說,我們實在是沒錢了,撐不下去了,我打算這個月就去舊金山,去找投資人。

我很意外:L賣掉了自己的房子來創業,6年裡做了3個項目,已經不算是創業的新手,怎麼會突然陷入這種危機。

我問他對舊金山之行有什麼計劃,他說,沒有具體的計劃,我認識幾個人,去拜訪一下,參加幾個活動。

就這樣?

對,就這樣。

如果拿不到錢呢?

他停了一下。

那就只能放棄了。我們現在已經快撐不下去,畢竟還要付房租,還要吃飯,還有這種生活支出……如果這次再拿不到錢,就只能回去上班了。我的小孩還在上學,合夥人也要家庭要供養。

這次過去機會大嗎?

我不知道。

沒想過在國內找投資?

國內的投資人都什麼都不懂。他們只知道對照國外的模式找中國的樣本。他們只會說,你們為什麼不抄一個這個,為什麼不抄一個那個?國外的投資環境很成熟,很多投資人都自己創業過,但是國內的投資人很多都不知道哪冒出來的,看到國外有一個新產品,就說,哇,我們在國內找一個投吧。他們不會投新的東西,他們只懂得問,你這個是跟著國外哪個產品做的。國外的投資人會很欣賞原創的idea,會尊重我對產品的意見,不會強迫我去加一個這樣的功能、做個那樣的改動。所以只要有國外投資者願意投我們,5萬美元都可以。

所以你找過國內的投資者了?

不,沒找過。

那你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

和很多做創投的都交流過,他們就是這個樣子。

有和其他創業者聊過嗎?

不,我很少去和其他的開發者交流。中國創業的人都是一樣,去了只會討論說,誒,這個產品好,我們來抄一個吧,那麼產品不錯,我們要做中國的XX。全部都是這樣。我們不是這樣的公司,我不願意交流。

所以你們一心做海外市場?

是的。我們和國內其他創業者而不同,其實我們只是一個碰巧住在這的國際公司。在北京只是因為便宜。 我們自身很極客,所以我們想要去舊金山。我們希望能夠辦公司設在舊金山,把美國市場當成我們的home market,舊金山當然是第一站,然後是美國其他城市,然後是巴黎、倫敦,日本韓國都不再優先考慮之內。然後才是中國。

舊金山實在太貴了,也許我就只能租個地下室。但是它有種子用戶基礎,媒體資源和態度都是全球最佳。

但是國外也有YC和500 startups等孵化器,也許你可以試著找找他們?

他們都需要創業者在那集中開發3個月。但是我不行。我還有個小孩去上學。我的合夥人也有家庭需要照顧。

可是你說如果這次去美國拿到投資了,就會把辦公室開在美國。

哦。。。其實一年內也許都還不行。即使這次拿到投資了,一年內我還是只能和合夥人待在北京,頂多兩地跑跑。或者看看一年後有沒有機會,再全部遷過去。

你們現在用戶大概是多少了?

國外用戶1000多,國內用戶400多吧。

這個用戶數和我上次見到你時,好像沒有太大的增長。

嗯。我們比較穩定。

你們的產品開發多久了?

我們的產品開發了14個月了。一直在完善。2012的9月份做出的產品才讓自己都覺得好用,之前的都不成熟。

可是你們的產品做了這麼久了,都沒有遇到一個用戶增長的爆發點,這個是什麼原因?

我覺得我們就像06年的Twitter。那個時候,沒有什麼人用它,也沒有人看好它,大家都說,那是個什麼鬼東西?但是你看現在。我們就像是06年的Twitter。

如果說有原因,你覺得在哪?

他遲疑了一下,說,也許是因為我們不夠土,也不夠洋。

那麼你們做了些什麼來吸引用戶?

我們主要是在Facebook和Twitter上互動。主要是靠口碑傳播。也有些外國媒體會報導。

——但是,他們的Twitter上也只有132個follower,而Facebook上官方頁面的更新,也只到12月18日。

有沒有做些其他的什麼?

我們建了兩個服務器,中文版的服務器在北京,國際版的服務器芝加哥,比國內快350倍。我們沒有備案,如果因此中文版被shut down,我們也不在乎。國內版本裡用戶互動的質量也遠低於英文版裡用戶互動的質量。英文版裡有很多意義的評論,但中文版裡。。

他展示給我看,幾條評論中間夾著一串無意義的字符。

你們創業6年了,做了3個項目?

對。我們不是為了買房買車賺錢,我們的目標是,做一個全世界的人都能用的產品。我們是為了start a global business。所以我們想要start a business like an American company。

所以我們從未想過模仿外國的模式,做每個項目之前都會去搜,只要有人做過,自己就會放棄。但是後來發現幾乎每個項目都有人做,所以我們也就不再追求絕對的原創。我們的上個項目,比XX(某個非常受歡迎的國際應用)還早出來一個月,但是看到他們後來那麼成功了,我們就放棄了。

為什麼?XX的成功,就證明你們這個方向是正確的,有市場的。

但是既然他們成功了,我們就不去做了。我們沒有辦法和他們競爭,只能從頭再來。現在的產品也是,也有類似的,有時候朋友還會推薦給我看,但是我很少去看,我都會閉住眼睛,我要自己去做。

L還談到他的產品的顛覆性。他說,我們會打敗谷歌,或者會被谷歌10億美元收購——我打斷他,收購?你們不是要做一款偉大的產品嗎?

對,不過,我們也需要生活。

我笑笑,沒有再接這個話茬。L很健談,對美國互聯網發展也非常熟悉。我們聊到Twitter、Napster、Facebook等等,還聊到海豚,他唯一欣賞的中國公司,他說如果海豚當初不是在美國起家,怎麼可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功。我糾正他海豚其實最開始的團隊是在武漢,他並不相信。

而就在採訪結束後的第三天,寫這個稿子的時候,L又給我發來了一條短信:

上次提到的海豚瀏覽器,也許研發大部分是在中國,但是他們的推廣重點一直是在美國,若非美國市場,他們的產品即使比UCweb優秀,也仍然可能只是小眾產品。中國市場基本只是劣幣驅逐良幣。

我問他,即使這樣,海豚最終還是選擇把重心放回中國,這是為什麼。

他說,正是因為他們海外獲得成功,才能獲得必要的資金進入中國市場。否則你看看多數屌絲團隊,基本上是在巨頭圍剿的遊戲場苟延殘喘。

中國市場抄襲之風導致的結果是,在中國抄襲是找死,創新也是找死,唯一的機會是創新並主打美國。

我問了他最後一個問題:如果你是海豚的創始人,你選擇會回來嗎?

他說,在取得美國市場和全球市場份額之後,是的。

我能說什麼呢?再多的辯論已經沒有意義。Good Luck, L。

只是,舊金山真會就會是L的樂土嗎?也許要等到他回來,才有答案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2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