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投資大師歐文•卡恩於1928年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
卡恩的投資組合一半是現金,而這僅僅是因為他終於到達了他自己所說的「可以完全聽命於自己保守性格」的年齡。他告訴我,能夠避免「進入自己不瞭解領域」的個人投資者依然有很大機會可以擊敗專業投資者,尤其是專注於投資小市值股票的話。
我還沒來得及開口提問,卡恩就先向我拋出了一個個問題:《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新主編是誰?每天的發行量有多大?誰是最大的競爭對手?
卡恩擁有一種投資者應該注重開發的特質,即探尋「結構不確定性」(structured uncertainty)或「機緣巧合」(serendipity)的能力。美國著名社會學家羅伯特•莫頓(Robert K. Merton)將這種特質視為智力領域探索與發現的關鍵要素。
1928年,卡恩在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的交易大廳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為一家名叫Hammerschlag, Borg &Co.的小公司當跑單者(runner)。在交易大廳只幹了一週,卡恩就覺得自己身邊都是一群「瘋子」,於是央求調往研究部門。
卡恩還在晚上和週末在當時一家大型券商H. Hentz & Co兼職。工作之餘,他經常在Hentz公司位於曼哈頓的辦公大樓裡閒逛,每次瞭解一層樓的情況,敲開那些依然燈火通明的辦公室大門。
驚訝於如此謹慎而收益豐厚的交易記錄,卡恩開始探訪格雷厄姆這個人,發現他就在這棟大樓裡工作。
後來卡恩成為格雷厄姆的助手,為其在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商學院名聞遐邇的授課提供協助。卡恩說,他從格雷厄姆身上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是其抵禦賺取快錢誘惑的能力。「在大多數時候,格雷厄姆對這種快進快出的賺錢方式都不為所動。除非他認為這筆投資的賺錢幾率要大大高於虧損幾率,否則他不會下手。」
經驗告訴我們,用100減去自己的年齡,就可以得出投資組合中最佳的股票佔比。以這種邏輯來看,卡恩應該把所有資產放在債券和現金上(甚至應該在股票倉位上呈現負數,或是「空頭」)。
然而,卡恩依然把一半的個人資產放在股票上。他從不借錢投資。他對我說:「如果你手頭有很多現金,即使在某筆投資上犯了錯誤,也不用太擔心。」
卡恩喜歡農業股──正如他所說的,「太陽會為你辦妥一切。」此外,他認為基礎工業「急需增加資本投入」。他最喜歡的股票包括:中國高科技元器件製造商南太電子公司(Nam Tai Electronics),以及種子和除草劑巨頭孟山都公司(Monsanto)。
卡恩說,從某種角度來說,投資就是回歸本源。
20世紀20年代及30年代初,當時的企業財務披露制度還具有較大的隨意性,「擁有證券的那些傢伙知道的企業內情比你多得多」。現在,雖然短線交易已日益成為主流,但卡恩相信,對耐心的投資者來說,如今的市場環境要好得多。
嚴於律己是卡恩獲得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107歲高齡的他依然每個星期上五天班,偶爾週五給自己放一天假。他每天要閱讀很多東西,包括至少兩份報紙、許多雜誌和書籍,尤其是科學類的。卡恩告訴我,他有一個長期不變的目標,即「對一隻股票的瞭解,要比賣給你股票的那個人多得多」。
是什麼讓他如此長壽?卡恩說:「沒有秘訣,這是老天爺給的。」
他對不健康生活方式的看法是:「每年都有數百萬人死於一種本可以避免的毛病,這個毛病就是不夠理智,缺乏控制自己衝動的能力。」
對於投資者來說,這一點同樣適用。
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23b1ee01019xz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