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1969
本期無對應封面文章。
本期的一篇重要文章是《The View from the Pinnacle》:
美國最大型公司的CEO們在決定世界的經濟甚至政治命運上起著顯著的作用,為集合它們的態度和觀點,FORTUNE和Daniel Yankelovich公司(紐約的一家態度研究公司)共同發起了一項名為財富500調查的活動,持續觀察美國公司領導人的觀點。
Oct.1969
本期的封面文章是《Labor 1970: Angry, Aggressive,Acquisitive》:
一場爆炸性的、史詩般的正面交鋒正在管理層與勞工間形成。在經濟緊縮近在咫尺之時,五大主要產業——電氣製造業、汽車業、肉類加工業、橡膠工業和貨車運輸業——必須面對以火箭速度增長的工資尋求,工會將進行新的2-3年期合同談判。美國已經受通貨膨脹的嚴重困擾,再加上勞資衝突,這樣會很危險。
即使公司給出了破紀錄的出價,也不一定能保證大型罷工不會發生。普通的工會成員,不安於爭取黑人權利的革命,時刻關注其他地區勞工糾紛的解決進程,因此越來越傾向於拒絕已談妥的合同。他們的不滿在某種程度上是合理的。在一種計算方法下,美國工人當前的平均實際工資比四年前的這一數值還要低。然而,新一輪的昂貴解決方案將把美國帶入最糟糕的境地:伴隨著持續通貨膨脹的經濟下滑。
Nov.1969
本期的封面文章是《Not Enough Gas in the Pipelines》:
過去十年以來,天然氣行業發展迅速,現在美國1/3的能源需求均來源於天然氣。然而,勘探鑽井工作趨於平穩。新技術、日益增加的來自加拿大的天然氣進口、和越來越多運自海外的液化氣都是可以預見的,但所有這些似乎都不可能阻止七十年代的天然氣緊缺。
天然氣生產商爭論道,它們鑽井的熱情被長達十年的價格回落和聯邦能源委員會的退款(refund)要求嚴重打擊,這一監管規定始於1954年,是最高法院的一個突然決定。然而,只要行業內部人士嚴密保守其經營數據,FPC的固定價格限制就無異於憑空臆想。監管被證實是及其困難的,而且很可能會抑制生產率的提高,現在是時候想想監管是否該退出了。
Dec.1969
本期的封面文章是《The World's Fastest Growing Auto Company》:
突然之間,一家日本的公司開始挑戰美國和歐洲在汽車行業的統治地位。這名競爭者是豐田,與其並肩的還有菲亞特,其銷售額居世界第五位。
在一些標準下,豐田可以被認定為世界上最高效的汽車公司,它的經理人富有想像力和靈活性。他們堅守極其小心的財務管理策略的同時,給予了資本投資很大的比例。他們富有遠見的營銷政策,使其建立了強大的經銷商網絡。它們的勞動者是當前主要汽車生產商中生產率最高的,勞資關係無比和諧(十年內從未發生罷工)。在工資水平顯著上升,達到美國的水平已經指日可待的時候,時刻保持警惕備戰狀態似乎是多餘的。與它們的自我懷疑相反,豐田逐漸積累的競爭優勢,是日本汽車工業已經強大到無懼開放競爭的地步的例證——豐田顯然不再需要單邊的關稅保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