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買入中集集團的策略思考 金楓海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f4b4a0102ek1r.html 這次買入中集集團,幾乎所有我認識的天士力的擁躉們都持反對意見。呵呵!
你們提出的中集的問題我也認同,除了最鐵桿的一些粉絲外看好中集的也很少,所以中集才跌個不停。但我們不能因為一個企業身處寒冬就說他不是一個好企業了,也不能說他就沒有了再次爆發的希望。從各方面看,中集的業績下滑很大程度上是受宏觀大環境的影響,企業自身的發展還是良性的,企業的管理層面對困難依然是冷靜、堅韌和積極應對的,企業在行業中的競爭力不但沒有因市場低迷而喪失,反而很可能是更強了。那麼一旦市場好轉,中集的盈利能力迅速回升,就是一件大概率的事件。
中集已經是一個週期性比較明顯的企業,這種企業的波動特性和天士力等成長性企業不一樣,買賣時機的把握也就不一樣。對中集來說,在景氣低谷的時候買入,我認為是一個合理的選擇。
從中集的業績看,今年三季度每股收益0.24元,不但環比增長15%,比去年三季度的0.19元也有26%的增長,顯示業績下滑的趨勢有可能已經結束,假定今年前三季度的業績是中集業績的低點,那目前12倍的2012年動態市盈率就已經具有相當好的投資價值,假如明年業績回升,那股價的上升空間就顯而易見了。當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什麼跡象可以說中集的業務就要復甦了,他的業績很可能會在低位徘徊,甚至不排除有繼續下滑的可能,在股價運行上下行趨勢也尚未有效扭轉。所以不應該馬上重倉介入,而選擇了非常輕的倉位做試探性的介入,保持對這只股票的敏感度,如果時機成熟,再考慮是否增大投資的倉位比重。現在天士力依然是我的第一重倉股,有朋友擔心我是將天士力的籌碼換到中集集團上去,從持倉比例上看,還遠遠沒到這一步。
其實我十年前就開始投資中集了,可以說是看著他一步一步走向輝煌的,對麥伯良為首的精英團隊充滿敬意。現在他們在集裝箱和專用車領域遭受行業整體性的低迷,在重卡、海洋工程領域以及在國際化擴張、國內收購企業的內部整合等方面也面臨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因為這些困難,令人對中集的前景產生懷疑,我也因為這些困難,在去年賣清了中集的股票。一年過去,我發現中集人並沒有在困難面前退縮,海洋工程歷經千辛萬苦已經實現了交付並成功鑽出了石油,有了最寶貴了交付記錄,並接到了新的訂單;聯合重卡堅持高端產品的定位不動搖,逐步樹立了LNG重卡品牌,多次大批量交付新車;專用車業務在行業最高峰的時候就即使主動收縮產能,並將主要精力投入到新一代半掛車的研發以及新的運營體系的構建中去;國內最大的的冷鏈基地奠基;中集金融大步跨入船舶租賃領域,並以此開啟了中集對國內船舶設計、製造和資本資源整合的序幕;為了適應企業壯大後的管理問題,中集內部的升級行動進行得如火如荼,ONE模式已產生強大的作用力。對強者來說,市場寒冬並不意味著悲觀與消沉,也不意味著被動的等待,相反,這是他們新一輪成功的開始,他們在默默的準備著。
在某些方面,中集集團和天士力很像,例如遠大的願景、良好的治理結構、在業內都很有口碑的管理以及在遇到巨大困難時的堅持與執著等,只是中集集團在集裝箱領域已經登峰造極,需要在新的空間開疆闢土,而天士力的現代中藥發展卻依然在路上,未來空間廣闊,成長的確定性更高一些。與這樣的企業為伴,我覺得是人生中的幸事。
但是,喜歡企業和買入股票是兩回事。有朋友拿著中集,從28塊堅持到9塊,我認為這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即使是最後的結果是好的,他也承受了太大的風險,錯失了太多的機會了。或許有人會說我這是投機者的心態,但選強勢企業,買強勢股票是我最核心的理念,我並沒有與某隻股票廝守終生的打算,一旦發現股票的基本面或技術面出現了與我的要求不吻合的地方,我都會考慮先退出觀望,等時機成熟或者等我對相關問題重新確認後再重新介入,這一點,即使是天士力也不能例外。